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75)
- 2023(6006)
- 2022(4991)
- 2021(4443)
- 2020(3730)
- 2019(8022)
- 2018(7744)
- 2017(14054)
- 2016(8017)
- 2015(8515)
- 2014(7991)
- 2013(7721)
- 2012(7021)
- 2011(6236)
- 2010(5951)
- 2009(5238)
- 2008(5085)
- 2007(4263)
- 2006(3567)
- 2005(2819)
- 学科
- 济(26034)
- 经济(25997)
- 管理(21271)
- 业(20901)
- 企(16006)
- 企业(16006)
- 方法(12841)
- 数学(11585)
- 数学方法(11480)
- 学(8504)
- 农(8345)
- 贸(8006)
- 贸易(8003)
- 易(7857)
- 财(7825)
- 中国(6716)
- 业经(6155)
- 农业(5887)
- 环境(5247)
- 技术(5047)
- 务(5039)
- 财务(5038)
- 财务管理(5032)
- 企业财务(4777)
- 制(4495)
- 地方(4302)
- 划(4199)
- 银(4026)
- 产业(4019)
- 银行(3974)
- 机构
- 大学(110790)
- 学院(110552)
- 济(40972)
- 研究(40538)
- 经济(40351)
- 管理(39233)
- 理学(35542)
- 理学院(35061)
- 农(34623)
- 管理学(34236)
- 管理学院(34083)
- 科学(31102)
- 农业(28343)
- 中国(28048)
- 业大(26583)
- 所(22717)
- 京(22471)
- 研究所(21571)
- 农业大学(19098)
- 中心(18314)
- 财(16882)
- 室(16313)
- 实验(15621)
- 江(15422)
- 业(15206)
- 实验室(15062)
- 省(14623)
- 重点(14260)
- 财经(14240)
- 院(14168)
- 基金
- 项目(86922)
- 科学(67363)
- 基金(65153)
- 家(62032)
- 国家(61554)
- 研究(51259)
- 科学基金(51030)
- 自然(37565)
- 自然科(36748)
- 自然科学(36732)
- 自然科学基金(36123)
- 基金项目(35497)
- 省(35094)
- 社会(33183)
- 社会科(31574)
- 社会科学(31565)
- 划(30500)
- 资助(24895)
- 教育(22886)
- 计划(21123)
- 重点(20139)
- 科技(19039)
- 创(19022)
- 发(18365)
- 科研(18196)
- 创新(17905)
- 业(17781)
- 部(17770)
- 编号(17329)
- 农(16356)
共检索到145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磊 刘珂 王建忠 尹才 邱亚峰 魏建超 李蓓蓓 邵东华 李宗杰 粟硕 马志永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Nsp4基因是否在抑制细胞β2M表达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以进一步研究PRRSV对抗原递呈的免疫抑制机制。[方法]建立PRRSV的反向遗传平台并成功拯救出PRRSV野生毒株SH2020。根据之前对Nsp4基因不同结构域的研究以及氨基酸位点功能预测,在其DomainⅡ和DomainⅢ分别筛选出3个和5个不同的氨基酸位点,并在病毒感染性克隆质粒上对这些位点进行不同的氨基酸替换突变,再将构建好的感染性克隆质粒转染Marc-145细胞以拯救各个Nsp4突变PRRSV病毒,将拯救的PRRSV病毒以MOI=0.02感染PAM细胞,并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PRRSV Nsp4基因是否能够在PAM细胞β2M表达方面发挥作用。[结果]成功拯救出PRRSV D2-5(Nsp4-A80L)突变毒株,并且在Marc-145细胞上的生长动力学特性与野生毒株SH2020相似;而Nsp4基因其余位点突变则会导致PRRSV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从而无法进行试验。Western blot和RT-qPCR试验结果证实PRRSV D2-5毒株能够显著促进β2M在Marc-145和PAM细胞的表达,而野生毒株SH2020则表现出了对β2M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Nsp4基因在PRRSV抑制细胞β2M表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Nsp4-A80L突变能够显著促进β2M的表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磊 刘珂 王建忠 尹才 邱亚峰 魏建超 李蓓蓓 邵东华 李宗杰 粟硕 马志永
[目的]本次试验探究PRRSV_Nsp4基因是否在抑制β2M分子表达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PRRSV对抗原递呈的免疫抑制机制打下了基础。[方法]本次试验首先建立了PRRSV的反向遗传平台,并成功拯救出PRRSV野生毒株SH2020。随后根据之前对Nsp4基因不同结构域的研究以及氨基酸位点功能预测,在其Domain II和Domain III区域分别筛选了3个和5个不同的氨基酸位点,并在病毒感染性克隆质粒上对这些位点进行不同的氨基酸替换突变,随后将构建好的感染性克隆质粒转染Marc-145细胞以拯救各个Nsp4突变PRRSV病毒。最后将拯救的PRRSV病毒以MOI=0.02感染PAM细胞,并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PRRSV_Nsp4基因是否能够在PAM细胞β2M分子表达方面发挥的作用。[结果]只有D2-5重组PRRSV毒株在不影响病毒复制能力的同时能够高效的在Marc-145和PAM细胞上促进β2M分子的表达,而野生毒株SH2020表现出了对β2M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Nsp4基因在PRRSV抑制细胞β2M分子表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Nsp4_A80L突变能够显著促进β2M分子的表达。
