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28)
- 2023(9498)
- 2022(8202)
- 2021(7632)
- 2020(6937)
- 2019(15623)
- 2018(15519)
- 2017(30386)
- 2016(16793)
- 2015(18774)
- 2014(19142)
- 2013(18982)
- 2012(17772)
- 2011(15552)
- 2010(16298)
- 2009(15363)
- 2008(15692)
- 2007(14471)
- 2006(12006)
- 2005(11044)
- 学科
- 济(64106)
- 经济(64043)
- 业(50799)
- 管理(49016)
- 企(40956)
- 企业(40956)
- 方法(35167)
- 数学(30951)
- 数学方法(30580)
- 财(24819)
- 务(18280)
- 财务(18249)
- 财务管理(18162)
- 中国(17966)
- 企业财务(17333)
- 农(15935)
- 制(14532)
- 学(14508)
- 银(13394)
- 银行(13371)
- 行(12390)
- 审计(12272)
- 业经(12009)
- 融(11984)
- 贸(11981)
- 金融(11981)
- 贸易(11971)
- 易(11656)
- 险(11093)
- 保险(10999)
- 机构
- 大学(237987)
- 学院(237036)
- 济(94015)
- 经济(91781)
- 管理(90631)
- 理学(77099)
- 理学院(76229)
- 研究(76080)
- 管理学(74778)
- 管理学院(74320)
- 中国(64020)
- 财(51199)
- 京(51131)
- 科学(47618)
- 农(41665)
- 所(40086)
- 财经(39640)
- 中心(37306)
- 江(36851)
- 经(35867)
- 研究所(35787)
- 业大(35579)
- 农业(33062)
- 北京(31895)
- 财经大学(29614)
- 州(29331)
- 经济学(29132)
- 范(28054)
- 师范(27727)
- 院(27060)
- 基金
- 项目(152750)
- 科学(118324)
- 基金(110627)
- 研究(108384)
- 家(96887)
- 国家(96096)
- 科学基金(81623)
- 社会(67103)
- 社会科(63626)
- 社会科学(63605)
- 省(59461)
- 基金项目(58389)
- 自然(54517)
- 自然科(53207)
- 自然科学(53186)
- 自然科学基金(52234)
- 教育(50492)
- 划(50065)
- 资助(47341)
- 编号(44090)
- 成果(36586)
- 重点(34590)
- 部(34511)
- 创(30860)
- 发(30721)
- 科研(30445)
- 课题(30088)
- 性(29934)
- 教育部(29276)
- 创新(28971)
共检索到356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傅金平 张薇
PPP项目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工作合作开发具有公益性质项目的有效模式之一,但是,PPP项目由于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晰、政府监管缺失和地方政府官员过于追求政绩等因素,一旦出现问题或PPP项目失败,政府兜底由财政支出承担风险的可能性极高,因而政府在PPP项目中承担了较多的隐性债务风险。为此,本文构建了专门针对PPP项目隐性债务风险的审计架构,以D区BGH河道治理工程PPP项目为例进行具体应用,借此发现审计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为其他PPP项目的应用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
PPP项目 风险导向 隐性债务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进城 张宗泽
文章利用2016—2018年我国26个省份季度面板数据,分别构建PPP项目与地方隐性债务、政府显性债务的系统GMM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发现:当期PPP项目对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有显著的正效应,随着PPP项目投资额的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会显著增加,而滞后一期PPP项目对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当期PPP项目对于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同样存在显著的正效应,随着PPP项目投资额的增加,地方政府显性债务也会显著增加,滞后一期影响效果并不显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显性债务均存在动态持续性,前期规模会影响下一期债务规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骅 倪旻澍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大量积聚将严重威胁金融体系的稳定以及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目前我国隐性债务存在的主要形式包括未剥离政府融资功能的融资平台、不规范的政府投资基金以及"伪PPP"项目等。这其中由违法违规操作变相举债而异化成的"伪PPP"项目,已成为近年来隐性债务风险的主要来源。本文以"伪PPP"项目为例,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审计的具体流程以图谱形式呈现,强调审计监督在防控隐性债务风险中的重要作用,以期回答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审什么"以及"怎么审"的难点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崔瑜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金融工作会议反复提及的关键问题。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是局部存在隐性债务规模不断膨胀、举债形式隐蔽多样等问题,潜在风险十分突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能否得到妥善处理,关系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成败,影响到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财政金融工作是否有序开展。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式多样、规模不断扩张目前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尚没
关键词:
隐性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世银 王越
基于中国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审计功能对隐性债务风险的非线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发展在审计监督影响债务风险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审计功能的发挥对隐性债务风险有先加剧后缓解的倒“U”型影响,当审计揭示功能和纠正功能分别超过0.73和0.57的阈值时,审计功能对债务风险的影响出现拐点效应;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审计功能对隐性债务风险的抑制作用被削弱,而刺激作用被强化,导致倒“U”型曲线的拐点向右移动;由于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高于中部地区,因此倒“U”型曲线对应的拐点值更大;由于西部地区审计功能发挥程度较低,因此并未发现对隐性债务风险的非线性影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升
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PPP模式日益成为地方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的重要投融资方式。但是,由于PPP模式在实践中存在违规操作和监管缺失等问题,隐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本文拟通过分析PPP模式中隐性债务风险的表现,梳理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财政承诺支出的隐性债务风险产生环节,提出PPP模式隐性债务风险的应对防范之策。
关键词:
PPP模式 政府承诺支出 隐性债务风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金林 蒙思敏
