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19)
- 2023(9067)
- 2022(8216)
- 2021(7844)
- 2020(6625)
- 2019(15338)
- 2018(15434)
- 2017(29317)
- 2016(16294)
- 2015(18321)
- 2014(18321)
- 2013(18157)
- 2012(16518)
- 2011(14748)
- 2010(14417)
- 2009(12964)
- 2008(12383)
- 2007(10489)
- 2006(8953)
- 2005(7508)
- 学科
- 济(58634)
- 经济(58568)
- 管理(43997)
- 业(41647)
- 企(35141)
- 企业(35141)
- 方法(29723)
- 数学(25675)
- 数学方法(25389)
- 学(16414)
- 农(15363)
- 中国(14145)
- 财(13917)
- 业经(13062)
- 地方(12110)
- 理论(10543)
- 和(10397)
- 农业(10348)
- 贸(10236)
- 贸易(10231)
- 易(9922)
- 技术(9862)
- 环境(9702)
- 务(9262)
- 财务(9205)
- 财务管理(9191)
- 制(9088)
- 企业财务(8692)
- 教育(8681)
- 划(8477)
- 机构
- 大学(227969)
- 学院(226180)
- 管理(90232)
- 济(80147)
- 理学(79449)
- 理学院(78520)
- 经济(78247)
- 管理学(77036)
- 管理学院(76665)
- 研究(76091)
- 科学(53616)
- 中国(52430)
- 京(48615)
- 农(45061)
- 业大(40735)
- 所(39677)
- 研究所(37008)
- 农业(36105)
- 财(34665)
- 中心(33715)
- 江(31159)
- 北京(30201)
- 范(29561)
- 师范(29131)
- 财经(28793)
- 院(27257)
- 技术(26548)
- 经(26233)
- 州(25991)
- 农业大学(23878)
- 基金
- 项目(166246)
- 科学(128697)
- 基金(119586)
- 研究(116171)
- 家(106369)
- 国家(105503)
- 科学基金(89321)
- 社会(69008)
- 省(66845)
- 社会科(65222)
- 社会科学(65203)
- 基金项目(64815)
- 自然(62113)
- 自然科(60618)
- 自然科学(60600)
- 自然科学基金(59473)
- 划(56642)
- 教育(52750)
- 资助(48741)
- 编号(47042)
- 成果(37599)
- 重点(37281)
- 部(35229)
- 发(35062)
- 创(35000)
- 计划(33302)
- 科研(32738)
- 创新(32607)
- 课题(32384)
- 大学(30451)
共检索到309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伟 王嘉莹 任华华 王英哲 王梦寒 徐安凯
为了提高紫花苜蓿的抗盐碱能力,利用盐生植物碱茅的PuCAT基因成功构建了p3300-35S-PuCAT-NOS植物表达载体,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公农5号紫花苜蓿子叶,并对其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预培养、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抗生素浓度),经草铵膦筛选获得72株抗性植株,用PCR检测和RT-PCR鉴定,最终获得30株RT-PCR阳性植株。结果表明,PuCAT基因已经整合在苜蓿基因组中,并且能够在RNA水平上表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媛媛 江昌俊 蒋明权
用基因枪法将含有抗除草剂ba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导入优良品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 并通过GUS瞬时表达对沉淀剂、轰击距离、金粉用量等轰击参数进行了优化。用除草剂对轰击后的材料进行分化生根筛选, 共获得 33株再生苗。通过PCR检测和涂叶检测, 初步证明其中 4株已将bar基因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 平均转化率为 0 33%。
关键词:
小麦 bar基因 抗除草剂 基因枪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施利利 孙宗修 王松文 蔡宝立 张欣 刘霞 郭玉华
以2个北方粳型恢复系津稻162和津稻18为受体,经农杆菌EHA105/pDSBar1300转化,分别获得77和55个转植株。用0.25%浓度的Basta对转基因在T0代进行了涂布试验,其抗性植株率分别为92%和78%,对除草剂抗性转基因株系做PCR检测,均能扩增出400bp的Bar基因特异条带,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对转基因T1代进行潮霉素抗性鉴定,大多数转基因株系表现为3∶1的分离比。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红
杂草危害已成为玉米(Zea mays L.)栽培中的一大难题,采用常规人工拔草的方式去除杂草存在操作麻烦、成本高等问题,而培育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了获得生产中可用的抗草丁膦(phosphinothricin,PPT)除草剂的优良转基因玉米,本研究通过基因枪法将p35SIH3X质粒上的bar基因导入了优良玉米自交系18-599红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转化后的愈伤组织经过在含Bialaphos浓度(以有效成分PPT计算)为6,10,15mg.L-1的选择培养基中筛选3次以后进行分化,长出的小苗再经炼苗后移栽至大田,最后得到长大成活植株75株,结实收获8株。通过PCR(pol...
