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79)
2023(13380)
2022(11705)
2021(10988)
2020(9239)
2019(21233)
2018(20973)
2017(40190)
2016(21884)
2015(24762)
2014(24620)
2013(24080)
2012(22371)
2011(19988)
2010(20141)
2009(18847)
2008(18735)
2007(16780)
2006(14240)
2005(12725)
作者
(61382)
(51171)
(51152)
(48793)
(32465)
(24814)
(23627)
(20094)
(19178)
(18522)
(17373)
(17126)
(16470)
(16087)
(15926)
(15741)
(15652)
(14955)
(14910)
(14747)
(12725)
(12586)
(12363)
(11704)
(11679)
(11657)
(11455)
(11260)
(10272)
(10247)
学科
(86938)
经济(86846)
管理(60265)
(55724)
(46326)
企业(46326)
方法(38642)
数学(31620)
数学方法(31286)
(24827)
(22517)
中国(22357)
地方(21012)
业经(19727)
(18828)
(17162)
贸易(17152)
理论(16923)
农业(16667)
(16528)
(15646)
(14718)
(14445)
财务(14413)
财务管理(14369)
企业财务(13482)
环境(13083)
(12424)
银行(12395)
(11846)
机构
学院(306586)
大学(302346)
(116299)
经济(113516)
管理(113352)
研究(99562)
理学(97201)
理学院(95944)
管理学(94067)
管理学院(93479)
中国(75202)
(65559)
科学(63194)
(55097)
(50203)
(49434)
(47542)
中心(46801)
研究所(45436)
(44750)
业大(44571)
师范(44374)
财经(43767)
北京(41667)
(39398)
农业(38830)
(38722)
(36099)
师范大学(35487)
经济学(35096)
基金
项目(200569)
科学(156402)
研究(149736)
基金(141752)
(122768)
国家(121641)
科学基金(103676)
社会(92727)
社会科(87497)
社会科学(87472)
(80275)
基金项目(76096)
教育(69872)
(67486)
自然(66429)
自然科(64760)
自然科学(64743)
编号(63704)
自然科学基金(63547)
资助(57267)
成果(51711)
重点(45319)
(44385)
课题(44158)
(43144)
(41615)
创新(38565)
项目编号(38170)
科研(38159)
大学(37735)
期刊
(134108)
经济(134108)
研究(87404)
中国(59572)
学报(46930)
(45322)
(44657)
科学(43168)
教育(39140)
管理(38914)
大学(35046)
学学(32442)
农业(30086)
技术(26409)
(24632)
金融(24632)
业经(24445)
财经(21066)
经济研究(21004)
(18178)
问题(18129)
图书(17298)
(16718)
(15449)
商业(15067)
资源(14997)
(14394)
技术经济(13951)
财会(13848)
现代(13339)
共检索到452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新杰   赵寰熹  
游览路线是游客体验环境并获得感知的核心空间要素,景观价值是环境与感知的“桥梁”,引入公众参与式制图方法,探索景观价值感知与游览路线的关系。结果表明:(1)游客的主要游览路线受自然要素的影响,游客更倾向于选择景点少而精的游览路线。(2)游客更加关注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3)不同的景观特征会影响游客对景观价值的感知。对经济价值的感知受到商业布局的影响,对学习价值的感知受到博物馆类景点的影响。(4)游客对部分景点的价值评分会提高游客对该景点所在路线的价值评分。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微观角度深入刻画游客的游览空间偏好、准确把握游客的价值感知,为人与环境的交互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谌丽  张文忠  
如何保护与发展地方传统文化是许多历史城市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将文化当作一个有机体,当其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之后,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将发生一系列变化。本文以北京什刹海历史街区为例,探讨在旧城更新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下,地方文化如何回应环境的变化。资料分析和调查结果表明:什刹海的传统文化特色正在削弱,且外来文化与地方文化之间存在隔离;外来文化进入什刹海之后一般会产生适应新环境的进化现象;就什刹海地方文化建议而言,要最大程度的保护传统物质空间,积极发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业态,尽量维持原有社会网络和生活方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涛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脱胎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保护与发展这一主题,保护理论与方法不断积累完善。历史性城市景观理论的出现,提供了街区保护的新视角。本文回顾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的演变,结合本轮规划的研究与编制过程,简述本次规划在保护方法上的探索与收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成志芬  周尚意  张宝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时少华  
历史文化街区的利益治理是制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出发,在利益相关者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数据收集,从网络密度、关联性、互惠性、等级性、传递性以及中介性展开分析,提出如下建议:一从凝聚性看,要疏解当地政府机构以及压力集团两个利益集团内部的派系林立问题;二从关联性看,加强当地政府机构与社区之间的有效关联;三从互惠性以及传递性看,加强企业内部、社区和压力集团之间的利益互惠关联,建立利益集团内部和集团之间的利益互赖与合作交流机制;四从等级性看,增加NGO保护组织和行业协会、媒体和专家在街区保护中的话语权与决策权;五从代理性看,要重点培养企业和社区利益集团的协调人、守门人和代理人角色。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岩  潘琳  赵启明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破损、违建失控是历史街区面临的重要难题。通过对北京市东城区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的分析,结合居民意愿调查,为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后续保护与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舒涵  王长松  
