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45)
2023(5638)
2022(4752)
2021(4103)
2020(3157)
2019(7241)
2018(7056)
2017(13100)
2016(7169)
2015(7825)
2014(8018)
2013(7995)
2012(7919)
2011(7364)
2010(7644)
2009(6971)
2008(6915)
2007(6340)
2006(5884)
2005(5673)
作者
(22587)
(18748)
(18718)
(17411)
(11973)
(9008)
(8378)
(7339)
(7241)
(6896)
(6485)
(6182)
(6171)
(6075)
(6006)
(5697)
(5602)
(5408)
(5387)
(5318)
(4895)
(4828)
(4653)
(4359)
(4342)
(4246)
(4223)
(4155)
(3923)
(3795)
学科
(37140)
经济(37110)
(18171)
管理(17158)
地方(16088)
中国(14323)
(12357)
企业(12357)
(11528)
业经(9624)
地方经济(9325)
(8560)
农业(8202)
(7633)
金融(7633)
方法(7623)
(7470)
银行(7456)
(7325)
环境(6436)
发展(6393)
(6386)
(6374)
(6259)
(6206)
贸易(6196)
数学(6160)
(6112)
数学方法(6089)
(5887)
机构
学院(104832)
大学(100804)
(43498)
研究(43143)
经济(42499)
管理(34869)
中国(33177)
理学(28168)
理学院(27756)
管理学(27253)
管理学院(27056)
科学(26711)
(23726)
(23250)
(21233)
研究所(20623)
(19827)
中心(19063)
(18119)
农业(16305)
北京(15933)
(15882)
师范(15698)
业大(15587)
(15520)
(15487)
(15099)
财经(14396)
科学院(13609)
技术(13056)
基金
项目(62832)
科学(48403)
研究(47376)
基金(42083)
(37025)
国家(36633)
科学基金(30245)
社会(29029)
社会科(27498)
社会科学(27494)
(26957)
(22004)
基金项目(21520)
(20898)
教育(20751)
编号(19650)
自然(17993)
自然科(17525)
自然科学(17520)
资助(17299)
自然科学基金(17185)
发展(16967)
(16632)
成果(16517)
课题(15252)
重点(14721)
(13114)
(12687)
创新(12287)
(12235)
期刊
(59625)
经济(59625)
研究(35917)
中国(29025)
(21777)
学报(16766)
科学(15535)
教育(15082)
农业(15055)
(14849)
管理(14808)
(13623)
金融(13623)
大学(12513)
学学(11703)
业经(11596)
技术(10014)
经济研究(9398)
(7914)
问题(7488)
财经(6843)
(5943)
世界(5759)
商业(5706)
(5594)
(5538)
科技(5437)
(5395)
论坛(5395)
图书(5305)
共检索到1823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晓晨  田雨  张红香  
为了筛选出PEG引发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的最优处理方案,以不同的PEG浓度(5%、10%、15%)、引发时间(12、24、36 h)以及引发温度(10、15、20℃)为试验因素,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引发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最优处理方案,并根据生理指标的测定来进一步筛选最优组合。结果表明,正交设计优化PEG引发紫花苜蓿种子处理方案中的最优组合是A2B2C3,即紫花苜蓿种子在温度为20℃的条件下,在浓度为10%的PEG-6000溶液中引发24 h后,其发芽速度可显著提高,且种子内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春荣  李红  夏立江  任丽萍  饶震红  
在我国水资源危机日趋严重,土壤重金属镉污染面积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针对抗旱、抗寒能力强,生物量 大、经济实用价值高的紫花苜蓿,进行了重金属镉、锌的抗性试验研究。研究重点是重金属Cd2+,Zn2+对紫花苜蓿种 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d2+,Zn2+处理液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具有激活效应,高浓度 的Cd2+,Zn2+处理液抑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且对根的作用大于对芽的作用;而混和处理液对种子的影响大 于单一离子的影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申晓慧  
为了研究诱变处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萌发及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以紫花苜蓿Wega7F种子为供试材料,经~(60)Co-γ和甲基磺酸乙酯(EMS)两种诱变处理后,测定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植株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处理对苜蓿萌发率、发芽指数、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低剂量(150Gy)提高了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生长,高剂量(300和450Gy)抑制萌发率和幼苗生长。