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65)
- 2023(16711)
- 2022(14070)
- 2021(13068)
- 2020(11175)
- 2019(25709)
- 2018(25062)
- 2017(47314)
- 2016(25668)
- 2015(28864)
- 2014(28407)
- 2013(28155)
- 2012(25914)
- 2011(23410)
- 2010(23026)
- 2009(21424)
- 2008(21025)
- 2007(18256)
- 2006(15590)
- 2005(13702)
- 学科
- 济(109450)
- 经济(109329)
- 管理(72531)
- 业(68519)
- 企(55152)
- 企业(55152)
- 方法(54338)
- 数学(49006)
- 数学方法(48481)
- 中国(31776)
- 财(27952)
- 农(27350)
- 贸(22523)
- 贸易(22514)
- 学(21979)
- 易(21940)
- 业经(21634)
- 地方(19311)
- 制(18749)
- 农业(18317)
- 务(17752)
- 财务(17710)
- 财务管理(17669)
- 企业财务(16792)
- 环境(16593)
- 银(15996)
- 银行(15937)
- 融(15684)
- 金融(15681)
- 技术(15309)
- 机构
- 大学(372732)
- 学院(368009)
- 济(156481)
- 经济(153589)
- 管理(142933)
- 研究(127796)
- 理学(124773)
- 理学院(123374)
- 管理学(121239)
- 管理学院(120578)
- 中国(96097)
- 科学(79422)
- 京(78568)
- 财(69027)
- 农(66763)
- 所(64576)
- 研究所(59282)
- 中心(59104)
- 业大(58654)
- 财经(56515)
- 农业(53140)
- 江(51958)
- 经(51732)
- 经济学(49409)
- 北京(48895)
- 院(45815)
- 范(45615)
- 师范(45004)
- 经济学院(44834)
- 财经大学(42402)
- 基金
- 项目(257216)
- 科学(202988)
- 基金(191617)
- 研究(178078)
- 家(170513)
- 国家(169218)
- 科学基金(144661)
- 社会(116347)
- 社会科(110537)
- 社会科学(110506)
- 基金项目(101153)
- 省(97354)
- 自然(96385)
- 自然科(94284)
- 自然科学(94252)
- 自然科学基金(92597)
- 划(84175)
- 教育(81270)
- 资助(78853)
- 编号(68371)
- 重点(58394)
- 部(57380)
- 发(54218)
- 成果(53985)
- 创(53281)
- 科研(50633)
- 国家社会(50035)
- 创新(50012)
- 教育部(48971)
- 计划(48831)
- 期刊
- 济(156761)
- 经济(156761)
- 研究(102834)
- 中国(65259)
- 学报(64482)
- 农(58105)
- 科学(57957)
- 财(53298)
- 管理(49534)
- 大学(47914)
- 学学(45558)
- 农业(39267)
- 融(30805)
- 金融(30805)
- 技术(29765)
- 教育(28794)
- 财经(27786)
- 经济研究(27131)
- 业经(24017)
- 经(23878)
- 问题(22649)
- 业(22216)
- 统计(19904)
- 贸(19383)
- 版(18416)
- 技术经济(18035)
- 策(17873)
- 科技(16793)
- 世界(16698)
- 资源(16547)
共检索到525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镘 黄柏石 刘晔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强调切实治理影响人口健康的环境问题,建设健康人居环境。论文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以及2005年和2015年各省级行政单元1%人口抽样调查等数据资料,论文使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中国城市人口死亡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空间回归方法,揭示城市PM_(2.5)的平均浓度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对PM_(2.5)—人口死亡率关联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人口死亡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异质性,高死亡率地区早期集聚分布于西南地区,2005年后在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呈现逐渐集聚分布态势。低死亡率地区长期集中分布于西北地区、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京津两市。(2)人口死亡率的分布存在空间关联性,高—高类型地区早期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后期向东扩展;低—低类型地区主要分布于北疆、内蒙古西部和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3)城市PM_(2.5)浓度对人口死亡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邻近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4)中国城市PM_(2.5)浓度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存在学历差异和城乡差异,地区高学历人群集聚可降低PM_(2.5)的健康风险,城镇化发展进程缓慢则会加重PM_(2.5)的健康风险。研究旨在为防范空气污染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建设健康人居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建如 钟韵
选取PM2.5污染较严重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内的9个大城市和西部第一城重庆市等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拟从影响空气中PM2.5含量的两大根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入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从整体看,人为因素贡献率达到75.66%,其中工业活动更是为第一主成分,自身贡献率为36.66%。但对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城市,四个因子对PM2.5的影响程度呈现一定差异性,并对此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与启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大城市 PM2.5 经济发展 主成分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江 张凤青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中的PM_(2.5)污染日益严重。为从污染源头探讨现阶段中国PM_(2.5)污染的经济因素,文章基于环境科学实验证据将PM_(2.5)的主要污染源转换为经济变量,并在控制其他污染因素的情况下,利用2000~2010年中国省级层面PM_(2.5)年均浓度数据分析煤炭消费对中国PM_(2.5)污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各种污染源中,煤炭消费量和以煤碳比重体现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对各省市PM_(2.5)年均浓度的影响贡献最大,是PM_(2.5)污染的最主要来源;而建筑业扬尘对PM_(2.5)污染在省级层面不明显,但在直辖市层面较为显著。因此,治理中国现阶...
