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95)
- 2023(7730)
- 2022(6482)
- 2021(5685)
- 2020(4633)
- 2019(10140)
- 2018(9854)
- 2017(17615)
- 2016(10129)
- 2015(10963)
- 2014(10290)
- 2013(9811)
- 2012(8960)
- 2011(7928)
- 2010(7793)
- 2009(6971)
- 2008(6665)
- 2007(5886)
- 2006(5059)
- 2005(4231)
- 学科
- 济(32973)
- 经济(32940)
- 管理(31095)
- 业(26304)
- 企(20514)
- 企业(20514)
- 方法(14860)
- 环境(13450)
- 数学(13212)
- 数学方法(13092)
- 农(11169)
- 财(9343)
- 中国(9253)
- 学(9174)
- 划(8849)
- 贸(8173)
- 贸易(8173)
- 易(7947)
- 业经(7939)
- 农业(7531)
- 技术(6841)
- 地方(6522)
- 理论(6520)
- 规划(6196)
- 环境规划(6034)
- 务(6030)
- 财务(6028)
- 财务管理(6021)
- 企业财务(5739)
- 制(5414)
- 机构
- 学院(138774)
- 大学(136767)
- 济(52270)
- 经济(51229)
- 管理(50130)
- 研究(48569)
- 理学(44323)
- 理学院(43810)
- 管理学(42938)
- 管理学院(42739)
- 农(35222)
- 科学(34170)
- 中国(33380)
- 业大(28778)
- 农业(28440)
- 京(28166)
- 所(25818)
- 研究所(24233)
- 中心(21775)
- 财(21599)
- 江(20473)
- 农业大学(19083)
- 财经(18011)
- 院(17856)
- 技术(17477)
- 范(17177)
- 北京(17019)
- 师范(16808)
- 省(16624)
- 经(16526)
- 基金
- 项目(104146)
- 科学(80284)
- 基金(74655)
- 家(69140)
- 研究(68622)
- 国家(68562)
- 科学基金(57405)
- 社会(43466)
- 省(43220)
- 社会科(41251)
- 社会科学(41233)
- 基金项目(40543)
- 自然(39940)
- 自然科(39008)
- 自然科学(38990)
- 自然科学基金(38321)
- 划(36454)
- 教育(32077)
- 资助(29175)
- 编号(25554)
- 重点(24389)
- 创(22736)
- 发(22498)
- 计划(22382)
- 部(21705)
- 创新(21285)
- 科研(20970)
- 业(20483)
- 科技(20084)
- 课题(18750)
共检索到191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文斌 张玉飞 李毅志 范文丽 舒黎黎 李天来 杨宇
在香菇生产中,为了满足香菇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实现提质增效,在覆盖材料上寻找一种新型棚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探讨PEP绿白膜在香菇集约化生产中应用效果,在辽宁地区香菇生长关键时期(大暑和白露节气期间)分别测定PEP绿白膜和PVC膜为覆盖材料的2栋大棚内环境因子(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并检测香菇主要品质指标(菇型、颜色、营养物质和氨基酸含量),以期为PEP绿白膜在香菇集约化生产中的优化应用提供数据支持,以提高辽宁地区夏季香菇生产的水平及产品品质。试验结果表明:7月末(大暑节气),与PVC膜处理相比,PEP绿白膜为覆盖材料的处理可以使大棚内中午最高温度降低1.6~2.1℃,光照强度由5088lx降至279lx,空气相对湿度由50.1%提高至73.2%;9月初(白露节气),使用PEP绿白膜为覆盖材料的处理可以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由60.4%提高至71.0%。PEP绿白膜处理对棚内CO2浓度没有显著影响。香菇品质检测结果表明,以PEP绿白膜为覆盖材料的处理香菇个体大(PEP处理比PVC处理盖径增加17.1%,单菇鲜重增加37.9%,单菇干重增加45.4%)、菇型正、菇体颜色浅、菇柄较长,营养物质含量丰富,但呈味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较低,风味不如PVC为覆盖材料的处理。在辽宁地区夏季香菇设施栽培中,采用PEP绿白膜为覆盖材料以期增产的同时,需要进一步优化培养基中营养成分和其他栽培措施,以期提高香菇的口感风味。