关键词:
Nsp4 β2M 反向遗传平台 突变毒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建和 严亚贤 陆承平
目的进一步确定vpr基因及相关蛋白的功能。方法在获得vpr同源基因突变株MC1061△vpr的基础上,构建了vpr基因突变株的回复株MC1061-C,并进行了噬菌体裂解试验、细胞壁吸附试验、蛋白表达和印迹试验。结果亲本株MC1061和回复株MC1061-C对VT2噬菌体C43b的裂解敏感,突变株MC1061△vpr抵抗噬菌体C43d的裂解。噬菌体吸附细胞壁试验中,吸附30min后,亲本株和回复株的上清液中分别存在6.4%和5.2%的游离噬菌体,吸附到90min时未有大量的游离噬菌体释放。噬菌体与突变株的细胞壁吸附30min后,上清液中有85.4%的游离噬菌体存在,表明VT2噬菌体能与亲本MC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臧大康 郑桂玲 周洪旭 张媛 李国勋 李长友
以本实验室分离的Bt菌株B-DLL质粒DNA为模板,利用cry8类基因特异性引物JJX5和JJX3扩增出3.5kb的片段,将该片段插入克隆载体pMD 18-T中,筛选获得一个含新基因的克隆pMD-cry8new。序列测定表明,该基因编码区为3 525 bp,编码的蛋白质由1 17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理论分子量为133.05 kDa,等电点为pH4.69,为弱酸性蛋白。该基因核苷酸序列已在GenBank登录(Accession number:HQ174208),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Cry8Fa1的同源性最高达99.8%,被国际Btδ-内毒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Cry8Fa2。将cry8Fa2基因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 侯思宇 温宏伟 李贵全
为研究大豆滞绿突变对叶片衰老过程中蔗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产生的影响,以晋大滞绿1号及其亲本晋大74号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大豆开花后至成熟期间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并对比了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叶片衰老过程中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1)花后至成熟期间,2个供试大豆品种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呈波动升高然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花后14至42天,晋大滞绿1号可溶性总糖含量高于晋大74号;2)花后29至42天,晋大滞绿1号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4,转化酶基因CInv、CWInv2以及蔗糖合酶基因SS1、SS2-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滞绿品种晋大74号;己糖激酶和果糖激酶基因Hxk和Frk表达量也高于非滞绿品种晋大74号;3)除SUT4-1外,其余6个蔗糖转运体基因SUTs的表达模式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异性。花后29至42天,晋大滞绿1号叶片SUTs表达水平较高。综上,滞绿突变对于大豆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在鼓粒初期和中期等大豆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滞绿品种晋大滞绿1号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更加活跃。
关键词:
大豆 滞绿 蔗糖代谢 基因表达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邱超达 鲍宝龙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感紫光短波视蛋白(short-wave-sensitive 1,sws1)基因缺失的斑马鱼突变品系sws1~(-/-)。通过紫光照射实验,检测野生型AB品系和sws1~(-/-)突变品系在背腹皮肤中黑色素细胞的数量、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pomc,asip、视黄酸合成相关基因raldh2和raldh3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紫光照射60 d和100 d后,sws1~(-/-)斑马鱼背部皮肤黑色素细胞数量显著少于野生型斑马鱼 (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霞 李润成 余兴龙 丁建 黎满香
利用重组PCR技术将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Hog cholera virus lapinized Chinese strain,HCLV)Erns编码区30位His残基密码子CAT突变为Pro残基密码子CCC,将突变后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ETmErns,并将此重组子转入宿主菌BL21(DE3)plysS中,在IPTG的诱导下表达重组转化菌.结果:突变的mErns基因能在pET表达系统成功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所表达的蛋白是猪瘟病毒特异性的,但克隆于pET-28a(+)中未突变的Erns基因却不能表达,说明Erns基因的RNA...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想 黄胜楠 刘志勇 冯辉
