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21)
2023(10574)
2022(9410)
2021(8898)
2020(7504)
2019(17431)
2018(17330)
2017(33237)
2016(18422)
2015(20867)
2014(20624)
2013(20606)
2012(18940)
2011(17047)
2010(16864)
2009(15264)
2008(14627)
2007(12622)
2006(11089)
2005(9532)
作者
(56459)
(46662)
(46449)
(44002)
(29555)
(22584)
(20905)
(18512)
(17905)
(16588)
(15950)
(15805)
(14923)
(14819)
(14686)
(14432)
(14262)
(14053)
(13299)
(13157)
(11891)
(11450)
(11370)
(10701)
(10547)
(10428)
(10401)
(10215)
(9579)
(9380)
学科
(68509)
经济(68422)
管理(50258)
(47884)
(39823)
企业(39823)
方法(33475)
数学(28899)
数学方法(28545)
(19100)
(18683)
(18500)
中国(17078)
业经(15051)
地方(13773)
农业(12619)
(12368)
理论(12124)
(11696)
贸易(11691)
(11396)
(11333)
技术(11167)
环境(11016)
(10769)
财务(10710)
财务管理(10691)
企业财务(10143)
(9879)
教育(9846)
机构
大学(261638)
学院(258337)
管理(101383)
(95164)
经济(92965)
研究(90399)
理学(88499)
理学院(87485)
管理学(85747)
管理学院(85337)
中国(64089)
科学(61632)
(57162)
(51010)
(47448)
业大(45436)
(43855)
研究所(43815)
农业(40636)
中心(39675)
(36951)
北京(36151)
财经(35165)
(33559)
师范(33111)
(32888)
(32055)
(30148)
技术(28982)
(28342)
基金
项目(185897)
科学(143506)
基金(133767)
研究(129595)
(119945)
国家(118986)
科学基金(99822)
社会(77870)
社会科(73553)
社会科学(73529)
(73043)
基金项目(71556)
自然(68904)
自然科(67220)
自然科学(67196)
自然科学基金(65994)
(62849)
教育(58621)
资助(55794)
编号(52223)
成果(42154)
重点(42039)
(39769)
(39242)
(38564)
计划(36859)
科研(36447)
课题(36191)
创新(36002)
大学(33890)
期刊
(101377)
经济(101377)
研究(74775)
学报(51652)
中国(47154)
(46137)
科学(44141)
大学(37037)
管理(36519)
学学(35093)
农业(32312)
(31005)
教育(27753)
技术(20970)
(17639)
金融(17639)
(17006)
财经(16176)
业经(16135)
经济研究(15966)
图书(14539)
业大(14356)
科技(14159)
(13596)
(13127)
问题(13038)
理论(12947)
林业(12597)
实践(12080)
(12080)
共检索到368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邵云  姜丽娜  李向力  鲁旭阳  李春喜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Pb在小麦植株中的吸收、分配和累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小麦整个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Pb含量和Pb累积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但从总体上看是根>茎>子粒。在灌浆末期,各部位Pb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根>废弃物>叶>茎>叶鞘>颖片>穗轴>子粒,地上各部位Pb累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废弃物>茎>叶鞘>颖片>叶>子粒>穗轴。从结果还可以看出,小麦植株中较易富集Pb的部位是根、废弃物、茎和叶,而子粒中Pb含量和累积量均比较低。小麦在生殖生长阶段的Pb吸收量大于营养生长阶段;拔节-抽穗期和灌浆初期-灌浆中期Pb吸收量及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其他时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丽娜  张黛静  蒿宝珍  祁诗月  邵云  李春喜  
Zn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与小麦籽粒品质和人类饮食健康密切相关。鉴此,以长5864、济麦20和中普绿麦1号3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常规大田种植条件下小麦植株地上部Zn的积累、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Zn含量均在器官形成初期表现最高,随生育期的推进,器官Zn含量呈下降趋势,植株地上部Zn积累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三叶+起身期增长缓慢,起身+灌浆初期增长迅速,灌浆初+灌浆末期增长趋于缓慢,平均日积累量峰值出现在拔节+抽穗期。灌浆末期,植株地上部单茎Zn积累量平均为142μg,籽粒中Zn的含量及分配比例均最高,茎秆对籽粒Zn贡献率最大。供试的3个品种中,长586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党红凯  李瑞奇  张馨文  孙亚辉  李雁鸣  
