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35)
- 2023(6442)
- 2022(5486)
- 2021(5202)
- 2020(4172)
- 2019(9542)
- 2018(9280)
- 2017(18499)
- 2016(9959)
- 2015(11075)
- 2014(10918)
- 2013(10872)
- 2012(10302)
- 2011(9536)
- 2010(9753)
- 2009(9148)
- 2008(9013)
- 2007(8229)
- 2006(7732)
- 2005(7036)
- 学科
- 济(38785)
- 经济(38744)
- 管理(28308)
- 业(27140)
- 企(21742)
- 企业(21742)
- 方法(15367)
- 数学(13496)
- 数学方法(13279)
- 农(13163)
- 中国(11088)
- 财(10938)
- 贸(9807)
- 贸易(9803)
- 易(9627)
- 策(9160)
- 制(8756)
- 业经(8654)
- 学(8353)
- 农业(8283)
- 地方(7835)
- 银(7148)
- 银行(7125)
- 行(6894)
- 及其(6891)
- 融(6638)
- 金融(6638)
- 理论(6392)
- 环境(6216)
- 务(6119)
- 机构
- 学院(143990)
- 大学(142390)
- 济(61187)
- 经济(59771)
- 研究(54354)
- 管理(52209)
- 理学(43782)
- 理学院(43327)
- 中国(43073)
- 管理学(42526)
- 管理学院(42279)
- 科学(32554)
- 京(30662)
- 财(30621)
- 所(28636)
- 农(27087)
- 研究所(25685)
- 中心(24642)
- 江(23411)
- 财经(23097)
- 农业(21475)
- 业大(21326)
- 经(20981)
- 北京(19817)
- 院(19686)
- 经济学(18493)
- 州(18432)
- 范(18349)
- 师范(18088)
- 财经大学(17059)
- 基金
- 项目(90271)
- 科学(70269)
- 研究(65748)
- 基金(64505)
- 家(57224)
- 国家(56726)
- 科学基金(47294)
- 社会(40239)
- 社会科(38088)
- 社会科学(38077)
- 省(35176)
- 基金项目(32247)
- 自然(31253)
- 教育(30488)
- 自然科(30487)
- 自然科学(30475)
- 划(30299)
- 自然科学基金(29974)
- 资助(28681)
- 编号(26843)
- 成果(23018)
- 重点(20822)
- 发(20253)
- 部(20195)
- 课题(19924)
- 创(18461)
- 性(17440)
- 科研(17267)
- 创新(17240)
- 教育部(17017)
共检索到230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侯成琪 罗青天 吴桐
本文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上游工业品生产和下游消费品生产两个阶段,建立了一个两阶段生产DSGE模型,分析导致中国PPI和CPI在2011年底至2016年初出现持续背离的原因。本文的研究发现:(1)两阶段生产DSGE模型可以全面描述PPI对CPI的正向传导机制以及CPI对PPI的反向倒逼机制;(2)大宗商品价格的负向冲击和下游消费品部门的负向供给冲击是导致从2011年底至2016年初中国PPI和CPI之间出现持续背离的关键因素;(3)除非在福利损失函数中产出波动性的权重远大于通货膨胀波动性的权重,即中央银行极端重视产出稳定,否则货币政策就应该同时钉住PPI和CPI。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金全 张龙
近年来,中国CPI与PPI多次出现背离式增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陷入两难。通过构建SVTVP-FAVAR模型,利用三维脉冲响应分析货币政策对CPI与PPI的时变效应及CPI与PPI相对背离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显示: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均具有价格效应,效应维度、效应极值与经济周期、价格指标有关;因此,从CPI与PPI背离的宏观经济效应看,CPI与PPI的阶段性背离实属"虚假背离",并未带来"外部不经济"。新常态下,中央银行应充分认识CPI与PPI的背离态势,破解物价调控失效的"货币政策之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金全 张都
自我国进入宏观经济新常态阶段以来,CPI水平保持低位正增长的同时,PPI水平却出现了连续的下滑态势,二者之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背离,这不仅与经济理论不符,同时也使得货币政策调控物价水平的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经济结构转型受阻。针对这一点,对新常态下CPI与PPI产生背离的货币政策原因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时期下CPI与PPI对货币冲击反应的差异性引起了CPI与PPI之间背离现象,而这同时也是新常态下货币政策调控二者之间剪刀差效果甚微的原因。故而,中央银行应该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缓解CPI与PPI之间的背离现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金全 张都
自我国进入宏观经济新常态阶段以来,CPI水平保持低位正增长的同时,PPI水平却出现了连续的下滑态势,二者之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背离,这不仅与经济理论不符,同时也使得货币政策调控物价水平的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经济结构转型受阻。针对这一点,对新常态下CPI与PPI产生背离的货币政策原因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时期下CPI与PPI对货币冲击反应的差异性引起了CPI与PPI之间背离现象,而这同时也是新常态下货币政策调控二者之间剪刀差效果甚微的原因。故而,中央银行应该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昭 张晨曲
本文从2005-2010年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情况出发,分析其逆变速性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对冲了货币政策稳定物价水平的一部分效果。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期间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方向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背离。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亚飞 石建勋
