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16)
- 2023(8985)
- 2022(7582)
- 2021(6866)
- 2020(5777)
- 2019(12648)
- 2018(12218)
- 2017(23425)
- 2016(12987)
- 2015(14009)
- 2014(13597)
- 2013(13428)
- 2012(12581)
- 2011(11383)
- 2010(11314)
- 2009(9892)
- 2008(9855)
- 2007(8743)
- 2006(7480)
- 2005(6751)
- 学科
- 济(47094)
- 经济(47030)
- 业(35776)
- 管理(35248)
- 企(27575)
- 企业(27575)
- 方法(22396)
- 数学(19899)
- 数学方法(19699)
- 农(14213)
- 财(13938)
- 学(13354)
- 中国(13063)
- 贸(11229)
- 贸易(11228)
- 易(10947)
- 业经(10315)
- 制(10025)
- 农业(9845)
- 务(8867)
- 财务(8851)
- 财务管理(8832)
- 银(8606)
- 技术(8572)
- 银行(8556)
- 企业财务(8512)
- 融(8181)
- 金融(8180)
- 行(8139)
- 地方(7763)
- 机构
- 大学(187190)
- 学院(184435)
- 济(73148)
- 经济(71712)
- 研究(70686)
- 管理(66242)
- 理学(58161)
- 理学院(57397)
- 管理学(56184)
- 管理学院(55874)
- 中国(50730)
- 科学(48326)
- 农(47152)
- 京(39896)
- 所(39025)
- 农业(38123)
- 业大(36618)
- 研究所(36302)
- 财(32158)
- 中心(31172)
- 江(27374)
- 财经(26254)
- 院(25397)
- 农业大学(24662)
- 北京(24632)
- 经(24196)
- 省(23343)
- 范(22901)
- 经济学(22671)
- 科学院(22414)
- 基金
- 项目(134183)
- 科学(103981)
- 基金(98855)
- 家(92414)
- 国家(91647)
- 研究(86228)
- 科学基金(75513)
- 社会(55321)
- 自然(53068)
- 社会科(52441)
- 社会科学(52424)
- 基金项目(52327)
- 省(51927)
- 自然科(51926)
- 自然科学(51904)
- 自然科学基金(51049)
- 划(45865)
- 资助(40572)
- 教育(39097)
- 重点(31210)
- 编号(30841)
- 部(29385)
- 计划(29260)
- 发(28412)
- 创(28279)
- 科研(27284)
- 创新(26540)
- 科技(26087)
- 业(25817)
- 成果(24108)
共检索到264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亚 郭宝太 乔利仙 武秀玲 王晶珊 韩立坤 隋炯明
为了研究条斑紫菜TPS基因(PyTPS)对花生种子耐盐性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携带条斑紫菜PyTPS基因的pCAMBIA2300-PyTPS重组载体导入花生,获得了T0转基因植株。利用PCR对T0植株进行了检测,PCR阳性率为34.7%。将部分转基因植株的T2种子进行耐盐试验,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了PyTPS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情况,并用近红外技术测定了T2种子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花生种子在盐溶液中的发芽率显著提高,PyTPS基因可在有些转基因植株中表达,有的转基因植株的蛋白质、油酸、亚油酸或脂肪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总之,条斑紫菜PyTPS基因导入花生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亚 乔利仙 武秀玲 胡晓辉 王晶珊 隋炯明
为拓宽花生的耐盐基因资源,前期以平阳霉素为诱变剂进行了花生离体诱变,并在培养基中添加Na Cl进行定向筛选,获得了一批Na Cl耐性苗及其后代。对Na Cl耐性植株M3个体的荚果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有5个原始再生植株产生了3个以上大于60 g荚果重的M3单株。用近红外仪对M4种子的各品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其在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及脂肪含量发生了广泛变异,有7份变异材料的蛋白质含量超过30%,11份变异材料的脂肪含量超过55%。结合M4种子在0.7%盐溶液中的发芽情况,筛选出几个综合了高产、高油、耐盐多个优良性状的个体。证明PYM离体诱变、Na Cl定向筛选与近红外技术的有效结合,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小凤 黄如葵 梁家作 黄玉辉 冯诚诚 黄熊娟 刘杏连 秦健 琚茜茜
