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7)
2023(6241)
2022(5565)
2021(5166)
2020(4749)
2019(11402)
2018(11455)
2017(22692)
2016(12193)
2015(14072)
2014(14277)
2013(14333)
2012(13483)
2011(12122)
2010(12369)
2009(11607)
2008(11575)
2007(10800)
2006(9143)
2005(8415)
作者
(36764)
(30786)
(30738)
(29332)
(19564)
(14849)
(14253)
(12020)
(11468)
(10947)
(10363)
(10349)
(9839)
(9692)
(9672)
(9637)
(9609)
(9196)
(8980)
(8967)
(7704)
(7548)
(7526)
(7099)
(6989)
(6972)
(6920)
(6729)
(6232)
(6188)
学科
(49909)
经济(49860)
管理(33968)
(33405)
(27262)
企业(27262)
方法(25716)
数学(22889)
数学方法(22680)
(13969)
(13291)
(11862)
中国(11816)
(11655)
贸易(11653)
(11326)
(10535)
(10522)
银行(10510)
业经(10394)
(9976)
(9902)
金融(9900)
地方(9554)
(8777)
财务(8757)
财务管理(8720)
农业(8644)
企业财务(8214)
(7932)
机构
大学(179271)
学院(177084)
(72126)
经济(70470)
管理(69159)
理学(59030)
理学院(58384)
研究(57564)
管理学(57380)
管理学院(57039)
中国(47958)
(37569)
科学(36248)
(34819)
(33318)
(30073)
中心(29394)
业大(27725)
(27725)
财经(27552)
研究所(27314)
农业(26473)
(24932)
北京(23577)
经济学(22320)
(22195)
(22111)
师范(21855)
财经大学(20531)
经济学院(20368)
基金
项目(115596)
科学(89990)
基金(83882)
研究(82435)
(73097)
国家(72547)
科学基金(61858)
社会(51128)
社会科(48380)
社会科学(48361)
(45287)
基金项目(45021)
自然(41005)
自然科(40075)
自然科学(40062)
自然科学基金(39380)
教育(38188)
(38141)
资助(34700)
编号(34231)
成果(28238)
(25944)
重点(25807)
(24131)
(23861)
科研(22816)
课题(22803)
创新(22318)
教育部(22055)
大学(21927)
期刊
(76047)
经济(76047)
研究(49745)
中国(33235)
(29526)
学报(29399)
(28077)
科学(25290)
(23603)
金融(23603)
管理(23119)
大学(21619)
学学(20319)
农业(18895)
教育(15810)
技术(15491)
财经(13530)
业经(12513)
经济研究(12246)
(11439)
(10775)
理论(10302)
问题(10246)
图书(9955)
实践(9517)
(9517)
技术经济(9224)
(8942)
统计(8755)
商业(8679)
共检索到263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敬辉  
P2P网络借贷的参与主体面临着不同的风险,从博弈的角度来分析P2P网络借贷平台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并确定他们的最优选择,对监管行为的选择有重要启示意义。我国相关监管部门要通过整合征信数据,完善征信体系、完善征信信息的披露制度、建立P2P平台产品信用评价等级制度、制定行业自律要求等措施加强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渠道在国内外迅速扩散。由于制度和监管缺失,P2P网络借贷这种新生金融形态蕴藏着极大风险。通过对P2P网络借贷概念、现状和运作模式的介绍,分析其优势及存在的风险,提出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制度的构建模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晓光  曹一  
P2P网络借贷,即在网上实现借贷,借入者和借出者均可利用这个网络平台实现借贷的在线交易,一切认证、记账、清算和交割等流程均通过网络完成,满足了人们对资本便利快捷的需求。本文阐述了P2P网络借贷的基本概念、发展情况和积极意义,分析了其业务流程可能引发的风险,认为应将网络借贷纳入监管体系,制定监管原则、模式、内容以及安全与技术指标,引导其健康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艳红  安乔治  王艳霞  
P2P网络借贷,最早源于2005年3月英国4个年轻人创办的全球第一家P2P网贷平台Zopa。2007年6月我国第一家基于互联网的P2P借贷平台"拍拍贷"上线运营。经过几年的低速发展,从2011年开始,我国的P2P借贷市场开始爆发,平台数量及成交总额均以每年4~5倍的速度增长。据"网贷天眼"统计,截止到2014年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国文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一种依托互联网而兴起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由于其方便、快捷、灵活,近几年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和风险,如平台性质不清、监管缺位、涉嫌非法集资、资金安全缺乏保障等,严重影响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为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规范和引导,本文在对网络借贷性质和P2P网络借贷平台合法性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等,提出一系列监管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学忠  
加强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必要之举,然而学界对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性质、政府监管的正当性、资金安全保障方式、平台设立方式、监管体制安排、监管主体设置等问题的认识不尽一致。本文对上述事关如何监管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根本性问题进行辨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从协调政府和市场关系角度出发,应当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性质界定为信息中介;第二,政府对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监管有其正当性基础,即P2P网络借贷存在信息失灵、具有涉众性特征;第三,应当允许P2P网络借贷平台以第三方担保和风险备付金等方式保障出借人资金安全;第四,P2P网络借贷平台应采用严格准则设立方式;第五,对P2P网络借贷平台应采取统一监管模式,监管规则和标准由中央统一制定,地方监管部门仅具有执行权;第六,由于P2P网络借贷本质上具有证券属性,建议明确证券监管部门作为其监管主体。