关键词:
玉米 除草剂 基因枪 转基因 草丁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博 王卫栋 杨培志 张攀 呼天明
【目的】克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抗逆新基因MsDUF,并对其进行序列特征分析,了解该基因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方法】利用RACE法获得紫花苜蓿MsDUF全长的cDNA序列,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基因枪法进行MsDUF的亚细胞定位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该基因在高含量NaCl和PEG-6000的胁迫下,以及ABA和GA3诱导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cDNA全长714 bp,包含一个63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10个氨基酸,命名为MsDUF,GenBank登录号为JX183734。氨基酸BLASTP分析表明,MsDUF氨基酸...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张彬 张振乾 陈浩 刘忠松 熊兴华 邬贤梦 官梅 陈社员 官春云 肖钢
为了获得同时具备抗虫和抗除草剂特性的甘蓝型油菜新种质材料,以湘油15下胚轴为外植体,将人工合成的抗虫融合基因cry1ab/ac与带有草铵膦抗性基因bar的植物表达载体pFGC5941连接,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FGC-Bt。利用农杆菌介导油菜下胚轴遗传转化体系,将载体pFGC-Bt转入到油菜品种湘油15愈伤组织中。经愈伤组织分化和植株再生,获得了7株T0转基因植株。分株收获这7株转基因油菜的种子,种于花盆中,用除草剂basta喷洒,对存活下来的植株用检测引物进行PCR检测。挑选11株2个基因检测结果都呈现阳性的植株,进行Cry1Ab/Ac蛋白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技术检测,在这11株油菜中都检测到了Cry1Ab/Ac蛋白。进行转基因油菜抗菜粉蝶幼虫(菜青虫)的离体鉴定,以非转基因湘油15为对照,结果显示,啃食了转基因油菜叶片的菜青虫停止运动和生长,大概7 d后陆续死亡,而非转基因油菜叶片上的菜青虫表现正常,3 d后叶片基本被其啃食干净。饲喂鉴定结果表明,转抗虫融合基因cry1ab/ac油菜对菜青虫具有明显抗性。得到了同时具有菜青虫和草铵膦双抗性的转基因植株,且抗性显著,为油菜的抗性育种提供了新的材料。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彬
抗除草剂基因的研究和利用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赵彬除草剂必须识别作物和杂草,才能在农田中安全有效地使用。然而,除草剂消灭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的选择性是很难获得的特性,因为除草剂所影响的植物生理生化过程,如光合作用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对作物和杂草是共同的。目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聂利珍 郭九峰 孙杰 孙国琴 刘永志
为获得抗旱性较强的转基因苜蓿植株,以紫花苜蓿品种中苜2号作为基因转化受体,通过对外植体选择、菌液浓度、选择压确定、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成功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将沙冬青脱水素基因通过农杆菌的介导,转化到中苜2号中。试验结果显示,子叶和下胚轴作为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最高,可达100%;获得抗性愈伤组织与转基因植株的卡那霉素最佳筛选浓度为25 mg/L;外植体与农杆菌的共培养时间以5 d为最佳。试验共获得126株T0抗性株,PCR检测30株表现为阳性,表明脱水素基因已转入受体植株中。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显斌 陈玉冲 邓力华 陈芬 凌炎 黄芊 龙丽萍 黄凤宽 罗群昌 肖国樱
目的基因的稳定遗传和稳定表达是转基因水稻的必备特性,也是转基因水稻安全评价的重要科目。采用PCR、Southern杂交、RT-PCR、ELISA和除草剂抗性鉴定技术,对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Bar68-1进行遗传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ar基因已整合在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Bar68-1基因组中并可稳定遗传,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均可检测到目的基因的稳定表达,在表型上检测出Bar68-1对草铵膦除草剂具有抗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佟春艳 石凤翎 张雨桐