【目的】分析苦瓜花粉的辐照效应及其授粉后对后代表型性状的影响,为创制苦瓜新种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种类型苦瓜(MC6、MC9和MC143)为材料,用不同剂量钴射线(~(60)Co-γ)进行花粉辐照处理,测定各处理花粉的萌发率和辐照1代(M_1)的单瓜种子数;观测和记录田间种植200 Gy ~(60)Co-γ处理苦瓜辐照2~5代(M_2~M_5)的表型性状。【结果】苦瓜材料MC6、MC9和MC143的花粉萌发率均随~(60)Co-γ辐照剂量的增加而下降,至辐照剂量为350 Gy时,花粉萌发率分别由对照的89.3%、92.8%和95.5%降至0.8%、0.3%和0.4%;各辐照剂量处理苦瓜花粉均能使果实膨大,但辐照剂量在300 Gy以上时,未获得有胚种子;辐照处理的花粉授粉后,3种类型苦瓜的M_2表型(主要为果实皮色、收获始期和性型)变异率分别为3.54%、8.55%和5.26%,至M_5时,稳定的变异率分别为0.88%、2.63%和0,获得了苦瓜果皮色和性型变异株的稳定后代。【结论】以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进行苦瓜花粉辐照可获得苦瓜果皮色和性型变异株的稳定后代,其中200 Gy辐照苦瓜花粉授粉能使部分基因型苦瓜产生稳定变异,而通过辐照苦瓜花粉后授粉收获成熟种子的方法创制苦瓜新种质时花粉的辐照剂量不宜高于300 Gy。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有耀 吴琦 何钟佩 余炳生 张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新海 王金陵 杨庆凯
以两种类型大豆种间杂交组合F2至F4为材料,研究种粒大小集团选择效应及对其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粒大小是一个重要性状,大豆种间杂交后代随着向大粒方向选择,植株变矮,茎秆增粗,倒伏性降低,分枝数减少,产量性状得以改善。在F2根据植株个体表现进行种粒大小的分组定向选择,这种趋势能够有效地保持到高代
关键词:
大豆,种粒大小,集团混合选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蒲至恩 刘亚西 李伟 郑有良
从99E18×川农16杂交组合F6代中选育出17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新品系。对其醇溶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加工品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品系为1BL/1RS易位系,亲本醇溶蛋白基因资源发生了重组,亚基7+8和20在一定程度上呈共显性遗传。筛选出1个品系具有与99E18相同的优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1,7+8,5+10)。有10个品系的蛋白质含量和15个品系的湿面筋含量高于川农16,所有品系的面团稳定时间和沉降值均高于川农16,表明后代品系加工品质性状在川农16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遗传改良。聚类分析发现后代品系大致可分为2个亲本类型。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选择与利用川农16后代品系...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醇溶蛋白 谷蛋白 品质性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飞 筴金华 张艳红 任炳琛 赵丽慧 庄青青 梁从飞 颜标 赵金良
以自行配组获得的尼萨F2家系与混合后代为材料,比较了不同交配方式后代幼鱼的耐盐性能、不同盐度下生长差异。结果显示,尼萨F2家系与混合后代的平均存活时间(MST)、50%存活时间(ST50)、96 h半致死盐度(MLS-9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尼罗罗非鱼。除家系2显著高于混合后代外,各家系的耐盐指标MST、ST50和MLS-96与混合后代间无显著差异(P>0.05)。除0 g/L下家系5的日均增重率显著高于混合后代外,同一盐度(15,20,25 g/L)下,各家系的日均增重率与混合后代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尼萨F2体重变异系数在25 g/L盐度下表现最低。研究结果为尼萨杂交育种与生产利用...
关键词:
尼萨F 2 家系 混合后代 耐盐 生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楚桃 李贤勇 李顺武 何永歆
用育种中常用的籼型和粳型水稻材料,研究了F1和F2代稻谷粒形性状表现。结果表明,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比等粒形性状都是典型的数量性状,F1代粒形位于双亲值之间,其中籼籼交F1代粒形接近双亲均值,籼粳交F1代粒形位于双亲值之间而趋近粳形亲本;F2代各组合都出现了较大比例的超双亲粒形,但在籼粳交中,F2代粒形大多偏向粳型亲本,出现大量超粳型亲本粒形,只有少量超籼型亲本粒形出现。本研究对目标粒形组合和亲本材料的选育在双亲粒形的选择上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分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成斌 陈家裘 李道远 王象坤
本研究对普遍野生稻M1代的质量性状变异作了较全面的观察,结果表明,普遍野生稻辐射后代出现相似栽培稻性状的变异,栽培稻籼粳亚种变异现象与普通野生稻存在籼粳性状分化现象也很相似。这为普通野生稻是栽培稻祖先种提供可靠的实验遗传学的新证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利蓉
小麦花培后代农艺性状选择李利蓉关键词小麦,花培,农艺性状PRELIMINARYSTUDIESONTHESELECTIONOFAGRONOMICALCHARACTEROFANTHERCULTURALPLANTSOFWHEAT¥LiLirong(Chen...
