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04)
2023(18203)
2022(15128)
2021(13956)
2020(11889)
2019(27065)
2018(26385)
2017(50041)
2016(26717)
2015(30113)
2014(29374)
2013(29459)
2012(26870)
2011(23907)
2010(23809)
2009(22541)
2008(22151)
2007(19527)
2006(17052)
2005(15758)
作者
(75638)
(63368)
(62964)
(59943)
(40452)
(30148)
(28450)
(24404)
(24254)
(22451)
(21673)
(21337)
(20358)
(20051)
(19861)
(19511)
(18958)
(18362)
(18250)
(18207)
(15605)
(15422)
(15405)
(14594)
(14183)
(14163)
(14097)
(13814)
(12662)
(12454)
学科
(115876)
经济(115715)
(102280)
管理(94774)
(91817)
企业(91817)
方法(52629)
数学(42907)
数学方法(42442)
(37904)
(34285)
业经(33890)
中国(31501)
(27099)
(25453)
财务(25405)
财务管理(25364)
企业财务(24063)
(23464)
贸易(23445)
农业(23217)
(22948)
技术(20992)
(19697)
(19617)
(19416)
(19309)
银行(19277)
(19199)
(19083)
机构
学院(383750)
大学(382426)
(169839)
经济(166873)
管理(153646)
理学(132157)
理学院(130865)
管理学(128970)
研究(128680)
管理学院(128243)
中国(103555)
(80783)
(80308)
科学(73976)
财经(63519)
(63352)
(63249)
中心(59344)
(58050)
(57075)
研究所(57074)
业大(54262)
经济学(52705)
北京(50290)
农业(49624)
经济学院(47475)
财经大学(47369)
(46798)
(44214)
(43978)
基金
项目(255091)
科学(204317)
基金(191074)
研究(185569)
(166646)
国家(165306)
科学基金(143902)
社会(122299)
社会科(116262)
社会科学(116234)
基金项目(99739)
(96741)
自然(92925)
自然科(90904)
自然科学(90874)
自然科学基金(89355)
教育(84549)
(81680)
资助(78475)
编号(71806)
(58114)
重点(57345)
成果(57183)
(55708)
(54008)
国家社会(52387)
创新(51590)
(51164)
教育部(50537)
课题(49312)
期刊
(186160)
经济(186160)
研究(114956)
中国(76237)
(66372)
管理(63430)
(58046)
学报(56141)
科学(55109)
大学(44609)
学学(42439)
农业(39780)
(39036)
金融(39036)
技术(35173)
教育(33075)
财经(32564)
经济研究(30468)
业经(29891)
(28177)
问题(24360)
(24213)
(22387)
国际(21031)
技术经济(20568)
世界(20250)
现代(17964)
统计(17906)
财会(17712)
(17573)
共检索到581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余珮  蔡正芳  
文章把企业通过OFDI引致的“生产率-国际市场份额-获利能力”三层次国际竞争力的递进关系与制造业稳链、固链、提链的进阶逻辑有机结合,构建了OFDI影响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层次传导机理,并使用2003~2013年14760家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显示:中国企业通过OFDI实现了从稳链到固链的传导,却无法进一步实现提链效应;商贸服务型OFDI助力中国企业实现了稳链、固链的递进发展,但阻碍了链的跃升,而生产型OFDI的传导效应在稳链环节就出现断裂;中国企业对上环流国家OFDI能稳链、但无法进一步传导,而对下环流OFDI虽无法稳链、但可以起到固链作用;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在稳链环节出现断裂,而本土民营企业通过OFDI实现了稳链到固链的传导。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材荣  
本文运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2004—2013年共十年数据,对我国27个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外商直接投资程度、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并利用静态面板回归和动态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整体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但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还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中高技术行业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形成优势最有潜力的行业;(2)我国引入外商直接投资占比变化不大,但其总额提升速度迅猛;(3)我国制造业的平均产业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但其大小程度及变化趋势在不同行业之间有着明显差别;(4)静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FDI渗入程度越高,产业集聚程度越大,越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田晖  程倩  
本文基于2012—2017年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研究美国的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并考察创新对美国的进口竞争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美国制造业的进口渗透率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利润率具有抑制效应;创新对二者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可以有效减轻美国制造业的进口渗透率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利润率的负向影响;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创新都有助于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利润率的提升,但只有自主创新有助于中国制造业抵御美国的进口竞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翔  李洲  
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传统衡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度方法面临较大局限性。鉴于此,该文借鉴Koopman et al.(2010)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测度原理和方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最新发布的投入产出表,分别在整体层面和细分产业层面,测算了全球44个国家(地区)2000-2014年制造业部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以作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数替代变量,据此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再评估。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在样本期内呈现先降后升的"V"型趋势;虽然竞争力最强的仍然集中在劳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翔  李洲  
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传统衡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度方法面临较大局限性。鉴于此,该文借鉴Koopman et al.(2010)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测度原理和方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最新发布的投入产出表,分别在整体层面和细分产业层面,测算了全球44个国家(地区)2000-2014年制造业部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以作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数替代变量,据此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再评估。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在样本期内呈现先降后升的"V"型趋势;虽然竞争力最强的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但近年来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国际竞争力提升较快;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数的全球排名较为靠前,"大而不强"的传统认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梁运文  张帅  
