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73)
- 2023(11440)
- 2022(9410)
- 2021(8452)
- 2020(6770)
- 2019(15267)
- 2018(14711)
- 2017(27135)
- 2016(15189)
- 2015(16306)
- 2014(16187)
- 2013(15992)
- 2012(15230)
- 2011(14125)
- 2010(14251)
- 2009(12848)
- 2008(12892)
- 2007(11429)
- 2006(10270)
- 2005(9373)
- 学科
- 济(65608)
- 经济(65536)
- 业(38826)
- 管理(38547)
- 企(28264)
- 企业(28264)
- 方法(22175)
- 中国(20799)
- 农(20548)
- 地方(19971)
- 数学(19241)
- 数学方法(18955)
- 学(16495)
- 业经(15712)
- 农业(14276)
- 贸(13426)
- 贸易(13416)
- 财(13252)
- 易(12957)
- 环境(11650)
- 融(11564)
- 金融(11562)
- 银(11459)
- 银行(11391)
- 发(11235)
- 制(11156)
- 地方经济(11114)
- 行(11054)
- 技术(10605)
- 和(9308)
- 机构
- 学院(222714)
- 大学(220732)
- 济(87722)
- 研究(86540)
- 经济(85986)
- 管理(77754)
- 理学(66745)
- 理学院(65822)
- 管理学(64351)
- 管理学院(63985)
- 中国(63268)
- 科学(58868)
- 农(54013)
- 京(48562)
- 所(47191)
- 研究所(43515)
- 农业(42920)
- 业大(41746)
- 财(38325)
- 中心(37737)
- 江(34734)
- 院(31082)
- 北京(30701)
- 范(30483)
- 财经(30131)
- 师范(29985)
- 省(29557)
- 科学院(27831)
- 州(27789)
- 农业大学(27502)
- 基金
- 项目(153357)
- 科学(118378)
- 基金(109587)
- 研究(102284)
- 家(100834)
- 国家(99982)
- 科学基金(82444)
- 社会(64496)
- 省(62102)
- 社会科(61118)
- 社会科学(61099)
- 基金项目(58074)
- 自然(56000)
- 自然科(54694)
- 自然科学(54666)
- 自然科学基金(53673)
- 划(53024)
- 教育(45708)
- 资助(44170)
- 发(39026)
- 编号(38775)
- 重点(35667)
- 计划(32174)
- 创(31978)
- 部(31783)
- 成果(30559)
- 创新(30065)
- 科研(29900)
- 发展(29682)
- 科技(29654)
- 期刊
- 济(101395)
- 经济(101395)
- 研究(63332)
- 农(50557)
- 学报(48805)
- 中国(47288)
- 科学(41250)
- 大学(35066)
- 农业(34483)
- 学学(33729)
- 管理(28655)
- 财(26924)
- 教育(22045)
- 融(21494)
- 金融(21494)
- 业经(18685)
- 业(18319)
- 技术(17382)
- 经济研究(16682)
- 财经(14433)
- 业大(14264)
- 问题(13505)
- 版(13215)
- 科技(12660)
- 经(12397)
- 农业大学(11837)
- 资源(11228)
- 商业(10974)
- 林业(10644)
- 贸(10574)
共检索到338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仲磊1 王新坤1 杨润强1 郭丽萍1 2 顾振新1*
研究NaHCO3浸泡与发芽条件对大豆中植酸含量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化,探讨不同发芽时间下植酸含量、植酸酶活性、植酸与总锌分子量比值(PA/Zn)、植酸与总铁分子量比值(PA/Fe)的变化。以大豆籽粒为试材,去离子水预浸泡为对照,通过单因素试验(NaHCO3浸泡浓度,浸泡时间和发芽温度)与正交试验(L9(33))对发芽条件进行优化;最优发芽条件下,测定不同发芽时间时植酸含量、植酸酶活性、总锌和总铁含量。结果表明:用0.50 g?L-1 NaHCO3浸泡处理的大豆,植酸含量在发芽0 d时比对照降低12.00%;发芽4 d后,0.50 g?L-1 NaHCO3浸泡处理的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发芽温度33...
