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63)
2023(4470)
2022(3719)
2021(3188)
2019(5768)
2018(5710)
2017(10513)
2016(5700)
2015(6475)
2014(6670)
2013(6730)
2012(6732)
2011(6482)
2010(6951)
2009(6749)
2008(6447)
2007(5974)
2006(5881)
2005(5690)
2004(5053)
作者
(18004)
(15125)
(15028)
(14726)
(9800)
(7105)
(6858)
(5849)
(5760)
(5492)
(5443)
(5065)
(5055)
(4960)
(4846)
(4730)
(4471)
(4431)
(4424)
(4303)
(4001)
(3670)
(3633)
(3614)
(3510)
(3472)
(3314)
(3213)
(3164)
(3004)
学科
(50334)
经济(50298)
管理(15609)
地方(15280)
方法(11795)
地方经济(11751)
(11075)
(10889)
数学(10326)
数学方法(10246)
中国(10054)
(8527)
企业(8527)
业经(8043)
(6965)
(6808)
经济学(6428)
(5774)
金融(5774)
环境(5762)
(5611)
(5518)
(5501)
银行(5494)
(5367)
(5222)
(5091)
理论(4909)
农业(4857)
产业(4795)
机构
大学(94969)
学院(93097)
(49815)
经济(48867)
研究(37491)
管理(31444)
中国(28879)
理学(25251)
理学院(24932)
管理学(24600)
管理学院(24403)
(22143)
科学(19949)
(19849)
(19052)
经济学(16975)
中心(16818)
财经(16818)
研究所(16770)
(16699)
(14973)
经济学院(14835)
(13442)
师范(13354)
北京(13048)
(12791)
(12744)
(12197)
(12156)
财经大学(12068)
基金
项目(50734)
科学(39738)
研究(38954)
基金(36505)
(30774)
国家(30511)
社会(26977)
科学基金(25728)
社会科(25579)
社会科学(25574)
(19362)
基金项目(17882)
教育(17588)
资助(15596)
(15535)
编号(14906)
自然(13841)
成果(13789)
自然科(13471)
自然科学(13467)
自然科学基金(13214)
(12541)
(11954)
经济(11846)
国家社会(11672)
重点(11663)
课题(11305)
(11264)
发展(10903)
(10764)
期刊
(68104)
经济(68104)
研究(37426)
中国(20681)
(17038)
管理(14078)
学报(12409)
经济研究(11738)
(11691)
金融(11691)
(11535)
科学(11413)
教育(10386)
财经(9862)
大学(9561)
技术(8881)
(8742)
学学(8659)
问题(8541)
业经(8139)
农业(7162)
技术经济(6585)
(6200)
图书(6056)
统计(5945)
世界(5851)
经济问题(5601)
国际(5449)
经济管理(5079)
改革(5029)
共检索到166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骏  
推动结构调整的经济类政策应该达到三个目的:纠正政府对市场的扭曲、纠正市场的失灵(外部性)、强化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偏好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我国过度依赖重工业的产业结构、煤炭占比极高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结构(下称"经济结构")问题是导致我国高污染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些污染性的结构扭曲是如何形成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要研究政府、市场、企业和消费者四个角色的作用。笔者认为至少有三类原因导致了高污染的经济结构:一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俊  
哥本哈根会议后,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各国政府的共识,低碳经济成为广泛认同的发展模式。在当下对于环境问题的大讨论下,马骏博士和李治国教授的近作《PM2.5——减排的经济政策》,从经济学家的视角,对减排的经济政策展开了系统和细致的研究,并提出经济、金融政策助力绿色化发展正当其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庆龙  伍亚  
研究目标:探究东、中、西部区域因终端能源消费产生的PM2.5排放区域差异、驱动因素。研究方法:运用能源消费统计因子表、Theil指数法、LMDI模型分解法。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是PM2.5排放的决定性因素,区域间PM2.5排放量差异与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单一趋势性;东、中、西部区域内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中西部区域有着更低的技术水平,有着更高的PM2.5边际减排潜力;区域间煤炭的消耗量差异直接决定了区域间PM2.5排放水平差异;中国目前排放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主要发生在工业部门,工业部门是PM2.5增排或减排的主要部门。研究创新:以终端能源消费产生的PM2.5排放量为研究对象,探究东、中、西部区域PM2.5排放差异及背后的驱动因素与经济学机理。研究价值:有助于制定政策以缩小区域PM2.5排放差距,并为中国各区域制定PM2.5减排任务和减排目标提供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盛建军  
循环经济模式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达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通过经济学视角分析循环经济的发展,并着重从经济制度层面,从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推广者和维护者的角度出发,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业功  
近年来,火爆的假日市场激活了商家,触动了世界,同时也刺激着消费者和经营者的神经中枢,假日市场已成为了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假日旅游、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东童童  
