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14)
2023(8318)
2022(7569)
2021(7230)
2020(6044)
2019(14208)
2018(14314)
2017(27916)
2016(15206)
2015(17138)
2014(17145)
2013(16979)
2012(15374)
2011(13718)
2010(13431)
2009(12080)
2008(11487)
2007(9699)
2006(8311)
2005(6957)
作者
(43207)
(35613)
(35362)
(33633)
(22685)
(17085)
(16052)
(14186)
(13584)
(12614)
(12354)
(11779)
(11103)
(11080)
(10965)
(10796)
(10664)
(10632)
(10063)
(9965)
(8849)
(8553)
(8481)
(8066)
(7940)
(7934)
(7861)
(7781)
(7092)
(7091)
学科
(58147)
经济(58083)
管理(43712)
(41247)
(35093)
企业(35093)
方法(29647)
数学(25676)
数学方法(25396)
(14783)
中国(13909)
(13831)
(13305)
业经(12882)
地方(12030)
理论(10395)
(10172)
技术(9964)
(9962)
贸易(9958)
农业(9943)
(9651)
环境(9495)
(9260)
财务(9203)
财务管理(9189)
(8890)
企业财务(8709)
教育(8578)
(8389)
机构
大学(211810)
学院(209744)
管理(89096)
(78633)
理学(78458)
理学院(77628)
经济(76814)
管理学(76298)
管理学院(75938)
研究(66338)
中国(47070)
(45006)
科学(43313)
(34120)
业大(32890)
(32621)
(31970)
研究所(30168)
中心(29784)
财经(28407)
北京(28282)
(28225)
(27847)
师范(27622)
(25882)
农业(25146)
(24342)
(23691)
商学(22511)
师范大学(22495)
基金
项目(152112)
科学(119188)
研究(111487)
基金(110004)
(95291)
国家(94498)
科学基金(81662)
社会(68161)
社会科(64509)
社会科学(64491)
基金项目(59836)
(59597)
自然(54562)
自然科(53266)
自然科学(53256)
自然科学基金(52277)
教育(50744)
(50109)
编号(46317)
资助(45156)
成果(36815)
重点(33283)
(33113)
(31722)
(31659)
课题(30985)
创新(29456)
科研(29179)
项目编号(28909)
大学(28425)
期刊
(81513)
经济(81513)
研究(59298)
中国(34239)
学报(33501)
管理(31092)
科学(31038)
(28550)
大学(25050)
(23924)
教育(23643)
学学(23478)
农业(20692)
技术(18075)
业经(13839)
(13819)
金融(13819)
图书(12984)
财经(12690)
经济研究(12480)
理论(11594)
科技(11259)
实践(10995)
(10995)
问题(10602)
(10562)
情报(10245)
技术经济(10110)
(10028)
现代(9667)
共检索到286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黄丽琴  武中平  蒋木庚  
N (2 ,6二甲苯基 )丙氨酸甲酯经皂化反应后获得N (2 ,6二甲苯基 )丙氨酸。在甲苯和石油醚混合溶剂中 ,用R (+)或S (- )α甲基苄胺作为拆分剂与N (2 ,6二甲苯基 )丙氨酸反应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 ,根据结晶速度不同 ,分别获得R (+)或S (- )N (2 ,6二甲苯基 )丙氨酸的非对映体盐。非对映体盐用 10 0g·L-1NaOH水解 ,10 0g·L-1HCl酸化 ,制得旋光性的N (2 ,6二甲苯基 )丙氨酸后用甲醇酯化 ,获得旋光性N (2 ,6二甲苯基 )丙氨酸甲酯。苯乙酰氯与旋光性N (2 ,6二甲苯基 )丙氨酸甲酯缩合 ,最终生成R (- )苄霜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林开  李井干  陆静  阴伟晓  王源超  
