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85)
- 2023(2514)
- 2022(1877)
- 2021(1842)
- 2020(1229)
- 2019(2692)
- 2018(2513)
- 2017(4654)
- 2016(2449)
- 2015(2566)
- 2014(2350)
- 2013(2156)
- 2012(1875)
- 2011(1595)
- 2010(1579)
- 2009(1464)
- 2008(1354)
- 2007(1370)
- 2006(1207)
- 2005(1023)
- 学科
- 济(7229)
- 经济(7220)
- 管理(5511)
- 业(4897)
- 企(3688)
- 企业(3688)
- 农(3615)
- 中国(3031)
- 业经(2891)
- 农业(2579)
- 法(2473)
- 地方(2078)
- 制(1928)
- 教育(1773)
- 发(1709)
- 贸(1679)
- 贸易(1678)
- 易(1641)
- 财(1581)
- 发展(1455)
- 展(1449)
- 理论(1423)
- 银(1389)
- 银行(1389)
- 环境(1386)
- 劳(1353)
- 劳动(1353)
- 行(1331)
- 农业经济(1326)
- 方法(1280)
- 机构
- 学院(29908)
- 大学(28130)
- 济(10121)
- 经济(9842)
- 管理(9752)
- 研究(9639)
- 理学(8008)
- 理学院(7919)
- 管理学(7793)
- 管理学院(7731)
- 中国(7449)
- 京(5667)
- 科学(5521)
- 财(5431)
- 江(4931)
- 范(4614)
- 师范(4587)
- 所(4526)
- 中心(4470)
- 州(4097)
- 院(4011)
- 财经(3986)
- 职业(3923)
- 研究所(3918)
- 技术(3858)
- 农(3683)
- 北京(3634)
- 经(3594)
- 师范大学(3516)
- 业大(3479)
共检索到47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大学
PPP合同争议解决的司法路径之困源于PPP合同的定性之争与现有法院组织结构的固有缺陷。PPP合同争议解决的民—行二元选择,造成了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地位难以平衡,以及公益保护的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欲找到解决困局的"阿里阿德涅之线",法院组织体系有必要作出调整,设立解决第三法域争议的专门法院——经济法院,将包括PPP合同争议在内的第三法域纠纷都纳入该法院管辖。针对PPP合同争议,经济法院应作出一些特殊程序安排:一方面,法院在特定情形下可追加消费者组织代表公共产品使用者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另一方面,法院有权签发支付令让PPP合同责任方赔偿众多使用者的损失。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金永明
关于东海问题的争议突发后,为合理解决该争议引发的争端,中日迄今已进行了十一次磋商,但双方在东海划界适用的原则上仍存在严重对立与分歧,同时,双方均对钓鱼列岛主张权利,致使争议海域无法确定,显然,要最终合理解决东海问题,还有很大的难度。当前,为进一步发展中日关系,避免双方在东海问题上引发的冲突,我们必须寻求合适而可行的解决途径,而临时安排包括共同开发就是一项值得推进而深化的措施,本文对此予以研究。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徐绳墨
一般合同管理原则有很大的通用性,且有很大的内涵与体系。显然本讲座只能限于某种合同体制下的合同管理,但要介绍JCT合同管理,仍有必要先叙述一下一般合同制管理,这样才能对JCT合理管理的内容,有较全面的认识。 7.1 建筑合同管理的一般原则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徐绳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军
为了探究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运行现状,挖掘实务中的争议并提供解决路径,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法,以《人民司法》刊载的案例为研究对象,发现争议集中在政府信息的认定、社会稳定的认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认定等内容上。借助法条谱系和理论学说,可以将这些争议定位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资格、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政府信息公开答复的合法要件等逻辑类型。相关争议的解决应当在适法为重点,修法为补充原则下分类讨论。
关键词:
政府信息公开 诉讼 案例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旭华
用地预申请制度(以下简称预申请),俗称"勾地制度",是2006年初原国土资源部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征求意见稿)》中首次引入的制度,并在同年8月实施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中予以确立。预申请实施10多年间,由于缺乏有效争议解决机制,存在着适用范围不普及、发生争议责任难追究等问题。因此,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喻术红 常春
在司法实践中,因绩效考核导致的劳资纠纷数量十分庞大,严重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指导案例183号”为该类纠纷的解决提供了实践参照,但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诸如,对用人单位绩效考核进行司法审查的正当性何在?审查限度如何确定?如何构建具体的审查规则?基于实现“绩效法治”、避免“绩效侵害”、促进“绩效分配正义”以及消弭“绩效纠纷”等四个目标之须要,裁判机构对用人单位绩效考核进行司法审查具有充分的正当性。在具体审查路径方面,裁判者应当遵循“实质与形式审查并重,合理性审作为合法性审查之补充”的原则,并从考核规则的制定、考核规则的内容及规则的执行过程三个方面依次展开审查。如此,既能保障绩效考核良性运行,又不至于造成司法过度之窘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秦树东
