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61)
- 2023(14791)
- 2022(12334)
- 2021(11207)
- 2020(9538)
- 2019(21706)
- 2018(20942)
- 2017(39209)
- 2016(21589)
- 2015(24388)
- 2014(24154)
- 2013(24339)
- 2012(23023)
- 2011(21101)
- 2010(21094)
- 2009(19886)
- 2008(19814)
- 2007(17767)
- 2006(15643)
- 2005(14114)
- 学科
- 济(110100)
- 经济(109996)
- 管理(59851)
- 业(55519)
- 方法(43886)
- 企(43613)
- 企业(43613)
- 数学(39034)
- 数学方法(38734)
- 中国(27797)
- 农(25453)
- 财(24081)
- 地方(23766)
- 学(23619)
- 业经(20531)
- 贸(20465)
- 贸易(20455)
- 易(19863)
- 制(17695)
- 农业(17240)
- 环境(16150)
- 融(15280)
- 金融(15277)
- 银(15196)
- 地方经济(15134)
- 银行(15134)
- 和(14761)
- 务(14564)
- 财务(14543)
- 财务管理(14510)
- 机构
- 大学(331576)
- 学院(327266)
- 济(147022)
- 经济(144411)
- 研究(122922)
- 管理(119034)
- 理学(102920)
- 理学院(101596)
- 管理学(99891)
- 管理学院(99283)
- 中国(91872)
- 科学(76426)
- 京(70504)
- 所(64733)
- 财(63715)
- 农(63246)
- 研究所(59389)
- 中心(54001)
- 财经(51658)
- 业大(51651)
- 农业(50378)
- 江(48049)
- 经济学(47485)
- 经(46991)
- 北京(44446)
- 院(43245)
- 经济学院(42792)
- 范(42656)
- 师范(42138)
- 科学院(38650)
- 基金
- 项目(218653)
- 科学(171466)
- 基金(161466)
- 研究(151945)
- 家(144441)
- 国家(143311)
- 科学基金(119944)
- 社会(100074)
- 社会科(94906)
- 社会科学(94876)
- 基金项目(85239)
- 省(82880)
- 自然(77687)
- 自然科(75896)
- 自然科学(75861)
- 自然科学基金(74575)
- 划(71714)
- 教育(68304)
- 资助(65749)
- 编号(57542)
- 重点(50738)
- 部(49219)
- 发(48669)
- 成果(47001)
- 创(44914)
- 国家社会(43010)
- 科研(42638)
- 创新(42327)
- 计划(41482)
- 教育部(41383)
- 期刊
- 济(162162)
- 经济(162162)
- 研究(97160)
- 中国(61079)
- 学报(60081)
- 农(56619)
- 科学(53291)
- 财(48860)
- 大学(43600)
- 管理(41690)
- 学学(41668)
- 农业(38225)
- 融(28704)
- 金融(28704)
- 经济研究(27997)
- 财经(26660)
- 教育(25691)
- 技术(24751)
- 业经(23139)
- 经(23056)
- 问题(21804)
- 业(21157)
- 贸(19543)
- 技术经济(17618)
- 世界(17586)
- 国际(17466)
- 版(17120)
- 统计(16126)
- 资源(15312)
- 商业(14803)
共检索到486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恪渝 周玲玲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不仅有利于国家间商品与服务的流通,同样也会促进国内区域间产业与要素的转移,进而改变区域经济格局。本文以RCEP为研究对象,将标准GTAP模型与中国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Sino-TERM)进行有效链接,并设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宏观经济闭合政策情景,以评估RCEP签订对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三种贸易自由化政策情景下,RCEP的建立都会对我国宏观经济,如实际GDP、居民福利及进出口等产生积极影响; RCEP的建立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影响截然不同,劳动力进一步向东南沿海区域转移,将加速"孔雀东南飞"的转移浪潮; RCEP的建立对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影响大相径庭:农业的多数部门将受益于贸易自由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如轻工业部门、纺织服装部门、木材制造业及造纸业等将受益颇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汤婧
本文基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框架下针对东盟内部成员间的自由贸易协定以及东盟与外部6个成员间已签署的5个"东盟+1"自由贸易协定,从关税减让、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两个方面,分析了RCEP区域整合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运用GTAP模型预测分析了RCEP的建立对中国经济、贸易以及各产业可能产生的影响。GTAP模型的类比结果显示,总体而言,RCEP的成功整合将有力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成长,提高中国实际GDP的增长速度与福利水平,但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程度有明显区别。最后针对中国参与RCEP整合在路径选择、谈判议题、产业冲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吕越 李启航
区域一体化进程中诸多协议的交错效应是当前国际经贸治理新格局中值得关注的主要议题。文章运用GTAP模型,分别模拟RCEP生效、TPP生效及RCEP和TPP同时生效对区域内外主要国家的GDP、进出口、各产业产量及其他重要指标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RCEP中,更大程度的关税减让能为每一个成员国经济增长创造效应;此外,同时加入RCEP与TPP将最大程度地给中国经济带来增益;在行业层面,中国的基建行业、运输及通讯行业和其他服务业在面对关税减让时出口下降。因此,中国应积极推进RCEP进程,并对TPP条款进行深入研究,对当前区域一体化协议中的高标准条款持未雨绸缪的态度,在先行先试的策略体系指引下,在不断试点中积累应对经验。最后,加快提升基建行业、运输通讯行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出口竞争力,将是提升中国在未来国际经贸治理中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GTAP RCEP 区域一体化 经济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晓治 曹鑫
泛珠三角各成员之间存在的差异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基础,有利于形成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格局;同时,这些差异的存在也会成为阻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因素。通过协调影响泛珠三角区城差异的各因素,发挥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的协调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周期的演变经历了由不同步到逐渐同步及同步性越来越明显的变动过程。这主要源于区域内的贸易联系及对市场的相互依赖日益增强的事实。面对新形势,双方应当进一步强化经贸交流和合作,以实现经济的共同繁荣。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鹭鹭,胡善联,魏颖,傅征,吴明