为了评估大豆疫霉对甲霜灵是否存在抗性风险,采用药剂驯化的方法诱导获得了大豆疫霉菌抗甲霜灵突变株hlj34M,并对其适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该突变体菌丝生长速率、游动孢子产量和致病力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显著变化。而卵孢子产量明显减少,突变体的3个单游动孢子后代的卵孢子产量与亲本菌株相比分别减少20.35%、43.63%和43.85%,统计分析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结果表明:甲霜灵的长期使用会导致大豆疫霉对其产生较大的抗性风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智谋  郑小波  陆家云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苎麻疫霉(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对甲霜灵抗性的特点和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苎麻疫霉易对甲霜灵产生抗性,抗性水平可达野生型亲本的1800倍以上,但抗性遗传不稳定;抗甲霜灵(Mrt)突变株EC31的Mrt性状在游动孢子后代中发生连续分离,其余突变株的Mrt性状经一代单游动孢子分离后完全丧失;Mrt单游动孢子株在不含甲霜灵的利马豆培养基(LBA)平板上培养10~14d后对甲霜灵的抗性下降或丧失,其游动孢子后代中Mrt个体比例相应减少;而在含甲霜灵的LBA上,Mrt单孢株的Mrt性状可以保持一个月以上,且随着与甲霜灵接触时间的增加,其游动孢子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祝海娟  刘大伟  张艳菊  白玲玲  杨佳乐  
本研究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来自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北京、山东省、江苏省、湖北省和广东省8个省份13个黄瓜主产区的36个黄瓜霜霉病菌株对甲霜灵的抗药性。结果表明,黄瓜霜霉菌对甲霜灵的EC_(50)值为1.3277~171.5480μg/mL,平均EC_(50)值为64.6782μg/mL;36株菌株中,有3个中抗菌株,占总菌株数的8.3%;33个高抗菌株,占91.7%,为优势群体,无敏感菌株和低抗菌株。各地区采集的黄瓜霜霉菌对甲霜灵抗性水平范围28.25~3649.96倍,平均抗性水平为1376.13倍;除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检测到1株中抗菌株和辽宁省海城检测到2株中抗菌株外,其余菌株对甲霜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桂宁  黄福新  冯兰香  秦碧霞  杨宇红  陈永惠  陆秀红  
【目的】研究广西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霜脲氰和烯酰吗啉的敏感性,以期为该病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菌落生长直径法测定病菌对甲霜灵、霜脲氰和烯酰吗啉的敏感性,并用叶盘漂浮法加以比较。【结果】2000~2006年,从广西8个冬春植番茄区采集分离了239个菌株,测定结果表明,对甲霜灵表现为敏感型、中间型和抗性型的频率分别为42.26%、35.98%和23.53%,不同地区和年份的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差异很大。来自田林县、武宣县的菌株均为甲霜灵敏感性菌株,但在田阳县,抗甲霜灵菌株占优势,抗性频率高达51.35%,一些菌株的EC50值在500μg·ml-1以上,抗性水平超过105倍。虽然霜脲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革  郑小波  陆家云  李天飞  
云南省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的检测王革1郑小波1陆家云1李天飞2(1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2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DETECTIONOFRESISTANCEOFBLACKSHANKTOMETAL...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化国  齐孟文  彭根元  秦凤琴  
研究了甲霜灵在几种作物上的吸收、传导以及残留消解动态。豌豆根吸收的甲霜灵主要传导到茎与叶中,并在叶缘表现出积累效应,而涂叶法引入的甲霜灵则主要存留于引入叶中,向外传导的很少。白菜和油菜施药3周后残留浓度均低于0.5mg·kg-1。春小麦花期和灌浆期引入的甲霜灵,在收获时主要残留于麦秆中,其残留量可分别占到引入量的42.6%和55.4%,籽粒中的总残留浓度分别为0.35mg·kg-1和0.56mg·kg1,其中一半以上为结合残留。平菇中甲醇提取残留为0.11mg·kg-1,结合残留为0.0147mg·kg-1.一个采收期后,引入量的97%残留于基料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路粉  赵建江  刘晓芸  孟润杰  吴杰  韩秀英  王文桥  
