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71)
2023(11521)
2022(10319)
2021(9937)
2020(8527)
2019(19440)
2018(19548)
2017(37184)
2016(20820)
2015(23633)
2014(23652)
2013(23110)
2012(21431)
2011(19114)
2010(19144)
2009(17659)
2008(17543)
2007(15386)
2006(13301)
2005(11632)
作者
(63453)
(52440)
(52287)
(49826)
(33823)
(25612)
(23890)
(21018)
(20075)
(19192)
(18085)
(17754)
(16823)
(16589)
(16516)
(16306)
(16215)
(15724)
(15116)
(15115)
(13230)
(13068)
(12853)
(11971)
(11952)
(11878)
(11817)
(11621)
(10858)
(10648)
学科
(74934)
经济(74844)
管理(57341)
(56812)
(45904)
企业(45904)
方法(38270)
数学(32842)
数学方法(32251)
中国(20722)
(20309)
(20087)
(19967)
业经(16093)
理论(14799)
(14695)
地方(14328)
农业(13467)
(13299)
(13269)
(13253)
贸易(13245)
银行(13239)
财务(13201)
财务管理(13167)
(12864)
(12802)
(12448)
企业财务(12436)
技术(11930)
机构
大学(295281)
学院(292160)
管理(113899)
(104188)
经济(101562)
理学(98465)
研究(97805)
理学院(97294)
管理学(95140)
管理学院(94645)
中国(73929)
科学(66880)
(64119)
(56335)
(51722)
业大(50328)
(49893)
研究所(47583)
农业(45218)
中心(44753)
(42994)
北京(40098)
财经(40031)
(37372)
师范(36886)
(36272)
(35252)
(35004)
技术(33800)
(31353)
基金
项目(203638)
科学(157378)
基金(146747)
研究(141577)
(130223)
国家(129168)
科学基金(109464)
社会(84771)
(81057)
社会科(80097)
社会科学(80075)
基金项目(77990)
自然(75833)
自然科(74108)
自然科学(74087)
自然科学基金(72710)
(68569)
教育(64986)
资助(62034)
编号(57451)
成果(46886)
重点(45481)
(43326)
(41673)
(41656)
计划(40042)
科研(40008)
课题(39761)
创新(38941)
大学(37360)
期刊
(111786)
经济(111786)
研究(83208)
学报(57340)
中国(55973)
(51905)
科学(48702)
大学(41461)
管理(41022)
学学(39277)
(37421)
农业(36373)
教育(31710)
(25941)
金融(25941)
技术(25099)
财经(18648)
(18536)
业经(17403)
图书(16919)
经济研究(16729)
业大(16356)
(15819)
(15651)
理论(15198)
科技(14962)
实践(14249)
(14249)
技术经济(14039)
问题(13983)
共检索到423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富丽  牛蓓  常丽娟  宋君  王东  尹全  刘文娟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富丽  佟洪金  刘勇  尹全  王东  宋君  陶李  常丽娟  刘文娟  李忆  雷绍荣  游米沙  
本试验以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为研究对象,将几种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种植在其周围,按不同距离收集F1代非转基因水稻种子。采用PCR技术对各点收集的水稻种子进行转基因杂种鉴定,统计并分析抗虫转基因水稻中外源基因向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漂移的频率。结果表明:外源Bt基因向P13381和春江063水稻平均漂移频率皆为零。而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与非转基因水稻合系22-2、天香、明恢63、P1157几个品种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转基因漂移,平均漂移频率最高为0.875%,并且漂移频率随着距离加大而逐渐降低,而在7 m以外的所有采样点平均转基因漂移频率为零。该研究表明抗虫水稻华恢1号外源基因的基因漂移频率非常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敏  戴伟民  强胜  宋小玲  