自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美国已先后实施4次量化宽松(QE)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不同影响。研究发现,美国QE实施会引发人民币升值、中国国内货币供给增加、中国物价水平波动、上证指数升高、资金使用成本下降等,整体上会对中国GDP造成负向冲击。值得注意的是,在QE4政策力度和实施速度都空前的情况下,我国宏观经济受QE4的影响反而要小于QE3时期,甚至在某些领域的影响也小于QE2时期,充分表明我国已有能力摆脱美国QE政策的"裹挟",呈现更大的自主性与合理性。在当前中美货币政策"背离"情况下,我国需要合理搭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激发国内市场潜力,扩大开放合作,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以更加适当灵活的政策应对复杂国际经济形势。
关键词:
美国量化宽松 宏观经济 政策选择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林 杨源源 张译文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框架考察三种外生冲击对CPI和PPI的影响,并尝试对CPI与PPI"背离"进行解释。研究发现:(1)货币政策冲击对CPI、PPI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央行货币调控时应更加关注利率调整对PPI的影响;(2)短期内需求冲击更易引致价格波动,且对CPI影响大于PPI;长期内供给冲击对价格波动影响强于需求冲击,且对PPI影响大于CPI。同时,本文发现财政因素也是导致CPI与PPI"背离"的原因。本文认为当前政府短期可通过完善需求管理抑制CPI与PPI"背离"程度扩大,长期应坚持供给侧改革以扭转二者"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莫万贵 袁佳
从统计制度、实证检验等多角度分析了1997—2015年间CPI和PPI之间的传导关系变化及原因,并重点分析了2012—2015年间二者走势背离的原因,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产能过剩以及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等因素是CPI和PPI走势分化的主要原因。建议进一步优化调整CPI和PPI等指标的统计口径,在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有效供给。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吕捷 王高望
2000年以来中国的两大物价指数CPI、PPI出现了多次"背离"式增长。尤其是最近三年(2011—2013),CPI持续上涨而PPI连续下跌,这使得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稳定物价水平的能力受到了极大限制。本文通过构建三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Three—Sector DSGE),探讨了CPI与PPI背离的结构性原因。研究发现,央行采用的宽松货币政策一方面导致劳动力不断从基础农业部门流向加工服务部门,推动了加工服务部门的扩张和基础农业部门的收缩;另一方面使得CPI不断上涨而PPI在经历一个短期的上升以后开始不断下降,从而出现了CPI与PPI的阶段性"背离"。本文不仅较好地解释了CPI和PPI背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雪晨 张晓晶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国内环境出现新变化,国内价格水平变动也出现了新的特征:CPI与PPI的走势出现长时间的背离,达历史新高。本文基于国际国内现阶段特征背景,综合了我国宏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国际价格变化因素,建立VAR模型来探究我国CPI与PPI的背离原因。研究表明:国际商品价格下跌是我国现阶段价格指数背离的主要原因;央行近年来宽松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价格指数的背离;而财政政策的影响较小,短期内缓和了CPI与PPI的背离,从长期看其影响并不稳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江春 王雯玥
本文构建了基于Calvo定价的小型开放经济体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在技术冲击,产出冲击以及利率冲击下盯住不同通胀指标宏观经济变量的脉冲响应,以及不同指标下的社会福利损失。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冲击下,盯住消费者价格指数的货币政策在外生冲击下变动较小,恢复较快,且社会福利最优。因此,央行在货币政策制定时,盯住CPI通货膨胀更加合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江春 王雯玥
本文构建了基于Calvo定价的小型开放经济体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在技术冲击,产出冲击以及利率冲击下盯住不同通胀指标宏观经济变量的脉冲响应,以及不同指标下的社会福利损失。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冲击下,盯住消费者价格指数的货币政策在外生冲击下变动较小,恢复较快,且社会福利最优。因此,央行在货币政策制定时,盯住CPI通货膨胀更加合理。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宋艳伟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3月份物价数据,CPI同比上涨0.9%,PPI同比上涨7.6%。PPI和CPI同比增速差达到近十年的高位6.7%(图1)。从统计分类来看,PPI和CPI天然存在价格传导属性,两者本应具备价格趋势上的一致性,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两者趋势严重背离。本文试图探究其背后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追寻经济结构转型可能的发力点,以及商业银行应对的策略思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宋艳伟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3月份物价数据,CPI同比上涨0.9%,PPI同比上涨7.6%。PPI和CPI同比增速差达到近十年的高位6.7%(图1)。从统计分类来看,PPI和CPI天然存在价格传导属性,两者本应具备价格趋势上的一致性,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两者趋势严重背离。本文试图探究其背后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追寻经济结构转型可能的发力点,以及商业银行应对的策略思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伍戈 李斌
长期以来,中国的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同步关系。但2010年下半年以来,这种稳定的关系似乎被打破,货币与通胀的同步关系出现趋势性背离。这无疑给经济预测以及宏观调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种趋势性背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未来这种背离是否仍将继续以及货币政策将如何应对,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尝试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以期得到若干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