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1)
2023(11187)
2022(9939)
2021(9331)
2020(7832)
2019(18143)
2018(18160)
2017(35303)
2016(19296)
2015(21723)
2014(21802)
2013(21480)
2012(19487)
2011(17525)
2010(17387)
2009(16116)
2008(15662)
2007(13592)
2006(11929)
2005(10583)
作者
(54808)
(45337)
(45086)
(42951)
(28921)
(21754)
(20448)
(17777)
(17250)
(16242)
(15581)
(15218)
(14335)
(14290)
(13911)
(13904)
(13576)
(13484)
(12921)
(12866)
(11195)
(11149)
(10805)
(10298)
(10126)
(10091)
(10078)
(10001)
(9082)
(8884)
学科
(73242)
经济(73125)
管理(61026)
(55436)
(47870)
企业(47870)
方法(34107)
数学(29218)
数学方法(28894)
(21705)
(19106)
中国(18489)
(17939)
业经(17373)
(15867)
地方(14021)
(13818)
财务(13751)
财务管理(13723)
企业财务(13025)
理论(12874)
(12585)
贸易(12579)
环境(12491)
(12474)
(12415)
农业(12374)
(12225)
技术(12216)
(11874)
机构
大学(273990)
学院(271038)
管理(110933)
(105814)
经济(103392)
理学(96463)
理学院(95425)
管理学(93916)
管理学院(93421)
研究(87700)
中国(64409)
(58126)
科学(53874)
(51181)
(43090)
财经(40714)
(40091)
业大(39835)
中心(39380)
研究所(39112)
(38818)
(36910)
北京(36655)
(35147)
师范(34855)
(31994)
(31503)
经济学(31264)
农业(31237)
财经大学(30356)
基金
项目(187970)
科学(148039)
研究(139637)
基金(136702)
(117867)
国家(116899)
科学基金(101138)
社会(87351)
社会科(82720)
社会科学(82700)
基金项目(73296)
(73011)
自然(65703)
自然科(64114)
自然科学(64101)
教育(63782)
自然科学基金(62933)
(61262)
编号(57476)
资助(55836)
成果(47082)
(41741)
重点(41414)
(39284)
课题(39110)
(38963)
(37903)
创新(36618)
教育部(36146)
项目编号(35932)
期刊
(115893)
经济(115893)
研究(81186)
中国(50206)
学报(41447)
管理(40923)
(39363)
科学(38422)
(36623)
大学(31821)
教育(30628)
学学(29818)
农业(25391)
技术(22978)
(22285)
金融(22285)
财经(19750)
业经(18693)
经济研究(17585)
(16638)
问题(14978)
理论(14562)
图书(14477)
科技(13551)
实践(13473)
(13473)
技术经济(12581)
现代(12522)
(12215)
(12144)
共检索到390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康  
本文考察了2000-2013年期间我国PPI、CPI的波动特征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CPI的上涨主要是由食品类价格变动引致的结构性物价上涨而不是整体性物价上涨;PPI中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分别是由食品类价格和原材料价格的上升所拉动。(2)2000年以后PPI和CPI的传导关系在检验初期实现了双向传导;中期没有传导;末期再次实现双向传导。(3)食品类价格波动是CPI、PPI实现两次逆向传导的主因;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的波动是PPI、CPI在初期实现正向传导的主因,而生活资料中食品类价格波动是PPI、CPI在末期实现正向传导的主因。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物价数据,2008年上半年,CPI上涨7.9%(6月份同比上涨7.1%),而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却呈现加速上升的局面——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子晖  赵永亮  柳建华  
本文首次采用最新发展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等技术方法,从非线性的研究视角对中国等多个国家的CPI与PPI之间的非线性传导机制与作用关系展开深入研究,并从动态分析的角度深入考察非线性传导机制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轨迹。本文研究发现,在中国等国家总体上存在着由PPI到CPI的非线性传导机制,因此,上游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将向下游消费价格正向传递,使得中国面临着"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压力。与此同时,本文的非线性动态分析则进一步显示,下游价格对上游价格的反向倒逼机制同样日益凸现,从而加剧了物价宏观调控的难度与未来通胀风险的不确定性。此外,本文也发现,CPI与PPI之间的传导机制并非一成不变,依据通胀驱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超  甘梦群  
2012年3月后连续54个月的PPI同比下降与CPI同比上涨,勾勒出了国内工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市场的两种不同情境。有鉴于PPI与CPI之间天然的联系,探索其背后的传导机制对于政策当局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整理了进入新世纪以来204个月的数据,运用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对PPI和CPI之间的传导关系进行研究,并根据分析结论提出充分利用需求侧价格的引导作用、促进PPI向CPI的良性传导及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对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辉  周晶  周晗  
本文运用向量时间序列模型,针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月度数据对CPI中食品类分类指数和非食品类分类指数与PPI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PPI与CPI及其食品类和非食品类分类指数之间均不存在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CPI及其食品类分类指数均是PPI变动的单向格兰杰原因,PPI是非食品类分类指数变动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利用使用成本法修正自有住房消费的权重后,PPI与修正后CPI及其非食品类分类指数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均互为因果关系,前者对后两者具有显著动态传递效应,后两者对前者均存在反向传导的倒遇机制。这对通货膨胀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晓芳  王永宁  李洁  
