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68)
- 2023(7221)
- 2022(6524)
- 2021(6069)
- 2020(5488)
- 2019(12757)
- 2018(12700)
- 2017(24354)
- 2016(14029)
- 2015(16146)
- 2014(16590)
- 2013(16620)
- 2012(16121)
- 2011(14626)
- 2010(14911)
- 2009(14203)
- 2008(14719)
- 2007(13670)
- 2006(11721)
- 2005(10679)
- 学科
- 济(57216)
- 经济(57148)
- 管理(37504)
- 业(35493)
- 方法(28717)
- 企(28484)
- 企业(28484)
- 数学(25169)
- 数学方法(24812)
- 学(16813)
- 农(15879)
- 财(15612)
- 中国(14256)
- 贸(11205)
- 贸易(11200)
- 制(11165)
- 易(10866)
- 地方(10766)
- 业经(10633)
- 农业(10242)
- 务(9712)
- 财务(9690)
- 财务管理(9656)
- 理论(9176)
- 企业财务(9012)
- 和(8978)
- 银(8769)
- 银行(8715)
- 融(8390)
- 金融(8387)
- 机构
- 大学(214478)
- 学院(211582)
- 济(79640)
- 研究(78192)
- 经济(77688)
- 管理(72587)
- 理学(61511)
- 理学院(60689)
- 管理学(59165)
- 管理学院(58803)
- 中国(58288)
- 科学(54177)
- 农(50557)
- 京(47851)
- 所(44453)
- 农业(40697)
- 研究所(40484)
- 业大(39562)
- 财(37058)
- 中心(35308)
- 江(34315)
- 北京(30455)
- 财经(28939)
- 范(27908)
- 师范(27461)
- 省(27414)
- 院(27326)
- 州(27167)
- 农业大学(26183)
- 经(26010)
- 基金
- 项目(136777)
- 科学(102983)
- 基金(96252)
- 研究(90949)
- 家(88027)
- 国家(87309)
- 科学基金(70541)
- 省(54326)
- 社会(53212)
- 基金项目(50549)
- 社会科(50060)
- 社会科学(50038)
- 自然(49304)
- 自然科(48104)
- 自然科学(48079)
- 自然科学基金(47190)
- 划(47118)
- 教育(42534)
- 资助(41658)
- 编号(36503)
- 重点(32069)
- 成果(31059)
- 部(29607)
- 发(29240)
- 计划(29174)
- 科研(27551)
- 创(27058)
- 科技(26919)
- 课题(26460)
- 创新(25516)
- 期刊
- 济(89205)
- 经济(89205)
- 研究(59142)
- 学报(47820)
- 农(46010)
- 中国(44972)
- 科学(38510)
- 大学(34090)
- 学学(32354)
- 财(31209)
- 农业(30949)
- 管理(25624)
- 教育(22548)
- 技术(17805)
- 融(17746)
- 金融(17746)
- 业(17309)
- 财经(14854)
- 经济研究(13924)
- 版(13560)
- 业经(13536)
- 业大(13407)
- 经(12787)
- 问题(12171)
- 农业大学(11210)
- 图书(10992)
- 技术经济(10665)
- 统计(10534)
- 贸(10459)
- 科技(10163)
共检索到321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小军 王萌 范淑琴 崔海荣 杨益众
【目的】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在蔬菜上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制定氯虫苯甲酰胺制剂防治蔬菜害虫的最佳施用量和安全间隔期。【方法】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中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1.25%—92.05%和82.92%—93.38%;HPLC-MS/MS定性分析表明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物质为氯虫苯甲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土壤中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在甘蓝上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7.66和6.86 d。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丽 邓毅书 浦恩堂 代雪芳 李文希 王静 刘朝敏 张雪燕
【目的】建立烟草和土壤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分析方法,探究氯虫苯甲酰胺在烟草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为其合理使用及其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进行氯虫苯甲酰胺在烟草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研究。田间试验采集的样品用乙腈提取、硅胶柱和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干烟叶、烟草植株和土壤中添加氯虫苯甲酰胺0.05~10 mg/kg,其平均回收率为80.8%~95.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7.6%,氯虫苯甲酰胺在烟草中的定量限(LOQ)为0.1 mg/kg,在土壤中的定量限(LOQ)为0.05 mg/kg。氯虫苯甲酰胺在烟草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在烟草植株中的半衰期为12~13.3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4.8~27.7 d。云南和山东最终残留试验表明,距最后一次施药14 d,干烟叶中氯虫苯甲酰胺平均残留量在2.1~7.7 mg/kg。【结论】该分析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都符合农药残留标准要求,适用于烟草和土壤中的氯虫苯甲酰胺残留测定;建议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烟草害虫,按推荐剂量41.25 g a.i./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14 d。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烟草 土壤 残留 消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玉霞 莫仁甫 周其峰 王天顺 劳水兵