关键词:
大豆 植酸 碳酸氢钠 浸泡 发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仲磊 王新坤 杨润强 郭丽萍 顾振新
研究NaHCO3浸泡与发芽条件对大豆中植酸含量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化,探讨不同发芽时间下植酸含量、植酸酶活性、植酸与总锌分子质量比值(PA/Zn)、植酸与总铁分子质量比值(PA/Fe)的变化。以大豆籽粒为试材,去离子水预浸泡为对照,通过单因素试验(NaHCO3浸泡浓度、浸泡时间和发芽温度)与正交试验(L9(33))对发芽条件进行优化,并在最优发芽条件下,测定不同发芽时间时植酸含量、植酸酶活性、总锌和总铁含量。结果表明:用0.50 g·L-1NaHCO3浸泡处理的大豆,植酸含量在发芽0 d时比对照降低11.94%;发芽4 d后,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发芽温度33℃、浸泡时间3 h和NaHCO3质量浓...
关键词:
大豆 植酸 碳酸氢钠 浸泡 发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锋 裴桂英 马赛飞 刘健
通过对大豆种子包衣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包衣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均优于不包衣种子,其中包衣与不包衣种子的发芽率差别达显著水平,发芽势、活力指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发芽特性 活力指数 包衣种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晓玲 张建文 郭守华 刘永军 刘贵荣 程秀娟
用 0 ,5 0 0 ,10 0 0 ,2 0 0 0mg·L- 1的水杨酸溶液浸泡马铃薯块茎 2 4h ,以清水作对照 ,然后于 2 5℃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定期测定其发芽情况和酚类物质含量及多酚氧化酶 (PPO)和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结果表明 ,5 0 0mg·L- 1的水杨酸能促进马铃薯块茎发芽 ,而 10 0 0mg·L- 1和 2 0 0 0mg·L- 1的水杨酸则对块茎发芽起抑制作用 ;5 0 0mg·L- 1水杨酸处理能提高块茎中酚类物质的含量 ,降低PPO活性 ,10 0 0mg·L- 1和 2 0 0 0mg·L- 1的水杨酸处理则使块茎中酚类物质含量降低 ,PP...
关键词:
马铃薯 水杨酸 发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夏清 彭聪 宋超 彭镰心 赵钢
【目的】探讨苦荞不同发芽时期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苦荞的综合利用及相关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对黔苦5号、沽源苦荞、西荞1号、川荞1号4个苦荞品种种子发芽0,3,6,9,12d的游离氨基酸进行定量检测,分析氨基酸间含量变化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判断发芽过程中氨基酸总量发生变化的主要特征氨基酸;应用聚类分析,研究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规律。【结果】苦荞发芽前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较大,发芽12d后,黔苦5号、沽源苦荞、西荞1号、川荞1号总氨基酸含量分别由发芽前的5.40,5.31,4.03,3.82mg/g增加至16.26,19.27,17.91,15.79...
关键词:
苦荞 发芽 游离氨基酸 化学计量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裴桂英 王永锋 马赛飞 刘健
通过紫斑病对大豆室内发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感染紫斑病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明显降低,不同感染级别种子的发芽势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大豆种子感染紫斑病后会因播种品质显著降低而不适于大田用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姜维波 李小勤 冀东 冷向军
为研究发芽蚕豆与发芽豌豆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分别以普通配合饲料、发芽蚕豆和发芽豌豆投喂体质量为(1056.1±30.3)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养殖周期84d。结果显示:与投喂普通配合饲料的草鱼相比,发芽蚕豆与发芽豌豆均显著降低了草鱼的增重,增大了饲料系数(P<0.05);同时,草鱼肌肉的失水率下降,硬度与咀嚼性显著提高,肌纤维密度增大、肌肉胶原蛋白含量增加,肌肉与皮肤中Ⅰ型胶原蛋白基因COL1A1和COL1A2 mRNA的表达量也显著提高(P<0.05);其中,发芽蚕豆组草鱼的增重、肌肉硬度与咀嚼性、肌纤维密度以及肌肉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发芽豌豆组(P<0.05)。结果表明:投喂发芽蚕豆与发芽豌豆,虽然降低了草鱼的生长性能,但能够改善草鱼的肌肉品质,并且投喂发芽蚕豆的效果优于发芽豌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涛 丁俊胄 陈芸 谢雯雯 熊善柏 赵思明
考察浸泡温度、发芽温度和淋水频率等培育条件对绿豆芽的生长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温度、发芽温度和淋水频率对豆芽的生长特性和营养品质都有显著影响(P<0.05)。在较高温度(40℃)下浸泡绿豆,培育的绿豆芽鲜质量大、胚轴长且水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高。在较高环境温度(30~35℃)下培育的豆芽胚轴长,但是轴径小。随着喷淋频率的降低,豆芽鲜质量、胚轴长、轴径逐渐降低,水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后增加,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增加后降低,γ-氨基丁酸含量交替式变化。绿豆芽的适宜培育条件为:绿豆在40℃下浸泡5h,发芽温度控制为25~30℃,喷淋水间隔时间为1h。