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共检索到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龙  孙丽英  王敦  
[目的]为克服杆状病毒杀虫速度慢等固有缺点,首次尝试将异源病毒细胞凋亡诱导基因重组到昆虫杆状病毒中,以期为遗传修饰杆状病毒、提高杀虫效果提供新思路。[方法]将带有SV40终止子的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多角体基因ph、AcMNPV ie-1启动子、在C端融合Flag标签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的P7-2基因依次插入到供体质粒p Fast Bac-HTB的多克隆位点。使用供体质粒p Fast Bac-HTB自身的启动子及ie-1启动子分别启动ph和P7-2基因的表达。通过转座的方法将ph、P7-2基因及启动子插入到bacmid b MON14272的多角体位置,获得重组bacmid Ac-P7-2,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7-2基因的表达。转染sf9细胞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重组病毒多角体的形成并统计不同时间细胞死亡数量。通过TCID50的方法绘制病毒生长曲线。[结果]成功构建了P7-2基因重组AcMNPV bacmid Ac-P7-2,Western blot检测到P7-2蛋白可以正确表达。在转染sf9细胞48、72、96和120 h后,重组病毒v Ac-P7-2细胞死亡数量显著高于野生型病毒v Ac-WT,并发现重组病毒v Ac-P7-2多角体形成并释放的速度也快于野生型病毒v Ac-WT。病毒的生长曲线显示,在转染sf9细胞48、72、96和120 h后,v Ac-P7-2的增殖速度显著快于v Ac-WT。[结论]成功构建了多角体形成迅速的重组病毒v Ac-P7-2,与野生型病毒v Ac-WT相比其具有较快的增殖速度,对寄主细胞有较强致死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爱红  任萍  邸垫平  苗洪芹  曹克强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玉米粗缩病发病植株中,不同病级植株内源激素水平。结果表明,不同病级玉米植株中,赤霉素(Gibberellin GA3)、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IAA)、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玉米素(Zeatin,ZR)的含量变化特点不同:人工接种RBSDV后,病株中GA3及ZR含量明显低于健株,且随病级增加,植株体内GA3、ZR含量逐渐降低,其含量与病情严重度呈显著正相关;抽穗孕穗期病株叶片中IAA含量低于健株,但根部IAA的含量差异不明显;人工接种R...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