建立氯虫苯甲酰胺在果蔗及其土壤中残留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后,转化为IN-EQW78,经萃取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GC-μECD检测。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0.01~1.00μG/m 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在添加浓度为0.02~2.00 mG/kG时,蔗茎氯虫苯甲酰胺回收率为83.36%~111.63%,相对标准偏差为6.57%~8.77%;蔗叶回收率为88.33%~113.10%,相对标准偏差为5.38%~7.83%;土壤回收率为91.04%~97.84%,相对标准偏差为3.67%~7.75%。氯虫苯甲酰胺在3种基质中的最小检出...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何何 郑向华 董健 罗佳 严丽娟 王连珠 徐敦明
建立果蔬21种农药残留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检测方法.样品经QuEChERS方法提取和净化,以Agilent Extend-C18色谱柱(2.1×100 mm,3.5μm)进行分离,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多反应检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21种农药的浓度为0.005-0.500 mg·L-1时,相关系数均>0.9956;磺酰唑草酮和炔草酸检出限(S/N≥3)为4μg·kg-1,定量限(S/N≥10)为12.0μg·kg-1,其它待测物的检出限均为2μg·kg-1,定量限为5μg·kg-1;平均回收率为67.7%-105.1%,相对标准偏差为2.8%...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凤凤 张毅鹏 龚达林 刘三波 黄麒元 梅之南 王学奎 舒少华
为建立雷公藤种植过程中常用农药的残留含量检测方法,采用快速样品前处理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quick,easy, cheap,effective,rugged and safe/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QuEChERS/UPLC-MS/MS)测定雷公藤及根际土壤中辛硫磷、氯氰菊酯和乙基多杀菌素的含量。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润后用乙腈超声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吸附净化,利用优化后的UPLC-MS/MS方法进行检测,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3种农药在根样基质中的检出限(LOD)为0.001~0.714μg/kg,定量限(LOQ)为0.002~2.380μg/kg;在土壤基质中的检出限(LOD)为0.002~0.810μg/kg,定量限(LOQ)为0.006~2.410μg/kg。线性关系、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的相关规定。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满足雷公藤及根际土壤中3种农药残留含量的快速检测要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毛建霏 雷绍荣 郭灵安 欧阳华学 梁立
建立了基于QuEChERS前处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豆芽中氯吡脲残留的方法。样品经过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进行测定。线性范围0.005~100.0μg/mL,方法的定量限为0.01 mg/kg,检出限为0.003 mg/kg,空白豆芽样品中氯吡脲的添加浓度在0.05~0.2 mg/kg范围内的回收率为80%~100%,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该方法操作简便,所用试剂对环境污染小,分析成本低,适用于豆芽中氯吡脲的检测,并可推广用于一些其他水果及蔬菜中氯吡脲的测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帅鹏 黄显会 杨刚 郭春娜
【目的】建立动物可食性组织中克拉维酸残留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方法】1 g组织样品用3 mL 0.01 mol·L-1乙酸铵和3 mL乙腈提取后,经二氯甲烷反相提取净化,取水相定容到4 mL,正己烷除脂后上机检测。流动相为乙腈和0.1%甲酸水,梯度洗脱,经Luna 5μC8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电离,多反应监测负离子模式对克拉维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采用基质匹配法对组织中克拉维酸的含量进行标准校正,克拉维酸质量浓度在5—500μg·L-1范围内与峰面积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组织中加标样品的检出限(按信噪比S/N≥3计)为10μg·kg-1,定量限(按信噪比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丽娜 田志强 张怀江 李艳艳 闫文涛 岳强 仇贵生
