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90)
2023(13134)
2022(11426)
2021(10720)
2020(9063)
2019(20765)
2018(20764)
2017(39869)
2016(21841)
2015(24548)
2014(24535)
2013(24037)
2012(21696)
2011(19550)
2010(19448)
2009(17955)
2008(17537)
2007(15333)
2006(13360)
2005(11835)
作者
(62727)
(52109)
(51841)
(49237)
(33130)
(25018)
(23405)
(20453)
(19835)
(18517)
(17840)
(17516)
(16541)
(16466)
(16074)
(15987)
(15554)
(15435)
(14842)
(14830)
(12915)
(12837)
(12552)
(11823)
(11674)
(11539)
(11470)
(11409)
(10465)
(10178)
学科
(80746)
经济(80624)
管理(66262)
(60092)
(51599)
企业(51599)
方法(37135)
数学(31924)
数学方法(31455)
(23649)
(21257)
中国(20742)
(19584)
(19294)
业经(18916)
地方(15658)
(14909)
财务(14827)
财务管理(14797)
(14238)
贸易(14230)
理论(14171)
企业财务(14036)
(13818)
(13792)
农业(13776)
环境(13581)
(13246)
技术(13244)
(12995)
机构
大学(306459)
学院(303541)
管理(121808)
(116327)
经济(113565)
理学(105472)
理学院(104279)
管理学(102456)
管理学院(101911)
研究(101096)
中国(74817)
(65315)
科学(63927)
(56557)
(50587)
(47505)
研究所(46073)
业大(45798)
中心(45716)
财经(44615)
(44159)
北京(41260)
(40465)
(40121)
师范(39741)
(37454)
农业(37133)
(35700)
经济学(34129)
财经大学(33221)
基金
项目(212023)
科学(166505)
研究(154245)
基金(153936)
(134479)
国家(133393)
科学基金(114585)
社会(95780)
社会科(90650)
社会科学(90627)
(82320)
基金项目(82318)
自然(75821)
自然科(73989)
自然科学(73976)
自然科学基金(72650)
教育(70448)
(69774)
资助(62932)
编号(62919)
成果(51330)
重点(47512)
(46326)
(44203)
(43911)
课题(43351)
创新(40993)
(40983)
科研(40747)
教育部(39596)
期刊
(128163)
经济(128163)
研究(89728)
中国(57539)
学报(49225)
科学(45359)
管理(45066)
(43640)
(42668)
大学(37371)
学学(35172)
教育(34114)
农业(29381)
技术(26213)
(24419)
金融(24419)
财经(21388)
业经(20412)
经济研究(19522)
(18045)
问题(16288)
图书(15638)
科技(15354)
理论(15247)
(14760)
(14311)
技术经济(14181)
实践(14072)
(14072)
现代(13631)
共检索到441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骁  
将PPP模式引进公用事业领域,有助于减缓政府财政压力并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但在实践中,许多项目遭遇频繁且低效的重新谈判,造成社会福利损失。文章基于城镇污水处理PPP项目的调研实例,分析得出我国PPP项目具有重谈发起时间短、频率高,不同主体发起重谈的原因和频率差异大,重谈过程冗长、效率低下,重谈机制不完善,极易造成社会福利损失等特征。进而围绕遏制机会主义重谈以及促进帕累托改进重谈的双重目标,提出信息公开与共享制度、合同全过程管理制度、基于合作信任的合同柔性管理以及重谈机制的设计与构建等制度优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骁  
将PPP模式引进公用事业领域,有助于减缓政府财政压力并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但在实践中,许多项目遭遇频繁且低效的重新谈判,造成社会福利损失。文章基于城镇污水处理PPP项目的调研实例,分析得出我国PPP项目具有重谈发起时间短、频率高,不同主体发起重谈的原因和频率差异大,重谈过程冗长、效率低下,重谈机制不完善,极易造成社会福利损失等特征。进而围绕遏制机会主义重谈以及促进帕累托改进重谈的双重目标,提出信息公开与共享制度、合同全过程管理制度、基于合作信任的合同柔性管理以及重谈机制的设计与构建等制度优化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宿辉  陆元亮  
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引发PPP项目再谈判的主客观原因,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中57份交通运输行业PPP合同为研究样本,从项目前期、建设期、运营期三个阶段分析我国交通运输行业PPP合同中再谈判触发机制,从重大政府失信行为、项目外收入调整、特许经营期调整三方面提出完善再谈判触发机制的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婷  赵桐  王守清  
通过文献调研对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38个发生重大再谈判的PPP项目进行案例分析,梳理引起再谈判的原因和结果。研究发现,引起再谈判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场需求风险、政府信用问题及政策法律变更等,再谈判导致的主要结果是社会资本退出或调整投资回报机制。针对暴露出的问题,从项目前期研究、弹性条款与再谈判机制、政府信用、政府责任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学璐  何振海  
"改革式"教师集体谈判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美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型谈判模式。它从构建新型教师评估模式、调整薪资分配方式、协调教师与管理者关系三个方面入手变革传统工业谈判模式,使教师集体谈判呈现出专业化、合作化、民主化的特征与发展走向。在推进我国教育民主化发展的进程中,美国"改革式"教师集体谈判的实践经验可资借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晋洪涛  史清华  俞宁  
