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38)
2023(4108)
2022(3417)
2021(3208)
2020(2859)
2019(6163)
2018(6179)
2017(10838)
2016(6180)
2015(7067)
2014(7108)
2013(6757)
2012(6669)
2011(5724)
2010(5971)
2009(5536)
2008(5797)
2007(5526)
2006(4860)
2005(4383)
作者
(21385)
(17898)
(17791)
(17082)
(11591)
(8765)
(8209)
(7111)
(6852)
(6512)
(6216)
(6200)
(5935)
(5834)
(5686)
(5610)
(5550)
(5493)
(5392)
(5345)
(4750)
(4567)
(4553)
(4180)
(4062)
(4046)
(3989)
(3946)
(3881)
(3750)
学科
(22984)
经济(22962)
(21231)
管理(20364)
(18376)
企业(18376)
技术(11678)
方法(11676)
数学(10002)
数学方法(9759)
(8672)
技术管理(6284)
(5820)
中国(5760)
(5310)
理论(5201)
业经(4753)
(4520)
贸易(4516)
(4432)
教学(4242)
(4117)
农业(4065)
(3572)
银行(3545)
(3530)
财务(3514)
财务管理(3501)
(3357)
(3332)
机构
大学(94183)
学院(93452)
研究(34922)
(32883)
经济(32007)
管理(31931)
理学(27056)
理学院(26724)
管理学(25891)
管理学院(25727)
中国(25717)
科学(25457)
(22099)
(21224)
(19997)
研究所(18401)
农业(17905)
业大(17822)
中心(16342)
(15822)
技术(14842)
(14020)
北京(13201)
(12844)
(12693)
(12168)
(12010)
师范(11715)
农业大学(11205)
财经(11155)
基金
项目(63121)
科学(47561)
基金(43949)
研究(41513)
(40967)
国家(40663)
科学基金(33140)
(25762)
社会(24238)
自然(23029)
社会科(23007)
社会科学(23001)
自然科(22550)
自然科学(22539)
基金项目(22476)
自然科学基金(22110)
(21878)
教育(19419)
资助(19342)
编号(16082)
重点(14979)
计划(13888)
(13651)
科技(13573)
(13292)
(13211)
成果(13156)
创新(12968)
科研(12558)
(11858)
期刊
(35790)
经济(35790)
研究(24138)
学报(22942)
中国(22262)
(19464)
科学(18430)
大学(16418)
学学(15534)
农业(13728)
管理(13083)
技术(12224)
教育(12093)
(11920)
(7771)
业大(6901)
技术经济(6868)
科技(6811)
(6401)
金融(6401)
图书(6319)
(6067)
财经(5817)
统计(5801)
农业大学(5744)
经济研究(5583)
(5390)
(5105)
(5093)
论坛(5093)
共检索到145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志明  冯伟业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虾类,贝类和鱼类养殖业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快速准确预测和诊断水产动物疾病,成为当前水产养殖业十分重要而突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 PCR 技术的介入,带动了水产养殖动物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快速发展。文章介绍了 PGR 及其衍生技术(RT-PCR,Reall—timePCR,免疫 PCR,套式引物 PCR,多重 PCR)的原理、特点及在水产养殖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并对水产养殖动物病原微生物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鹏飞   张帅帅   刘明珠   黄静   王剑   钟明兰   欧武阁   何琼玉   韦红玲   余庆  
动物疫病的暴发不仅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严重阻碍着人工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亟须针对疫病病原开发快速检测技术和病原防控技术来预防病害的暴发。核酸适体(aptamer)是针对特定靶标,利用指数富集配基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SELEX)筛选得到具有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功能性单链寡核苷酸。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阐述了核酸适体的优势以及其在人工养殖动物病原微生物防控中的研究进展,同时重点讨论了核酸适体在应用方面的5种挑战,(1)核酸适体筛选技术的局限性;(2)核酸适体在治疗方面缺乏稳定性与安全性;(3)核酸适体在生物体内如何持续性发挥靶向治疗作用;(4)核酸适体在活体实验中的精确性有待提高;(5)核酸适体与其他检测方法能否串联,从而构建全面性的检测平台。目前核酸适体针对养殖动物病原领域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在快速检测与靶向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正彬  刘永涛  董靖  胥宁  杨秋红  徐春娟  艾晓辉  