【目的】探明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成虫的转录组差异,了解该药剂影响桃小食心虫交配的基因在功能分类和代谢通路等方面的生物学特征,挖掘与交配相关的功能基因。【方法】通过生物学实验观察氯虫苯甲酰胺干扰桃小食心虫成虫交配及繁殖情况。采用Illumina Hi SeqTM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刚羽化的桃小食心虫雌雄成虫、羽化后4—6 h进入交配高峰期的雌雄成虫和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4—6 h的雌雄成虫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Trinity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de novo组装及评估,之后对获得的有效序列进行功能注释,并利用q RT-PCR技术分析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相关基因的时空表达变化。【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桃小食心虫的交配率显著降低,寿命缩短,产卵量减少。通过合并组装桃小食心虫转录组有效序列共获得102 831条unigene,其中34 526个有注释信息。根据筛选标准,氯虫苯甲酰胺处理过程中,雌雄虫中分别有122个和147个基因发生变化,其中相同差异基因31个。对所存在的234个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分子功能过程中的催化活性和结合活性及生物学过程中与代谢过程、单一生物体过程和细胞过程相关的5类基因占主导地位。KEGG分类结果显示,富集到代谢通路的最多,有25个,包括昆虫激素合成、药物代谢等。通过比对分析,鉴定c64662.graph_c0为桃小食心虫鱼尼丁受体基因,其长度为15 637 bp,与已报道Cs Ry R的一致性为99.0%。此外,在234个差异基因中,鉴别羧酸酯酶unigene 3个、细胞色素P450 unigene 4个、肌钙蛋白unigene3个、气味结合蛋白unigene 1个和生物钟unigene 1个。细胞色素P450 c40709.graph_c0参与昆虫激素生物合成。根据转录组中基因表达分析,12个基因在雌雄虫中的表达均出现不同变化趋势。q RT-PCR结果显示,氯虫苯甲酰胺诱导羧酸酯酶c51998.graph_c0基因上调表达;药剂处理后,雌雄虫的c57480.graph_c0和c53794.graph_c0的表达分别呈现显著的上调和下调变化,而c40709.graph_c0基因仅在雄虫中显著下调,处理6 h后c53281.graph_c0只在雌虫中上调表达;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3个肌钙蛋白基因在整个试验阶段均表现明显的下调趋势;雄虫中的生物钟unigene c60883.graph_c0和气味结合蛋白unigene c45675.graph_c0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进入暗期后立即上调,但均受氯虫苯甲酰胺的抑制。雌虫体内Ry R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而雄虫初次到达求偶高峰期前Ry R的表达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到第2个求偶高峰期时,Ry R表达显著下调。除细胞色素P450c57480.graph_c0、c40709.graph_c0和c53281.graph_c0外,其余基因在雄虫中的表达均高于雌虫。且触角酯酶基因c54944.graph_c0、生物钟基因c60883.graph_c0和气味结合蛋白基因c45675.graph_c0在黑暗光照交替变化时,表达发生明显地上调或下调。【结论】通过转录组测序发现氯虫苯甲酰胺干扰桃小交配的作用机制是由靶标基因、嗅觉相关基因、代谢基因、生物钟基因等相互作用引起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雪姣 黄程 杨加成 戴志远 郑振霄
为提高养殖水产品中抗生素的检测效率,本研究以新型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为吸附剂,采用QuEChERS前处理,联合UPLC-MS/MS技术实现了不同养殖水产品中28种抗生素残留的同时检测。通过加标回收率研究了不同提取溶剂、不同种类吸附剂及添加量对养殖水产品中抗生素检测效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QuEChERS操作参数。然后,根据食品法典指南(CAC/GL-71)进行方法学验证,性能指标包括线性、检测限、定量限、基质效应、回收率、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等。结果显示,当以乙腈∶甲醇(75∶25,体积比)为提取剂,吸附剂的添加量为10 mg时,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纳米材料的吸附效果最佳。此时,所建立技术方法的线性良好(R2>0.99),检出限为0.06~1.42μg/kg,定量限为0.20~4.72μg/kg,多数抗生素[磺胺二甲异恶唑(SIA)、磺胺喹恶啉(SQX)、丹诺沙星(DAN)、洛美沙星(LOM)除外]基质效应较低(<10%)。在5~100μg/kg的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80.1%~100.4%。日内精密度<10.3%,日间精密度<13.4%。将该方法应用于草鱼、大口黑鲈、凡纳滨对虾、中华绒螯蟹和厚壳贻贝中28种抗生素的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常规检测。研究表明,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纳米材料可以较好地吸附养殖水产样品中的共提取杂质,提高养殖鱼肉中抗生素的检测效率,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小军 费春 樊丽萍 杨益众
【目的】明确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在植株内的内吸传导特性,为合理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蔬菜、水稻等害虫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和涂药法分别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中是否具有内吸传导特性。以乙腈为溶剂,超声波处理提取大豆植株中的氯虫苯甲酰胺,经预净化,由高效液相色谱(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分析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中各部位的分布状况。【结果】采用水培法处理,培养液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浓度为50μg.mL-1时,24 h后大豆茎杆和叶片中的含量分别为15.22和4.73μg.g-1,48 h后大豆茎杆和叶片中的含量分别为8.71和7.96μg.g-1;当培养液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浓度为...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大豆 内吸 传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尹飞 李振宇 SAMINA Shabbir 林庆胜
