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66)
- 2023(6687)
- 2022(5568)
- 2021(5001)
- 2020(4274)
- 2019(9163)
- 2018(8938)
- 2017(15819)
- 2016(9314)
- 2015(9918)
- 2014(9462)
- 2013(9052)
- 2012(8236)
- 2011(7198)
- 2010(6912)
- 2009(6331)
- 2008(6050)
- 2007(5309)
- 2006(4432)
- 2005(3647)
- 学科
- 济(27979)
- 经济(27940)
- 管理(23827)
- 业(23693)
- 企(18364)
- 企业(18364)
- 方法(13342)
- 数学(11956)
- 数学方法(11849)
- 学(10568)
- 农(9345)
- 财(8387)
- 中国(8081)
- 贸(7224)
- 贸易(7223)
- 易(7056)
- 业经(6779)
- 农业(6423)
- 技术(5837)
- 环境(5612)
- 务(5374)
- 制(5366)
- 财务(5362)
- 财务管理(5356)
- 银(5353)
- 银行(5301)
- 企业财务(5080)
- 行(4999)
- 融(4907)
- 金融(4904)
- 机构
- 学院(126163)
- 大学(125700)
- 研究(47528)
- 济(45295)
- 经济(44401)
- 管理(43779)
- 理学(38927)
- 农(38548)
- 理学院(38395)
- 管理学(37470)
- 管理学院(37294)
- 科学(36347)
- 中国(33702)
- 农业(31233)
- 业大(30231)
- 所(26979)
- 京(26518)
- 研究所(25595)
- 农业大学(20995)
- 中心(20896)
- 财(19016)
- 江(18351)
- 室(17772)
- 院(17738)
- 省(17359)
- 实验(16819)
- 业(16476)
- 技术(16362)
- 实验室(16095)
- 北京(15894)
- 基金
- 项目(98184)
- 科学(74286)
- 基金(70477)
- 家(67509)
- 国家(66968)
- 研究(59962)
- 科学基金(54402)
- 省(40074)
- 自然(39390)
- 自然科(38478)
- 自然科学(38448)
- 基金项目(38117)
- 自然科学基金(37808)
- 社会(37017)
- 社会科(35056)
- 社会科学(35047)
- 划(34572)
- 资助(27959)
- 教育(26979)
- 计划(23383)
- 重点(23233)
- 科技(22287)
- 编号(21433)
- 创(21083)
- 发(20766)
- 科研(20182)
- 部(19913)
- 创新(19838)
- 业(19836)
- 农(18147)
共检索到170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畅 黄文茂 韩丽珍
【目的】为4株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复合菌肥制备提供指导,促进植物根际促生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将4株植物根际促生菌根据固氮、解磷及解钾的功能互补配制成4种复合菌系(P_9+GD_3、P_9+GD_(12)、P_(10)+GD_3和P_(10)+GD_(12)),对盆栽花生幼苗进行灌根试验,30 d后测定花生幼苗的生长指标、土壤理化性质、根际土壤功能菌群数及酶活性。【结果】4种复合菌系的灌根处理均显著增加花生的株高和鲜重,有效提高土壤的氮磷钾含量,增加根际土壤氮循环功能菌群、溶磷菌及解钾菌的数量,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尤以P_(10)+GD_(12)菌株组合最显著,其对照(未进行PGPR复合菌系处理)的花生株高和鲜重分别高37.60%和63.90%,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分别高64.36%和1.38倍,根际土壤的氨化细菌、自生固氮菌及解钾菌分别增加36.98、8.25和13.23倍,根际土壤脲酶增加2.48倍。【结论】利用根际促生菌的功能构建多功能复合菌系可有效促进花生幼苗生长,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根际土壤环境,为下一步复合菌剂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方春 邢尚军 马海林 丁延芹 陈波 杜秉海
从6年生冬枣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根际促生细菌(PGPR),以发酵鸡粪(DC)为吸附载体制成PGPR生物肥(PF),利用传统的氯仿熏蒸法和现代的T-RFLP技术,从冬枣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3个方面,分析PF、普通生物肥料(NF)和DC对冬枣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同NF处理相比,PF处理中的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显著减少,但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显著。PF处理根际土壤具有较高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基于T-RFLP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F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成为1个独立的群,NF,DC和CK处理构成1个相对独立的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哲 徐丽红 刘聪 孔令锟 吴凤芝 潘凯
【目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构成是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两种小麦残茬对连作西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阐释西瓜枯萎病与根际土壤微生物间的关系,为西瓜连作障碍和枯萎病的生态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D123和D125两种小麦残茬粉碎后施入瓜类连作土壤中并继续栽培西瓜,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西瓜蔓长、鲜重及产量,稀释平板法测定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尖孢镰刀菌数量,通过Real-time PCR测定西瓜根际土壤中功能微生物芽孢杆菌和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数量。【结果】D123和D125两种小麦残茬的施入,促进了西瓜蔓长的伸长,并在后期显著促进了植株地上鲜重、根鲜重和全株鲜重的增加(P<0.0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有华 王玉林 姚晓华 白羿雄 安立昆 李新 吴昆仑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促生菌浸种处理对青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旨在为促生菌在青稞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前期筛选出的2株促生菌TSXJ4与GSXJ进行浸种处理,于青稞灌浆期采集根际土壤样品,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鉴定青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菌群多样性。