【目的】监测河北、内蒙古、吉林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甲霜灵的抗性发展动态,筛选甲霜灵的高效替代药剂并对其交替使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进行研究,为甲霜灵抗性严重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共采集、分离到634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甲霜灵高效替代药剂并评估交替用药对甲霜灵抗性菌株占优势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已普遍产生抗性,抗性频率达100%,平均抗性倍数高达34 934,抗性指数为0.97。其中2011—2012年晚疫病菌群体中以中抗菌株和高抗菌株为主,2013—2016年均为高抗菌株。吉林和内蒙古地区菌株的平均抗性倍数略高于河北地区菌株的平均抗性倍数。2011—2012年吉林和内蒙古地区菌株的抗性指数略高于河北地区菌株的抗性指数,2013—2016年3个地区的抗性指数均达到最高值1.00。田间药效试验中按照推荐浓度4次喷药,25%甲霜灵SC、68%精甲·锰锌WG和64%霜·锰锌WP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0%、67.5%和50.9%—65.8%,显著低于80%代森锰锌WP的防治效果(72.8%),而10%氟噻唑吡乙酮OD、50%氟醚菌酰胺WG、50%烯酰吗啉WP、687.5 g·L~(-1)氟吡菌胺·霜霉威SC、16%氟噻唑吡乙酮·嘧菌酯SC和26%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SC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良好(83.9%—90.3%),可作为甲霜灵的替代药剂。将10%氟噻唑吡乙酮OD、50%氟醚菌酰胺WG、50%烯酰吗啉WP和687.5 g·L~(-1)氟吡菌胺·霜霉威SC等不同作用机理的高效替代药剂与代森锰锌、嘧菌酯和氟吗啉等药剂交替使用5—6次,对晚疫病防治效果为88.3%—90.5%,比代森锰锌、苯基酰胺类杀菌剂和霜脲·锰锌等常规药剂交替施药区马铃薯增产64.4%—78.3%。【结论】河北、内蒙古和吉林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普遍产生抗性,导致25%甲霜灵SC、68%精甲·锰锌WG和64%霜·锰锌WP等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田间防治效果明显下降,生产中应暂停使用含甲霜灵、精甲霜灵和霜灵的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10%氟噻唑吡乙酮OD、50%氟醚菌酰胺WG、50%烯酰吗啉WP、687.5 g·L~(-1)氟吡菌胺·霜霉威SC、16%氟噻唑吡乙酮·嘧菌酯SC和26%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SC等作用机理不同的药剂可以作为甲霜灵的高效替代药剂。代森锰锌等广谱性保护剂与嘧菌酯、烯酰吗啉、氟吗啉、氟噻唑吡乙酮和氟吡菌胺·霜霉威等高效内吸剂交替使用,可对抗甲霜灵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进行有效治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岳霞丽  张新萍  胡先文  董元彦  
【目的】研究苄嘧磺隆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的生长效应,评价苄嘧磺隆的生态风险。【方法】通过不同浓度的苄嘧磺隆对蛋白核小球藻的96h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苄嘧磺隆对小球藻的生长及藻细胞中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低浓度苄嘧磺隆(5mg·L-1)抑制藻的生长,藻细胞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药剂浓度增加而明显下降,且表现出较好的计量-效应关系,其对蛋白核小球藻的96h-EC50值为15.7mg·L-1。【结论】苄嘧磺隆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宗志  张朝贤  傅俊范  李茂海  李贵军  
【目的】近年来,中国东北水稻田抗药性雨久花发生严重,部分地区用苄嘧磺隆已无法有效控制该杂草的危害。为明确该杂草抗药性发生的根本原因,本试验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稻田杂草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对苄嘧磺隆的抗药性机理,以确定导致抗药性产生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氨基酸突变位点。【方法】利用PCR技术,通过对抗药性雨久花生物型和敏感性雨久花生物型ALS片段进行扩增和基因克隆,最后对DNA序列进行测序比对。【结果】与敏感性的雨久花ALS相比,抗药性雨久花生物型的ALS共有3处发生突变,即第197位脯氨酸突变为组氨酸,第200位蛋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第388位精氨酸突变为组氨酸...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郝永娟  王万立  刘耕春  刘春艳  王勇  