【目的】明确超高产冬小麦(≥9000kg·hm-2)的铜素营养特点,为确定铜肥施用技术提供依据。【方法】2005—2006年度种植4个冬小麦品种,于各生育时期在田间取植株样品,分器官测定铜的含量。【结果】小麦地上部不同器官中的铜素含量为5.5—18.8mg·kg-1(DW),器官间比较,叶片含铜量始终较高,但含铜量最高的器官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更替。生育前、中期各器官中以叶片的铜积累量最高,孕穗期以前叶片中铜的分配率几乎均占全株总积累量的55%以上;接近成熟时籽粒中铜的积累量最高,成熟时籽粒中铜的分配率达到全株的33.7%—37.7%。全生育期的吸收强度以生育中期(起身至开花)最高,生育后期(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潮海  梅沛沛  王群  郝四平  
【目的】研究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植株N、P、K吸收和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池栽试验,模拟大田不同土层容重实际存在状况,将池土分为3个层次,各处理上层(0~20cm)土壤容重保持一致,播前按照处理要求调整各个处理20~40cm、40~60cm两个土层的土壤容重。【结果】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有很大影响,其影响程度大小为K>P>N,这种影响在吐丝期表现尤为明显。N、P、K的积累量均随着下层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小,而且处理间差异显著。N、P、K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和转移率大小也受下层土壤容重的影响,特别是各个时期N、P、K在玉米生长中心中分配的比例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天顺  陈伟  蒋文艳  杨玉霞  李晓妤  王海军  廖洁  莫磊兴  
[目的]探究螯合剂[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EGTA)、氨三乙酸(NTA)、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对鬼针草镉(Cd)、锌(Zn)、铅(Pb)和铜(Cu)吸收累积的影响,筛选出能够强化鬼针草重金属吸收能力的螯合剂。[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方法,在采自矿区的Cd、Zn、Pb和Cu复合污染的土壤上种植鬼针草,研究螯合剂EGTA、NTA和EDDS作用下鬼针草对污染土壤中Cd、Zn、Pb和Cu的吸收与转运。[结果]3种螯合剂均能促进鬼针草的生长,其促进效果为:EDDS>EGTA>NTA。从根茎叶组织单位含量看,EGTA、NTA和EDDS均能促进Zn在鬼针草茎部的吸收,促进Pb在鬼针草根部的吸收以及Cu在鬼针草根茎叶部的吸收。从植株吸收累积总量来看,EGTA促进鬼针草Zn吸收累积效果最好,EDDS促进鬼针草Pb、Cu吸收累积效果最好,3种螯合剂对鬼针草吸收Cd的影响效果不佳。EGTA作用下鬼针草叶部及茎部对Cu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均高于对照,说明EGTA能有效促进Cu在鬼针草体内的富集及转运。[结论]除EGTA、EDDS对鬼针草吸收Cd影响作用不显著,且NTA不仅减少了鬼针草对Cd的吸收,对鬼针草Zn吸收提升也不显著外,3种螯合剂均显著提升了鬼针草对Zn、Pb和Cu的吸收累积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素勤  程海宽  景鑫鑫  周志云  孙晓雪  师振亚  张彪  赵鹏  
【目的】研究铅(Pb)胁迫下小麦百农160和偃展4110体内Pb亚细胞分布和化学提取态变化,为Pb低积累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前期筛选的对Pb吸收有明显差异的2个小麦品种(百农160和偃展4110)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试验,以Pb(NO3)2作为铅源,分别设置0(对照)、100和800 mg?L-1共3个处理水平,胁迫4周后,收获并测定小麦生物量、Pb亚细胞分布及化学提取态含量,分析比较2种铅吸收特性小麦Pb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提取态特征。【结果】100 mg?L-1Pb胁迫对小麦生长有促进作用,百农160和偃展4110生物量均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4.78%和2.66%。800 mg?...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党红凯  李瑞奇  孙亚辉  张馨文  李雁鸣  