【结果】促生菌浸种改变了青稞根际土壤中细菌及真菌的群落结构,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较为明显。根际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表现为GSXJ4>TSXJ4>CK,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结果与细菌相反;细菌群落中影响较大的为Actinobacteria及Sphingobacteriia,通过浸种处理,Actinobacteria数量明显上升,而Sphingobacteriia数量明显下降;在真菌群落中影响较大的为Agaricomycetes及Pezizomycetes,通过浸种处理,Agaricomycetes数量明显下降,而Pezizomycetes,数量明显上升。【结论】促生菌浸种提高了青稞根际土壤中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而降低了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青稞根际土壤放线菌纲微生物反应对促生菌浸种较为敏感,且真菌各菌群数目变化波动较大;促生菌浸种使青稞根际土壤细菌种群多样性增加,但优势菌群种类及数量较稳定,且真菌种类变化较细菌明显。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蓬蕾 吴凤芝 周新刚
连作障碍是制约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造成连作障碍的原因很多,而土壤微生物菌群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对于土壤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连作障碍的主要因子。围绕连作引起的作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以及特异微生物的变化,提出将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基因芯片技术与传统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重点研究微生物菌群活性和功能变化以及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连作障碍的影响,同时对从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菌群影响的角度和微生物细胞水平解决连作障碍提出了展望。旨在为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宝利 孙传齐 韩琳 武建霞 雷斌
以西安绿茄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处理自根茄,研究了其对茄子根际土壤黄萎菌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探讨根系分泌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茄子根际土壤黄萎菌和土壤微生物种群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处理抑制了茄子根际黄萎菌的增殖,以0.5 mmol/L浓度处理效果最好,在开花期各处理中黄萎菌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总体上,嫁接茄子根系分泌物模拟物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表现出增加了茄子根际微生物总量,降低真菌数量、增加了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提高了茄子根际土壤细菌与真菌的比例以及放线菌与真菌的比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梦姣 郑天骄
【目的】从促生微生物角度分析蓝莓根际土壤微生态结构,改良蓝莓种植土壤。【方法】利用高通量扩增子的测序方法对北高丛蓝莓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利用选择性培养基、比色法等实验方法分析蓝莓根际可培养细菌的促生特性。【结果】土壤样品中有10个细菌门、3个真菌门的相对丰度大于1%,13个细菌属和11个真菌属的相对丰度大于1%;Occallatibacter OTU6、Paraburkholderia OTU3以及Chujaibacter OTU945是细菌OTU相对丰度最高的序列,Pseudogymnoascus OTU1、Fusarium OTU7、Lentinus OTU2是真菌OTU相对丰度最高的序列。蓝莓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的促生效能分析结果表明,12株蓝莓根际可培养细菌为能够分泌生长素的促生菌,其中L7菌株产生的生长素最多;12株菌均能在解磷培养基上生长,且具有显著解磷圈,其中菌株L42的解磷能力最强;菌株L11和L17具有一定分解硅酸盐的能力;菌株拮抗实验结果表明,L17菌株与L21、L26、L37、L40及L42菌株之间不存在生长抑制作用,菌株L21与菌株L26、L40之间存在强烈抑制作用。16SrDNA测序结果表明,12株促生菌分别属于变形菌门下的布丘氏菌属(Buttiauxella)、伯克霍尔德菌属(Paraburkholderia)以及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结论】蓝莓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与其他经济作物差异显著,筛选出的促生菌具有良好的解磷效应及生长素产生能力,为后续蓝莓根际微生物菌肥开发提供实验基础。
关键词:
根际土壤 蓝莓 群落结构 促生菌 生长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玲 欧阳立明 陆小辰
以山东寿光辣椒大棚的连作土壤为基质,以无机肥料作对照,向辣椒连作土壤中基施5种不同配方的有机肥,调节土壤N、P、K至相同水平,研究其对辣椒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同时采用RAPD和平板稀释计数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不同肥料处理组中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大部分种类的有机肥均能增加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其中,以蚕沙和酵母发酵废液复配的有机肥(SYM)处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多样性最高,且在促进辣椒生长、抗猝倒病、提高辣椒品质(维生素C和辣椒素含量)方面都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组。结果表明:以发酵废料为基础的配方有机肥应用于连作土壤中,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改善土壤的微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永红 吕顺 李春雨 魏岳荣 易干军
为探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机理,以巴西香蕉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对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Foc4对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数量(B)影响不大,但显著提高了真菌数量(F)及其在整个微生物中的比例,显著降低了放线菌数量(A)及其在整个微生物中的比例;B/F及A/F显著降低;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显著升高;Foc4侵染改变了香蕉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导致其种群结构失衡,这可能是导致香蕉枯萎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Foc4侵染后香蕉根际土壤酶活性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应美 卢灿华 罗朝旺 苏家恩 吴德喜 夏振远