EMS处理均抑制苜蓿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在低剂量条件下,~(60)Co-γ射线处理对株高有促进作用,高剂量会抑制植株生长;EMS处理则抑制苜蓿株高生长。两种诱变处理均促进苜蓿分枝,且低剂量处理下均有利于提高苜蓿单株鲜草产量。在~(60)Co-γ辐射和0.4%EMS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提高,其他处理叶绿素含量均降低。诱变提高了苜蓿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对3种酶活性的影响程度表现为POD>CAT>SOD。本研究结果表明,150Gy ~(60)Co-γ对苜蓿产量及株高影响显著,为苜蓿生产应用提供了一定利用价值;EMS处理更有利于增强苜蓿分枝能力,有利于苜蓿在观赏方面的提高及改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玲玲  张阳阳  毛培胜  梁庆伟  乌仁图雅  王胜男  陈琪  
为研究不同施硼方法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与质量的影响,探索合理的施硼肥措施,以公农1号苜蓿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沟施(B1,10%的植株开花时施硼砂5.3kg/hm2)、喷施1次(B2,20%的植株开花时喷施0.70%硼砂)及喷施2次(B3,20%、50%的植株开花时分别喷施0.70%硼砂)对紫花苜蓿的花粉数量、活力、不同时期叶、茎、生殖器官中硼含量、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CK),3种施硼处理均显著(P<0.05)增加种子产量,且喷施处理组种子产量显著(P<0.05)高于B1,但B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潘佳  李荣  郭耘欣  胡小文  
采用标准发芽法、胚根突出法、低温发芽法、电导率法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10个种子样品的种子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基于标准发芽法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可将10个种子样品的种子质量分为3级;基于胚根突出法中胚根突出数可将其分为6级,计数胚根突出数的最适时间为24和28h;基于低温发芽法的活力指数和发芽势可将其分为6级;而电导率法可将其分为7级。因而,电导率法作为紫花苜蓿种子活力评价指标最为敏感,其次为胚根突出法和低温发芽法,标准发芽法最不敏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雯  王丹  边佳辉  孙占敏  唐益雄  吴燕民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被誉为"牧草之王",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含有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皂苷是一种分布广、含量高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脂质代谢、增强机体免疫、抗氧化等功能。为此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紫花苜蓿皂苷的理化性质、分布及含量、分离及提取等,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紫花苜蓿皂苷作为一种绿色的植物附加产物将会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也为紫花苜蓿皂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春  孙启忠  牛建明  李洪远  丁勇  张晓春  
应用"康乃尔生态学"程序(Cornell ecological program,CEP)中的二歧指示种分析TWINSPAN(Two-Way Indica-tors Species Analysis)数量分析方法,以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生理生态特性值和牧草产量值为指标,对24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用TWINSPAN可将24个苜蓿品种划分为8类,并且根据试验站所在地区的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特征,筛选出高产、高水分利用效率、高光能利用效率的4个优良品种—超级阿波罗、胜利者、WL232、中苜1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路  贾志宽  韩清芳  刘玉华  
 比较了引进美国的15个紫花苜蓿品种和新疆大叶苜蓿的生长特性、产草量、营养价值、产出能量、经济效益等的差异。结果表明,15个引进品种中有10个品种的各个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其中牧歌401、巨人201的生长势、再生性能强;鲜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产能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值得大面积推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伏毅   王艳   高鹏   黄敏   陈浩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金属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醚)四乙酸(EGTA)对钴(Co)胁迫下种子萌发及钴富集的影响,为植物在重金属环境中生长寻找解决办法,也为利用植物清除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提供潜在方法。