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1)
- 2023(1445)
- 2022(1167)
- 2021(1100)
- 2020(878)
- 2019(2030)
- 2018(1918)
- 2017(3583)
- 2016(1889)
- 2015(1859)
- 2014(1890)
- 2013(1779)
- 2012(1514)
- 2011(1345)
- 2010(1334)
- 2009(1179)
- 2008(1090)
- 2007(909)
- 2006(819)
- 2005(702)
- 学科
- 业(6224)
- 济(6011)
- 经济(6008)
- 农(5093)
- 管理(5030)
- 农业(3814)
- 企(3174)
- 企业(3174)
- 方法(2495)
- 数学(2390)
- 数学方法(2273)
- 业经(1835)
- 供销(1568)
- 销(1568)
- 制(1537)
- 中国(1414)
- 收入(1390)
- 土地(1389)
- 工作(1308)
- 分配(1249)
- 银(1233)
- 银行(1230)
- 地方(1216)
- 财(1208)
- 行(1171)
- 人口(1093)
- 劳(1093)
- 劳动(1093)
- 产业(1062)
- 农业劳动(1055)
- 机构
- 学院(25343)
- 大学(25294)
- 管理(12393)
- 理学(10982)
- 理学院(10915)
- 管理学(10761)
- 管理学院(10720)
- 济(10323)
- 经济(10144)
- 研究(7710)
- 农(7432)
- 中国(5998)
- 业大(5756)
- 农业(5626)
- 京(4871)
- 科学(4683)
- 经济管理(4484)
- 农业大学(4243)
- 中心(4218)
- 财(3859)
- 江(3570)
- 所(3343)
- 范(3216)
- 财经(3187)
- 师范(3182)
- 研究所(3059)
- 经(2928)
- 州(2822)
- 研究中心(2780)
- 科技(2748)
共检索到34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黎邦群
文章针对当前图书馆OPAC网站的用户生成内容缺少优化而影响检索体验的现状,进行用户生成内容优化的影响因素及具体策略的研究。通过探讨用户生成内容优化的用户、质量及价值等影响因素,研究用户培养、质量控制及价值挖掘等策略,并在此基础上,从影响用户的积极性、产生纠纷风险及加重工作人员负担等方面对优化的负面效果及改进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就用户生成内容的优化给出了合适的建议,呼吁图书馆重视优化工作,以期提高OPAC用户生成内容的质量,提升用户的检索体验,维护图书馆的良好形象。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浩伟 汪璠 王秉琰
[目的/意义]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空间结构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革。以往以用户生成内容(UGC)为主的信息空间开始逐渐被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所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文章旨在从主题视角比较AIGC与UGC,揭示两者在内容与结构特征上的差异,并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提供创新参考。[方法/过程]收集了金融、法律、医疗和开放问答4个领域的多个在线平台上的问题和用户回答,并借助gpt-turbo-3.5模型生成每个问题的人工智能回答,最终构建了包含65260条问答数据的语料集,并采用BERTopic主题模型分别对AIGC与UGC进行主题提取,并从主题间关系、主题与文档关系以及主题与主题词关系3个角度对两者进行综合对比。[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AIGC和UGC在主题分布、主题内文档一致性和主题词权重结构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特征差异,能够更好地观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行为规律,并为AIGC的治理策略完善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柳瑶 郎宇洁 李凌
在文献分析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提取可能影响微博用户生成内容的三个层面的动机并建立模型,使用SPSS对数据样本预处理后,利用结构方程软件LISREL进行模型测量和模型构建及修正,验证相关假设,重构微博用户生成内容动机模型。为揭示微博用户生成内容行为的内在驱动规律、监控网络舆情、帮助服务商开发出"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引导微博健康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黎邦群
针对当前OPAC网站缺少搜索引擎与用户体验优化而造成用户流失的现状,对OPAC优化的背景、现状与需求、搜索引擎与用户体验优化概况、用户体验与访问质量及优化策略进行研究。通过采用简短域名、提高系统访问速度、设计简洁大方的页面布局、编写简单明了的网页源代码、使用规范的Html标签、放置科学合理的关键词、设置尽量短的内部链接及提升用户体验等优化策略,并对OPAC与搜索引擎、活跃用户与流失用户、优化的影响与评价等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呼吁重视OPAC的搜索引擎与用户体验优化工作,以增加活跃用户,实现OPAC的核心价值。图3。表2。参考文献16。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钱洁 潘洪涛
以媒体使用与满足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为研究基础,采集网络中的客观数据,通过内容分析法量化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阶层回归验证理论模型。研究发现:音视频类用户生成内容的内部特征正向影响消费者对内容的使用和满足;音视频类用户生成内容的创作者声誉外部特征正向影响消费者对内容的使用与满足,而内容的推荐性未对消费者选择产生作用;音视频内容的使用与满足则直接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形成;内容的使用与满足在音视频类用户生成内容与消费者品牌态度之间起中介作用。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妙玲 岳庆荣
目前,国外对于用户生成内容版权侵权问题的治理主要有两种模式:用户生成内容服务商指导原则所倡导的治理模式与知识共享模式。这两种模式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和缺陷。用户生成内容服务商指导原则所倡导的治理模式证实了过滤识别技术的重要性并证明其需要人工干预;知识共享模式证明了这种灵活的版权授权方式能在现有版权制度下促进信息共享。然而,用户生成内容服务商指导原则所倡导的治理模式凸显了技术的局限性;两种治理模式都存在执行力问题并且应用范围非常有限。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赵宇翔 朱庆华