文章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PPI和CPI进行小波多分辨分析,并将各子成分的低频分量分阶段作脉冲响应研究,探讨了PPI和CPI的波动特征及其关系。结果显示,PPI和CPI波动的波幅、频率和周期均存在较大差异,二者的阶段性传导关系只体现在中长期内;主导PPI和CPI波动的子成分在各阶段均有变化,唯有食品类子成分能够较稳定地主导CPI的波动和预测CPI的走势。通过研究不同时期子成分对总指数的影响可使价格调控和有效治理通货膨胀更具有针对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争艳  王兆瑞  陈彦斌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走势出现了明显分化,直观上说明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发生了变化。本文基于产业链价格的传导视角,利用非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比分析新常态前后中国PPI与CPI传导机制的变化。研究发现,新常态之前中国PPI与CPI之间产业链价格的传导机制较为通畅,主要表现为上游生产环节的价格变动可以有效传导至中游流通环节进而带动下游消费环节的价格变动。新常态以来,中国PPI与CPI的传导机制不通畅,主要是由产业链的中游流通环节向下游消费环节的价格传导受阻引起的。其直接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增长乏力;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低端化,这导致中游去产能进程缓慢,进一步加剧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由于产业链价格的传导机制失效,未来中国PPI与CPI走势的分化可能是长期现象,因此货币政策在稳定价格时就不能只关注CPI,应将PPI等其他重要的价格指数也纳入指标体系中,确保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素芳  
本文对北京市CPI、PPI、MPI三种价格指数之间的传导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北京市与全国的三类价格指数波动趋势大体一致,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北京市三类价格指数的上下游传导效应存在,且存在时滞和衰减,而在不同的行业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传导速度不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章名  王成璋  张谦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何光辉  
本文运用实证方法,分别从结构和动态两个视角考察了国内CPI与PPI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发现CPI与PPI都是由体现不同信息侧面的趋势分量(低频)和周期分量(高频)构成,且在总量水平和水平变动中解释力不同。一方面,虽然总量水平之间关系不稳定、只有CPI引导PPI,但其结构分量之间存在稳定的一致关系,无论是趋势分量还是周期分量,彼此之间均互为因果、协整一致。另一方面,状态空间转移模型显示,趋势分量之间的作用机制体现了经济发展周期,而周期分量之间的作用机制则反映了政府干预过强的现实。当前国内物价进入一个新阶段,积极的物价调整政策必须遵循物价之间结构性作用机制,灵活把握这种机制既可避免反通缩过度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小宇  刘永富  
文章通过构建滚动视窗动态相关系数对PPI与CPI相依性的动态演化机制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采用滚动视窗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PPI与CPI的短期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PPI与CPI正经历着由反向倒逼单驱动阶段向正向传导与反向倒逼双驱动阶段的转变,这意味着现阶段治理通货膨胀,需综合运用货币政策的需求管理方法与供给侧的价格管制办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坚强  崔小梅  蔡玉梅  
本文在PPI和CPI产业链传导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价格预期传导机制。产业链是物价传导的经济基础,价格预期是物价传导的实现基础。本文同时构建包含货币因素的非线性MG系统模型(MNMG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PPI对CPI存在向下推动传导,平均时滞1至4个月,CPI对PPI存在反向反馈传导,平均时滞1至2个月;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在我国物价形成机制中均起显著作用,但需求因素更快地形成通胀(或通缩)的压力。(2)产业链和价格预期两种机制均发挥显著作用,两者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物价传导的线性和非线性特征。产业链机制在CPI对PPI的反馈传导中作用更明显,而价格预期机制在PPI对CPI的推动传导...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辉  周晗  
本文对2001—2011年月度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进行了研究,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变化是生产者价格指数变化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即存在所谓的价格倒逼现象。考虑到消费者价格指数的计算过程中,自有住房权重偏低,利用使用成本法修正自有住房消费的权重,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建立VECM模型研究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动态调整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通过自有住房消费修正后,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相关性大幅提高,并且二者之间存在双向传导机制和长期均衡关系,这对消费者价格指数的编制以及宏观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娥  
本文基于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口价格指数(IPI)及基于广义经济分类的分类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月度数据,采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将原始序列分解为短期分量和中长期分量,从时域和频域两个维度研究IPI对CPI和PPI的传递效应。结果显示:在短期和中长期内,三个价格指数呈现相同的变动趋势。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VAR和VEC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短期内IPI及其子成分都是CPI和PPI变动的Granger原因,而在长期内IPI是CPI和PPI的Granger原因,且存在协整关系,但IPI的不同子成分与CPI和PPI之间的关系却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倪红福  吴立元  张志达  
生产结构日益复杂,现行PPI和CPI统计指标体系的两个缺陷——覆盖面和重复计算——日益严重。本文借鉴美国劳工统计局的FD-ID PPI体系构建方法,构建了基于上游度方法的生产链PPI统计指标体系,并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及相关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研究发现:(1)生产链PPI统计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覆盖面与重复计算问题,为PPI—CPI分化之谜提供统计核算角度的新解释。现行PPI与CPI呈现显著分化现象,而新构建的FD-PPI与CPI走势相当一致,PPI-CPI分化几乎消失。(2)生产链PPI统计指标体系能更好地反映价格指数的传导机制。总体上,各阶段的价格冲击对其下游需求阶段有显著成本传导,而对其上游阶段的影响较小,且对冲击的反应在最邻近下游阶段最强,在进一步下游阶段趋于变弱。但由于中国特有的上下游生产结构特点,阶段3的价格冲击对下游阶段4和对上游阶段2都有显著的传导影响。(3)2011年1月~2022年8月,现行PPI与CPI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上下游正向传导关系,而本文构建的FD-PPI与CPI之间则存在明显的上游到下游正向传导关系,价格传导具有一定的成本推动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