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7)
2023(6658)
2022(5558)
2021(4915)
2020(4174)
2019(9121)
2018(8897)
2017(17288)
2016(9297)
2015(9205)
2014(8555)
2013(8399)
2012(7600)
2011(6700)
2010(6572)
2009(5920)
2008(5716)
2007(5002)
2006(4182)
2005(3499)
作者
(26572)
(22070)
(21990)
(20738)
(13591)
(10702)
(9774)
(8643)
(8387)
(7558)
(7524)
(7254)
(6975)
(6973)
(6764)
(6761)
(6730)
(6617)
(6331)
(6149)
(5701)
(5247)
(5074)
(5041)
(4970)
(4775)
(4699)
(4632)
(4471)
(4439)
学科
(33577)
经济(33540)
管理(26695)
(24015)
(18652)
企业(18652)
方法(16163)
数学(14813)
数学方法(14723)
(10905)
(10386)
中国(9132)
业经(7639)
(7363)
贸易(7363)
(7188)
农业(6978)
(6907)
(6725)
(6003)
财务(6001)
技术(5998)
财务管理(5993)
环境(5863)
企业财务(5709)
地方(5638)
(4996)
(4986)
银行(4962)
产业(4743)
机构
大学(122039)
学院(120949)
(51684)
经济(50848)
管理(48972)
理学(43464)
理学院(43014)
管理学(42403)
管理学院(42199)
研究(41269)
中国(29504)
(27885)
科学(26832)
(24283)
业大(23266)
(22826)
农业(22359)
(20871)
研究所(19476)
中心(18819)
财经(18367)
(16956)
(16581)
经济学(16201)
农业大学(15427)
经济学院(14870)
(14846)
北京(14584)
经济管理(13991)
财经大学(13909)
基金
项目(91223)
科学(71711)
基金(68227)
(62375)
国家(61868)
研究(60608)
科学基金(52404)
社会(41598)
社会科(39588)
社会科学(39575)
基金项目(37027)
(35424)
自然(34948)
自然科(34192)
自然科学(34177)
自然科学基金(33627)
(30506)
教育(26523)
资助(25956)
编号(22276)
重点(20653)
(19830)
(19680)
(19274)
计划(18572)
创新(18506)
国家社会(18274)
科研(18183)
(17038)
教育部(16619)
期刊
(49323)
经济(49323)
研究(30809)
学报(25586)
(23881)
科学(21377)
中国(20678)
大学(18452)
学学(17970)
(17636)
农业(16007)
管理(15089)
经济研究(9173)
财经(9028)
(8909)
金融(8909)
(8665)
业经(8528)
技术(7826)
(7725)
教育(7538)
业大(7274)
问题(6942)
(6905)
科技(6692)
农业大学(6380)
商业(6139)
图书(5731)
技术经济(5692)
(5352)
共检索到165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梅建明  罗惠月  
自2014年我国全面推广PPP以来,PPP作为公共基础设施长效供给模式的定位逐渐清晰。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分别测算公共基础设施的静态和动态供给效率及其分解项(技术变化和效率变动),再通过构建PPP综合指数,运用Clad模型评价PPP对供给效率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PPP能够显著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静态供给效率,但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受益最大。由于PPP全面推广时间不长,其优势体现具有滞后性,导致PPP对动态供给效率和效率变动的影响不够显著,也未能促进技术进步。进一步检验还发现,市场开放度越高、私人资本发展越成熟,PPP的实施效果就越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欧阳艳艳  张光南  
本文考虑到基础设施的准公共品性质、内生性和效率问题,基于生产函数一般均衡模型,采用中国2002~2010年30省市面板数据,通过工具变量法和非径向非角度动态DEA方法以及松弛量分解,实证检验基础设施供给与效率对"中国制造"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用地区投入产出表测算的基础设施行业供给对制造业具有显著的产出促进作用,基础设施与其他私有部门具有产出和就业互补性,但资本效应不确定。为控制模型内生性,本文加入清代驿站工具变量,发现基础设施行业完全供给效应大于直接供给效应。从基础设施细分行业来看,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增长具有正向效应,但通讯基础设施的作用并不显著。基础设施供给效应不仅取决于自身行业效率...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肖挺  
近年来,中国各城市涌起了地铁建设的热潮。地铁影响和改变着城市的方方面面。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城市的地铁开通与延伸对传统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Heckman-DID方法对这种效应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地铁的开通与延伸对城市的传统生产率(Malmquist指数)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但与城市的环境生产率(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正向关联。对于两组TFP,地铁的影响都会逐步衰退。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合理建设城市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审慎下放城市地铁建设的审批权是城市提升产业效率的重要手段。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曲明  陆晓春  岳凯  
日处理垃圾300吨,实现静海新城及周边乡镇30多万户居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经过4个小时无害化处理,这里的垃圾废物变成有机肥,销往全国18个地区高效设施农业基地。三年前,天津市静海县垃圾处理场特许经营授权项目签约,签约双方分别是天津市静海县政府和天津紫兆环保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这是天津首批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式(PPP)建成运营的公共服务设施。近几年,天津开辟融资新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蔡今思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简称PPP)是政府进行交通、供电、供水、医院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时采用的一种模式,主要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供给。该模式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运用,有着丰富的实践案例和经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毕蕾  