本文基于Rubinstein模型构建了征地谈判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对现实征地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具有很强"耐心优势"的被征地农民本应在征地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但在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大量采用各种非正式手段削弱了农民的耐心;同时,政府又通过征地程序安排占据了谈判的"先发优势"和"后动优势",由此导致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而地方政府对基本社会准则的藐视以及村委会这一代理人对农民的背叛,则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利益的流失。本文认为,失地农民的"天然"不利地位主要源于现行征地程序安排的不公。因此,应把实现程序公平作为未来征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建立一个让农民平等分享城市化和现代化果实的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晓燕  马俊  
我国PPP行业经爆发式增长后已进入风险释放、规范提质发展阶段,目前整体存在项目融资难等困境,亟需实质性政策予以支持行业发展。PPP项目融资难原因有很多方面,学术界和实务界多从参与主体、项目质量、金融机构等因素进行分析,罕有对与项目融资关系密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进行反思。项目资本金制度建立已逾二十年,其调整工具主要是最低资本金比例及适用范围,该制度建立后仅有的三次调整都是针对最低资本金比例的调节,没有对适用范围这一重要工具的运用。实践中,无差别的项目资本金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PPP行业的健康发展。在现行项目资本金制度体系内,根据项目的性质,实行有差别的PPP项目资本金制度,并完善其配套实施机制,是缓解行业发展压力、促进规范发展的可行举措。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邓斌超  赵博宇  彭鸣  尹贻林  
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启动再谈判调和各方利益成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有效手段。首先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梳理将PPP项目再谈判的风险因素归因于"已识别风险变异和未识别风险突发",其次,借鉴"物理-事理-人理"(WSR)理论框架,构建PPP项目再谈判的风险再分担流程,有助于识别与厘清导致PPP项目再谈判的核心触发风险因素。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慧  孙晓鹏  范志清  
再谈判是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再谈判的发生会导致资源的浪费,降低管理效率。本文从PPP实践国际经验出发,结合我国实际,运用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和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分析找出了PPP项目再谈判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我国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晓月  韩轶  张小彦  李芬  高天  
分析PPP项目运作各个环节中的不确定性事件,然后准确识别出105个PPP项目再谈判触发事件。在不完全契约理论和再谈判的角度下,从事前事后两个主要方面入手,提出PPP合同对再谈判的两种控制途径:事前机制的设计和事后履行的监督。最后提出"策划先行、再谈判为主线、项目增值为目标"的PPP项目合同条款设置理念,构建实现PPP合同再谈判条款的模型,以此推动PPP项目再谈判的顺利开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任小平  
我国工资谈判的制度意义与实际功能的背离已经成为事关劳资关系和谐的根本问题。面对日趋紧张的劳资关系,中国的工资谈判制度应从制度意义回归功能意义,这就需要加强制度的改进。就现阶段而言,制度改进的重点应放在国家主导下的"制度救济",但就长远的趋势而言,我国工资谈判制度改进方向应为:建构与国情特征相适应的劳动关系调整范式,建立和完善与国情特征相适应的工资谈判制度,赋予工人(工会)在工资谈判中适度行使压力机制的权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越乙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验证明,企业集体谈判制度是化解劳资矛盾的良方。将劳资争议的事后谈判变成事前谈判,提前预防劳资争议的冲突化,正是调整平等劳动关系、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有效途径。我国企业集体谈判制度目前存在着立法滞后、主体缺位和内容僵化等方面的多种困境,需要从系统立法、参与主体和核心内容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优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苏春  俞海宝  王勇  
国际气候谈判历程已经历三个基本历史阶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长期以来围绕是否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进行博弈,致使国际气候谈判成为一个长期性、复杂性与曲折性相伴的缓进过程。随着参与主体间力量与利益分化与重组加速,国际气候谈判变得更为复杂和曲折,因而只有认真审视国际气候谈判发展历程,围绕和平与发展主题,积极探索资源导向型、民主对话型、可持续发展型谈判机制,促进各方加强彼此认识、信任与合作,才可能实现各参与主体在国际气候问题上的协同治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焱白  
在现有体制不做原则性突破的前提下,目前我国可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分层集体谈判模式,并进而分层确立谈判主体制度:一方面,在地区、国家层面或产业、行业层面以及在国有企业中开展的集体谈判,应以多方谈判模式来替代劳资双方谈判模式,明确规定集体谈判为三方机制的主要功能,政府、利益相关者也可成为谈判主体;另一方面,在企业层面,应在政府主导下由劳资双方作为谈判主体,政府给予劳资双方足够的协约自治空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茂  邢会歌  马勇  聂婷婷  
国际PPP项目发展经验显示,PPP项目具有再谈判发生概率高且多由私人部门发起的特征。为提高再谈判效率,以探究私人部门再谈判动机为出发点,建立博弈模型模拟公私双方在初始缔约谈判和再谈判阶段就风险分担比例进行讨价还价的过程。对比两阶段均衡结果,发现强、弱机会主义倾向的私人部门分别具有三层次再谈判动机。此外,提出一种区分合理再谈判动机与机会主义再谈判动机的量化方法,确定私人部门再谈判阶段风险转移能力的安全阈值,进而对风险分担和再谈判机制设计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