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02)
2023(8405)
2022(7012)
2021(6430)
2020(5312)
2019(11700)
2018(11096)
2017(21248)
2016(10912)
2015(12628)
2014(12233)
2013(12409)
2012(11600)
2011(10798)
2010(10550)
2009(9805)
2008(9472)
2007(8033)
2006(7050)
2005(6450)
作者
(30704)
(25652)
(25378)
(24340)
(16141)
(12078)
(11585)
(10069)
(9713)
(8955)
(8892)
(8408)
(8183)
(8059)
(8020)
(7944)
(7737)
(7375)
(7188)
(7072)
(6456)
(6125)
(6108)
(5836)
(5777)
(5633)
(5437)
(5370)
(5097)
(5046)
学科
(60141)
经济(60105)
管理(32019)
(31101)
(24739)
企业(24739)
方法(22692)
数学(20265)
数学方法(20194)
中国(17961)
地方(14530)
(14095)
(12759)
贸易(12754)
业经(12613)
(12457)
产业(10870)
(9804)
地方经济(9797)
(9291)
环境(9027)
(8982)
农业(8866)
(8413)
金融(8411)
(8318)
银行(8314)
(8097)
(7802)
(7619)
机构
大学(163840)
学院(163502)
(81852)
经济(80797)
管理(63075)
研究(62187)
理学(54733)
理学院(54100)
管理学(53556)
管理学院(53229)
中国(47927)
(35208)
科学(34113)
(32295)
(30274)
研究所(27663)
经济学(26940)
中心(26569)
财经(26508)
(24378)
经济学院(24295)
北京(22777)
(22508)
(21899)
(21637)
(21620)
师范(21499)
财经大学(19782)
业大(19582)
科学院(19416)
基金
项目(111270)
科学(90744)
基金(84489)
研究(83729)
(73215)
国家(72709)
科学基金(62784)
社会(58411)
社会科(55673)
社会科学(55666)
基金项目(43527)
(40261)
自然(37288)
教育(36503)
自然科(36417)
自然科学(36408)
自然科学基金(35825)
(34820)
资助(34280)
编号(31464)
(26617)
(26133)
国家社会(26003)
重点(25371)
成果(24850)
中国(24238)
(23466)
教育部(22812)
发展(22741)
(22442)
期刊
(87689)
经济(87689)
研究(51435)
中国(30755)
管理(24006)
(23028)
科学(22597)
学报(20451)
(19580)
大学(16135)
经济研究(16109)
学学(15175)
(14496)
金融(14496)
农业(14000)
教育(13765)
财经(13651)
技术(13546)
业经(13394)
(12218)
(12072)
问题(11932)
国际(11014)
世界(10825)
技术经济(8758)
(8638)
资源(8095)
商业(7956)
统计(7807)
经济问题(7384)
共检索到243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慧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后,将强化东亚区域内的产业链合作共识,形成更紧密的亚太区域贸易网络和产业分工体系,给中国提升区域产业链价值链水平带来新机遇,但同时也面临新挑战。中国在产业领域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服务贸易尚未对参与区域产业链价值链重构形成有力支撑,投资便利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中国应创新制造业瓶颈技术,构建国内产业和企业的利益保护机制;筑牢中国在区域产业链价值链的核心地位,强化中日韩紧密合作关系;创造服务贸易新优势,提升服务贸易水平;内外兼修夯实国力,进一步强化与各国的全方位合作。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戴翔  张雨  
当前,全球价值链进入亟待重构的新阶段,朝着本土化、区域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既有国际分工自然演进规律的作用,也有危机冲击期间"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更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亟待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既面临着挑战,也蕴含着重大机遇。其中,挑战主要包括产业回流、不正当技术竞争以及布局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而机遇则主要表现为创新驱动的倒逼效应、依托区域价值链构建的"低端锁定"突破效应以及扩大国际合作等。化解风险,把握机遇,中国需要探寻有效的对策思路。一方面,对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推动的重构,需要做到因势利导,在顺应乃至引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演进发展大势中,推动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另一方面,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的全球价值链重构,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实施高水平开放,化解部分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带来的风险,着力推动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升级,保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秋燕   吕韬   黄安萍  
对外直接投资是推动区域价值链重构的重要因素。本文以RCEP成员国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象,从双边价值链视角构建区域价值链重构指标,并利用2007-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差分GMM方法,实证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RCEP区域价值链重构的效应和路径。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会影响RCEP区域价值链重构,表现为促进双边价值链相对地位指数的提升,但会降低价值链双边合作度。而且,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RCEP区域价值链的重构效应具有异质性,在RCEP的发展中国家样本里更为显著;同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技术进步路径、进出口贸易创造路径、边际产业转移路径三个渠道促进双边价值链相对地位指数的提升。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兆国  