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宫晓林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近年来,P2P网络借贷行业逐渐兴起。由于自律性较差并缺乏行业监管,部分P2P网络借贷平台经营不善破产,更有平台曝出卷款跑路等丑闻,严重损害了贷款人利益,危害行业健康发展。本文以有限理性假设为基础,运用前景理论和演化动态博弈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和模型,研究了政府、P2P网络借贷平台和贷款人的行为选择。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政府应明确P2P网络借贷行业的监管部门并实施监管,以降低借贷平台违规经营的概率,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雪静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使用率的上升,P2P网络借贷作为新生事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个人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作为一种民间借贷形式,国内网络借贷平台目前处于监管"真空"状态,"谁来管,如何管"一直是多方争论的焦点。在借鉴美、英等国对P2P网络借贷的监管模式的同时,结合目前国内监管现状,对我国规范发展P2P网络借贷平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绘  沈庆劼  
2011年以来,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以年均500%的速度爆发式增长。2013年,全年成交额超过2 000亿元。截至2014年6月末,我国P2P平台数量已达911家。自2006年我国P2P网络借贷诞生以来,演变出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不同模式风险各异,给投资人与监管者带来了较大挑战。本文就我国P2P网络借贷模式中的五种核心要素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我国P2P网络借贷中的五类主要风险,并从征信体系、信息披露、产品信用评级行业以及自律标准等四个方面,对现有监管思路提出补充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樊云慧  
P2P网络借贷的迅猛发展给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美国,P2P网络借贷实行由证券监管部门、银行监管部门、金融消费者保护局等多个部门共同监管的分散监管体制,对投资者的保护主要是通过证券监管实现的。英国自2014年4月起将P2P网络借贷纳入金融行为局(FCA)的监管范畴。我国尚未对P2P网络借贷予以监管,但P2P行业因涉及公众利益,出于风险防范和其健康发展的需要,监管问题必须尽快予以解决。由于P2P借贷公司从事的是类金融业务,故应由监管金融业务的机构予以监管。在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下,对P2P网络借贷实行统一监管的机构应为银监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孝明  陈慧中  
P2P网络借贷平台一方面为个体与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为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增添动力;另一方面P2P网络借贷平台良莠不齐,诸多问题平台频发"跑路潮",蕴含了极高的金融风险。2016年新出台的法规明晰P2P平台的信息中介性质,为研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识别与监管指明了方向。基于信息中介视角,有效识别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风险、运营风险和科技风险,通过梳理我国P2P网贷平台的规制历程和规制逻辑,得出现行监管办法的缺陷,并进一步给出相关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孝明  陈慧中  
P2P网络借贷平台一方面为个体与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为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增添动力;另一方面P2P网络借贷平台良莠不齐,诸多问题平台频发"跑路潮",蕴含了极高的金融风险。2016年新出台的法规明晰P2P平台的信息中介性质,为研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识别与监管指明了方向。基于信息中介视角,有效识别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风险、运营风险和科技风险,通过梳理我国P2P网贷平台的规制历程和规制逻辑,得出现行监管办法的缺陷,并进一步给出相关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叶文辉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借贷的迅猛发展,其背后隐藏的诸多风险也逐渐暴露。本文对近期P2P平台风险事件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梳理,重点剖析了其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包括:通过"活期理财+债转"业务设定类资金池,存在期限错配、短投长借风险;信息披露不透明,甚至涉嫌虚假宣传,严重误导投资者;虚构标的"自融"、实际控制人监管缺位等违法违规事件频发;未建立行业准入和退出制度;平台提供产品担保,偏离"信息中介"的定位等。最后,本文提出政策建议:构建和完善P2P行业准入和退出制度;建立准确、全面的信息报告和披露制度;实施"穿透式"风险监管;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回归平台"信息中介"定位等措施。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先玲  
自2013年以来,P2P网络借贷平台倒闭趋势持续蔓延。本文基于中国111个问题P2P网络借贷平台数据,探讨这些平台的地域分布、注册资本和生存时间等方面的特征,并对P2P网络借贷平台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平台经营经验、地区行业竞争程度对问题平台生存时间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平台注册资本对问题平台生存时间无显著影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邓雄  高勇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近年来P2P网络借贷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其潜在的风险也逐步暴露。2013年以来英美等国陆续出台了更为严格的P2P网络借贷监管机制,进一步深化监管改革。本文通过比较我国和英美等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英美等国对P2P网络借贷监管改革的最新情况。当前我国P2P公司应加快业务拓展,强化与传统银行的合作,同时加强产品创新,提高网贷产品金融属性,以适应P2P行业的发展需求。同时,应加快建立和完善P2P网络借贷监管规则,加强资金安全保护,完善平台信息披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