通过不同浓度Co (0.1、0.2、0.5、0.7、1.0、20.0mmol·L~(-1))胁迫处理,探明Co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半抑制浓度为0.7 mmol·L~(-1),该浓度作为Co胁迫浓度,用于研究外源EDTA、EGTA对Co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外源添加不同浓度EDTA (0.1、0.2、0.5、0.8、1.0、2.0 mmol·L~(-1))、EGTA (0.1、0.2、0.5、1.0、2.0、5.0 mmol·L~(-1)),测定EDTA和EGTA对Co胁迫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显著恢复浓度,并测定了显著恢复浓度下,紫花苜蓿种子体内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Co含量等。结果表明,Co胁迫条件下,紫花苜蓿幼苗体内的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显著增加(P <0.05),而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Co含量显著增加,达到2 000 mg·kg-1 (以干重计)。外源0.8 mmol·L~(-1) EDTA和1.0 mmol·L~(-1) EGTA处理对Co胁迫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和幼苗长度均得到显著恢复,幼苗体内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证明,Co胁迫条件下,紫花苜蓿幼苗体内大量吸收Co,产生毒性作用,活性氧代谢平衡被打破是抑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原因之一,金属螯合剂EDTA、EGTA减少幼苗对Co的富集作用,对Co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具有缓解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诗濛   冯嘉欣   孔维一   郭海林   宗俊勤   刘建秀   陈静波   徐志刚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不同LED光质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光合色素和酚类化合物含量影响的研究,为进一步紫花苜蓿芽苗菜生产和植物工厂化生产的光质调控技术提供基础。[方法]以黑暗处理(D)为对照,研究10种不同LED光质(红光R660和R630、蓝光B450和B465、绿光G520、黄光Y590、红蓝组合R5B2、R1B1和R2B5、白光W)对紫花苜蓿‘WL656’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解剖及酚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无显著影响。单色光处理中,两种纯红光均促进了紫花苜蓿幼苗胚根伸长;B465处理使幼苗下胚轴的茎直径、表皮细胞厚度、皮层厚度和单个导管面积均显著增加,B450使维管束直径显著增加。不同单色光对叶绿素a含量没显著影响,而两种蓝光处理下叶绿素b含量最低,R660处理下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两种纯蓝光均对幼苗中花青素、总酚和类黄酮的积累有促进作用,而在G520、Y590和D处理下幼苗几乎不含花青素。R630提高下胚轴中查尔酮合成酶(CHS)活性,G520显著提高了子叶中CHS活性;W提高了幼苗下胚轴的花青素合成酶(ANS)活性,Y590提高了幼苗中ANS活性。3种红蓝光组合中,随着红光比例降低,茎直径、皮层厚度和下胚轴CHS活性降低,根长、表皮细胞厚度、维管束直径和下胚轴中花青素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子叶中光合色素含量和CHS活性上升。下胚轴中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在R2B5下最高,子叶中3种酚类化合物含量无差异。下胚轴中ANS活性在R1B1下最大,子叶中ANS活性在R5B2下最大。[结论]纯红光促进种子发芽后的幼苗伸长,纯蓝光促进幼苗中花青素、类黄酮和总酚生成,红蓝组合光对幼苗生理特性影响较为复杂。综合考虑生长生理指标,本研究初步认为R2B5处理下生长量适中,叶绿素和酚类物质含量较高,是较适合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的LED光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湘  郭一帆  黄思怡  蒲棋  杨康  彭燕  
比较分析1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种子萌发期对干旱和盐胁迫的耐受性,为生产栽培中合理选用耐旱性和耐盐性强的品种提供试验依据。分别采用0、150、200、250、300 mmol·L–1的NaCl溶液和0、15%、20%、25%、30%的PEG-6000溶液处理紫花苜蓿种子,根据不同处理下的发芽率动态变化筛选适宜的干旱和盐胁迫浓度,在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对供试的紫花苜蓿品种进行种子发芽标准试验,并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紫花苜蓿的抗旱耐盐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筛选到对紫花苜蓿进行盐和干旱胁迫处理的适宜浓度分别为250 mmol·L–1NaCl和25%PEG-6000。2)干旱和盐胁迫下,供试紫花苜蓿种子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都显著降低,且3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P ‘希模’>‘法多’>‘巨能601’>‘巨能551’>‘莎莎’>‘巨能7’>‘梅佐’>‘巨能401’>‘英斯特’>‘威斯顿’>‘威神’>‘凉苜一号’>‘巨能4030’,耐盐性强弱为‘法多’>‘凉苜一号’>‘巨能551’>‘巨能995’>‘英斯特’>‘威斯顿’>‘希模’>‘巨能601’>‘巨能4030’>‘威神’>‘巨能401’>‘梅佐’>‘巨能7’>‘莎莎’。其中‘法多’、‘巨能995’和‘巨能551’紫花苜蓿种子具有较强的抗旱和耐盐性,在干旱和盐碱区具有推广应用潜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丽佳  杨程  苗宇  王婕  赵尧尧  刘美君  张浩洋  