以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luteus)为检测菌种,样品经甲醇-0.1%甲酸水(体积比为3/7)超声提取,旋蒸浓缩,用杯碟法建立水产品可食性组织(草鱼、鳗鲡和对虾肌肉)中杆菌肽残留的测定方法.结果显示:杆菌肽在草鱼肌肉中最低检测限为0.25μg/g,在对虾和鳗鲡肌肉中最低检测限为0.50μg/g,均达到了我国农业部和欧盟规定的杆菌肽在肌肉组织中的最高残留限量检测要求.杆菌肽在各水产品肌肉组织中1~10μg/m L范围内,药物质量浓度对数与抑菌圈直径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00),杆菌肽不同水产品肌肉组织添加质量浓度在0.5~2.5μg/g时,各组织的回收率均在70.45%~93...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祝璟琳  王国良  金珊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浙江省养殖大黄鱼(Pseudnosciaena crocea)弧菌病的主要致病菌。本研究选择针对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胶原酶基因,哈维氏弧菌的部分ToxR基因的特异性,优化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进行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多重PCR产物的测序鉴定与特异性和敏感性实验,建立了一种检测致病性弧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的条带分析判断,可以在一个PCR管中同时成功地检测这3种病原细菌,含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3...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业成  
慕课属于高校教学运用的重要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其在病原微生物学习和免疫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解决知识讲授枯燥的问题,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将知识以系统化方式呈现,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优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金丽  侯先志  高爱武  
【目的】应用Real-time PCR(RT-PCR)对蒙古绵羊瘤胃内容物固、液相附着微生物的生态分布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采集3只蒙古绵羊瘤胃内容物,固液分离后对各相中所附着的微生物进行定量检测,包括总细菌、总厌氧真菌和3种主要纤维降解菌-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产琥珀酸拟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结果】固相中总细菌、总厌氧真菌和3种纤维降解菌的16S或18S rRNA基因考贝数显著高于液相,分别是液相附着微生物的7.22倍(P<0.05)、56.85倍(P<0.01)、2...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鲲  李怡  朱泽闻  黄宣运  王民权  方淑蓓  杨先乐  
针对水产品中恩诺沙星残留,通过筛选药物敏感菌株和显色剂,建立了一种基于显色反应来判断结果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以腾黄八叠球菌(Sarcina ureae)为指示菌株,以氯化三苯四氮唑显色为显色剂,阳性样品呈肉眼可辨的红色,阴性样品呈无色,最低检测限可达50μg/kg。经酶联免疫法(最低检测限可达12μg/kg,回收率在74.25%~93.38%之间)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最低检测限可达5.0μg/kg,回收率在78.20%~91.27%之间)验证,该方法准确、可靠。不同于传统的方法,该方法更为快速、便捷、易于结果判定,是对现有检测方法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完善,极其适合在生产、销售、流通等非实验室条件下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洁  冯炘  解玉红  刘淑琮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微生物领域。介绍了DGGE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步骤,分析了该方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概述了PCR-DGGE技术在环境微生物领域,包括在微生物处理技术、微生物生态多样性研究和功能菌种优化筛选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美群  潘瑛子  牟振波  刘海平  周建设  王万良  曾本和  扎西拉姆  