关键词:
煤炭消费 能源结构 PM2.5污染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涂子贤,王仁安
本文利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0%资料,并结合其它资料,对中国人口年龄、性别死亡率水平和特点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1973~1990年的17年间,中国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由1973年和1981年男性高于女性转为1990年女性高于男性,并且在市镇县及省市自治区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少儿期年龄别死亡率下降幅度是所有年龄组中最大的,尤以1~4岁组最明显,下降了73.25%;育龄期妇女死亡率已由1973年和1981年高于男性,转为1990年低于男性;老年死亡率男性有所上升,女性略有下降,地区差异不明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晓军 米海杰
本文利用1981-2010年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提供的死亡率数据,对四次人口普查期间中国人口死亡率改善水平进行深层次分析,分别按年龄、性别、城乡、是否投保等进行对比,并与其他国家的数据对比,旨在探讨中国人口死亡率变化趋势和不同分类人群死亡率改善的差异、成因及变动趋势,最终为长寿风险管理提供依据。主要结论是:建国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率持续改善,死亡率改善程度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近十年来死亡率改善程度最高,婴儿和55岁以上人口尤为明显。大部分年龄组的女性死亡率改善水平高于男性,市人口死亡率改善水平明显高于镇和乡,投保商业保险人口的死亡率改善水平高于全国人口,我国人口的死亡率改善水平高于对比国家,这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和医疗水平的实质提高,也表明未来死亡率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开明 钱旭倩 李泗娥
本文探究城市蔓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选择合理有效的城市发展模式,以降低城市蔓延的环境负外部性。本文根据2005—2014年全国110个重点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计量模型的差分广义矩估计解析城市蔓延影响环境污染的实际效应。研究表明:城市蔓延显著加重了城市的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中西部城市和大城市的蔓延式发展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较为突出,东部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蔓延式发展对生活污染的影响则更为明显。该研究对于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强化城市环境治理,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志生 刘恒甲
文章选择Lee-Carter死亡率模型对中国人口死亡率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以探讨Lee-Carter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和表现形式。基于1992~2007年中国人口分年龄组死亡率数据,文章对奇异值分解法(SVD)、最小二乘法(OLS)、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和极大似然法(MLE)的拟合结果和预测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加权最小二乘法具有最好的拟合和预测效果。文章利用最优的拟合模型,对未来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行了预测,并利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了区间估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文雯 王奇
通过构建城市人均污染排放—人口规模模型,运用我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不同等级城市人口规模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小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中等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先增加再减少的"倒U型"关系;大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正N型"关系;特大和超大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倒U型"关系;从全国范围看,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倒U型"关系。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等级 城市人口规模 环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文雯 王奇
通过构建城市人均污染排放—人口规模模型,运用我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不同等级城市人口规模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小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中等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先增加再减少的"倒U型"关系;大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正N型"关系;特大和超大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倒U型"关系;从全国范围看,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倒U型"关系。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等级 城市人口规模 环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毛德凤 彭飞 刘华
基于2003~2013年26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城市扩张、财政分权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城市人口密度衡量的城市扩张显著降低了环境污染,以建成区面积衡量的城市扩张显著加重了环境污染;随着财政分权度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改善作用不断增强,但是空间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仍表现较强的持续性;随着人口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财政分权由加剧环境污染向遏制环境污染方向转变,而在空间城市化的不同阶段,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均保持稳定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家庭 王璇
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基础,利用2004-2008年中国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发现城市化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反U型曲线关系,并根据实证结果从城镇人口、产业结构、环保技术和意识、城市空间扩展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环境污染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维志
解放后,从1954年开始我国历年都对死亡人数做过统计,基本反映了我国人口死亡率一般变化情况。但对死亡率的深入研究还是很不够的。一是对死亡人口年龄调查的次数太少,二是调查的范围只包括部分地区,不够普遍。1982年普查时,对1981年全国分年龄死亡人口数字进行了全面调查,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普查结果表明,普查统计的1981年死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婧 徐纯正
利用1983—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计量实证模型,采用协整分析和向量自回归等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人口死亡率、空气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脉冲效应以及方差分解,以探析空气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空气污染程度上升会导致人口死亡率增加,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则会降低人口死亡率,人口死亡率、空气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人口死亡率、空气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单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空气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死亡率的格
关键词:
人口死亡率 空气污染程度 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向东 魏逸玭
基于2000-2014年间中国255个城市有关数据,考量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城市人口流动整体呈负向影响,加剧了人口不合理分布。结果表明:服务业对人口流动的带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劳动者收入低,难以承担整个家庭的流动成本;户籍制度等政策性限制提高了迁移成本。鉴此,应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大城市多样化、中小型城市(镇)专业化,优化区域产业分工,提高劳动收入,减少对人口流动的隐性政策性限制等,以促进人口有序有效流动,改善我国人口空间分布。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人口流动 人口分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