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42)
- 2023(9006)
- 2022(7607)
- 2021(6748)
- 2020(5492)
- 2019(12064)
- 2018(11444)
- 2017(21794)
- 2016(11527)
- 2015(12688)
- 2014(12283)
- 2013(11983)
- 2012(10561)
- 2011(9692)
- 2010(9490)
- 2009(8691)
- 2008(8491)
- 2007(7260)
- 2006(6125)
- 2005(5286)
- 学科
- 济(52303)
- 经济(52264)
- 管理(35028)
- 业(33320)
- 企(26784)
- 企业(26784)
- 方法(21628)
- 贸(20394)
- 贸易(20385)
- 易(19781)
- 数学(18774)
- 数学方法(18643)
- 地方(13595)
- 农(13431)
- 中国(11693)
- 业经(10765)
- 财(10538)
- 学(9828)
- 关系(9039)
- 农业(8753)
- 环境(8505)
- 地方经济(8066)
- 出(7825)
- 销(7769)
- 供销(7761)
- 技术(7538)
- 制(7374)
- 融(6961)
- 金融(6959)
- 务(6903)
- 机构
- 学院(167619)
- 大学(165799)
- 济(72972)
- 经济(71808)
- 管理(64177)
- 研究(57868)
- 理学(57171)
- 理学院(56502)
- 管理学(55617)
- 管理学院(55324)
- 中国(40519)
- 科学(36902)
- 农(33992)
- 京(33135)
- 所(29428)
- 业大(28999)
- 财(27662)
- 研究所(27387)
- 农业(27212)
- 中心(25393)
- 财经(23354)
- 江(23252)
- 经济学(22180)
- 院(21331)
- 经(21325)
- 范(20832)
- 师范(20524)
- 经济学院(20351)
- 北京(19763)
- 经济管理(18588)
- 基金
- 项目(122817)
- 科学(97016)
- 基金(90832)
- 研究(84129)
- 家(82044)
- 国家(81405)
- 科学基金(68936)
- 社会(56450)
- 社会科(53711)
- 社会科学(53699)
- 基金项目(48514)
- 省(48316)
- 自然(45828)
- 自然科(44804)
- 自然科学(44789)
- 自然科学基金(43991)
- 划(41077)
- 教育(37799)
- 资助(35660)
- 编号(32112)
- 重点(28120)
- 发(27422)
- 部(26684)
- 创(26294)
- 创新(24666)
- 科研(24189)
- 国家社会(24115)
- 计划(23855)
- 成果(23440)
- 教育部(22459)
共检索到231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小柯 李保明 时保国
东亚区域价值链是两岸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一环,RCEP正推动东亚区域价值链朝RCEP区域价值链发展,RCEP区域内经济体之间的合作质量将全面提升,台湾地区被边缘化的风险加剧,由此给两岸经贸合作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在RCEP影响下,两岸产业链发展将呈现两个趋势:一是“三角贸易”模式的两岸产业链合作会相对下降,以融入大陆市场为依托的合作将相应提升;二是进入RCEP区域内价值链的全球价值链出口会得到提升,进入RCEP区域外的部分则相对下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许创颖
RCEP的签署对东亚区域深化经贸合作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加速推进中日韩FTA谈判进程,推动中日经贸关系取得突破并能够强化东亚生产网络整合。对于中国而言,借力于RCEP参与东亚区域经贸合作,可以为中国提供与东亚各国深化经贸合作的辐条状网络,也能够降低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贸合作的制度型成本及地缘政治风险;同时中国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可能会引发东亚内部冲突,中国技术需求难以从内部获得以及日韩经贸关系不对称带来的影响。为此,中国应当立足当下,加速推进中日韩FTA谈判进程;着眼长远,强化中日韩三国的数字经济合作;面向东南亚和东亚,推进中日韩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昕 关会娟 蔡小芳
中美作为亚太最大的加工生产国和消费中心主导着亚太区域合作的发展。本文在介绍亚太生产链发展及TPP与RCEP两大亚太合作机制基础上,基于生产链视角,利用拓展的GTAP比较静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比较了TPP和RCEP协议。结果显示,无论是加入TPP或是加入RCEP均有助于提高区内成员国当期贸易进出口总额、当期国内生产总值与社会总福利水平。然而,单独加入TPP或RCEP对各成员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机会成本;TPP与RCEP协议在推动自贸区内加工产业由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同时,也会促进这些国家与中国中间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产品内分工 TPP RCEP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昕 关会娟 蔡小芳
中美作为亚太最大的加工生产国和消费中心主导着亚太区域合作的发展。本文在介绍亚太生产链发展及TPP与RCEP两大亚太合作机制基础上,基于生产链视角,利用拓展的GTAP比较静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比较了TPP和RCEP协议。结果显示,无论是加入TPP或是加入RCEP均有助于提高区内成员国当期贸易进出口总额、当期国内生产总值与社会总福利水平。然而,单独加入TPP或RCEP对各成员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机会成本;TPP与RCEP协议在推动自贸区内加工产业由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同时,也会促进这些国家与中国中间投入品贸易的增长;我国在持续提升本国比较优势及在全球生产链中位次的同时,不断整合周边国家产业,逐渐从"两极互补"转向"承上启下"。全球产业链向广度与深度的不断延伸符合我国利益。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产品内分工 TPP RCEP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非
世纪之交,随着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加速推动两岸区域经贸合作,使海峡两岸之间形成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的经贸互补与产业分工体系,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使该地区成为继广东、上海之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源,而且对于缩小两岸经济差距,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兆国 庞德良
近年来,美国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对华实施“脱钩+遏制”政策,短期内会增加双边贸易成本,长远看将会引发全球价值链重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进一步冲击了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全球化已经出现“回头浪”。中国推动深化东亚价值链互利共赢合作,对于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确保价值链“不断链”,具有现实的急迫性。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东亚地区中间品、零部件重要来源地和吸收地,为东亚经济体提供了广阔的中间品与最终消费品市场,并成为发达国家价值环流与东亚价值链环流的价值枢纽。为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需要强化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提升价值链引领能力,坚持对外开放,继续融入全球价值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深化全球治理体制合作,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动、产能开发等推动东亚价值链合作,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家勤