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是纵向合作关系的契约组合,对其认识与治理是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其各主体之间的纵向合作关系具有"注定不完全性"契约的特征,在未加治理的情况下,机会主义是他们之间的唯一演化均衡。与显性契约相比,默认契约对各主体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治理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本文的实证逻辑研究显示,信任机制、声誉机制和互惠政策是治理这类契约的有效方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柳钦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本文概述了PPP融资模式的兴起、内涵和作用,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运作的PPP融资案例,对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PPP模式融资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汪立鑫  左川  李苍祺  
PPP项目组织形式是我国基础设施领域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对其实施效果的评价,不仅有助于客观地认识其本身的实施效果,还有助于日后更好地推行PPP项目,为我国经济发展助力。本文在2002-2015年中国24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评估了PPP项目的实施对我国基础设施产出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PPP项目的实施总体上并没有明显提升规模效率,也没有提升纯技术效率。而从动态效果看,PPP项目的实施效果具有滞后性,明显降低了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本文的结果对于地方政府如何对PPP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管提供了方向性的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范传鸿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和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因素。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在于注重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城乡平衡的现代供给体制,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实施强效投入机制,突出政府的投资主体作用和微观主体的投资辅助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陶志梅  孙钰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子系统的相互影响不仅体现在突发事件中,而且体现在基础设施的日常管理中,并对公共基础设施及其资源的整体供给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内部子系统的相互影响,构建公共基础设施系统供给水平评价模型,并综合德尔斐法、网络层次分析法和灰关联分析法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系统供给水平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分析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主要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系统供给水平,发现北京和上海的公共基础设施系统供给水平明显高于区域内其他城市。天津的电信系统和苏州的轨道系统、防灾系统能够有效改善相应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系统供给水平,促进区域相对均衡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管立杰  赵伟  
基于DEA-Malmquist评价模型,文章对2013—2017年中国29个省份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省份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相差较大,多数省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升空间。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效率总体呈上升态势,技术效率变动对综合效率的提高起主要作用,技术进步的驱动作用次之。从空间分布情况来看,不同省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变动情况相差较大,且在不同时间呈现出波动性变化。绝大部分地区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效率在不断提升,发展态势良好,应着力破解制约因素,有效提升供给效率。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谢云天  任立英  
公共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在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国家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颁布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增设"公共基础设施"科目。本文就"公共基础设施"科目的设置、新旧制度转换中如何进行专项清产核资及会计处理谈几点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詹卉  
农业基础设施PPP与农户自组织在理论上具有相融性,PPP可以为自组织形成创造条件,自组织也有利于为实现PPP创造条件。"大国小农"背景下,"PPP +自组织"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将分散农户利益联结起来,是促进小农与现代农业发展衔接的有效路径。我国政府、农户、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对农业基础设施"PPP +自组织"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PPP +自组织"有利于将各方需求整合在一起,形成"大国小农"背景下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为推动农业基础设施"PPP +自组织"落地,建议积极支持农户探索多种形式的自组织方式,完善PPP立法相关内容时充分考虑农业基础设施PPP模式的特殊性,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对接各方需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冬林  
通过访谈样本和有关PPP模式政策文件样本,运用扎根理论对江西省公共基础设施PPP合作收益分配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构建和推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路径及重要性序次是制度性、主体性和社会性因素,且都呈正影响;合作收益、资本投入、风险承担、合同执行、创新贡献与主体性因素,财政补贴、回报方式、激励制度、运营市场化与制度性因素,民众支付意愿、项目绩效评价、民众支付能力与社会性因素都是正向关系。同时藉以提出加强制度供给、鼓励创新性收益、严格合同执行、完善民众参与机制、加强绩效评价等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冬林  
通过访谈样本和有关PPP模式政策文件样本,运用扎根理论对江西省公共基础设施PPP合作收益分配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构建和推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路径及重要性序次是制度性、主体性和社会性因素,且都呈正影响;合作收益、资本投入、风险承担、合同执行、创新贡献与主体性因素,财政补贴、回报方式、激励制度、运营市场化与制度性因素,民众支付意愿、项目绩效评价、民众支付能力与社会性因素都是正向关系。同时藉以提出加强制度供给、鼓励创新性收益、严格合同执行、完善民众参与机制、加强绩效评价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