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36)
2023(13828)
2022(11994)
2021(11272)
2020(9449)
2019(22122)
2018(22154)
2017(42897)
2016(22857)
2015(25725)
2014(25592)
2013(25227)
2012(22829)
2011(20554)
2010(20767)
2009(18833)
2008(18330)
2007(15993)
2006(13970)
2005(12267)
作者
(65828)
(54887)
(54496)
(51873)
(35026)
(26337)
(24608)
(21594)
(20763)
(19720)
(18652)
(18390)
(17384)
(17370)
(16934)
(16780)
(16345)
(15998)
(15673)
(15644)
(13567)
(13562)
(13370)
(12587)
(12290)
(12120)
(12008)
(12000)
(11086)
(10660)
学科
(96099)
经济(96001)
管理(67425)
(64645)
(55298)
企业(55298)
方法(47286)
数学(40761)
数学方法(40032)
(23501)
中国(23492)
(21447)
(21243)
业经(20889)
技术(19086)
理论(18832)
地方(17580)
(16201)
贸易(16190)
农业(15920)
(15692)
(14990)
(14912)
环境(14004)
(13406)
财务(13320)
财务管理(13297)
(13180)
企业财务(12590)
(12577)
机构
大学(327917)
学院(325760)
管理(132247)
(128407)
经济(125635)
理学(115609)
理学院(114391)
管理学(111994)
管理学院(111424)
研究(105637)
中国(76338)
(69856)
科学(66746)
(56731)
(52621)
(50419)
业大(49392)
研究所(48171)
中心(47231)
(46325)
财经(46202)
北京(44064)
(43173)
师范(42794)
(42068)
农业(39427)
经济学(38610)
(38488)
(37907)
技术(35776)
基金
项目(227034)
科学(179011)
研究(165280)
基金(164751)
(143701)
国家(142565)
科学基金(123109)
社会(103164)
社会科(97890)
社会科学(97861)
(89107)
基金项目(87005)
自然(81155)
自然科(79342)
自然科学(79327)
自然科学基金(77846)
教育(77187)
(74823)
资助(68695)
编号(67371)
成果(53727)
重点(50820)
(49761)
(47828)
(47604)
课题(46489)
创新(44492)
科研(43211)
教育部(42923)
大学(42369)
期刊
(134977)
经济(134977)
研究(94203)
中国(60618)
学报(51729)
管理(49018)
科学(48073)
(44881)
(42153)
教育(40523)
大学(39329)
学学(36798)
技术(32421)
农业(31604)
(23082)
金融(23082)
财经(22228)
经济研究(22134)
业经(21828)
(18998)
技术经济(17782)
图书(17749)
问题(17305)
科技(17187)
(16991)
统计(15606)
理论(15520)
(14616)
(14359)
实践(14259)
共检索到464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蔡冬青  周经  
通过两个国家、N种中间投入品以及两个企业的简单模型分析,发现相对于通过吸引外资以及通过国际贸易获取的中间产品,通过本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生产中间产品比本国的生产更加具有针对性,提高了中间产品的效率,从而对本国最终产品技术的提升比其他渠道的国际技术外溢更加有效。同时,均衡分析的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外溢的效应受到母国人力资本、研发投入的交互影响。在本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母国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研发投入可以强化这种反向技术外溢效应;而这种反向技术外溢又受到母国与东道国技术差距的交互作用。在本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更大的技术差距有助于更强的反向技术外溢;最后,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青  陈湛匀  
文章以主要10个国家对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为横截单元,以不同国家1990-1999年的专利引用频率构成一套面板数据建立FDI反向溢出效应模型,通过变截距的固定效应模型OLS及似不相关回归SUR估计研究投资国获取先进技术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投资国FDI对于获取知识技术的反向流动影响显著为正。基于这一结论,文章讨论了中国在外汇储备高居不下和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双重压力下,开展技术寻求型跨国投资战略一方面是缓和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保证适当外汇储备规模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更是可以借助发达国家市场的知识溢出产出许多新的技术和发明,以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竞争优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飞鸣  李杰  
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FDI)正的溢出效应能有效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但是,对于FDI溢出效应的决定因素,理论界长期以来并没有形成共识。随着理论界和实务界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内在关系认识的深化,“金融发展论”成为FDI研究领域中最充满活力的分支之一和最具有前沿性的研究领域之一。基于对“金融发展论”在理论上研究不足的认识,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应用内生增长理论,构造了包含FDI和金融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莉  
文章从L-P模型入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外溢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产生了积极的逆向技术外溢,同时,进口、FDI(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研发也都促进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基于此,中国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夏  戴金平  
二战之后,美元就主导着全球国际货币体系。美国货币政策的每一次常规或非常规调整,边缘国家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本文回顾了美国货币政策变动对边缘国家主要经济变量与金融变量的影响,总结了美国货币政策变动传递边缘国家的理论机制。特别地,随着去全球化热潮的兴起,本文梳理了资本管制能否应对外部货币政策冲击的相关观点,并进一步总结了"二元悖论"与"三元悖论"相应文献。最后,本文认为,货币竞争与"超主权"货币都不能有效解决中心国家货币政策外溢这个难题,只能诉诸金融技术进步与数字货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宋生瑛  