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全球政治经济格局调整下,东亚价值链开始出现调整与重构。当前,中国正逐步成为东亚价值链的“价值枢纽”,价值引领能力显著提升,而日本仍为东亚价值链重要参与者与国外增加值(FVA)域内主要提供者。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因素对东亚价值链冲击加剧,日本对华政策受美国影响程度不断加大,并不断升级对华价值链竞争与防范措施,东亚价值链重构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RCEP生效为东亚价值链重构注入新动力,中日两国产业合作具有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对构建互利共赢的东亚价值链拥有共同期许。未来,中日两国可以立足互补性优势,以强大的区域市场新需求驱动东亚价值链创新升级,加快高水平经贸协定与行业规则标准制定合作,深入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驱动要素在区域内实现优化配置,推动东亚价值链向多方互利共赢方向重构与升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季风  
RCEP自贸区的签署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这为中日经贸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通过RCEP,中日两个贸易大国首次建立了自贸协定关系,双方市场开放度将进一步提高,不仅开放两国重点关心领域的投资限制,进出口产品关税也将得到大幅削减,区域累计原产地规则以及便利的海关通关手续将进一步提高中日贸易便利化水平,RCEP生效后的中日经贸合作将迎来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当下国际风云突变,中美关系恶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中日关系紧张使中日经贸合作的外部环境复杂化,加之中日经贸关系自身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平衡,既有矛盾与新挑战相互交织。展望未来,RCEP框架下的中日经贸关系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来看,世界经济复苏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强势回暖等利好因素上升,中日经贸合作长期稳定发展前景可期。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国宏  韩道琴  
中国加入WTO后,企业的业务模式会发生改变,对于我国的民族企业而言,信息化和风险防范是新的业务模式成功的关键。我国民族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能只将目光局限于本企业自身,应通过价值链分析实现物资、信息的共享,从而降低成本,提升本企业的价值。价值链会计可以帮助我国的民族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后适应变化了的生存环境,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管理方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军  周玲玲  张恪渝  
基于贸易增加值视角,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对象,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参与区域价值链的重构效应。首先运用沃姆斯利(Walmsley)动态递归方法更新全球贸易分析模型的基准数据库,然后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与库普曼(Koopman)等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模型的链接方法,分解中美加征关税对全球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的影响,从区域价值链视角出发评估贸易摩擦的经济效应。结果发现:从国家层面看,贸易摩擦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负面影响颇为严重,却深化了中国参与区域价值链的程度,主要归因于直接贸易规模性转移与间接产业分工格局调整两个方面;从产业层面看,贸易摩擦对中国不同行业部门参与区域价值链的影响存在较强的异质性。总体而言,对不同行业的区域价值链均呈现促进效应,但电子产业增长相对较高,其次是汽车业、纺织业,原因在于不同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截然不同。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易小准   史蒂文·艾伦·巴奈特   金兴钟   裴光峻   小野寺修   徐奇渊   冈崎久实子   蔡于鸿  
2023年9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3“全球产业链新趋势:机遇与挑战”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分享了关于全球产业链发展趋势、机遇及挑战等方面的研究观点。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开始放缓甚至部分回落。在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呈现短链化、近岸化、友岸化甚至本土化势头,并存在双向“脱钩”风险。中美之间直接的产业链供应链关系弱化,但借助东盟等中间地带经济体的缓冲作用,当前中美之间的间接经贸联系仍然稳定。从全球层面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碎片化可能会损害世界各国几十年来取得的进步,阻碍世界各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国别(区域)层面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组可能会对传统上作为低成本制造中心的发展中国家产生影响,但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采用和整合新技术提供了机会。重振国际合作精神是克服当今经济挑战的最佳途径。主要经济体都需要理性平衡安全、开放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防止落入“泛安全化陷阱”。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罗晓斐  韩永辉  