运河遗产空间蕴含丰富景观资源,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感知形成基于景观的地方意象,其中,声音景观作为感知地方与空间的关键路径,对于遗产保护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杭州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探索了运河遗产空间内感知主体对于声音景观的感知、偏好和行为,研究发现:(1)从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和功能结构来看,位于不同街区位置的空间类型与声音景观的感知和偏好直接相关,越靠近运河河道,感知主体的积极情感相对越强烈,京杭运河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声音景观提供了相对积极的感知空间。(2)环境功能一定程度影响了感知主体对该地声音景观类型的心理预期,从而决定了对声音元素的情感偏好。在同一街区的不同地点,感知主体受环境与心理作用的影响,对不同声音景观元素的感知程度和偏好程度不同。(3)不同声音类型对感知主体情感偏好的贡献率存在差异。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在运河沿线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中应重视对于声音景观的建设和维护,为运河遗产空间内历史街区的空间规划实践提供参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夏雪莹  吴小根  陈婉怡  童雨茜  向东宇  
游憩者的感知与评价是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研究的基础。从传统文化、创意创新、现代符号、科技服务和负面商业5个维度构建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评价体系,并比较了游憩者对于各维度商业现象的态度及差异。结合现状及访谈对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憩者对于夫子庙商业适宜性的感知评价为"一般"水平,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与商业业态的融合不足,创意创新受到游憩者普遍青睐,部分现代符号从观感上影响游憩体验,科技服务得到合理运用,负面商业仍然存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耀志  罗曦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和标准,文章从历史文化街区在景观视觉方面的重要性谈起,分析了一般景观视觉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并以苏州寒山寺景区为例,探讨了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种新的可行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周永博  沈敏  魏向东  梁峰  
"遗产资本化"(Heritagization)是遗产被用于实现特定目标的社会进程,是遗产旅游的核心,遗产旅游开发是遗产资本化的当代形式,遗产旅游开发的直接目标即向公众提供真实性的遗产体验。本文结合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产品开发案例,根据对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中旅游博客(Blog)原创文本的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CA)和语义网络分析(Semantic Network Analysis,SNA),挖掘旅游者对案例遗产旅游地的个人态度和价值认知情况,进而提出一个由旅游者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志强  吕斌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古城遗留区域,以其悠久历史和特色的风貌塑造和传承着城市风貌,是历史城市风貌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街区更新常对重点历史保护区做风貌管控,但缺乏系统性风貌管控指导。文章以北京南锣鼓巷为研究对象,将"管控范围"与"管控机制"两个层面结合,进行街区风貌管控研究,使历史街区风貌得以延续传承,以为其他历史街区风貌管控提供借鉴。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聪恺  肖远飞  张曦  
以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在评判街区综合价值、梳理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突出问题、调查公共参与意愿的基础上,运用城市经济学方法深入探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着力点,包括:挖掘历史文化保护价值、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保护机制、重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打造经济可持续的活力街区等,最后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钟行明  
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古老的传统商业街区,也是济南目前保存较多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集中体现泉城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但近年来,该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功能结构失衡,活力衰退的困境。为保护其特色风貌、复兴其活力,文章从保护其空间格局肌理、历史建筑、活力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原居民的社会网络等方面对该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提出了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英  高宏波  王刚  
从智慧城市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求出发,梳理出智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提炼出城市空间的智慧发展理念。以苏州平江路悬桥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该区域公共空间活力丧失、文化衰败的现象,以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为基础,以精神愉悦、文化传播、时空可达性为导向,通过植入一定数量的"微中心"——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以及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的运用等城市有机更新策略,在传承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激活老城区的空间活力,并辐射带动周边城区,进行街区公共空间的智慧创新升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英  高宏波  王刚  
从智慧城市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求出发,梳理出智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提炼出城市空间的智慧发展理念。以苏州平江路悬桥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该区域公共空间活力丧失、文化衰败的现象,以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为基础,以精神愉悦、文化传播、时空可达性为导向,通过植入一定数量的"微中心"——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以及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的运用等城市有机更新策略,在传承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激活老城区的空间活力,并辐射带动周边城区,进行街区公共空间的智慧创新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