研究了诱发黄瓜霜霉病孢子囊大量产生的条件;明确了黄瓜霜霉病菌可在低温冰冻条件下保存。接种后20℃左右,保持24 h黑暗,相对湿度90%以上,以后光照16 h/d,适宜霜霉病菌的侵染发展。比较6种生测方法,以叶盘蘸药漂浮法的敏感性及稳定性最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晓宇  王小燕  柳道明  杜厚江  苏荣瑞  
于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开展小麦开花后渍水试验,研究开花后渍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渍水前喷施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江汉平原小麦开花期至成熟期均有持续降水分布,其中2011年4~5月累计降雨量达194.1mm,2012年同期累计降雨量达285.5mm,表明江汉平原小麦生殖生长期有较大渍害风险。本试验研究表明,开花后渍水,小麦植株衰老进程加速,叶片严重早衰失绿,旗叶光合速率降低;渍水前喷施6-BA,可缓减叶片衰老趋势,缩小旗叶光合速率降低幅度。开花后渍水亦导致根系活力降低,渍水前喷施6-BA可缓减根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霍治国  李美萱  张海燕  孔瑞  江梦圆  米前川  霍雨欣  
[目的]霜冻害是造成冬小麦减产的冬春季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明确冬小麦霜冻灾害的研究现状,对把握今后国内冬小麦霜冻害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现有研究成果,从霜冻害概念及分类出发,对冬小麦霜冻害影响与危害、致灾成因、灾害指标、分布特征、监测预警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阐述,并对未来小麦霜冻害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结果](1)我国冬小麦霜冻害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以春霜冻为主,由于拔节后冬小麦抗霜冻能力迅速下降,霜冻害通过影响小麦正常抽穗灌浆、推迟生育进程,从而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2)我国冬小麦霜冻发生范围广,北方地区发生频率及受灾强度总体上大于南方,主要集中在黄淮海、西北、黄土高原冬麦区等。(3)近年来霜冻害发生区域、频率和强度有明显的减弱态势,但黄淮海北部、新疆等部分地区冬小麦霜冻致灾风险增加。(4)冬小麦霜冻害指标可分为形态学指标、气象学指标及综合指数指标,主要基于受冻率、减产幅度、最低温度为判识因子构建。近年来霜冻害监测研究取得一定研究进展,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结论]基于霜冻灾变过程构建动态化霜冻害综合指标、加强冬小麦霜冻害模型构建和风险评估、强化霜冻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是今后重点研究方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永山  张建诚  姜艳丽  董哲生  
研究了麦后夏播棉的促早避霜技术。麦后夏播棉有效开花结铃期短而集中 ,总结铃数的73 3%~ 88 9%集中在 7月 31日~ 8月 14日之间。山西南部适宜种植的密度为 12万~ 15万株 /hm2 。筛选出运 379(3)h、晋棉 17号等早熟品种。喷施避霜剂 (壮早丰 ) ,可以降低株高 ,塑造理想株型 ,促进早熟 ,皮棉增产 9 74 %。麦后夏播棉避霜技术应采用早熟品种、早播种、早施肥、早灌水、高密度、早打顶、喷施壮早丰和乙烯利 ,及早防治病虫害的技术体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永光  刘胜忠  沈建文  
为探索高效大规模农用防霜装备与技术,使用植保无人直升机,进行了茶园移动防霜的试验研究。基于对直升机低空飞行扰动气流进行防霜原理的分析,在不同悬停高度下,测试直升机对近地面气流分布的影响;然后设定飞行高度、速度和时间间隔等不同飞行参数组合的处理,实施茶园防霜效果试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5~10m悬停高度范围内,直升机对其旋翼外缘下方地表的气流扰动最大,但此处气流扰动的增幅随悬停高度增加而减弱。比较各飞行处理的防霜效果可知,在飞行高度5.0m、飞行速度6.0m·s-1和飞行时间间隔30min的飞行参数组合下,防霜效果最佳,可提高茶树冠层温度3.83℃。所以,拓展现有植保无人直升机的应用范围,低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