PPP合同是一种兼具行政属性、私法属性和公益属性的混合合同。该公私合作发展模式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应用,虽然这些国家法律传统不同,但在PPP争议解决问题上基本遵循了"先抽离PPP合同中的公法因素,进而在适当法律框架内解决争端"的解决路径。考虑到我国PPP市场现状和法律环境,我国应建立更加灵活、多元的PPP争议解决机制,在明确合同缔结前争议问题行政属性的基础上,对于合同缔结后的争议,根据其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纠纷解决方式,"二阶+多层"的争端解决机制有利于化解当前公法、私法二元模式在处理PPP争端时的困境。
关键词:
PPP 混合合同 二阶理论 争议解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尚鑫
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是在全国价格认定系统普遍开展的一项调解工作。经过多年来的共同努力,目前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全国各地方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对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的具体模式展开了有益的探索,并走出了多条适合本地方调解工作开展的道路。在实践中,一些地方的价格认定机构选择同人民法院合作,通过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接的方式来开展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本文将针对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与最高人民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接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二者对接机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钟澄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全流程网上处理商事争议成为现实,同时商事行为网络化也对争议中电子证据的认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仲裁机构通过"网上仲裁+电子证据固化"的方式从交易环节开始提供电子证据固化服务,为此后的纠纷解决提供证据保障,亦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仲裁的全流程网络化。下一步需在网上争议解决规则和立法完善,提升便捷性和提高技术权威性及认可性方面加强工作。
关键词:
网上争议解决 电子证据固化 电子签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侯海军
从我国劳动审判机构的设置及诉讼制度基本内容来看,目前我国劳动审判制度在程序启动、审判组织等方面依附民事诉讼程序,不具有独立性。制度运行中存在着效率不高的突出问题。为此,要以独立性为目标,以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司法效率、优化审判组织结构和降低司法成本为目标,进行劳动争议审判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司法程序 改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银红武
就ICSID仲裁裁决而言,自ICSID公约生效以来,自觉履行裁决是绝对的主旋律。对于处于特例的"拒绝履行之ICSID裁决",在申请强制执行的过程中,定会遭遇"主权国家执行豁免"这一最难以攻克的"最后碉堡"。但在现行国际法机制下,外国投资者仍然可以积极寻求到一些可能的解决路径。出于实现国际投资仲裁裁决(主要为ICSID仲裁裁决)能更好地得到遵守与自觉履行直至强制执行的目的,应呼吁国际社会大力发展互利互信、真诚合作的国际法制度,真正将国际投资者的利益保护落在实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秀娟
当前,我国大学生领导力研究西方话语体系特征明显,缺乏本土化理论指导;聚焦国外领导教育实践及领导素质能力构成的实证研究居多,对接中国国情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使命的本土化研究及理论思辨性研究成果不足;关注若干微观问题的研究,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未成体系;重视学生干部领导技能开发,忽视普通大学生领导潜能激发及领导价值观培育;脱离高校领导力教育实践现状,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成果难以转化。扭转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领导力教育研究的"四个转化",即从依赖西方领导理论转向挖掘我国传统领导理论;从关注学生干部领导技能开发转向重视大学生领导价值观培育;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纯粹理论研究转向基于领导力实践的具体理论研...
关键词:
大学生 领导力教育研究 问题 解决路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宿辉 周楠
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将行政协议争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但在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造成双重困境。以政府特许经营协议为样本,结合我国目前积极推进的PPP模式,分析其通过行政诉讼救济途径存在困难的原因,指出在行政契约当事人对于行政主体优益权达成合意内化合同条款的基础上,采用行政诉讼方式进行救济是不必要的。
关键词:
特许经营协议 行政契约 公私合营 救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