叶色突变不仅能为探究植株叶绿体发育及叶绿素生物合成提供材料,而且在苗期还能作为杂种优势利用的显著标记性状。采用60Co-γ射线照射花蕾与游离小孢子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一份稳定遗传的大白菜黄化突变体pem。该突变体全生育期整个植株表现黄化,叶球较小。前期研究已对突变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并预测候选突变基因为Bra024218,其启动子区域有一段30bp的片段缺失,拟南芥同源基因AT4G28210注释功能为胚胎缺陷。RT-PCR结果表明:Bra024218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突变体中表达强度相对减弱,尤其在根和花蕾中表达量显著下降。Bra024218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中均有表达,在突变体中表达强度相对减弱,第1片真叶和第3片真叶的表达量显著下降。启动子核心区域预测及作用元件分析结果表明,将野生型及突变体中Bra024218启动子连接载体后转入拟南芥。T2代拟南芥植株筛选后进行GUS染色分析。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启动子的表达活性在根、茎、叶、花器官和种荚中均较弱。对叶片的GUS酶活性进行测定,突变体GUS酶活性显著下降。利用拟南芥原生质体及烟草叶片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证明Bra024218只在叶绿体中表达。可见,突变体pem是研究大白菜叶绿体发育的理想材料,可为今后对于叶色突变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大白菜 黄化突变 启动子 表达模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云 崔芳芳 郑九洲 杨祥飞 孟林峰 王建革 刘齐元
【目的】为了从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烟草K326雄性不育转录组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明确烟草K326雄性不育的发生机制。【方法】以盛花期烟草K326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不同大小花蕾为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然后对测序原始数据进行相应的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在测序原始数据过滤后,总共得到了84 101 954 ~ 134 977 386个clean reads用于比对分析,碱基测序质量值Q30均大于94,GC含量在41.84 ~ 42.50之间。小蕾、中蕾和大蕾中分别得到7881、19 931和10 984个差异表达基因,并且下调显著多于上调基因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这3大类35个分支中,在细胞组分层面中的分子功能的term数量最多。1257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KEGG数据库的249条代谢途径中,其中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和苯丙烷生物合成3个通路所富集的差异基因数较多。对差异基因进行转录因子分析得知在小蕾、中蕾、大蕾时期较多的差异基因都属于ERF、MYB、C2H2、NAC、ERKY、bHLH等转录因子家族。【结论】本研究在对烟草雄性不育转录组育性相关基因的研究中发现MYB转录因子以及代谢途径和苯丙烷生物合成方面有较多差异表达基因,因此建议今后在挖掘烟草相关雄性不育基因及分子机制方面可在代谢途径和苯丙烷生物合成方面开展。
关键词:
烟草 雄性不育 高通量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少华 何洪彬 杨宏军 陈方园 高运东 仲跻峰
【目的】通过反向遗传技术结合RNAi筛选和蚀斑克隆方法,拯救出毒力减弱的轮状病毒(rotavirus,RV)。【方法】以野生型轮状病毒CHLY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重叠PCR方法在NSP4基因93—104 nt引入5个沉默突变核苷酸,并将毒力位点区135aa、136aa和138aa对应的核苷酸进行定向突变,构建了含有突变位点的转录质粒△pT7-NSP4/89/M。将该质粒与携带RNA聚合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1/T7-RNAP共转染已接种野生型RV病毒的MA104细胞单层,继续培养24 h,获得了携带NSP4变异基因的RV病毒粒子和野生型RV病毒粒子的混合病毒。将获得的混合病毒接种M...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反向遗传技术 NSP4基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弈 韩成云 支添添 任春梅
为了探明拟南芥sscd1–1突变体中sscd1–1突变基因表达水平的降低是由剪切效率所致还是由自身启动子影响所致,分别构建了由外源35s启动子驱动的sscd1正常基因和sscd1–1突变基因的表达载体及由内源自身启动子驱动的sscd1正常基因和sscd1–1突变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入到拟南芥sscd1–1突变体中。采用RT–PcR分析sscd1–1突变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外源35s启动子驱动的sscd1–1突变基因的表达与正常基因相比没有明显差别,而内源自身启动子驱动的sscd1–1突变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这表明sscd1–1的点突变没有影响其剪切效率;sscd1–1突变基因表达水平的降...