6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加强东亚区域的经贸合作是符合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它有利于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该地区形成一个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次区域经贸合作是完全可能的。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区域的经贸合作,为推进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沈铭辉 张中元
东亚地区是全球生产网络中最为活跃的地区,受多重因素影响,东亚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呈现新的态势,东亚地区贸易增加值区域化不断加深,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网络中趋于短链化,数字化转型加速了东亚区域价值链的分工演进。构建东亚区域价值链,符合东亚国家的共同利益和战略诉求,但域外因素对东亚价值链的冲击加剧,东亚区域价值链重构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东亚价值链重构也会引发东亚国家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各国数字经济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影响东亚区域价值链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为了更好地应对东亚区域价值链重构面临的障碍和风险,东亚国家应把握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时机,主动推进域内各国进行有序的价值链分工与合作,通过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区域价值链,强化区域价值链体系的韧性和互补性,推进东亚区域价值链数字化转型,这对东亚国家实现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春明 刘珊珊
在"粗放式"嵌入全球价值链遭遇发展瓶颈、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威胁我国供应链和产业链安全的双重背景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且明确的战略部署。东亚地区与我国经济联系密切,是我国实现国际经济外循环的重要桥梁。本文从内需主导模式的大国经济发展理论、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主场全球化三个角度探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与东亚区域经贸合作的理论逻辑,进一步探讨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经贸发展的结构性变化,并提出中国与东亚区域经贸合作的路径优化策略,以期实现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重构东亚区域价值链,推动东亚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双循环 国际贸易 东亚 RCEP 供应链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吴德烈
中朝经贸关系是东亚区域合作的组成部分。中朝两国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加强双边的合作力度,有着经济、政治及外交等方面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作者针对朝鲜国内的最新发展动向和中朝经贸关系与东亚区域合作的意义,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雪琴 白光裕
自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及实施以来,两岸经济关系逐渐步入正常化、制度化和机制化轨道。2012年8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又先后签署了《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海峡两岸海关合作协议》,以及《海峡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加快了两岸贸易及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烈龙
两岸加入 WTO使两岸各自的经济融入世界主流之中。单纯的两岸双边经贸关系的走势 ,只会间接 (或直接 )地影响两岸各自经济目标实现的进程、程度和成本。两岸经贸关系的五种可选择模式 ,取决于两岸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以及台湾当局的明智程度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远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日本″单极″变成了中日″双头″。这一变化导致两岸经济从单方面的依赖到互相依赖;在贸易平衡、外汇储备等方面台湾对祖国大陆更加依赖;台商投资从短期经营到本土化经营;两岸产业分工从产业间发展到产业内、产品内;两岸从企业间一般技术合作到行业组织间标准方面的合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星宇
金砖国家经贸合作与全球价值链重构问题,不仅关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一带一路"构想的实现,还关乎世界未来几十年的经济走向。通过分析了金砖国家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并在引入增加值等全球价值链相关变量的基础上,考察了影响金砖国家竞争优势的因素。实证结果显示,金砖五国在不同产品出口中的竞争优势各不相同,一国出口产品基于前向分解的增加值贸易及前向分解的GVC参与指数是增加值RCA指数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程度视金砖国家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应将金砖国家新型合作模式纳入我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的框架下,重新审视金砖国家在"一带一路"中起到的重要联接作用,实现更高层次的互利共赢。
关键词:
金砖国家 经贸合作 全球价值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铭辉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亚洲经济体进一步提升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促进形成区域一体化市场、改善区域综合发展环境具有积极意义。与此同时,RCEP也存在着进一步升级探索经贸新规则、推动区域内部国家进一步参与价值链分工以及提高自由贸易协定利用水平等一系列提升空间。未来一段时期内,以RCEP为重要内容的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稳定发展,RCEP成员方需要积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RCEP落地生效并发挥应有作用,为区域经济增长和全球经贸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