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
- 教育(12)
- 改革(9)
- 革(9)
- 发(7)
- 发展(7)
- 展(7)
- 教育改革(7)
- 教学(5)
- 中国(4)
- 和(3)
- 其他(2)
- 学校(2)
- 学法(2)
- 教学法(2)
- 教学研究(2)
- 研究(2)
- 管理(2)
- 组织(2)
- 与其(1)
- 义务(1)
- 义务教育(1)
- 关系(1)
- 分支(1)
- 学(1)
- 学分(1)
- 报道(1)
- 政策(1)
- 教育学(1)
- 教育经济(1)
- 教育经济学(1)
- 机构
- 教育(43)
- 大学(38)
- 师范(32)
- 师范大学(32)
- 范(32)
- 研究(25)
- 京(17)
- 北京(16)
- 教育学(15)
- 京师(14)
- 北京师范大学(14)
- 研究院(14)
- 院(14)
- 所(12)
- 研究所(12)
- 上海(11)
- 国际(11)
- 学院(11)
- 比较(11)
- 中心(10)
- 华东(10)
- 华东师范(10)
- 华东师范大学(10)
- 学部(9)
- 科学(9)
- 上海市(8)
- 教育科(8)
- 教育科学(8)
- 海市(8)
- 科学研究(8)
共检索到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存 屈廖健
OECD认为卓越、公平和包容是教育成功的三个评价标准,并基于PISA 2012数据对教育卓越、教育公平以及教育包容进行操作性定义,从这三个维度出发对参加国和地区的学生成绩进行比较分析。教育成功国家和地区的基本经验主要体现在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保证教育体系的公平性、创设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学习环境三方面。重新审视教育成功的内涵,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卓越、公平和包容的统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郤江波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PISA正扮演着全球教育治理的角色。其实施全球教育治理的路径表现在三个方面:通过扩大评估范围以测量更为广泛的技能和能力;通过增大评估的规模以覆盖更多的国家和学校;通过增强解释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PISA对各国教育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树立兼顾公平与质量的标杆效应,推动各国设置或修订课程标准,促使各国更加重视绩效目标。PISA存在的问题包括过于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助长教育政策急功近利的风气,忽视各国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
关键词:
PISA 全球治理 教育政策 解释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伟涛
PISA测试结果是影响参加国或地区调整教育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公众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及其形成的舆论压力,表现优异的参加国或地区可借鉴的成功经验等。研究发现,基于PISA测试结果的教育政策调整类型主要有四种:政策深化型、政策变革型、政策调适型和政策效仿型。
关键词:
PISA 教育政策 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阚阅 蔡四林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已迈向"深水区",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然而如何发现和识别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并基于国际经验与最佳实践开展教育改革,却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作为一种衡量学业成就的研究项目,在激发教育变革和改善政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ISA影响下的英国教育改革的实践与经验对于未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注意比较与压力的危机,强化公平与质量的理念,注重数据与证据的决策,以及采取放权与问责的举措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PISA 英国 教育改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蕾
本文通过对当前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大规模教育评价项目——"学生能力国际评价("PISA)的评价理念和技术的解析,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展PISA2006中国试测研究实践收获的启示,阐述了作者对我国教育评价研究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教育评价 教育测量 PISA 素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民选 黄华
PISA是经合组织开发实施的一项大型教育国际测试比较研究。PISA构建了独特的包涵内容、过程和情境三大维度的测试框架。在2009年和2012年的两届测试中,上海学生都取得了阅读、数学、科学三大领域的第一。优异成绩背后值得探究的原因有很多,既涉及优秀的中国教育传统和数学教育方法,又与上海三十多年教育改革发展以及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密不可分,如坚持改革开放,推进数学课程改革;坚持信任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小步前进教学、变式丰富练习;强调在职培训,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在测试和问卷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数学教育中需要改进的弱点与问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瑾劼
在我国,职业教育常被认为是"学业成绩不良者"的收容地。从PISA2012的结果看,上海职校生的阅读(516分)、数学(540分)和科学(521分)三项的平均成绩均低于上海总体水平,可见,职校与非职校生在成绩上的确存在较大差异。但与国际范围主要国家的15岁学生相比,上海职校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水平均高于OECD平均(包括职校生与非职校生)水平。本文将利用PISA2012结果对上海职校生的素养表现进行国际比较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进而为理性看待职校生学业成绩提供实证依据。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胡咏梅 范文凤 丁维莉