关键词:
香菇 PEP绿白膜 环境因子 品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志香 曾峰 曹秀明 蔡杨星 林冬梅 罗海凌 林占熺
以鲜菌草五节芒和干菌草五节芒栽培香菇,比较鲜、干菌草两种培养料中,菌丝体的形态结构、子实体的生长情况及培养料的生物学效率,并测定鲜、干菌草栽培所得的香菇子实体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灰分和总糖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鲜、干菌草培养料中,香菇菌丝体的形态差异明显,子实体生长情况相似;鲜菌草培养料的生物学效率高于干菌草;鲜菌草栽培的香菇子实体中粗脂肪、粗蛋白、灰分和氨基酸等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略低于干菌草栽培的香菇子实体,前者的总糖含量高于后者,重金属含量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因此,使用
关键词:
鲜菌草 干菌草 香菇 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芳灿 张树庭
以24个香菇菌株为材料,对其菌丝原生质体单核体及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进行了分析。在菌丝原生质体单核体中,未获得原双核体预期应有的1:1的核型比例。在担孢子中,4种类型的单核体亦不呈预期的1:1:1:1之比。为确定在中国广泛栽培的香菇菌株中所存在的A、B因子的数目,进行了24个菌株单核分离物间的交配试验。鉴定表明,4个野生菌株有7个不同的A因子和8个不同的B因子,而20个栽培菌株仅有13个不同的A因子和14个不同的B因子。
关键词:
香菇 不亲和性因子 交配型 种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夏志兰 江巨鳌 何长征
为探讨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在香菇栽培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了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对香菇发菌、出菇以及后期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栽培料中添加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可以促进菌丝生长健壮 ,减少病菌感染 ,提早出菇和增加产量 ,降低病 (畸 )菇率 ,提高品质 ,添加量以 0 .2 %最好 .在香菇出菇后期通过在食用菌增产剂Ⅰ号中浸泡菌筒也可增加出菇数量 ,极显著提高产量 ,并缩短采菇期 ,浸泡时食用菌增产剂Ⅰ号的添加量以 1∶80 0 (质量比 )为宜 .
关键词:
食用菌增产剂Ⅰ号 香菇 栽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敏 余明玉 杜瑞卿 惠丰立 杨柯金
以玉米秸秆粉为主料,栎木屑和麦麸为辅料,采用有限制的配方均匀设计对玉米秸秆代料栽培香菇的配方进行了优化研究,以80%栎木屑和20%麦麸的组合为对照组,测定了香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2个指标。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质量分数与香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存在显著负向线性回归关系;栎木屑质量分数与香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线性回归关系;麦麸的质量分数变化虽没有直接表现出与香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变化的规律性关系,但与玉米秸秆粉、栎木屑共同作用时,与玉米秸秆粉的交互作用表现出与香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的负向线性回归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玉米秸秆粉质量分数不宜过高,当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72.61%,栎...