[目的]为分析黑斑原、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裸裂尻3种冷水鱼皮肤病灶中可培养微生物种类,探讨引起冷水鱼皮肤病变、死亡的主要病原微生物种类。[方法]利用平板方法在患病鱼皮肤病灶部位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经菌体形态观察、16S rDNA序列和ITS序列分析鉴定可培养微生物种属。[结果]从西藏3种冷水鱼皮肤病灶部位共计分离得到151株细菌和72株真菌,可培养细菌主要分布在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芽孢杆菌纲(Bacilli)及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1门、7纲21属25种,可培养真菌主要分布在接合菌纲(Zygomycetes)、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卵菌纲(Oomycetes)、银耳纲(Tremellomycetes)、酵母纲(Saccharomycetes)和丝孢纲(Hyphomycetes)等7纲15属24种。Aeromonas hydrophila、Paenisporosarcina sp.、Chryseobacterium sp.、Pseudomonas sp.、Plesiomonas shigelloides、Flavobacterium sp.、Mucor sp.Saprolegnia parasitica等其它鱼类的8种病原微生物被发现存在于西藏冷水鱼皮肤病灶处。[结论]黑斑原、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裸裂尻等冷水鱼皮肤病灶中潜藏着多种病原微生物,围绕这些病原微生物开展后续研究对西藏冷水鱼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江轶  黄开胜  艾德生  段蕾  
结合国内外在非高等级病原微生物方面的管理经验,剖析了我国高校在相关生物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介绍了在非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实践,包括完善管理组织、制度建设、监督机制、实验室准入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以及建设生物废弃物统一处理平台等举措,为我国高校在非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提供借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蔚芳  李青梅  郭军庆  雷霁霖  
建立快速、准确、简便易行的病害早期快速检测技术,是从事动物疫病防控研究工作者和产业界人士的迫切愿望。自从开辟免疫分析技术以来,越来越多更灵敏、更便捷的免疫分析方法被开发出来,以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快速检测试纸,被认为是当前最快捷、高敏感的一种免疫学检测技术。该项技术真正实现了快速简易检测靶目标,并已在畜牧业中得到普及应用,成为当前畜禽病害早期防控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该项技术在畜牧兽医领域的研究进展、应用现状、发展前景进行了介绍、分析和讨论,旨在为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早期诊断提供借鉴,以期获得一种适用于水产动物病害的、专用的快速检测新技术和新产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吕军仪  孙燕燕  李秉记  吴金英  黄克  陈琳  
实验用复合微生物由芽孢杆菌(Bacillusspp.)、红螺菌(Rhodospirillumspp.)、硝化细菌(Nitrobacterspp.)和硫化细菌(Thiobacillusspp.)组成,菌量比例分别为61.5%、27.3%、5.8%和5.4%。向大海马养殖池每10d使用1次,用量5mL/m3,菌液密度(2.0~2.5)×109/mL。结果表明,应用复合微生物的试验组溶解氧比对照组(不加菌)提高了32.7%,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物含量则分别降低了76.9%、97.1%和93.3%。对照池的浮游藻类优势种为蓝藻、甲藻和隐藻,分别占浮游植物总量的35.3%、22.3%和19.6%;试验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珊  王刘豪  郭军  李继莲  徐龙龙  
【目的】探明转地放蜂过程中常见蜜蜂病毒和寄生虫的流行规律,及不同地区工蜂肠道中两种主要共生菌Gilliamella apicola和Snodgrassella alvi的变化情况。【方法】在转地放蜂过程中,对同一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蜂场的固定蜂群连续取样,采用RT-PCR方法检测蜂群中病毒和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使用SPSS 17.0软件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样本的病毒和寄生虫感染率进行卡方检验。以蜜蜂β-actin为内参基因,对不同地区样本中的共生菌G.apicola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勇  李武  周志华  潘迎捷  赵立平  
在一块农田里于一个月内连续采集5次土样,提取土样微生物总DNA,应用PCR RFLP及PCR TGGE技术监测土壤微生物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细菌16SrDNA和真菌18SrDNA的PCR RFLP图谱在5个采样时间点上基本一致;细菌的PCR TGGE图谱平均有40条带,其相似性在90%以上,真菌的平均有20条带,其相似性在70%以上。说明这块农田土壤细菌区系短期内变化不大,而真菌区系存在较小幅度的动态变化,并且细菌多样性远远高于真菌多样性。比较两种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结果表明,PCR TGGE技术比PCR RFLP技术更能精确地反映土壤微生物的动态变化,并且能同时快速地对多个样品进行有效区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