关键词:
小麦,花培,农艺性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勇生 邓海华 梁计南 李奇伟 谭中文
对10个斑茅BC1品系及其亲本在相关生理生化性状方面的差异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正常供水条件下的叶片束缚水含量/自由水含量作为鉴定甘蔗抗旱性能的指标,BC1品系的比值均小于母本YC96-40。母本YC96-40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较高,到BC1代则其活性大大降低,这可认为是斑茅BC1品系糖分和锤度等改良速度较快的内在生化原因之一。另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双亲在叶片束缚水含量/自由水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上的遗传距离均较大,而其后代在这2个性状上表现为前者大多数与母本YC96-40遗传距离较大,后者大多数与母本YC96-40遗传距离较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书强 徐正进 陈温福 徐海 刘宏光 朱春杰 王韵 王嘉宇
以籼稻中优早8号和粳稻丰锦杂交育成的重组自交系F6代群体为试材,研究了水稻维管束性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穗颈和倒二节间大小维管束数、大维管束效率和一次枝梗效率与一二次枝梗数、一二次枝梗总长度、一二次枝梗实粒数、一二次枝梗总粒数、二次粒率、穗颈粗、穗长、穗重、着粒密度、穗实粒数、穗总粒数和单株产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且与二次枝梗性状关系更为紧密。倒二节间大小维管束数比、大维管束数比、小维管束数比与穗部性状关系却相反。维管束性状与结实率、千粒重、穗型指数和第1节位长度关系不大。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表明:一次枝梗效率对穗总粒数、一二次枝梗数、一二次枝梗总粒数的直接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玲 黄羽 张瑛 卢江 谢太理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7个不同野生毛葡萄株系及5个选育的毛葡萄远缘杂交后代196、296、B2、741、213的栽培性状以及果实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个毛葡萄远缘杂交后代的物候期均要早于野生株系,杂交后代的果实品质优于野生株系;对黑痘病的抗性方面,野生毛葡萄表现为免疫,远缘杂交后代遗传了毛葡萄对黑痘病的高抗病性,表现为高抗和抗病。
关键词:
野生毛葡萄 远缘杂交 物候期 果实品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树明 罗曦 曾亚文 杜娟 普晓英 邰丽梅 雷国方
以云南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粳稻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BC1F3(448份)和亲本为材料,在昆明地区生态条件下,对供体亲本及其杂种BC1F3世代的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供体亲本的11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与回交后代差异明显.回交使其后代的性状逐渐趋于轮回亲本,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籼粳基本一致.2)供体亲本及其杂种BC1F3的11个形态性状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的t测验表明,除剑叶宽和1~2节长外,亲本与后代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并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籼粳一致.3)主成分分析表明,株高、剑叶长、穗颈长、穗下节长、1~1节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海 朱春杰 郭艳华 刘宏光 王嘉宇 杨莉 杨乾华 郑家奎 徐正进 陈温福
【目的】探讨生态环境对籼粳稻杂交后代穗部性状的影响及其与亚种特性的关系。【方法】以辽宁育成的两个典型的籼粳交重组自交系F6群体(RIL1:中优早8号/丰锦、RIL2:七山占/秋光)为试材,分别在四川和辽宁同年种植,研究穗部性状和亚种特性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穗部形态、解剖性状与亚种特性都发生了极显著的变化。从辽宁到四川,穗颈粗和穗颈大维管束数极显著减少,第二节间小维管束数和大维管束比极显著增加,结实率特别是二次枝梗结实率极显著下降,程氏指数更加偏粳。穗颈大维管束数、大小维管束比、大维管束比、结实率和千粒重在亚种类型间差异显著。穗颈节间维管束数目与穗"库"结构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