关键词:
配方均匀设计 香菇 玉米秸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皓 吴庆红 张宇 汪冶 刘青娥 方艺达 罗自生
【背景】食用菌风味独特,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甾醇等。我国是食用菌种植和消费大国,其中香菇是我国种植最多的食用菌。但现有的蓄冷剂相变温度低,容易在香菇贮藏中引起冻害。【目的】本研究基于香菇的冰点,研制适用于香菇冷链保鲜的新型相变蓄冷剂,维持香菇的采后品质。【方法】以相变潜热和相变温度为指标,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筛选主要蓄冷成分,并采用硫酸钾、纳米二氧化钛和高吸水性树脂进行复配,优化蓄冷剂配方。根据失重率、色泽、硬度等品质指标,研究蓄冷剂对香菇采后品质的影响。测定谷氨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相关酶活性,探究蓄冷剂保持香菇鲜度的相关机制。【结果】DSC筛选的主要蓄冷成分为麦芽糖醇水溶液。复配后获得蓄冷剂的最优配方:麦芽糖醇1.85%,硫酸钾2.35%,纳米二氧化钛0.02%,高吸水性树脂0.80%。基于此配方所制备蓄冷剂的相变潜热为405.26 J·g~(-1),相变温度为-1.8℃。与对照组相比,蓄冷剂提供的低温条件下,香菇的失重率降低51.92%,硬度和亮度分别提高66.67%和41.94%,延长了香菇的货架期;同时,低温条件调控谷氨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相关酶活性,香菇的谷氨酸和能荷水平分别提高36.64%和54.76%,保证了香菇的鲜度。【结论】新型相变蓄冷剂处理通过创造低温条件,有效地抑制了贮藏过程中香菇的水分流失,维持了香菇的整体品质。新型相变蓄冷剂延缓香菇衰老作用可能与激活能量代谢相关酶和高水平的能荷有关。此外,充足的能量供应减少了谷氨酸作为碳骨架的消耗,促进了谷氨酸的积累,从而维持了香菇的鲜味特性,这种新型相变蓄冷剂适用于香菇的冷链保鲜。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水生 刘跃俊 苏英 陈雪红
介绍松阳县袋栽香菇的优良当家品系,周年生产的品系搭配,生产季节安排及配套技术。周年生产不仅能提高生产设备、菌种场和栽培场地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安排劳力,而且还能促进香菇的优质高产和周年供应,调节市场,增加经济效益。
关键词:
香菇 袋植 周年生产 品系 效益 松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有坤 易敏 陈建州 辜运富 张小平
本文以木腐香菇菌糠为基质,探讨了微生物发酵对香菇菌糠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①CK,100%香菇菌糠;②T1,99%香菇菌糠+0.5%乳酸菌液;③T2,99%香菇菌糠+0.5%酵母菌液(T2);④T3,99%香菇菌糠+0.5%乳酸菌液+0.5%酵母菌液(T3)。厌氧发酵15 d后测定它的饲料物理参数、发酵特性和化学特性。结果表明,相比对照(CK),微生物发酵会提高香菇菌糠的饲料物理和发酵参数。在化学特性方面,微生物发酵处理会降低香菇菌糠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但粗蛋白含量却明显提高,混菌发酵处理(T3)比对照提高25%。就氨基酸组成与含量而言,微生物发酵...
关键词:
香菇菌糠 微生物接种 厌氧发酵 饲料品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沈剑扬
小香菇何以成为大产业沈剑扬庆元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技术的发祥地。庆元人民在长达八百年的制菇历程中,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香菇文化,新时期在党的经济政策的召唤声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使传统的产业焕发了青春。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并利用这一优势,带领全县人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文良
用香菇L867与Cr04两品种单核菌丝体配对杂交,培育出L934;用香菇L33与Cr04两品种单核菌丝体配对杂交,培育出L937。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实验完全证实它们与杂交亲本的不同,从而确认L934和L937为两个各自独立的香菇新品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娟 吴谋成 张声华
香菇子实体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脱蛋白,DEAE纤维素柱及纤维素凝胶柱层析得到淡黄色纤维状疏松固体LeⅢ。LeⅢ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SepharoseCL6B柱层析,证明为分子量分布均一的多糖-蛋白质复合物。LeⅢ红外扫描有典型的多糖吸收峰,气相色谱测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摩尔比为0.31∶0.47∶1.00∶1.15∶8.92
关键词:
香菇 蛋白多糖 分离 纯化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胡乐琴 姚泉洪 陈明杰 熊爱生 潘迎捷