从一个理论模型出发,指出民主社会中的马太效应具有内生性。因为社会的贫富差距导致人们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而教育水平的不同又影响了人们政治决策的判断力。穷人有限的政策判断力限制了他们通过投票对政治决策的影响,因此,民主社会同样会存在不民主的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伟辉  
本文从技术进步路径"要素禀赋说"与"技术赶超说"争论出发,基于当前我国技术进步典型事实,构建包含技术模仿、自主创新两种技术演化路径和技术"模仿陷阱"、技术进步路径"转型陷阱"、"自主创新"三种稳态的技术进步模型,探索技术进步路径由模仿向自主创新转换的理论机制。发现:发展中国家采用技术模仿实现产业升级时,在没有国家干预情况下,很难跳出技术"模仿陷阱";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健全市场制度、促进资本积累、加强产权保护、加大研发补贴等政策推动国家技术进步路径由技术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但这个转变要跨过技术进步路径"转型陷阱"才能成功;我国应该采取偏离比较优势的产业升级战略,积极采用功能性与选择性产业政策相结合的国家干预措施,抓住技术变革机会,选取新兴产业作为"技术赶超"的重点方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洁  赵鑫磊  陈海波  
利用我国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两个中介变量,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OFDI未显现出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呈弱负效应,但通过以下两条路径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一定正向效应,即"OFDI→国内研发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和"OFDI→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分区域看,东部地区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为负值,中部地区的正向直接效应最为显著,西部地区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OFDI通过国内研发投入产生的间接效应,仅在西部地区较为显著;OFDI通过促进国内研发投入再带动人力资本产生的间接效应,在东中部为正、西部为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桑赓陶,汪滔  
“市场换技术”是我国吸引外资和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向我国转让先进技术的一条基本方针。本文研究:经过多年实践,我国通过让出部分国内市场,到底从外商投资企业手中换到了多少技术,换到了什么水平的技术?本文对我国百余家内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了调查,在这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市场换技术”的成果与代价模型。该模型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让出的市场份额的增加,有关行业的“国内最高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在让出的市场份额达到某个峰值后,让出的市场越多,有关行业的“国内最高技术水平”反而逐步下降。本文的结论是:在我国,“市场换技术”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效的;但是,让出市场必须有限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和连  栾永玉  
本文将经济系统分为非出口部门、初级产品出口部门和工业制成品出口部门,构建了三部门的出口贸易技术外溢效应模型。对中国“八五”及“九五”期间的各地区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八五”及“九五”期间,我国出口贸易对国内非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效应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出口部门,且工业制成品出口通过提高或有效利用本部门的要素投入和对非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而促进经济增长。而出口部门(包括初级产品出口部门与工业制成品出口部门)与非出口部门之间的要素(劳动和资本)投入生产率差距存在收敛趋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廷珺  
外商直接投资(下文简称为FDI)是否具有正的技术外溢效应一直存有争议。为验证这一问题,笔者拓展了C-D生产函数模型,评估了FDI的技术外溢效应。经验研究证实,中国在引进外资过程中的确获取了正的技术外溢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礼  张学勇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FDI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技术外溢效应的作用机制。随后,为了反映时间趋势和解决内生性问题,本文建立联立方程计量模型,并采用跨年度的工业宏观数据,实证分析了FDI对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结果表明,FDI对国有企业存在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并且这种效应是通过竞争与示范效应,以及产业联系效应产生的。并且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外资与国有企业的联系越加紧密,这种外溢效应也在不断加强。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最后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如何获取更大技术外溢效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寅  刘金兰  
为研究口碑的传播机理以及口碑的传播效果,并对口碑营销管理提出建议,文章建立了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的顾客关系网络作为口碑传播的媒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口碑传播动态模型,并讨论了模型参数的取值对口碑传播效果的影响,为口碑营销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群阳  
在科技全球化浪潮冲击下,跨国公司产业竞争优势演化催生的R&D资源全球转移为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TSFDI),获取反向技术外溢创造了机遇。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R&D资源转移出现的背景,指出TSFDI是对接跨国公司R&D资源的有效途径,并进而研究了TSFDI与反向技术外溢的关系,归纳了发展中国家TSFDI的现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文鹏  何雨  
作为一种新的领导概念,责任型领导愈发受到学界关注。然而,过去的研究主要关注了责任型领导对下属工作产出的积极影响,相对忽略了潜在负面效应及其形成机制。为此,本文将责任型领导的积极面与阴暗面进行整合,从均衡视角构建了一个责任型领导的双刃剑效应模型。该模型指出责任型领导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学习和社会交换来提升下属的道德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另一方面还会通过工作压力和分散注意力导致下属的情绪枯竭、身心健康等问题,下属的关键个体特质如责任心、互惠信念、自我效能和权力距离导向在上述过程中发挥着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