对雾霾污染、工业集聚与工业效率的交互影响进行了考察。将雾霾污染作为工业活动的附产品纳入到产出密度模型中,推导出雾霾污染、工业集聚与工业效率的交互影响理论模型;采用中国31个省市2001~2010年的数据,运用2SLS和3SLS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雾霾污染、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关系。工业集聚会加剧雾霾污染程度,工业效率的提高会降低雾霾污染程度;雾霾污染则会抑制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水平提高;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晏振  田茂再  
文章利用分位回归方法分析北京市的臭氧(O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以及一氧化碳(CO)这四种空气污染物与PM2.5的影响关系。通过构建线性参数分位回归模型和单指标分位回归模型估计具体影响系数,结果显示这四种空气污染物对PM2.5有着重要影响,并且在高分位时比低分位的影响更为突出。通过实证知道,分位回归方法相对于均值回归更能够反映出数据的全貌,更全面确切地反映回归信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栋  薛惠锋  张文宇  方铭  
为解决PM2.5浓度预测中存在的精度不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相关分析、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果蝇优化算法、核极限学习机的在线PM2.5日浓度混合预测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关中地区五个地市,用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均方根误差<6μg,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0.98,能够在日尺度下有效地预测PM2.5浓度,可以为当地开展空气污染预警和城市综合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雷海超  
为进一步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北京提出"以降低PM2.5为重点",打一场提升空气质量攻坚战,完成2012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0万亩的工作目标。可以看得出来,为了治理PM2.5,北京市可谓煞费苦心。20万亩绿化造林工程重点在六环路两侧、城乡结合部50个重点村拆迁腾退地区,以及重要道路河流两侧和荒滩荒地、航空走廊和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申孟宜  
本文从PM2.5与汽车尾气的关系入手,分析我国汽车保有量的现有状况和发展趋势及其对PM2.5的影响,得到在持续高汽车保有量背景下PM2.5形势将更加严峻的结论,提出针对这一结论的PM2.5治理建议:一是以革新贯穿于全汽车产业链的科学技术为根本途径;二是以完善调控企业生产行为和个人购车用车行为的税收政策为短期手段;三是以建立可内化PM2.5治理成本的环保市场为长期方向,这对于解决当前的PM2.5问题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欣懿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日益成为了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创新是企业科技进步的源泉动力。我国经济的高速腾飞,但在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上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文章研究PM2.5的污染状况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探究企业如何在新常态下继续发展,认为以往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必须转型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园 张永安  
基于三次产业经济增长与YM2. 5排放关系视角回答PM2.5排放源争议以及减排措施的有效性问题.文章基于2008-2014年季度数据.利用X-12-AR1MA方法分析YM2.5排放数据的季节性波动.并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结果显示.PM2.5排放数据不存在稳定季节性和移动季节性特征;第二、三产业经济增长是PM2.5排放的格兰杰原因;第二产业是PM2.5排放的长期主要来源.累计效应稳定在巧.短期波动对PM2.5排放产生较强促排效应.但在滞后3期出现抑排效应.表明减排措施存在滞后效应;第三产业长期为抑排效应.累计效应稳定在-3.但在滞后3期出现促排效应.表明存在PM2.5排放部门;方差分解结果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齐园  张永安  
以北京为样本,基于三次产业PM2.5排放数据的研究,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结构演变的影响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减排效应来源于三条路径:调整高能耗部门的直接减排效应;高技术化的工业结构升级产生的间接技术减排效应;以中高技术产业规模增长促使经济增长与PM2.5排放脱钩,产生的规模减排效应。基于样本三种情景下的工业结构演变效应,提出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与PM2.5排放演变的三阶段模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雷  刘爱杨  卜华  
随着能源经济的发展,PM2.5的排放越来越严重,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公路出行安全造成了很大危害。文章分析了污染物产生的原因,从会计学角度提出了改进排污计费方法和提高排污成本的措施,期望能对控制PM2.5的排放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作出一点贡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崔立国  
我国经济在近几十年间迅速发展,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PM2.5污染等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成为国家、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也给我国企业,尤其是重污染企业的环保行为带来了更大的规制影响和舆论压力。文章研究PM2.5对企业环保投入的影响,希望对企业如何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