设计了一个顺式元件功能检测载体pYF3553,该载体以GUS为报告基因,其上游连接一段由待测香菇(Lentinula edodes)克隆片段与酵母Cyc1基本启动子组成的杂合启动子。将编号为XG108和XG111的香菇克隆序列构建的检测载体命名为pXG108p、XG111。将pXG108转化到香菇原生质体中,结果被测样的GUS瞬时活性比对照增加一倍,表明GUS基因得到了表达,其上游调控元件具有调控功能。对比pXG108和pXG111转化后的表达结果,其GUS瞬时表达活性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与克隆片段在酵母中的表达差异相一致。分析了利用GUS瞬时表达验证未知香菇顺式元件的优缺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芳灿 汪中文 熊再明 代江红 闵家顺
由于没有明确的形态差异 ,香菇的 3种不亲和交配反应即A =B =,A =B≠和A≠B =难以互相区别。本研究将OWE SOJ技术及核迁移试验用于香菇的交配型分析。结果表明 ,应用OWE SOJ技术 ,可以观察到 3种不同的菌落形态 :由A≠B≠配对形成的具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 ,由A≠B =配对形成的无锁状联合的栅栏型菌落及由A =B =或A =B≠配对形成的无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通过一个附加的常规交配试验 ,A =B =和A=B≠反应易于互相区别开来。核迁移试验表明 ,核迁移出现于A =B≠反应中而不出现于A≠B =反应中。这一结果与OWE SOJ试验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 ,在常规交配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雪 金鑫 毕金峰 胡丽娜 樊一鸣 辛广
不同的干燥方式和干燥温度对香菇品质的影响不同。本研究选用中短波红外干燥和热风干燥以及不同干燥温度(50、60、70℃)对新鲜去茎香菇进行干燥处理,测定了香菇的干燥特性、硬度、体积收缩率、复水比、微观结构、营养物质、挥发性成分和单位能耗。结果表明:干燥工艺为MIRD70℃时香菇干燥时间最短,为532min,水分比和干基含水率都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干燥工艺为MIRD50℃时香菇硬度相对较小,为13237.08g。干燥工艺为HAD50℃时体积收缩率相对较小,为73.77%。干燥工艺为HAD50℃时复水比相对较大,为312.68%,MIRD70℃时复水比为238.19%。干燥工艺为MIRD70℃、60℃和HAD 60℃时总糖含量相对较大,分别为26.66%、26.22%、26.28%。干燥工艺为MIRD70℃和HAD60℃时粗蛋白含量相对较大,分别为36.61%和36.64%。干燥工艺为MIRD70℃和MIRD50℃时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大,分别为2.83mg·100 g~(-1)和2.47mg·100 g~(-1)。所有干燥工艺的香菇维生素B2含量都较鲜香菇明显增加。在6种干燥工艺的干香菇中共鉴定出89种挥发性成分, HAD70℃时干制香菇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主要为1-辛烯-3-醇、异戊醇、正己醇、苯甲醇、苯乙醇、2-苯基-1-丙醇、二甲基三硫醚、2,3,5-三硫杂己烷、甲基磺酰甲烷、乙酸、异丁酸、异戊酸、4-羟基丁酸乙酰酯及丙位戊内酯。不同干燥工艺的单位能耗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MIRD的单位能耗大于HAD,HAD70℃的单位能耗最小,为25.09kJ·kg~(-1),MIRD70℃的单位能耗相对较大,为47.18kJ·kg~(-1)。主成分分析法对干制香菇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中短波红外干燥的单位能耗高于热风干燥,但其他指标都优于热风干燥。过高的干燥温度和过长的干燥时间均会对干香菇的品质有负面影响。此外,中短波红外干燥70℃干燥香菇效果最好,中短波红外干燥60℃干燥效果次之,热风干燥50℃的产品较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阳 乔鑫 张俊青 胡磊 姜兰兰 王星 边银丙
为探求抑制香菇镉富集的方法,开发镉污染防控技术,设置实验室菌丝培养和大棚袋式栽培2个阶段试验,分析培养条件及外源添加物对香菇菌丝及子实体中镉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温度10~30℃范围内随着培养温度升高,菌丝镉含量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在pH 4~8范围内随着培养基pH值升高,菌丝镉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含镉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添加5 mmol/L Ca(NO_3)_2、KNO_3和Mg(NO_3)_2,发现Mg~(2+)能明显抑制菌丝对镉的富集;随着香菇子实体发育成熟,镉含量逐渐降低,不同部位镉含量呈现菌褶>菌盖>菌柄;在培养料中分别添加硫酸镁、硫酸锌、活性炭和沸石,发现添加50 mg/kg硫酸镁、60 mg/kg硝酸锌和2.5%活性炭,能使子实体镉含量下降42.8%、46.9%和50.3%。上述研究表明,培养条件和外源添加物对香菇菌丝体和子实体镉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可通过外源添加物抑制香菇对镉的富集作用。
关键词:
香菇 镉 温度 金属阳离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