目的明确高产(9000kg·hm-2)冬小麦的锌素吸收、积累与分配特点,为确定锌肥施用技术提供依据。方法2004—2006两年中各采用4个品种,于各生育时期在田间取植株样品,分器官测定锌的含量。结果小麦各生育时期各器官的含锌量为9.5—112.5mg·hm-2(干重),含锌量最高的器官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更替。生育前期叶片中锌的积累量最高,拔节前叶片中锌的分配率占全株总积累量的50%以上;生育后期籽粒中锌的积累量最高。小麦一生锌的总积累量为384.9—475.9g·hm-2,生产100kg籽粒吸收锌4.3—5.2g。籽粒由再分配获得的锌占籽粒总锌量的58.2%—60.3%,各器官对锌的净吸收积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迎辉  王玲敏  黄玉芳  叶优良  白红波  吕庆丰  
为给小麦氮肥合理运筹提供依据,2009-2011年在典型高产区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240 kg/hm2条件下,小麦产量均以T4(基肥∶返青∶拔节∶孕穗肥为1∶0∶1∶1)处理最高,分别达到8 433.3,8 866.3 kg/hm2,比T7处理(氮肥全部基施)增加10.6%和4.61%,比生产中推荐使用的T1处理(基肥∶拔节肥为1∶1)增加5.97%和2.90%。从小麦干物质累积来看,T4处理最大增长速率和持续时间不是最高,但花后的转运量及转运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高于其他处理。从肥料利用率来看,T4处理的农学效率、生理效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美艳  陈栋  邱东昀  祝进  钟小江  宋海岩  李靖  杨文渊  江国良  
【目的】找出碱性土上GF677与毛桃植株铁素分配规律和根部铁素吸收差异生理机制。【方法】对碱性土立地条件下GF677与毛桃不同时期不同器官全Fe含量及土壤相关化学性质进行动态测定,对生长根表面根毛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新梢旺盛生长期(3-5月),GF677叶片、枝条和根系全Fe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毛桃,雨季来临后(7-9月),GF677和毛桃各器官中全Fe含量差异较小。GF677在5月份能够富集根际土壤中的Fe素,且富集能力强于毛桃。而毛桃根际土壤pH的升高和营养元素的钝化与土壤中CO2-3和HCO-3含量较高有关。【结论】四川盆地紫色页岩碱性土桃树黄化主要生理性病因是铁素吸收障碍和铁素在桃树体内转运和再分配受阻,GF677在碱性土上通过增加生长根表面根毛数量和密度,增加了对土壤养分的吸收,保证了Fe元素的同化与吸收,并且通过分泌某些酸性物质提高了根际土壤的有效Fe含量,降低了pH和碳酸根离子含量,从而保证了植株在碱性胁迫下的正常生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念念  孙敏  高志强  张娟  张慧芋  梁艳妃  杨清山  杨珍平  邓妍  
【目的】为明确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变化与植株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关系,探索极端年型可采取的耕作蓄水、覆盖播种等应急措施。【方法】2011—2016年于山西运城闻喜县开展大田试验,选取2011—2013、2015—2016 3年降雨量极端年份,在休闲期深松和免耕2个耕作基础上,对全膜覆土穴播、膜际条播、常规条播3类播种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极端年型休闲期深松蓄水配套覆盖播种对旱地麦田水分消耗与植株氮素吸收和利用关系的影响。【结果】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深松较免耕,覆盖播种较常规条播,播种—拔节阶段土壤耗水量及其比例降低,拔节—开花和开花—成熟两阶段土壤耗水量及其比例增加,生育期总耗水量增加;各生育阶段吸氮量增加,尤其是拔节—开花阶段吸氮比例;花前各器官氮素运转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增加;深松较免耕显著提高产量16%—30%,覆盖播种较常规条播提高产量13%—28%,同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不同降水年型、深松与否均影响了全膜覆土穴播和膜际条播两播种方式对麦田水分消耗、氮素吸收利用、产量、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丰水年深松条件下,全膜覆土穴播较膜际条播生育期总耗水量增加,拔节—开花阶段吸氮量显著增加,叶片中氮素运转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产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而欠水年和丰水年在未深松条件下,两覆盖播种间生育期总耗水量差异不显著,膜际条播较全膜覆土穴播花前各器官氮素运转量、茎秆+叶鞘氮素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和花后氮素积累量提高,产量提高、氮素吸收效率也显著提高。此外,丰水年播种—拔节0—120 cm,拔节—开花120—300 cm,开花—成熟180—300 cm土层耗水量与花前各器官氮素运转量和花后氮素积累量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欠水年,播种—拔节0—100 cm,拔节—开花120—240 cm,开花—成熟120—300 cm土层耗水量与花前各器官氮素运转量和花后氮素积累量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生育期采用覆盖播种可增加小麦生育期耗水,促进各生育阶段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及运转,从而提高产量、水分和养分效率。休闲期深松条件下,丰水年采用全膜覆土穴播,欠水年采用膜际条播,增产增效明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剑  赵万春  高翔  陈其皎  王军卫  