文章在财政分权、金融分权等宏观制度层面探讨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初始动因的基础上,深入剖析PPP、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政府购买服务及政府投资基金模式下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的现实逻辑,并以PPP项目为例,构建Probit二值模型对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的现实微观机制进行实证验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治理水平、行政效率、行政干预程度、市场化程度等微观要素会通过影响PPP项目的失败率进而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为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管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海星
道德风险引起一国政府的隐性及或有负债。这种债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不可控性、长期性和体制性等特征。在我国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不规范的体制因素产生了大量的政府隐性及或有债务,主要包括隐性外债、银行不良资产、社会保障基金缺口以及公共部门发行的政府担保债券等,过可能是中国政府未来几年所面临的主要财政风险。应通过规范的制度安排和充分的信息披露,控制隐性及或有债务规模,减少它对财政稳定性的冲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洪源 阳敏 吕鑫 孟然然
在采用投资侧和融资侧两种思路对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进行系统估测的基础上,设立多维偿债能力框架来构建相应的KMV修正模型,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违约风险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1)当多维偿债能力乐观情形取值时,2018—2020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隐性债务违约风险属于基本可控范围内,但当多维偿债能力保守情形取值时,隐性债务违约率有了大幅提高,面临着较明显的违约风险;(2)在考虑债务展期和利率调整的债务重组之后,隐性债务违约率都有了大幅的下降,这表明债务展期能实现存量隐性债务偿还中"以时间换空间"的目的,进而有效降低债务短期违约风险;(3)2018—2022年三类偿债能力的不同期望增长率变化对隐性债务违约风险有着不同的动态影响,按影响程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项目经营收益、预算可偿债财力、地方可处置存量国有资产。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十四五"期间有效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分类步骤策略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苏振兴 扈文秀 章伟果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已经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触发点,但由于隐性债务需要政府财政直接负担的比例难以确定,导致其实质风险无法准确测算。本研究构建了KMV模型、基于ROA的负担模型以及信用债的市场均衡模型,着重研究隐性债务中的两类主要债务,地方国有企业债务与融资平台债务转化为政府财政负担的转化率,并测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表明:2011-2018年之间,地方国有企业债务转化为地方政府财政负担的转化率在5.03%~9.13%之间,融资平台债务转化率在60.29%~82.31%之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由2011年的2.56万亿元上升到了2018年的12.2万亿元,占比也由24.5%上升到43.4%,说明隐性债务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综合债务规模逐年扩大,债务违约概率由0上升到3.07%,从无违约风险上升到中等风险区间,且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在明显区域特征。
关键词:
隐性债务 转化率 债务风险 KMV模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德华 刘立品
从长期看,更为关键的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改善政府投融资生态,降低无效低效投资,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同时要解决合理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下称"43号文")和新《预算法》的规定,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唯一合法渠道。但在实践中,新《预算法》的法律规定以及相关中央文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吉富星
近年来,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方式多、隐蔽性强、规模大,导致隐性债务底数不清、风险累积较大,造成监管与治理难。隐性债务呈现形态多样化、复杂化趋势,识别要坚持"穿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从最终财政资金偿还这一本质及财政预算管理来界定。隐性债务实质是指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约定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或违法提供担保,或以承担救助责任等方式举借的债务或表外负债。基于有息负债及债务矩阵视角的预估表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未来举债空间有限,局部风险、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短期看,关键要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缓释存量债务风险。但长期看,更应关注债务的投资效率、债务可持续及相应制度安排。
关键词:
政府债务 隐性债务 财政风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倪筱楠 孙夫祥 郑凯伦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新冠疫情冲击,使得遏制并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了当前政府工作重心之一。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总基调下,研究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在阐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概念界定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现状、隐性债务风险传导路径及影响。其次,探讨了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困境,并选取我国首个无隐性债务省份—广东省,总结其化解隐性债务的经验。最后,结合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现状、化解困境及国内经验,提出助力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启示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隐性债务 债务风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常欣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政府部门的负债率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水平。鉴于中国政府拥有足够的主权资产来覆盖其主权负债,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极低。包括地方政府担保债务和救助债务、新增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和各种替代性融资方案在内的隐性债务风险,值得高度警惕。未来应以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为重点,有效克服地方政府的借贷冲动。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美涵
本文运用波兰克瓦 (Polackova)的政府隐含性债务 (ContingentGovernmentLiabilities)概念 ,结合“马约”中一国公共债务余额占GDP不超过 6 0 %规定 ,对我国政府隐性债务的特征作了道义责任性、偶发性和未纳入预算最终由政府承担的兜底性等概括 ,并指出我国存在着的巨额政府隐性债务的风险性以及防范化解这些风险对实施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迫切重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