[目的]本文旨在为转基因水稻抗性基因漂移频率的检测提供科学的抽样技术,包括抽样方法和最佳抽样量,以达到既能真实反映田间实际发生的基因漂移频率,又能节省检测时间和经济成本。[方法]把同种常规水稻的红墨水染色种子与非红墨水染色种子按照混杂比为2.5%、1.25%、0.8%、0.625%、0.5%、0.4%、0.3%、0.2%、0.1%、0.05%、0.025%共11个比例充分混合,通过模拟转基因水稻向花粉受体(非转基因栽培水稻、普通野生稻和杂草稻)抗性基因漂移后形成的杂交种混杂在收获的花粉受体种子中的空间分布型,确定抽样方法;以抽样得到的混杂比与实际混杂比的偏离系数小于0.05为标准,研究抗性基因漂移频率为0.025%~0.5%时的最佳抽样量。[结果]抗性基因漂移后形成的杂交种混杂在收获的花粉受体种子中的空间分布型均符合随机分布;在混杂比为0.025%时,最佳检测量为40 000粒种子;在混杂比为0.05%和0.1%时,最佳检测量为30 000粒种子;在混杂比为0.2%、0.3%和0.5%时,最佳检测量为20 000粒种子。[结论]在检测转基因水稻抗性基因漂移频率时,应采取随机抽样法抽样。根据本研究获得的不同混杂比下的最佳抽样量,建议在检测抗性基因漂移频率时,可先检测20 000粒花粉受体种子,若得到的漂移频率大于0.2%,则不需要增加花粉受体种子的检测量;若得到的抗性基因漂移频率小于0.2%,则需再检测10 000粒花粉受体种子,这时若得到的抗性基因漂移频率大于0.05%,则不需要增加检测量;若抗性基因漂移频率小于0.05%,还需再检测10 000粒花粉受体种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邓欣  赵廷昌  高必达  
【目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棉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的种群动态变化,并监测nptⅡ基因向叶围细菌漂移的情况。【方法】采用常规培养的方法分析转基因抗虫棉33B、SGK321和GK12、受体棉33、石远321和泗棉3号叶围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细菌在整个生育期的种群动态变化,并以质粒pBI121为对照,根据nptⅡ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菌落PCR方法对分离的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进行nptⅡ基因漂移监测。【结果】6个棉花品种的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总数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同一棉花品种不同采样时间之间差异显著,而同一采样时间抗虫棉和对应的受体棉间多数差异不显著。在转基因抗虫棉品种SKG321,GK...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帅帅  肖红梅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不同加工方法对转Bt抗虫水稻的内、外源基因的降解作用。[方法]以转Bt抗虫水稻‘华恢1号’及其阴性对照‘明恢63’为原料,选择煮制(10、15、20、25和30 min)、高温高压处理(20、25和30 min)、米果加工(煮制、一次干燥、二次干燥、微波、焙烤、油炸)和米酒发酵(1、2、3和4 d)等加工方法,并针对其加工品中内源基因(SPS基因)、外源基因或元件(包括actin1启动子、Cry1Ab/Ac基因、外源基因3'端接合序列、NOS终止子)设计不同扩增片段大小的引物,PCR扩增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高温高压处理对转基因水稻内、外源基因的降解作用大于煮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振  邓欣  赵廷昌  刘学敏  
【目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棉根际卡那霉素抗性细菌的种群动态,检测转基因棉卡那霉素抗性细菌nptII基因漂移。【方法】采用常规培养方法分析了转基因抗虫棉GK12、GK19、33B、SGK321,常规棉泗棉3号、33、石远321等7个棉花品种根际卡那霉素抗性细菌种群在棉花整个生育期的种群动态变化。以质粒pBI121为对照,设计nptII基因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对分离的根际卡那霉素抗性细菌菌株进行nptII基因漂移检测。【结果】7个棉花品种根际卡那霉素抗性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同一棉花品种不同采样时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数量差异显著,而同一采样时间抗虫棉和对应的受体棉间差异不显著。Simpson、...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良斌  官春云  周小云  熊兴华  
为了选育出稳定的转基因抗虫油菜新品种 ,采用卡那霉素抗性分析和 PCR检测技术对转基因抗虫油菜中Bt杀虫蛋白基因的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 .连续三代的研究结果表明 :Bt杀虫蛋白基因以单拷贝、杂合地整合到转基因植株 (T0 1,T0 2 ,T0 3,T0 5 ,T0 6 ,T0 7,T0 8)的基因组中 ,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纯合转基因株系杂交分析表明 ,在不同 T0 转基因植株中 Bt杀虫蛋白基因整合位点是不同的 ,T0 1和 T0 5或 T0 3和 T0 8的 Bt杀虫蛋白基因整合位点是同源染色体的不同座位 ,而其他转基因植株的 Bt杀虫蛋白基因整合位点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  闫静  张庆玲  郑爱琴  强胜  刘琳莉  伏建国  宋小玲  
