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1)
- 2023(13504)
- 2022(10959)
- 2021(9736)
- 2020(7917)
- 2019(17552)
- 2018(17519)
- 2017(32085)
- 2016(17487)
- 2015(19372)
- 2014(19173)
- 2013(18513)
- 2012(16926)
- 2011(15568)
- 2010(15952)
- 2009(14857)
- 2008(14264)
- 2007(12934)
- 2006(11948)
- 2005(11271)
- 学科
- 济(72479)
- 经济(72392)
- 管理(43896)
- 业(41083)
- 企(30652)
- 企业(30652)
- 中国(27301)
- 地方(24481)
- 农(23880)
- 业经(19269)
- 方法(18150)
- 学(16515)
- 农业(16165)
- 制(15517)
- 财(14658)
- 数学(14338)
- 融(14308)
- 金融(14300)
- 银(14247)
- 银行(14212)
- 数学方法(14095)
- 行(13883)
- 发(13873)
- 贸(13357)
- 贸易(13341)
- 易(12723)
- 地方经济(12490)
- 理论(12048)
- 体(11888)
- 环境(11767)
- 机构
- 学院(240421)
- 大学(236459)
- 济(94307)
- 研究(93530)
- 经济(92052)
- 管理(82420)
- 中国(71056)
- 理学(68119)
- 理学院(67195)
- 管理学(65720)
- 管理学院(65263)
- 科学(57756)
- 京(53021)
- 所(48736)
- 农(45497)
- 财(44818)
- 研究所(43826)
- 中心(41684)
- 江(40345)
- 范(35956)
- 师范(35535)
- 业大(35405)
- 农业(35196)
- 院(34465)
- 北京(34124)
- 财经(33409)
- 州(32620)
- 省(30819)
- 经(29992)
- 技术(29634)
- 基金
- 项目(154268)
- 科学(119878)
- 研究(116130)
- 基金(106742)
- 家(94256)
- 国家(93415)
- 科学基金(78029)
- 社会(71507)
- 社会科(67516)
- 社会科学(67504)
- 省(63115)
- 基金项目(54901)
- 划(52787)
- 教育(52549)
- 编号(48727)
- 自然(47888)
- 自然科(46713)
- 自然科学(46695)
- 自然科学基金(45774)
- 资助(42596)
- 成果(41022)
- 发(39983)
- 课题(36194)
- 重点(35936)
- 创(32043)
- 发展(32019)
- 部(31718)
- 展(31505)
- 创新(29969)
- 年(29914)
共检索到398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马飒 张二震
RCEP协议的签署,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产业链一体化、区域协同创新以及制度协调发展等方面带来新的机遇。大湾区经济基础雄厚,开放型经济优势明显;城市间产业优势突出,互补性强;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能力国际领先;粤港澳三地经贸地位差异显著,合作空间大,具备一体化发展的良好现实基础。在RCEP框架下,大湾区应消除区内壁垒,持续推进市场一体化;发挥港澳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区域产业链重构;整合国际创新资源,深化区域创新合作;对标RCEP协议,加快实现制度的衔接与协调,实现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RCEP 粤港澳大湾区 一体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倪外 周诗画 魏祉瑜
大湾区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是引领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增长极。大湾区经济一般表现出六个方面的发展特征,其一体化发展核心以战略共识、制度保障、要素流通为基本支撑,以空间格局、产业经济、统一市场为主要表现形式。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地区实践,探索建立于"一国两制"基础上的跨越基本经济制度差异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战略目标不统一、制度不协调、产业发展不平衡、外部资源竞争、空间失衡等方面的挑战。需要通过高端服务业升级大湾区经济发展质量与层级,构建大湾区科技创新链轴线,以供应链优势促进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基于市场机制与规则跨越经济制度差异,进行传统产业空间的水平化改造以匹配新经济业态等途径促进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粤港澳 大湾区 经济一体化 挑战 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军鹏
2018年12月16日,中国共产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以下简称深汕合作区)工作委员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举行揭牌仪式,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成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意味着正式进入深圳全面主导时代。本文将系统梳理深汕合作区发展轨迹,从同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必要性、可行性、发展思路四方面入手,对深汕合作区同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进行战略思考,提出了首先同深圳实现"时间同城化"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交通、产业、文化三个层面的努力同大湾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覃成林 柴庆元
区域一体化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线。交通网络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条件和重要的驱动力。总体上,交通网络建设将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联系的网络化趋势,显著增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联系,并促成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相对均衡的多极网络联系格局,促进港澳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局,从而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因此,需要从保障有关交通建设工程顺利投入使用,积极实施远期交通建设规划,同时创新有关配套制度等方面,利用好交通网络建设创造的有利条件和机遇,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交通网络 区域一体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莫文志 何宝峰
陆路交通一体化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协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驱动力。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陆路交通一体化建设虽进展巨大,但结构不合理、协调机制较弱等问题犹存,不利于协同发展。因此,粤港澳大湾区需以协同规划、共建共享一体化为思路,加速推进陆路交通一体化建设,实现由陆路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向交通运输体制机制一体化的转变,实现协同发展,进而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燕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在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物流体系和推进区域城市群物流一体化发展,对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价值链地位和区域国际竞争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内在机理,从集聚度和协同度两个方面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物流一体化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相应优化策略,以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物流一体化转型升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7月19日,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发布《数“链”大湾区——区块链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报告(2022)》。《报告》由综合开发研究院通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历时半年多时间,走访调研数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和金融企业、深入研究大量文献资料后撰写而成。《报告》提出,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破解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差异坚冰、支撑实体经济跨越和赋能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可有力助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步入2.0新时代。《报告》以丰富的区块链应用场景实践案例,展示了区块链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方面的作用和贡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劳铖强
