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74)
- 2023(11508)
- 2022(10239)
- 2021(9786)
- 2020(8230)
- 2019(19013)
- 2018(19032)
- 2017(36771)
- 2016(19955)
- 2015(22452)
- 2014(22288)
- 2013(21931)
- 2012(20041)
- 2011(17811)
- 2010(17513)
- 2009(15920)
- 2008(15290)
- 2007(12980)
- 2006(11158)
- 2005(9569)
- 学科
- 济(74079)
- 经济(73996)
- 管理(53985)
- 业(53217)
- 企(42198)
- 企业(42198)
- 方法(35706)
- 数学(31169)
- 数学方法(30812)
- 中国(22132)
- 农(20090)
- 财(18434)
- 地方(17589)
- 学(16647)
- 业经(16260)
- 制(13904)
- 农业(13621)
- 理论(13110)
- 贸(12464)
- 贸易(12455)
- 银(12343)
- 银行(12310)
- 和(12227)
- 务(12200)
- 财务(12141)
- 财务管理(12117)
- 易(12020)
- 环境(11954)
- 行(11602)
- 企业财务(11406)
- 机构
- 大学(272701)
- 学院(269909)
- 管理(110683)
- 济(101700)
- 经济(99213)
- 理学(96291)
- 理学院(95140)
- 管理学(93358)
- 管理学院(92876)
- 研究(87936)
- 中国(67708)
- 京(58757)
- 科学(56321)
- 财(47463)
- 所(43297)
- 农(40959)
- 中心(40873)
- 业大(40580)
- 研究所(39701)
- 财经(38551)
- 江(38056)
- 北京(37202)
- 范(36913)
- 师范(36628)
- 经(35045)
- 院(32521)
- 农业(32065)
- 州(31763)
- 师范大学(29898)
- 经济学(29425)
- 基金
- 项目(192567)
- 科学(151523)
- 研究(140588)
- 基金(139794)
- 家(121272)
- 国家(120263)
- 科学基金(104229)
- 社会(87253)
- 社会科(82501)
- 社会科学(82481)
- 基金项目(76030)
- 省(74817)
- 自然(69560)
- 自然科(67920)
- 自然科学(67906)
- 自然科学基金(66668)
- 教育(63702)
- 划(63268)
- 编号(58186)
- 资助(57177)
- 成果(46093)
- 重点(42248)
- 部(41744)
- 发(40007)
- 创(39492)
- 课题(39060)
- 科研(36936)
- 创新(36784)
- 大学(35865)
- 教育部(35762)
- 期刊
- 济(107655)
- 经济(107655)
- 研究(81269)
- 中国(49178)
- 学报(41452)
- 科学(39897)
- 管理(37576)
- 农(36078)
- 财(34270)
- 大学(31195)
- 学学(29176)
- 教育(29086)
- 农业(25413)
- 融(24586)
- 金融(24586)
- 技术(22530)
- 业经(17489)
- 财经(17182)
- 经济研究(16083)
- 图书(15947)
- 经(14378)
- 理论(14172)
- 问题(14151)
- 资源(13598)
- 实践(13353)
- 践(13353)
- 科技(13247)
- 业(12950)
- 现代(12383)
- 技术经济(12327)
共检索到385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傅崇辉 王文军 汤健 曾序春 冯瑶
在各种环境污染问题中,PM2.5浓度超标导致的空气质量下降已成为近期国内外社会关注的热点,PM2.5浓度超标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关于PM2.5导致的人口健康风险后隐藏的人口、社会和经济因素及其作用研究在我国还不多见。本文构建了PM2.5浓度超标排放对人体健康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性分析了人口空间分布与PM2.5浓度分布空间耦合对人口健康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PM2.5健康风险是在研究区域内具有空间动态的特点,不同人群面对PM2.5具有不同的健康风险,流动人口、贫困人口和非自有住房人口面对PM2.5健康风险时明显处于弱势。人口社会经济因素解释了PM2.5健康风险的45%。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许志华 郑睿臻 曾贤刚 邢光超
运用意愿调查法调查了北京市和南昌市居民对降低PM2.5年均浓度的支付意愿。结果表明:北京居民愿意为降低PM2.5年均浓度的30%、45%和60%而平均每月支付71.60元、85.66元和94.31元;南昌居民仅愿意为降低30%和50%而平均每月支付31.43元和52.47元。运用Logit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北京居民对PM2.5相关后果的判断、南昌居民对PM2.5可控性的判断分别显著影响是否愿意支付。半对数多元逐步回归表明:影响北京居民支付意愿大小的因素较多,PM2.5对社会的影响程度、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持续时间和风险可控性等均表现出显著影响;而显著影响南昌居民支付意愿大小的因素仅有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支付意愿 风险认知 风险态度 PM2.5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冉钊 周国华 张鸿辉 唐承丽 陈伟杨