RCEP生效有望提升未来亚太区域贸易增长基线,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产生重大影响。RCEP区域以环绕南洋、东海地区为主,丰富的海域资源、先进的养殖技术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出极其发达的水产品贸易。中国是世界水产品养殖、生产、消费及贸易大国,水产养殖业早已成为中国食品安全战略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此背景下,分析RCEP区域水产品产业链特征,研究中国参与RCEP区域水产品产业链治理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水产品贸易结合度指数、RCA指数、G-L指数、HIIT和VIIT指数,对RCEP区域水产品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导向性特征、中国所处位势以及产业链区域延伸方向等进行深入研究发现:RCEP区域水产品产业链具有较高的完整度,能形成区域水产品产业链闭环,中国处于“承高启低”位势;中国与RCEP各成员方之间水产品产业链国际分工整体以垂直型分工为主,且因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差异而形成明显的导向性差异;中国水产品产业链在东盟向上游和中游延伸的空间较大,在日本和韩国向下游延伸的空间较大,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向上游和下游同时延伸的空间较大。因此,中国应该把握机遇,从设施联通、产业链延伸、技术升级和制度型开放四个方面,提升在RCEP区域水产品产业链中的治理能力,增强亚太区域产业链治理功能。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欧定余  易隹慧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新形势下,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是中国经济的新战略布局。RCEP的签订将推动RCEP区域价值链重构,使其成为中国参与"国际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RCEP区域价值链现状发现,RCEP区域价值链发展不断深化,但区域内产业的结构性困境以及区域内经济体的外部依赖性强等问题阻碍着RCEP区域价值链的进一步发展。而RCEP的签订将细化与延展区域贸易链、重组和优化区域产业链、推动RCEP区域价值链内向化发展,从而有助于推动RCEP区域价值链重构。RCEP区域价值链重构将为中国提供稳定的"外循环"环境,为"内循环"提供新动能,促进"双循环"良性互动,推动"双循环"新格局的形成。在RCEP框架下研究区域价值链重构如何推动"双循环"新格局形成,提出推动RCEP区域价值链重构的政策建议,将为我国参与"国际循环"并推动"双循环"新格局形成提供新思路。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小柯  李保明  时保国  
东亚区域价值链是两岸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一环,RCEP正推动东亚区域价值链朝RCEP区域价值链发展,RCEP区域内经济体之间的合作质量将全面提升,台湾地区被边缘化的风险加剧,由此给两岸经贸合作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在RCEP影响下,两岸产业链发展将呈现两个趋势:一是“三角贸易”模式的两岸产业链合作会相对下降,以融入大陆市场为依托的合作将相应提升;二是进入RCEP区域内价值链的全球价值链出口会得到提升,进入RCEP区域外的部分则相对下降。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其仔  许明  
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测算了中国2009—2018年全球价值链的分布并进行国际比较,深入探讨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出口贸易已形成"创新密集型行业主导、区域生产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为辅"的基本格局。中国目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间位置,美国仍处于全球创新链最高端,日本、德国通过"生产+创新"占据了全球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在部分领域,中国参与全球创新链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依然较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进口端"断链"和出口端"断需"引发的同频共振对中国创新密集型产业发展构成了较大挑战。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由投资推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变,突破口在于通过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螺旋跨越,更高质量地嵌入全球创新密集型产业,未来要重点围绕5G、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部署创新链,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和产业链齐全优势,深度开展中日韩区域合作,加快培育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竞争中的新优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武杰   李丹  
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已成为区域价值链数字化分工的重要驱动力。结合OEC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基于数字化增加值出口核算框架构建RCEP区域价值链数字化测度体系,剖析中国制造业参与RCEP区域价值链数字化分工的主要特征,并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参与区域价值链数字化分工效率。研究发现:第一,RCEP制造业区域价值链数字化分工行业分布较为完整,已形成高中低混合搭配的区域内部制造业数字化分工体系;第二,中国制造业以后向数字参与方式融入RCEP区域价值链数字化分工体系,区域数字化分工参与水平不断提升,但前向数字参与效率不足使中国制造业在RCEP区域价值链数字化分工参与度和地位较低;第三,受通关效率、进口关税、知识产权保护、研发投入、市场依存度和加工贸易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参与RCEP区域价值链数字化分工存在非效率。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倪红福  田野  
全球产业链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典型特征,是全球生产循环的最本质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价值链,中国制造畅销全球,成为"世界工厂"。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外部冲击重塑全球产业链,我国制造业以劳动力总量和成本为核心的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产业链外迁和国际竞争力减弱的现象明显。本文系统梳理总结了全球价值链相关概念和发展历程,并阐述了全球价值链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了全球产业链发展趋势、中国产业链现状和问题及其产业链升级拥有的市场规模大、产业链完备以及数字经济新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促进产业链升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淑梅  高敬云  
21世纪以来,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为代表的巨型区域贸易协定竞相施加系统性和全球性影响:通过制定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深化其区域一体化程度,在解构现有价值链的同时,正在试图重构全球价值链。在分析后TPP时代区域一体化特征的基础上,从TPP边境后新规则视角,探究不断深化的区域一体化正在如何重构全球价值链。通过分析得出,借助整合和创新区域价值链上各经济体的经贸规则,不断深化的区域一体化在促进区域内经贸活动的自由化、便利化、标准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