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3)
2023(6017)
2022(5021)
2021(4735)
2020(3759)
2019(8681)
2018(8325)
2017(16057)
2016(9042)
2015(10032)
2014(9501)
2013(9165)
2012(8671)
2011(7572)
2010(7684)
2009(6967)
2008(7038)
2007(6227)
2006(5635)
2005(5288)
作者
(25819)
(21227)
(21192)
(20240)
(13654)
(10307)
(9678)
(8342)
(8292)
(7701)
(7277)
(7259)
(7039)
(7007)
(6973)
(6716)
(6460)
(6458)
(6280)
(6252)
(5463)
(5357)
(5348)
(5088)
(4898)
(4835)
(4717)
(4662)
(4421)
(4371)
学科
(32993)
经济(32936)
管理(29440)
(28736)
(26252)
企业(26252)
(15660)
方法(15417)
数学(13371)
数学方法(13256)
(11864)
财务(11863)
财务管理(11836)
企业财务(11525)
(9361)
中国(8916)
(8426)
业经(7787)
(7677)
(7591)
体制(6614)
理论(6158)
产业(5762)
(5542)
金融(5542)
地方(5459)
结构(5416)
农业(5397)
公司(5295)
(5224)
机构
大学(122524)
学院(120968)
(47831)
经济(46838)
研究(43768)
管理(43470)
理学(37371)
理学院(36965)
管理学(36319)
管理学院(36116)
中国(34114)
科学(26380)
(26379)
(25741)
(22549)
(22086)
研究所(20255)
财经(19984)
中心(19497)
(18897)
(18389)
业大(18011)
农业(17424)
北京(16783)
(16539)
财经大学(15267)
经济学(15253)
(14907)
(14745)
师范(14600)
基金
项目(80682)
科学(62927)
基金(58772)
研究(57548)
(52856)
国家(52421)
科学基金(44220)
社会(36150)
社会科(34169)
社会科学(34158)
(30734)
基金项目(30365)
自然(29231)
自然科(28523)
自然科学(28511)
自然科学基金(28054)
教育(27938)
(26782)
资助(24751)
编号(21989)
重点(19298)
成果(18923)
(18789)
(16918)
(16700)
课题(16398)
教育部(16135)
创新(15899)
科研(15809)
大学(15419)
期刊
(52715)
经济(52715)
研究(37533)
中国(26540)
学报(22866)
(22632)
(20130)
科学(19546)
管理(18428)
大学(17592)
学学(16603)
教育(15619)
农业(13759)
(12503)
金融(12503)
财经(10821)
技术(10453)
(9295)
经济研究(9051)
(8020)
业经(7251)
会计(6823)
问题(6779)
(6774)
财会(6407)
世界(6396)
业大(6030)
(5719)
国际(5652)
职业(5124)
共检索到187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华  
“公司治理框架应保护股东的权利”,这是OECD《公司治理结构原则》最核心的思想。作为全体股东的受托人,董事会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股东切身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鲁桐  
《OECD公司治理原则》自问世以来,在推动各国建立本国的公司治理规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加强资本市场监管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作用。2004年对《OECD公司治理原则》的第一次修订,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近年来,为了吸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公司治理方面的教训,使公司治理政策框架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新变化,2013~201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二十国集团(G2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磊  
本文探讨了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作用和缺陷 ,评述了相关的理论文献和具体的改革实践。在此基础上 ,指出了适应国有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最优治理结构是激励机制与内外部约束机制及其各要素间的均衡搭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于东智  王化成  
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所占的比例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特征。有观点认为 ,独立董事制度为公司的权益资本和管理雇佣契约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治理措施。经验分析表明 ,目前实行的独立董事制度并没有发挥真正的效用。政策制订部门的当务之急就是协调监事与独立董事之间的功能冲突 ;同时 ,注意治理机制的互补作用 ,打造独立董事市场 ,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 ,并强化立法的质量与增大执法的力度。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鲁桐  
《OECD公司治理原则》自1999年问世以来,在推动各国建立本国的公司治理规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加强资本市场监管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为了吸取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中暴露的公司治理的教训,使公司治理政策框架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新变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二十国集团(G20)成员一起对原有的公司治理原则进行了修订。《G20/OECD公司治理原则》是在更广泛国家参与和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达成的结果。修订后的原则在继承原有框架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和完善,它将作为一个指导各国改善治理实践的政策工具,为各国和公司层面进行下一步的公司治理改革提供新的坐标和重要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鹏飞  
物联网在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重要的治理问题。文章分析了物联网的结构,指出数据的安全和隐私问题是物联网的核心治理问题,而对物联网的治理必须遵循通知和同意原则、协调性原则以及透明性和可追责性原则。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王蕾  薛杨阳  
"宝万之争"引发社会对于公司治理话题的关注和热议。完善的公司治理不仅能促进微观主体经营业绩的提高和股东利益的保护,还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效率。本专题与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合作,探求公司治理的理论溯源及国际实践,并对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公平公正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正友  
公司的市场价值取决于公司的绩效,而公司治理又是决定公司绩效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基于狭义的公司治理概念,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探讨了美国公司治理与公司市场价值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了考察,为完善中国公司治理提供了一些线索和脉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聚军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是建立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前提。本文通过对政府间核心公共服务职责划分相关理论的梳理和OECD国家具体实践的考察,归纳出两点可资借鉴的主要经验:一是权衡中央和地方各自的优势,在强调中央政府负有主要支出责任,以保障基本社会公平的同时,逐渐增加地方政府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发挥其信息优势。二是在"收入集权、支出分权"的基本财政体制下,通过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使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与财力相匹配,发挥转移支付的控制机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际社会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治理方式的探索成果,是对公司治理的科学总结。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发表的公报明确提出,支持《二十国集团/经合组织公司治理原则》(以下简称《原则》)的有效实施。近期,中国银保监会对照《原则》6章39条具体要求,系统梳理了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实施情况,总结了公司治理良好实践,明确了当前存在的差距,以及下一步改进方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魏贤运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设计是否可以为公司管理层的雇佣契约和权益资本提供更为安全的治理措施,这一结论尚未得到充分的证实和肯定。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1年间的经验分析表明,我国股改后实施的股权激励制度发挥了一定的治理效用,且该种治理作用在国有上市公司及股权相对集中的上市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为进一步认识股权激励的公司治理功效提供了新的解释和支持性证据。政策制定部门应注意治理机制的互补作用,为股权激励制度作用的实施提供更好的环境。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汉民  韩彬  
公司治理的演进过程也是所有权和控制权以及经营权分离的过程。通过对英美国家公司发展不同时期两权分离的历史考察,发现两权分离与公司治理演进之间存在依存关系:两权分离依次经历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控制权和经营权分离和同股不同权等阶段,不同形式的两权分离带来不同的公司治理问题,从而产生相应的治理手段,推动着公司治理的演进。通过对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的历史回顾也证明了两权分离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共同演进关系。针对研究发现,最后提出了我国公司治理改革的方向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