分析区域内城乡医疗服务需要、需求、潜在需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2823人进行家庭卫生服务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获得该区域城乡居民2周患病、慢性病患病、门诊2周就诊与住院、未就诊与未住院及其影响因素。结论:区域医疗服务需要水平较低,影响因素主要是人口学特征与经济因素;区域医疗服务需求水平低,门诊影响因素主要为人口学特征与经济因素,住院影响因素主要为患病种类;潜在需求中住院医疗服务水平高,门诊医疗服务水平低。
关键词:
医疗服务 需要 需求 潜在需求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楠
开放式地区主义、南北型自由贸易区等宏观因素以及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区位效应等微观因素对APEC区域内的贸易增长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可以吸纳这些因素 ,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颖婷 廖淑萍
数字时代的到来为RCEP区域提供了新机遇,但目前RCEP成员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应用普及程度呈明显梯队状。其中,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程度较高,金融业数字化发展与风险防控齐头并进,零售业数字化发展开创区域消费新模式,中日韩三国智能制造发展相对突出,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从发展前景看,RCEP多国均制定了明确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各国之间也开展了多项双边与多边合作。数字经济将成为RCEP成员国发展的重要动力,服务和消费产业数字化空间大,区域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熊理然 杜雯慧 张一方 刘保强
冷战结束以后,东南亚地区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了"东盟中心地位"作用,正是基于对区域经济合作收益的追求,东南亚地区近年来出现了地缘经济空间多重分割的格局。本研究首先从东南亚地缘经济空间的内部"碎片状"分割、外向"切割状"分割和外力"分化状"分割三个方面分析了东南亚地缘经济空间的多重分割格局,然后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推拉模型,解析了东南亚区域地缘经济空间多重分割的形成机制,接着进一步分析了东南亚地缘经济空间的多重分割对RCEP的可能影响,最后基于中国在东南亚地缘经济利益的最佳均衡目标,提出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动安排。本研究对于我们全面认知东南亚地缘经济空间,积极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珏 雷宏振 王依雯
文章构建了一个全球一般均衡引力模型,通过总贸易成本和区域技术扩散机制来区别RCEP不同类型条款的影响。基于可以重现历史出口变化的全球数据校准模型,文章对多种政策情境下的RCEP贸易效应和福利效应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发现:温和的RCEP贸易自由化措施将使中国出口增加,但当贸易成本降幅超过30%时,中国对西亚、中东欧和南美洲部分国家的出口将出现剧烈下滑;RCEP将有效推动地区福利增加和经济复苏进程;倾向于降低技术扩散距离的RCEP条款比降低贸易成本更有益于地区福利增加。这些结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参加RCEP的经济效果,对中国未来区域合作政策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但在区域经济增长上表现出严重不平衡。研究认为,制度因素在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中起重要作用。中国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制度变迁过程,且这一过程的区域进展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减慢,各区域市场化进展的不平衡将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扩大。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制度变量与经济绩效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变量在不同区域间的发展水平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互动的演变路径,而中西部地区各项制度变量值相对偏低。相应的,东部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具有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区域经济增长 制度 中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怡爽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我国是能源大国,但是人均占有量较少。研究区域的能源消费特征有助于了解我国能源消费的区域结构,以便于各种能源优化配置。文章选取了八大经济区域2005~2010年的按能源分类的消费量建立了panel data模型。运用Eviews软件进行模型的选取与求解,得到各种传统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模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建民 丁疆辉 靳艳峰
在对相关文献及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区域分解。各省份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性较大,集中度较高;各省份贡献取决于初始经济规模、平均增长速度和当期发展速度;东部地区在继续保持绝对高贡献率的情况下,经济贡献率出现了有条件地向中西部部分省份转移,宏观经济政策起到一定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要素在不同省份间的表现。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对劳动生产率、资本存量的依赖性强且区域差异性明显,决定了各省份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变化;而对劳动力、第三产业发展、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依赖性较低,有条件地优化和提升这些要素将会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坤
从"三角贸易"到"新三角贸易",东亚地区贸易模式都未能摆脱对外部市场的高度依赖,特别是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中国作为区域内经济贸易大国,随着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在东亚区域贸易分工模式转变中的地位及作用将不断增强。本文以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重要贸易伙伴国为研究对象,从世界和东亚两个区域范围入手,以进口份额分布与进口增长率分解指标按进口来源地和按产品分类的分布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市场在东亚区域内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新三角贸易 外部依赖 市场提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