基于长沙市中心城区空间点数据、遥感影像面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主要运用Ripley’k函数、协同区位商和两步移动搜索法等定量方法,从集聚性、邻近性和可达性3个方面研究长沙市健康资源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①城市健康资源与人口分布整体上均表现出集聚特征,但多尺度下集聚规模和强度差异明显,间接反映出二者在空间布局协调性上有待提高。②城市健康资源与人口分布之间的邻近性较差,相互之间呈现出非邻近特征,表明二者在空间分布上趋向于远离对方,联系紧密程度较低,但不同类型健康资源与人口之间邻近程度也各不相同。③城市健康资源可达性在空间布局上属于中心-外围结构,然而城市健康资源可达性与人口密度分布在县区和街道尺度上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匹配状况,说明城市健康资源在供给和需求空间配置上存在错位问题。最后针对城市健康资源与人口分布之间存在的问题,从"协调布局、邻近规划、精准配置"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优化调控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贤刚 谢芳 宗佺
摘要本文运用权变评价法(CVM)调查了北京市居民对大气细颗粒物(PM2.5引健康风险的认知状况、行为选择及降低健康风险的支付意愿。结果表明: (1)82.5%的居民认为北京市空气污染较为严重.52.4%的居民知道雾霆天气是由PM2.5引起的并认为其会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带来影响.92%的居民认为政府应该承担更多降低YM2.5健康风险的责任。(2)风险的行为中.能够节省生活成本、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符合日常生活习惯的行为得到了最积极的响应.而会降低居民生活舒适性和增加生活成本的行为支持率相对较低。(3)30%的P2.5浓度情景下.居民的支付意愿平均为22.78元/月;在降低60%的PM2.5...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林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健康的服务需求日益关注,在国民经济中逐渐形成健康产业。本文以深圳为例,通过对健康产业的范畴、行业分类进行梳理,提出对健康产业统计的目录和路径,以更好为发展健康产业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健康产业 统计方法 深圳应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廖顺宝 李泽辉
土地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根据1999年全国市县统计人口数据与各市县土地利用类型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市县平均人口密度与各市县各类土地利用指数的复相关系数为0.82,在西藏、青海和海南3省区,复相关系数均达到0.99。以西藏自治区为例,根据市县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指数及数字高程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人口数据空间化模型,并计算出西藏自治区1km×1km分辨率的栅格人口数据。在被选作验证区的3县37个乡镇中,用模型计算出的各乡镇人口密度与各乡镇的实际人口密度的相关系数为0.88。因此,土地利用信息是进行市县级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重要参数,利用土地利用与人口分布之...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人口数据 空间化 西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雷 刘爱杨 卜华
随着能源经济的发展,PM2.5的排放越来越严重,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公路出行安全造成了很大危害。文章分析了污染物产生的原因,从会计学角度提出了改进排污计费方法和提高排污成本的措施,期望能对控制PM2.5的排放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作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
PM2.5 排污费 排污权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万营 杨振 王平平 丁启燕 李星明
大气细颗粒物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该文以湖北省为例,采用LUR(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对各监测站点的PM_(2.5)浓度进行空间化模拟,并考察污染暴露强度的空间分异特征,为PM_(2.5)污染分区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湖北省各站点PM_(2.5)浓度差异较大,平均浓度高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浓度大小受到站点风速、气温、海拔与3 km缓冲区内绿地面积等因子的显著影响,风速升高会加重污染,后3个因子增加则有利于降低污染.2)基于LUR模型的空间化结果显示,PM_(2.5)浓度在省域尺度上呈现出明显的"中部高、东部低、西部最低"的梯度差序特征,其中武汉城市圈、江汉平原与襄阳部分地区污染较重,鄂西地区普遍较低.3)构建顾及人口分布疏密的PM_(2.5)暴露强度指数,发现PM_(2.5)暴露强度与人口密度大小存在较高的空间相关性.全省超过90%的人口和面积处于中等及以下暴露强度,总体健康风险较低.暴露高值区相对分散,主要集中在以武汉城市圈为核心的中东部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旭豪 郭欣格 郎建垒
基于算术平均法的传统PM_(2.5)和PM_(10)浓度指标没有考虑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和暴露人口的影响。文章从大气污染的公众受体出发,采用基于城市暴露人口加权的算法,计算了31个省份和全国的PPM_(2.5)和PPM_(10)年均值。研究发现,2015年,大部分省份人口加权平均法的PPM_(2.5)与算术平均法的PM_(2.5)均有显著差异,其中黑龙江与新疆的差异度最大;从2013~2015年,基于74个城市的全国PPM_(2.5)都要高于PM_(2.5),而且PPM_(2.5)和PM_(2.5)之间的差异度逐年上升。虽然2004至2015年期间PPM_(10)与PM_(10)都呈下降趋势,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静 尚二萍