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森 杨特武 赵莉君 熊善柏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谷氨酸转化速率等指标差异的比较分析,探讨不同品种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差异形成的原因,为发芽糙米的品质选育及其深加工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181份水稻品种(系)糙米为材料,在30℃条件下浸泡6 h、发芽24 h后,测定GABA含量;在此基础上,选取高GABA产量材料10份及中、低产量材料各1份,对其发芽糙米的GABA产量、GAD活性、谷氨酸转化速率、游离谷氨酸含量、根长和芽长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水稻品种(系)发芽糙米的GABA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最高达87.88 mg.(100 g)...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雪 王玺 孙娜
以10个大豆品种的新种子和相应人工老化种子为材料,进行半粒种子发芽试验,测量胚根长度,并将胚根长度划分为4个范围,即小于1 cm、1~2 cm、2~3 cm和大于3 cm,再将半粒种子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新种子胚根长度大于3 cm的种子百分数与田间出苗率相关系数最高,二者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胚根长度小于1 cm的种子百分数与田间出苗率呈显著负相关。大豆老化种子胚根长度在1~2 cm内的种子百分数与田间出苗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初步认为,半粒种子发芽法作为大豆种子活力测定的一种方法,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大豆种子 半粒种子发芽 种子活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仁红 顾小平 岳晋军 苏文会
针对连续多年覆盖后雷竹林产生的衰退减产问题,从竹林覆盖物料对竹子的化感作用角度对衰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利用外施不同浓度和种类的酚酸以及稻草、竹叶水浸液对毛竹种子进行发芽实验,以探求酚酸等化感物质对竹子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处理液浓度的上升,几种酚酸和稻草、竹叶水浸液对毛竹种子的抑制作用增强。稻草、竹叶2种覆盖物1倍浸提母液处理后长出的种子胚根迅速失活死亡,5、10倍2种浸提母液对发芽势、胚根长度、胚根质量有促进作用。100 mg.L-1酚酸或混合酚酸液使胚根长度与对照相比减少24.49%~48.99%,胚根质量减少9.17%~38.08%;500 mg.L-1酚酸或混合酚酸液可使胚根长度...
关键词:
酚酸 化感作用 雷竹 衰退 种子发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玲 沈海龙 张振全 张军保 张鹏
色木槭(Acer mono)又名色树、色木(东北)、五角槭、水色树等,属槭树科(Aceraceae)槭属(Acer)植物,落叶乔木,树高15~20m,胸径可达30cm,自然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与长江流域中下游,朝鲜半岛、蒙古、东西伯利亚、日本亦有分布,为槭属树种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种(陈嵘,1937;高风华,2009)。色木槭树势优美,枝叶浓密,叶形秀丽,嫩叶红色,入
关键词:
色木槭 脱落酸 种子发育 冷层积 休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云辉 郭元新
【目的】研究发芽苦荞富集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苦荞芽菜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持。【方法】在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质量浓度、钙离子(ca2+)浓度、发芽温度和发芽时间4个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发芽苦荞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建立Gaba富集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分析模型的有效性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4个因素对Gaba富集的影响大小依次为msG质量浓度>发芽温度>发芽时间>ca2+浓度;发芽苦荞富集Gaba的最佳培养条件为:msG浓度6.90mG/ml,发芽温度32℃,发芽时间3.5d,ca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永玉 李昆 闫红
在 2 6℃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去皮处理可显著提高久树种子的发芽率 ,较对照提高 31.7%。ABT4号生根粉在久树育苗试验中 ,可有效地促进久树种子出苗率和成活率 ,浸种浓度在 2 5mg·kg- 1时 ,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时间都较对照有明显的提高。F检验证明光照处理的久树种子较遮光处理发芽效果好 ,证明久树种子对光敏感
关键词:
久树 种子处理 发芽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中声 刘金福 洪伟 郑世群 吴承祯 吴则焰 林义君 苏松锦
为提高格氏栲种子萌发率,从不同粒级、不同温度、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不同种皮处理等对格氏栲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速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粒和中粒格氏栲种子的萌发率比小粒种子高;40和50℃处理有利于格氏栲种子萌发,温度过高会抑制其种子萌发;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处理均能促进格氏栲种子萌发,赤霉素质量浓度为10、20和50mg/L时格氏栲种子发芽率均高于70%;去除种皮可提高格氏栲种子的发芽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