介绍用户生成内容的定义及特征,并根据用户参与和贡献程度将其划分为核心贡献者、参与和协作者、潜水者等三类。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扎根理论方法、荟萃分析方法、内容分析法、调研法和个案分析法等5种用户生成内容动因的研究方法,并将动因分成社会驱动、技术驱动、个体驱动3个维度和人口统计学特征1个调节集。在此基础上,笔者构建了用户生成行为动因的整合模型,并根据上述3个维度建立用户生成行为动因的实证模型,且基于实证模型提出了14种假设,便于今后的继续研究。表2。图2。参考文献2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阮光册 夏磊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识别海量高质量的用户生成内容在电子商务等领域具有很多的实际意义。本文将主题模型应用到高质量用户生成内容的识别,从语义层面挖掘高质量用户生成内容所具有的特征。本文首先通过对社交平台用户评论特征的分析,构建了基于LDA的用户生成内容主题模型,对主题模型计算结果,采用TFIDF识别高概率主题词的权重,探讨高质量用户生成内容的主题分布特征。最后通过亚马逊网上书店的网络用户评论进行试验,分析了高质量用户评论的主题分布特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秦芬 李扬
用户生成内容指用户在社交媒体、电商网站、在线问答社区等平台上发表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的内容。用户生成内容对消费者决策、平台定位等都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很多平台面临用户生成内容不足或贡献不大的局面,为了激励用户创造内容,平台或企业采用了多种激励方式,各激励方式的效果成为学术界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本文对现有的用户生成内容激励机制文献进行了梳理,首先概述了用户生成内容的概念及分类;然后从经济激励、非经济激励和联合激励三个维度对已有文献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影响激励效果的因素及各种激励方式的优点和不足;最后从经济激励形式的拓展、引入惩罚机制和多平台联合激励等角度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希望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新思路,并帮助企业和平台制定合适的激励政策。
关键词:
用户生成内容 社交媒体 激励机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鹏
从信息内容、生成媒介、用户三方面分析Web 2.0环境中用户生成内容的内涵与特征,认为Web 2.0环境中的用户生成内容符合自组织的条件。在分析目前对社会化标签、维基百科、博客、微博、虚拟社区等几种类型用户生成内容自组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构建Web 2.0环境中用户生成内容自组织模式,阐述用户生成内容自组织的层次、内容与演化机制,并指出进一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蕾 张琳琳 王傲 黄崑
[目的/意义]探索如何对社交媒体上学术型用户生成内容质量进行评价。[方法/过程] 首先,通过招募使用过社交媒体上学术信息的用户,开展学术信息检索用户实验,获取用户评价学术型用户生成内容质量的指标,构建初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模型中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结果/结论]构建了适用于学术型用户生成内容质量评估的模型,该模型包括两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其中重要性程度排在前三位的指标为演示性、有趣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丰富和完善了社交媒体学术信息质量评价理论和指标体系,为自动识别高质量学术型用户生成内容提供参考。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崔淼 钱金芳 王之澜
持续的用户生成内容是平台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长期发展的基础。现有文献多采用因素视角探究用户生成内容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而对多重因素“如何”系统地发挥作用、实现持续用户生成内容这一过程性问题尚不清晰。本文基于可供性—实现理论视角,通过对B i l i b i l i的探索性案例研究,构建内容平台实现持续用户生成内容的A IGA模型,揭示了内容平台实现持续用户生成内容的过程。研究发现:内容平台为内容生成提供信息可供性和社交可供性(A),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分别在两种可供性的基础上进行人机互动与人际互动(I),平台企业设计包括用户筛选、内容生产者激励、内容生产者教育、内容消费者自监管及活动组织等治理机制(G),它们被用来促进互动过程,最终内容生产者获取经济资源、机会资源、社会声誉、情感依恋,两类可供性实现结果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内容平台实现持续用户生成内容(A)。这一研究有助于完善用户生成内容理论体系,并推动持续用户生成内容理论研究从因素观向过程观发展,对内容平台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实现持续用户生成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同时,本文将可供性实现过程研究从单一的技术使用者视角,拓展至技术使用者和技术提供者双重视角,对可供性实现理论形成有益补充。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敏 王丹
文章从用户生成内容的组织现状分析出发,根据微格式的类型及其功能,构建了基于微格式的用户生成内容聚合组织框架,探讨了微格式具体应用,总结了目前微格式用于用户生产内容的组织还存在的互操作性等问题。
关键词:
用户生成内容 微格式 信息组织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汪旭晖 陈鑫
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使消费者更频繁地借助用户生成内容获取产品信息和产品使用体验。用户生成内容的感知效应和劝说效应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感知效应增加了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感知,劝说效应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Web 2.0时代,网络口碑的主要形式为图片评论和文字评论,目前图文结合的用户生成内容作为网络口碑的新形式受到广泛关注。从图文一致性和图文位置关系两个视角剖析图文结合的用户生成内容对消费者感知有用性的影响,为增加研究结果的内部效度,采用情景模拟实验法,通过4个实验,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陶兴 张向先 张莉曼 卢恒
[目的/意义]文章利用LDA主题模型与W2V-MMR自动摘要技术实现多个网络学术社区的跨平台知识聚合。弥补了现阶段单一平台提供专业知识不充分的问题,为社区内的科研工作者带来知识获取的便利。[方法/过程]首先利用LDA主题模型对用户生成内容文本进行主题获取、过滤与融合,形成跨平台知识主题。在此基础上通过W2V-MMR摘要生成方法进行跨平台知识摘要生成。[结果/结论]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在跨平台知识聚合中的有效性,为网络学术社区中的知识聚合服务提供了方法依据。[局限]聚合方法对文本要求质量较高,低质量文本会导致主题的知识丰富度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