为明确陕西关中地区节水高肥效的生产最优灌溉和施肥技术,以陕西关中3个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灌水模式、施氮量、施肥方式,采用裂区设计,对不同小麦品种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和转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间籽粒干物质分配量和比例均无显著差异,各器官中的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转运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表现不一致;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氮素积累、分配和转运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60%底肥+40%追肥处理,各器官中干物质的积累量和分配比例,以及各营养器官中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转运率和贡献率均高于100%底肥处理。四因素对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的影响顺序为:品种>灌溉模式>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世娟  周殿玺  诸叶平  李建民  兰林旺  
试验结果表明 ,两种灌溉方法下各处理之间的产量不存在显著差异 ,与两水处理相比 ,四水处理公顷穗数提高 ,但拔节水导致千粒重极显著降低。四水条件下小麦的氮素吸收量高于两水条件下的相应氮肥处理 ,而氮素生理效率降低。灌四水使氮素在小麦营养器官中的分配比例提高 ,两水灌溉更有利于氮素向子粒转运。各营养器官对子粒氮的贡献率依次为叶片 >茎秆=颖壳 >叶鞘 >根系 ,其中叶片的氮素转移量最高 ,两水灌溉制度下 ,常规施肥量适宜于部分基施、部分于拔节期追施 ,而省肥用量可以考虑全部基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玲珠  孙敏  高志强  王培如  任爱霞  雷妙妙  杨珍平  
【目的】明确旱地麦田休闲期深松的蓄水效果,探索旱地小麦构建合理群体的最适播量,有利于寻求产量与品质同步提升的最佳耕作及播种技术途径。【方法】于2012—2014年在山西闻喜县开展大田试验,以休闲期深松与否为主区,以67.5、90、112.5 kg·hm-2共3个播量为副区,测定休闲期土壤水分、冬前群体分蘖数、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量及含氮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研究休闲期深松蓄水调节播量对植株氮素吸收和利用、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休闲期深松较对照休闲期土壤蓄水效率提高60%以上。深松较对照冬前群体分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单新河   张运龙   王显国   孙洪仁   吴吉馯   薛浩杰  
为探究施氮量对科尔沁沙地燕麦(Avena sativa)生物量累积和氮素吸收的影响,本试验以‘贝勒2号’燕麦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施氮梯度,施氮量分别为0 kg·hm-2(N0)、45.6 kg·hm-2(N1)、91 kg·hm-2(N2)和137 kg·hm-2(N3),测定燕麦全生育时期株高、地上生物量和氮素含量,计算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利用率,综合评估氮肥的影响。结果表明:1)燕麦开花期,与不施氮相比,施用氮肥显著提高燕麦株高幅度为10.83%~10.92%(P<0.05);燕麦完熟期,与不施氮相比,施用氮肥显著提高燕麦株高幅度为5.37%~8.53%(P<0.05)。2)燕麦抽穗期到完熟期,生物量对氮肥响应与施用量有关,45.6 kg·hm-2(N1)较N0未改变生物量,N2和N3较N0显著增加生物量26.60%-48.33%(抽穗期除外),且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燕麦孕穗期到完熟期,施氮显著提高燕麦氮素吸收量;燕麦整个生育时期,各施氮处理生物量累积量和氮素吸收量累积均呈增加趋势;N2处理燕麦氮素吸收量累积和累积速率要高于N3处理。4)随施氮量的增加,燕麦各生育时期氮素农学利用效率和偏生产力均降低。综上,在科尔沁沙地,与45.6 kg·hm-2和137 kg·hm-2相比,91 kg·hm-2是该地区燕麦生产适宜施氮量。该研究可为燕麦生产力提升及氮素营养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存德  程岩  
以棕壤为试材,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了容重对玉米根、茎、叶、种子中N、P、K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设计容重增加,在相同生育期同一玉米生理部位同一元素的积累下降,除根、茎中K含量随生育期先下降后上升外,其它元素含量在玉米生育期都下降。试验土样在设计容重小于1.3 g·cm-3时,容重对各项指标影响差异较小。各种元素在玉米不同生理部位随生育期变化有相对滞后现象,所以,对不同肥料的田间管理应该在作物相应生育期提前进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