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是一种新型阻燃材料,在环境中不断积累,对自然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本试验以新疆广泛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TCEP和不同处理时间,研究了TCEP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特性、活性氧产生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TCEP (≥120 mg·L-1)对苜蓿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P <0.05),且抑制程度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发现TCEP处理的苜蓿芽苗体内活性氧剧增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第3天时芽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提高,氧化型谷胱甘肽(GSSH)和氧化型抗坏血酸(DHA)含量增加。处理第5时,SOD、CAT、DHAR和MDHAR活性升高,GSSH含量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在TCEP胁迫下,苜蓿体内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的正常进行受到干扰,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氧化程度升高,从而破坏了苜蓿芽苗内的氧化还原平衡,使活性氧大量积累,最终导致苜蓿萌发受到抑制。本研究初步探明了紫花苜蓿对TCEP污染的耐受性以及TCEP对苜蓿萌发的毒害作用及具体机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草地TCEP污染的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婷燕  李彦忠  
甜菜碱(glycine betaine, GB)作为一类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与提高植物抗逆性密切相关。为了探究外源甜菜碱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萌发及幼苗抗逆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供试材料,采用150 mmol·L–1的NaCl溶液模拟中度盐胁迫,设置外源甜菜碱6个梯度浓度(0、10、20、30、40、50 mmol·L–1),并采取叶施和根注两种施用方式,分别对种子萌发和盆栽幼苗生长进行处理,通过分析种子萌发过程及幼苗期生长过程中的相关指标,探究外源甜菜碱缓解NaCl对苜蓿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苜蓿受到NaCl胁迫后,种子萌发期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胚根长显著降低(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梦雨   王斌   王腾飞   兰剑  
为探讨宁夏半干旱区紫花苜蓿(Medicaco sativa)种子田高效生产的最佳播种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播种量(S_1:1.2 kg·hm~(-2),S_2:1.8 kg·hm~(-2),S_3:2.4 kg·hm~(-2),S_4:3.0 kg·hm~(-2),S_5:3.6 kg·hm~(-2))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性能和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紫花苜蓿株高、一级分枝数、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结荚数、单位面积生殖枝条、每荚种子数、千粒重、实际种子产量和表现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每荚种子数及千粒重均在S_4播量下达到最高,分别为177.09、23.35、12.56、6.16和1.88 g;株高和每花序小花数在S_2播量下达到最大,分别为87.81 cm和18.18;以上指标均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表现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均在S_4处理下最大,分别为5 993.39和630.68 kg·hm~(-2),较S_1处理提高了180.25%和38.41%。相关性分析表明,每生殖枝花序数与每花序小花数和种子产量间均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主成分分析显示,每生殖枝花序数和实际种子产量的贡献率最大,每荚种子数次之,株高的贡献率最小,综合排名由高到低为S_4> S_3> S_2> S_5> S_1。建议在宁夏半干旱区紫花苜蓿种子田生产的最佳播种量为3.0 kg·hm~(-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承刚  毕玉芬  姜华  
为培育高产、优质紫花苜蓿品种提供依据,采用形态标记和RAPD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单位面积单枝数、单枝花序数、花序结荚数、花序种子数、单荚种子数和种子千粒重等种子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品种间种子产量性状的变异为4.43%~51.61%,种子产量变异最大,变幅为92.6~381.9 kg/hm2 (p0.05);RAPD分析表明,各品种的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0.21~0.35,其中WL323和Shanbei变异最大,而Derby和Prime变异最小,表明紫花苜蓿品种间的种子产量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