【目的】以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为研究对象,筛选参与小菜蛾代谢氯虫苯甲酰胺的主要细胞色素P450解毒基因,为阐明不同抗性水平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不同小菜蛾种群3龄幼虫对氯虫苯甲酰的抗性水平,通过转录组测序、insectbase数据库和小菜蛾基因组数据库筛选得到52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应用MEGA5.10软件对52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进行进化分析,获得与抗药性密切相关的CYP3和CYP4家族P450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目的基因在小菜蛾室内筛选种群(HZY)和田间抗性种群惠州种群(HZ)、连州种群(LZ)、东升种群(DS)、钟落潭种群(ZLT)中的表达量,选用RNA干扰技术,采用注射法,验证在抗性种群中显著上调表达的CYP6BF1V4在小菜蛾抗氯虫苯甲酰胺中的功能。【结果】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LZ和HZ小菜蛾种群为中等水平抗性,ZLT、DS和HZY小菜蛾种群为高水平抗性。对52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小菜蛾拥有10个CYP4家族基因,28个CYP3家族基因,其中2个CYP4家族基因在HZ和HZY种群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敏感种群,4个CYP3家族基因表达量与小菜蛾抗性呈正相关,8个基因在中等水平抗性小菜蛾体内的表达量高于在高水平抗性小菜蛾体内的表达量。对田间种群进一步筛选得到6个与小菜蛾抗氯虫苯甲酰胺密切相关,在不同抗性种群中均上调表达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其中4个为CYP6家族基因(CYP6BF1V4、CYP6BF1V3、CYP6f1和CYP6B6),2个为CYP9家族基因(CYP9G2.1和CYP9G2.2),以CYP6BF1V4的表达量最高,其在抗性种群中的表达量是在敏感种群中表达量的3.5—6.3倍。RNA干扰结果显示,沉默CYP6BF1V4能够显著提高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结论】CYP6BF1V4、CYP6BF1V3、CYP6f1、CYP6B6、CYP9G2.1和CYP9G2.2可能在小菜蛾体内协同调控多功能氧化酶的表达,从而加快小菜蛾代谢氯虫苯甲酰胺的速度,提高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褚能明 杨俊英 柴勇 康月琼 张雪梅
以优化改进的QuEChERS方法为基础,建立了利用气相串联质谱法(GC-MS/MS)同时测定竹笋中49种农药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盐析分层后,经PSA和C18两种混合固相吸附剂净化,最后用甲苯溶解样品上机检测。49种农药的响应值与其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以上,检出限范围为1.0~26.2μg/kg。在添加水平分别为10.0,50.0和100.0μg/kg时,除百菌清在添加水平为10.0μg/kg添加回收率为58.6%外,其余各农药的回收率在62.5%~121.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8%~11.7%,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可以用于竹笋中农药残留的监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射凤 周游 张家俊 隋莹 杨红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别建立了水、土壤和小麦中同时检测阿特拉津和草萘胺残留量的前处理方法。对水样,用LC-18固相萃取小柱分离、净化和富集;对土壤样品,以丙酮与水(体积比3∶1)混合溶剂为提取剂振荡提取,再用LC-18固相萃取小柱分离和净化;对小麦样品,以丙酮与水(体积比3∶1)为提取剂振荡提取,石油醚萃取去杂,再用LC-18固相萃取小柱分离和净化。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阿特拉津和草萘胺的线性范围为0.05~8.0 mg·L-1,两种农药的相关系数(R2)均为1.000 0,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分别为0.02和0.03 mg·L-1。水样中阿特拉津和草萘胺加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13...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邵会 冷凯良 周明莹 高华 孙伟红 邢丽红 苗钧魁 刘坤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建立基质加标标准曲线,对中国对虾、大菱鲆、鲫鱼、鳗鱼、蟹、甲鱼6种主要养殖水产品肌肉组织中氯霉素类药物:氯霉素(CAP)、甲砜霉素(TAP)、氟苯尼考(FF)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FFA)的多残留同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AP在2–2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TAP、FF和FFA在5–2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加标回收率在76.4%–94.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5.7%–13.9%之间。检出限:CAP为0.2μg/kg,TAP、FF和FFA均为1.0μg/kg。定量限:CAP为0.5μg/kg,TAP、FF和F...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继林 严小军 徐年军 冯凯
建立了对虾中残留氯霉素(CAP)负化学源(NCI)的GC/MS分析方法。样品中CAP用乙酸乙酯提取,脂肪用正己烷去除,过聚苯乙烯型DiaionHP-20吸附层析小柱纯化样品,BSTFA-TMCS衍生后用NCI源选择m/z为466的特征离子为目标离子,在SIM模式下进行GC/MS分析。被检测CAP质量浓度在5~500μg/L内,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8。方法的最低检测限达到0.037μg/kg。当空白样品CAP水平为1~100μg/kg时,平均回收率达71.33%~95.29%,相对标准偏差为1.73%~7.45%。用此方法对市场上销售的人工养殖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
关键词:
对虾 氯霉素 负化学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