基于"垂直专业化→层次国际竞争力"过程传导的研究视角,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VSS)、生产率(PR)、贸易竞争力(RCA)、产业利润(ACR)四者间传导关联的统计分布特征,并从"过程传导"的角度对中国制造业15个行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定位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中能形成"垂直专业化→生产率→贸易竞争力→产业利润"过程传导良性循环的行业不多,产业发展驱动力过程传导中存在较为明显的递减、时滞甚至断裂效应。有效地进一步培育和提升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在于克服现有"垂直专业化→层次国际竞争力"过程中的"传导短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悦   凌丹   刘慧岭  
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作为未来经济秩序的主流形式,对中国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变动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世界银行贸易协定内容数据库及对外经贸大学UIBE数据库,实证考察了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对中国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能够显著增强中国与成员国间的双边价值链总关联,实现产业链固链;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能够显著加强中国与成员国间双边价值链前向关联并弱化后向关联,从而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实现产业链强链;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因贸易协定条款类型不同、成员国收入水平不同、行业要素密集度不同而具有异质性;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主要通过降低双边贸易成本及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强化双边价值链关联。文章研究结论为中国构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梁运文  张帅  
基于竞争力层次传导观,文章对垂直专业化影响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层次传导效应进行了系统实证研究。文章首先从资本和劳动密集二维角度,探讨了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制造行业竞争力影响的方向与程度,然后通过因素递增多元回归和总体通径分析,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垂直专业化→生产率→贸易竞争力→产业利润率"层次传导效应。研究发现,目前开放条件下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层次传导的影响存在较显著的递减与断裂效应。对此,文章提出了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为"外延拓展空间"的突破战略构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魏龙  蔡培民  王磊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专业化投入视角考察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稳定性,并探究了价值链稳定性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与RCEP成员国间的价值链稳定性较强,且一般贸易方式下的价值链稳定性不断增强;价值链稳定性可以通过抑制贸易伙伴的贸易保护动机提升企业的绩效,其中与RCEP成员间、以一般贸易方式维系的价值链稳定性水平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大;在与RCEP成员国构成的区域价值链中,一般贸易方式下的价值链稳定性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本文的分析论证了RCEP对维系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稳定性的重要意义,为我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及国际经济规则重建提供策略参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于明远  范爱军  
针对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GVC)中的竞争力现状,本文提出GVC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机理:通过加大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使产业结构不断向"软化"趋势调整,改变之前对加工装配等低端环节的路径依赖,向GVC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从而提高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分工地位。分工地位提高后,通过对战略环节和资源的控制而获得更多的分工利益,最终达到提升中国制造业在GVC中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立敏  王璇  饶思源  
尽管国际竞争力早已成为经济与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但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和量化指标形成统一意见。本文基于产业竞争力的层次观点,初步构造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采用生产率、市场份额和利润率三个不同层次的指标,依据中国制造业30个种类2007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将其与美国制造业相应种类进行对比研究,以求揭示产业竞争力各层次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一指标体系评价结果的政策含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海涛  任若恩  
本研究以中德制造业的双边国际比较为基础,测定了1991-2000年的劳动生产率和1995年的单位劳动成本,并集中从相对价格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成本等三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对纺织业、服装业和皮革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等行业进行了具体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蕾  詹小平  
文章基于基础抛物线的马尔科夫链对样本训练对象开展偏离向量损失规划测度,并以n阶马尔科夫链的状态测度对观测对象进行封闭式分析,以对受到近原点序列扰动影响的样本序列精度进行进一步的测定。按照四级RCA指数测定改进马尔科夫链,并运用基于RCA改进的马尔科夫链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进行二次动态测定。结果证实,我国东部制造业竞争力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中部区域相对发展稳定,而西部区域的制造业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蕾  詹小平  
文章基于基础抛物线的马尔科夫链对样本训练对象开展偏离向量损失规划测度,并以n阶马尔科夫链的状态测度对观测对象进行封闭式分析,以对受到近原点序列扰动影响的样本序列精度进行进一步的测定。按照四级RCA指数测定改进马尔科夫链,并运用基于RCA改进的马尔科夫链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进行二次动态测定。结果证实,我国东部制造业竞争力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中部区域相对发展稳定,而西部区域的制造业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牛建国  张世贤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采用贸易增加值研究我国以纺织、鞋、服行业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阶以及传统制造业2008年前后相对国际竞争力的变化,并实证研究基础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对竞争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纺织、鞋服行业1995-2011年期间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整体攀升,尤其是全球价值链地位上升显著,高于我国制造业同期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整体水平;相对国际竞争力在金融危机之后呈弱化趋势;劳动力、原材料和能源等基础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呈U形,要素成本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博弈"是产生U形效应的主要原因。积极推动创新提升生产效率、积极推进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过程以及不断拓宽产业链和产品链是保持和提升我国传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