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引发了巨大的环境危机,工业、道路交通、居住区等的化石燃料燃烧严重影响着城市的空气质量和人类的健康。本文以传统老工业基地——沈阳为例,对比城市快速发展下的主要用地类型(工业区、居住区、道路交通、绿地、能源区)的PM2.5浓度,找寻其存在的空间规律,为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结论表明:沈阳的热电厂所在地PM2.5浓度最高,是城市最大的污染源;工业区、居住区、道路交通次之,约有1/6的居住区受到较高PM2.5浓度的影响;绿地周围浓度最低。
关键词:
PM2.5 城市规划 用地类型 空间对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安 许月卿 孙丕苓 刘超 郑伟然
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能够发掘和展现人口空间分布信息,有助于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研究基于GIS与RS技术,运用主成分分析模型整合多源影响因素获取人口空间分布影响贡献系数,遵循以乡镇级行政区域为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内完整土地空间共同分配乡镇统计人口的原则,实现张家口市统计人口数1km×1km格网空间化。结果表明:空间化人口密度分布特征符合张家口人口空间分布的实际情况,并随各影响因素空间分布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与HSI指数、建设用地极显著相关,与其他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桥西区、桥东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浩锋 施苏 饶小军
以深圳市为例,基于宏观和微观视角分析了城市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特点。分析结果显示,传统的街道密度指标可以揭示城市宏观层面的片区密度差异,而街道网络的拓扑结构则能够从微观层面揭示城市密度的空间分布变化。对于街道网络、土地开发强度和用地功能构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有助于从规划设计的角度理解和把握城市密度的配置问题。
关键词:
城市密度 街道网络 功能构成 深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嵘 郭欣欣 王杰 杨安
从产业集聚外部性出发,结合产业发展周期理论,借助2008—2015年我国73个PM2.5重点监测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集聚对雾霾污染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产业集聚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双重门槛效应,当产业集聚水平分别位于第一、第三区间时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正外部性,位于第二门槛区间时对雾霾污染表现为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2)环境规制力度与雾霾污染显著负相关。进而提出注重产业集聚动态演进变化、动态调整产业集聚水平,制定严苛环境规制政策、引导产业绿色转型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雾霾污染 外部性 门槛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浪 周廷刚 温莉 刘晓璐 朱晓波
采用1998~2013年卫星遥感影像反演的PM2. 5全球高精度产品数据集,结合GIS空间分析、地理加权回归(GWR)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成渝城市群城市化与PM2. 5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1998~2013年成渝城市群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区域的PM2. 5均值明显高于非城市区域,说明城市化对PM2. 5具有一定的影响;(2)近16 a PM2. 5重心与城市重心整体上都向东南方向移动,且两者每年在经度上的波动方向基本相反;(3)夜间灯光数据与PM2. 5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1998~2013年两者的GWR全局R~2在0. 86~0. 95之间,相关性显著,研究区内城市化和人类活动对PM2. 5的分布具有明显影响;(4)地理探测分析表明不同城市化因子对PM2. 5影响差异显著,从2006到2013年城区人口密度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逐渐成为成渝城市群PM2. 5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昀凯 刘胜华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的主要经济发展地区的雾霾天气不断爆发,使我国的大气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PM2.5作为雾霾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日渐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随着全球性变化研究领域逐渐加强了对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相关研究,因此无论从法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生态资源保护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土地利用与PM2.5的相关研究都显得相当重要。研究目的:分析武汉市各类用地类型与PM2.5浓度的相关性程度。研究方法:使用ENVI与ArcGIS对武汉市2013年MODIS气溶胶产品进行空间分析与插值处理,再应用SPSS将其与武汉市2013年10个观测点的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