被称为影子教育系统的课外补习在东亚国家相当普遍。本文基于国际学生能力评价项目PISA 2012上海的数据,使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影子教育时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并使用再加权倾向得分匹配法(RPSM)估算影子教育的净效应。研究发现:数学课外补习对学生数学成绩具有正向效应;科学课外补习与数学课外补习存在"叠加效应";语言课外补习与数学课外补习存在"挤出效应";如果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机会相等,参加数学课外补习可以缩减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带来的成绩差异,起到促进教育结果均等的作用。由此,本文建议政府和学校为家庭经济收入较低且学业成绩较低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外补习机会,免收其补习费用;倡...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蕾
PISA作为三年一轮针对15岁学生群体的国际评价项目已为中国教育界熟悉,其工具构造和数据分析体现了目前国际上教育测量理论和技术的最高水平。本文从教育测量专业角度归纳了PISA通过试卷矩阵设计保证考查内容覆盖广泛、利用Rasch模型打造客观等距量尺、结合考生背景解释和分析测试结果等主要技术特征,并类比分析了我国高考在相应环节的技术缺陷,展望了将这些技术移植到高考中,以达到创新考试形式,防范高考结果被滥用和误用的可能。在某省高考中试点后的结果表明,上述技术的应用使高考不只用于选拔分流,还能对评价教育质量、改进教育管理、促进教学改革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PISA 测量技术 高考 Rasch模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田凌晖
PISA在本质上是一项政策评价工具,其超越了分数和排名,为在国际视野中检视教育政策及其实践提供了参照维度和标杆。借助PISA提供的教育公平测度,审思上海作为建设中的国际大都市的基础教育发展问题,发现并缩小校际教育质量差距,提升学校体系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包容性和国际文化兼容性,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上海基础教育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PISA 政策评价 教育公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鼎 李宝敏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化,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在测评中的体现日益得到关注,大规模数学测评分析框架的构建,特别是框架中数学内容领域和核心素养,以及两者的整合是值得关注的地方。本文对PISA数学测评及TIMSS数学测评(八年级)在测评分析框架两个方面——内容领域和过程领域上进行梳理分析。本文指出两个测评在内容领域上呈现出共同的核心内容,但在具体内容领域维度上试题分布存在着不同;在过程领域上,两者都注重问题解决,但是PISA数学测评有别于TIMSS数学测评侧重以知识为线索的测评框架设计,体现出以问题解决和核心素养为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陆璟
数学是PISA 2012的主要领域,本文基于数学领域的测评结果,从教育结果公平、克服多样化挑战、学习机会公平、教育配置公平四个方面来评价上海基础教育公平情况。本文重点研究学生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ESCS)与数学成绩关系、ESCS与数学学习机会的关系、ESCS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关系以及教育结果和学习机会的校间均衡情况。
关键词:
PISA 教育公平 校间均衡 学习机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潘涌
本文以PISA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所蕴含教育价值观的前瞻性、发展性和战略性特征,并阐述其评价观的目的、内容和标准。在此基础上,文章比较并反思了中国关于教育目的这一传统命题在面对全球化时代时所表现出的滞后性,强调教育创新的深度内涵应是确立超越性未来观和个人能力本位观。
关键词:
PISA 价值观 评价观 教育创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婷婷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网站2013年12月3日报道,今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2012年的PISA测试结果的报告——《2012年PISA结果:学生知道什么与能够做什么》(PISA 2012 Result:What Student Know and Can Do)。PISA测试是对全世界15岁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发布的2012年的PISA测试成果报告主要测试了世界上65个国家与地区的51万学生在数学、阅读与科学方面的成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赵茜 钱阿剑 辛涛
PISA2018结果显示,在基础教育阶段,我国京、沪、苏、浙四省市以较少数量和较低学历的教师,培养出世界上素养最高的学生,研训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经过对PISA2018教师数据分析发现:第一,师范生构成教师队伍的主流,兼课教师和教非所学教师比重较高,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第二,教师研训参与率居国际前列,研训制度化,但培训内容的个性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三,研训参与的个体性差异大于校间差异,乡村教师、年轻教师、新手教师、教非所学教师面临更多专业发展问题;第四,研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其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提升,并且教非所学教师能够从更频繁的教研活动、学科基础知识主题培训中获益更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