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在本质出发,在空间、动力、引擎和方向四个层面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思路,认为重点需要优化空间结构,形成新格局;提升创新水平,形成新动力;促进协调发展,形成新核心;深化对外开放,形成新方向。
关键词:
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产业结构 珠三角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文彬 廖恒
本文基于201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无论是使用经济距离还是使用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性逐渐增强,经济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且表现出空间溢出性,能够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这一结论在替换经济变量、工具变量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城市边界效应和技术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是新基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渠道。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红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21世纪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布局,其重要内容就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一体化。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动力来看,既来源于建立统一要素市场、科技创新联动、人力资本自由流动、地理空间界限淡化等内生性动力,也离不开完善交通与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政策红利等外在驱动力。当前,健全大湾区要素市场一体化,搭建区域创新创业空间平台,建立聚合、兼容、开放市场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便捷、可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以及制定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经济一体化 融合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卢佩莹 王波
高铁的网络化规划和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居民跨城活动提供便捷的快速公交式服务,是粤港澳大湾区形塑"一小时生活圈"的重要支撑。高铁站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接驳在高铁出行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对更好发挥高铁时空压缩效应、提升居民高铁出行满意度、增加高铁出行选择及载客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融合交通理论与旅客换乘经历,提出高铁站与城市公共交通接驳理论框架与实地观察指标,并应用到广深港沿线香港西九龙站、深圳北站、广州南站的观察式调研中,分析和对比3个高铁站的公共交通接驳表现。研究发现:在信息衔接层面,香港西九龙站展现出更好的国际化形象与对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在设施和服务衔接层面,深圳北站与香港西九龙站以商场作为公共交通换乘点/路线连接点的设计,优化了换乘环境;在车票制度衔接层面,广州南站与深圳北站更好运用信息化技术,便利换乘服务。最后,基于调研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以提升高铁站点城市公共交通接驳水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学军 俞洁
现代经济体系要求经济高质量、稳定增长。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与世界其他著名湾区相比,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和创新实力,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区位条件。但是,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国两制、三种货币、四个关税区",存在行政割裂与市场割裂。只有一体化,才能发挥大湾区现有的优势,按照现代经济体系的要求,整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形成发展共同体。通过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金融服务业,治理生态环境,改善民生,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高地,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湾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超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跃度、开放水平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之一,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基础雄厚,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正逐渐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引擎"。但是,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一流湾区相比,大湾区在体制机制、要素流动、发展质量、产业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主要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物流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资本要素流动渠道;物流协同发展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劳动力要素流动渠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协同发展的交互项有利于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效果强于单一渠道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超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跃度、开放水平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之一,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基础雄厚,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正逐渐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引擎"。但是,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一流湾区相比,大湾区在体制机制、要素流动、发展质量、产业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主要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物流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资本要素流动渠道;物流协同发展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劳动力要素流动渠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协同发展的交互项有利于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效果强于单一渠道的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仁刚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物流服务核心枢纽之一。本文对"一带一路"下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优势互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贸推动了港口物流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但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发展存在资源配置优化不足、同质化竞争、人才匮乏与机制创新不足等问题。本文从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培养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加快智慧港口建设等方面对促进港口物流发展提出建议,为大湾区港口物流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