白粉病是由白粉菌侵染引起的一类真菌病害,也是最广泛流行的植物病害之一,可以危害上万种被子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最重要的豆科牧草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固氮能力强。近年来随着苜蓿种植密度的增加以及肥料的过度使用,使得苜蓿白粉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苜蓿白粉病症状、致病菌、发病条件等内容,为准确识别和诊断苜蓿白粉病,了解苜蓿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并及时防治奠定基础;同时,归纳总结了白粉病对苜蓿的危害及苜蓿对白粉病的抗性机制方面的研究,发现苜蓿白粉病发生较为普遍且严重影响苜蓿的产量及品质。但目前苜蓿抗病基因克隆较少、抗病机制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抗性种质资源缺乏。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在深入了解苜蓿的白粉病抗性机制的基础上,将传统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不断挖掘抗病新基因,培育更稳定、持久的抗病新种质。本文旨在为苜蓿白粉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予璐 李建东 孙备 王国骄 申晓慧 冉卓
在小幅度变化的低温条件下,研究抗寒性不同的紫花苜蓿根系和叶片中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性和同一品种在不同温度下的差异性。以此探讨抗寒性不同的紫花苜蓿对低温的响应差异,揭示紫花苜蓿抗寒性的机理,为紫花苜蓿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处理下,抗寒性强的品种丙二醛含量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8℃处理下,4个供试品种根系和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差异显著(根系:F=7.683,p<0.05)3个低温处理下均表现出品种间的显著差异,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舟 宋小玲 皇甫超河 强胜
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分别以转基因抗草丁膦和抗草甘膦油菜为母本,野芥菜为父本,研究野芥菜的基因流动到转基因油菜中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野芥菜和抗草丁膦及抗草甘膦油菜的亲和性指数明显低于其自交授粉的亲和性指数,只有0.44和0.54。经除草剂筛选和PCR检测证明,所有F1都携带了相应的抗性基因并表现出对相应除草剂的抗性。对F1的适合度研究表明,两种F1种子萌发率及营养生长情况和野芥菜没有明显差异,但结实明显下降,携带抗草丁膦基因的F1和携带抗草甘膦基因的F1每个角果饱满种子粒数分别是0.50和0.61。分别以两种F1为母本,野芥菜为父本进行回交,结实仍然很低,携带抗草丁膦基因的F1和携带抗草甘膦基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边佳辉 刘自扬 李宗英 赵媛媛 唐益雄 孙占敏 吕嘉卫 张金林 吴燕民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具有适应性强、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和营养价值丰富等特点,是全球栽培面积最大的优良牧草。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改良紫花苜蓿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紫花苜蓿载体介导法、DNA直接导入法和种质系统介导法三类转化方法和抗生物胁迫、抗非生物胁迫、抗除草剂、品质改良及生物反应器开发五方面的转基因与遗传改良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与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及相关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紫花苜蓿基因工程改良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基因工程 遗传转化 性状改良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雯 王丹 边佳辉 孙占敏 唐益雄 吴燕民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被誉为"牧草之王",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含有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皂苷是一种分布广、含量高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脂质代谢、增强机体免疫、抗氧化等功能。为此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紫花苜蓿皂苷的理化性质、分布及含量、分离及提取等,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紫花苜蓿皂苷作为一种绿色的植物附加产物将会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也为紫花苜蓿皂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皂苷 理化性质 提取 分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路 贾志宽 韩清芳 刘玉华
比较了引进美国的15个紫花苜蓿品种和新疆大叶苜蓿的生长特性、产草量、营养价值、产出能量、经济效益等的差异。结果表明,15个引进品种中有10个品种的各个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其中牧歌401、巨人201的生长势、再生性能强;鲜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产能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值得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鲜草产量 苜蓿引种 营养效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