[目的]了解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Brassica napus)向不同种群野芥菜(wild B.juncea)漂移的可能性,为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以抗草甘膦和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为父本,17个种群野芥菜为母本,研究人工授粉条件下的结实能力和抗性基因的传递频率及F_1在温室(套袋自交)和田间(开放授粉)的适合度;统计F_1后代的出苗率及抗性基因的传递频率。[结果]供试的野芥菜授2种转基因油菜花粉后每角饱粒数大于8粒;获得的F_1植株对相应除草剂都具有抗性;温室和田间种植后营养生长良好;温室条件下自交不结实;田间种植后单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及每角饱粒数均显著低于各自的亲本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志辉  杨立桃  艾晓杰  张大兵  邹思湘  
为了分析转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大鼠生理代谢水平的影响及其内源和外源基因遗传转移的情况,选用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饲喂含30%转基因抗草苷膦豆粕和含30%非转基因豆粕的大鼠配合饲料,连续饲喂30 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鼠体重,血清中尿素氮(SUN)、葡萄糖、天冬氨酸转氨酶(GPT)和血清总胆固醇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利用定性PCR方法检测试验大鼠的血液、肌肉、肝脏、胰脏、肾脏、胃及肠道内容物中的转基因豆粕内源基因和外源基因。结果表明,在用含转基因豆粕的饲料饲喂的大鼠胃、肠道内容物中发现了转基因豆粕的内源基因和外源基因片段,而在其血液及各组织器官中则没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小玲  强胜  刘琳莉  徐言宏  刘友良  
采用生殖生物学方法研究了药用野生稻和转bar基因水稻花粉杂交的基因漂移。结果表明 ,供试水稻花粉在药用野生稻柱头上的萌发生长与药用野生稻自花授粉花粉的萌发生长有一定差异 ,表现在穿过柱头的花粉粒百分率及内容物释放和正在凝缩、释放的花粉粒百分率较少。虽然转基因水稻花粉能在药用野生稻柱头上正常萌发生长 ,并能释放内容物 ,但杂交后结实率为 0 ,表明转基因水稻和药用野生稻杂交不亲和。他们的不亲和性不是在花粉的萌发和穿过柱头这一阶段 ,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本实验条件下转基因水稻和药用野生稻没有发生成功的基因交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健  官春云  李栒  陈社员  郑卓  陈平平  
在人工杂交与田间自然授粉两种条件下,研究了转Barstar基因油菜T742向非转基因油菜、其他芸薹属、十字花科植物和杂草的基因转移情况.结果表明,转基因油菜与周围非转基因油菜和新疆野生油菜杂交能产生一定数量的种子,经PPT抗性与PCR检测,其中部分种子含有Barstar基因,而与其他十字花科植物或杂草杂交不能得到杂种;基因转移受到母本类型的影响,转基因油菜T742与3种类型油菜的杂交亲合率从高到低为甘蓝型、白菜型、芥菜型.可见转基因油菜的外源Barstar基因可向周围非转基因油菜和新疆野生油菜进行转移,而很难向其他十字花科植物或杂草转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友才  周清明  
从水稻转化的受体系统、转化方法以及外源基因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水稻转基因研究的新进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晓军  王敬东  殷延勃  马洪文  宋玉霞  
根据米香基因的测序结果,设计了4对引物,在0.8%琼脂糖上电泳检测Fgr基因。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检测粳稻和籼稻米香基因(Fgr),为大规模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有效手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季军  杨四海  田大成  
【目的】了解正选择压力和基因转换对水稻全基因组中NBS-LRR抗病基因家族进化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水稻全基因组中的NBS-LRR基因进行鉴别与分类,利用PAML和GENECONV程序分别进行正选择替代和基因转换分析。【结果】在19个组(包含89个NBS-LRR基因)中检测出了显著的正选择替换位点,且约有60%正选择位点位于LRR区域;56个基因至少参与了1次基因转换事件。同时,基因转换、正选择以及基因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84%的参与基因转换的基因中都能检测出正选择位点,且至少有84%的发生基因转换或正选择的基因都位于基因簇中。【结论】水稻基因组中的NBS-LRR基因之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敖金霞  高学军  曲波  袁肖寒  刘营  仇有文  郭士成  
将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水稻的主要外源Cry1A(B)基因、BAR基因、CP4-EPSPS基因、PAT基因和内参RBCL基因目标片段分别克隆到克隆载体pMD18-T中,构建获得的质粒可作为定性检测3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的上述外源基因的通用标准分子质粒pMD18-T-PAT-CP4-EPSPS-Cry1 A(B)-BAR-RBCL,长约4.7 kb。经过双酶切、测序及PCR扩增,获得与预期片断大小及序列一致的目的基因片段,证明所构建的标准分子质粒是正确的,可以用来作为不同品种转基因粮食作物定性检测CP4-EPSPS基因、Cry1 A(B)基因、BAR基因和PAT基因的通用阳性标准分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