【目的】获得抗烟草黑胫病效果较好的生防菌,并研究其对根际土壤中病原菌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采用土壤微生物诱集法分离植烟土壤中的微生物,结合平板拮抗和温室盆栽试验筛选烟草黑胫病生防菌,利用16S rDNA 序列分析法鉴定,通过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烟草根际土壤中疫霉菌孢子数,借助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烟草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从20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土壤细菌120株,获得了抗烟草黑胫病效果较好的2株芽孢杆菌79-14 和05-1506,其抑菌率分别为76% 和72%,防效分别为64%和76%;施入芽孢杆菌79-14 和05-1506后,烟草根际土壤中疫霉菌孢子数分别为3.02×10~(4)个/g和8.13×10~(3)个/g,均比对照降低了2个数量级;芽孢杆菌79-14和05-1506提高了烟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物种丰度和多样性,但降低了其细菌群落物种丰度和多样性;烟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中,优势类群主要是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等,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对照,放线菌门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烟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中,优势类群主要是子囊菌门、壶菌门和被孢霉菌门等,子囊菌门、罗兹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对照,壶菌门和被孢霉菌门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结论】筛选到抗烟草黑胫病效果较好的芽孢杆菌79-14 和05-1506,它们降低了烟草根际土壤中疫霉菌孢子数量,改变了烟草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优势种群比例,提高了烟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但降低了其细菌群落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学文 闫伟 白淑兰 邵东华 王铁牛
试验采用培养基筛选、不同直径玻璃珠撞击,以及化学分散剂和振荡时间等4个因素的正交设计对细菌、真菌、放线菌分离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放线菌的分离还增加了土样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时间两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细菌分离培养条件的最佳组合是:土壤浸提液+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大玻璃珠(Φ=5~7mm,55粒)+摇床振荡90 min;真菌分离培养条件的最佳组合是:马丁氏培养基+大玻璃珠+1%胆酸钠+摇床振荡60min;放线菌分离培养条件的最佳组合是:土壤浸提液+高氏培养基+25℃处理+大玻璃珠+1%焦磷酸钠+摇床振荡60 min。部分因素的单独重复验证试验其变化规律与正交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土壤 微生物分离 培养基 正交试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汝 王海宁 姜远茂 魏绍冲 陈倩 葛顺峰
【目的】研究不同苹果砧木对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微生物稀释平板培养法对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八棱海棠(M.micromalus Makino)、楸子(M.prunifolia(Willd)Borkh.)、新疆野苹果(M.sievesii(Ledeb.)Roemer)、东北山荆子(M.baccata Borkh.)等5种苹果砧木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苹果砧木土壤根际微生物各生理类群数量差异显著,并且都以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微生物数...
关键词:
苹果砧木 根际土壤 微生物数量 酶活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宝利 韩琳 尹玉玲 武建霞 孙传奇 叶雪凌 白丽萍
研究棕榈酸处理对茄子根际微生物种群结构、微生物生理功能性类群和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棕榈酸降低了茄子根际土壤中真菌的数量及其组成比例,组成比例最低降至0.001%;增加了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及其组成比例,组成比例最高分别增至98%和4.31%;经棕榈酸处理的茄子植株根际微生物几种生理功能性类群显著高于清水对照,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最高分别增至375375.01×105cfu·g-1、2.5×105cfu·g-1、109.2×105cfu·g-1和0.78×105cfu·g-1;极显著地增加了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最高分别增至7.6μg·g-1、1...
关键词:
棕榈酸 茄子 根际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林玉 刘周斌 欧立军 童辉 彭莹 袁祖华
利用Illumina Mi Seq 2500测序平台对2个辣椒自交系(SJ11–3、06g19–1–1–1)和1个地方品种(樟树港)种植前后根际土壤的微生物进行测序,并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土壤细菌16S r RNA基因V3+V4区域和真菌ITS1区域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辣椒种植前后土壤均以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为优势细菌,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为优势真菌;辣椒种植前后土壤中的细菌种类较真菌更加丰富,多样化程度更高;种植辣椒后土壤细菌、真菌的相对丰度及群落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土壤细菌Ace、Chao和Shannon指数都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25.26%~25.49%、24.51%~24.87%和8.28%~9.55%,而真菌的Shannon指数有不同程度降低,Simpson指数增大,增幅78.45%~275.69%;辣椒种植后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操作分类单元(OTU)数和类型也有所改变,细菌OTU个数较种植前明显升高,增幅约28.73%,土壤中特有的OTU类型明显减少;真菌OTU个数变化及类型变化比细菌大,病原性真菌的相对丰度大幅增加。
关键词:
辣椒 根际土壤 微生物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