关键词:
拟南芥 sscd1–1 启动子 基因表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小辉 许尚忠 高雪 张路培 任红艳 陈金宝
为了研究不对称PCR-SSCP在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准确性,以鲁西黄牛和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用不对称PCR-SSCP分析技术分析了牛SMAD4基因3′端非翻译区的碱基突变情况,比较了不对称PCR-SSCP和传统PCR-SSCP分析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鲁西黄牛和荷斯坦奶牛SMAD4基因3′端非翻译区有1个T碱基插入突变位点和1个G→A突变位点,其中G→A突变产生了1个HhaⅠ酶切位点;不对称PCR-SSCP和HhaⅠ酶切分析116头鲁西黄牛和75头荷斯坦奶牛群体G→A突变位点的频率完全一致,说明不对称PCR-SSCP不仅可以用于基因突变的检测,而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不对称PCR-SSCP较传统PC...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宗志 张朝贤 傅俊范 李茂海 李贵军
【目的】近年来,中国东北水稻田抗药性雨久花发生严重,部分地区用苄嘧磺隆已无法有效控制该杂草的危害。为明确该杂草抗药性发生的根本原因,本试验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稻田杂草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对苄嘧磺隆的抗药性机理,以确定导致抗药性产生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氨基酸突变位点。【方法】利用PCR技术,通过对抗药性雨久花生物型和敏感性雨久花生物型ALS片段进行扩增和基因克隆,最后对DNA序列进行测序比对。【结果】与敏感性的雨久花ALS相比,抗药性雨久花生物型的ALS共有3处发生突变,即第197位脯氨酸突变为组氨酸,第200位蛋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第388位精氨酸突变为组氨酸...
关键词:
乙酰乳酸合成酶 苄嘧磺隆 雨久花 抗药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虞德兵 熊锴 张宇霞 苇小菲 文平 王林云 黄瑞华 刘红林
采用错配PCR-RFLP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基因(IGF2)内含子3的G3072A位点变异对长×大杂交猪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的影响,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该变异对出生后的长×大杂交后代猪背最长肌中IGF2mRNA表达发育性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IGF2内含子3的G3072A位点变异(G→A)对猪背膘厚和活体瘦肉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表现为遗传父本A等位基因的个体能够增加活体瘦肉率和减少背膘厚;在长×大杂交后代的背最长肌中,IGF2mRNA的表达量在遗传父本A等位基因的个体中显著高于遗传父本G等位基因的个体,在42和180日龄时达显著水平(P<0.05),而在70、90和120日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艳艳 石斌刚 陈彦丽 张海龙 丁考仁青 刘秀 王继卿 赵志东 胡江
【目的】检测牦牛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及其突变位点,评估基因突变对甘南牦牛乳质性状的影响,丰富牦牛乳质性状分子遗传数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甘南牦牛LPL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检测LPL基因在青海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西藏牦牛及野血牦牛5个群体中的突变,应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基因突变与甘南牦牛乳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甘南牦牛LPL基因在皮下脂肪和心脏中高表达,在背最长肌、乳腺、肝脏、脾脏、肾脏、大肠、小肠、皱胃、瘤胃中低表达,在肺脏中表达量最低。在5个牦牛群体LPL基因的exon 3区,exon 6区和exon 7区均未检测到多态性,在intron 2区检测到2处单碱基突变,形成M和N 2种等位基因,其中M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为67.11%~83.21%);在exon 4-intron 4区也检测到2处单碱基突变,形成A和B 2种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A为西藏牦牛优势等位基因(频率为63.95%),其他4类群牦牛中B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59.75%~69.71%)。5个类群牦牛LPL基因在intron 2区和exon4-intron 4区为中低度多态。关联分析表明,甘南牦牛LPL基因intron 2区基因型MM个体、exon 4-intron 4区基因型AB个体和两区域单倍型组合H1H2(M-A/M-B)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及总固体物质含量均高于其他个体,且乳脂率显著高于其他个体(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酿酒酵母中磷脂合成相关基因突变对细胞自噬和液泡形态的影响
拟南芥SSCD1基因突变对苯丙氨酸诱导花青素积累的影响
分子鉴定拟南芥myb26/mail sterile35突变体中表达下调基因At2g47500
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4个抗原结构域的原核表达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上海超强毒株VP2-4-3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技术新进展
6株鸡柔嫩艾美耳球虫Cytb基因突变及其抗癸氧喹酯药物的差异分析
M. hydrocarbonoclasticus NY4中nosZ基因的克隆与异源表达
AtCS82基因T-DNA插入突变体筛选和过表达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两种拟南芥CBF2基因突变体的鉴定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