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7)
2023(2295)
2022(2036)
2021(1887)
2020(1698)
2019(3729)
2018(3591)
2017(6316)
2016(3910)
2015(4422)
2014(4231)
2013(4419)
2012(4340)
2011(3963)
2010(3977)
2009(3761)
2008(3697)
2007(3370)
2006(2964)
2005(2853)
作者
(16264)
(13606)
(13311)
(12673)
(8952)
(6915)
(5974)
(5456)
(5416)
(5139)
(4849)
(4800)
(4738)
(4656)
(4510)
(4265)
(4262)
(4211)
(4185)
(4108)
(3796)
(3651)
(3439)
(3331)
(3244)
(3154)
(3148)
(3137)
(2981)
(2906)
学科
(12461)
经济(12438)
管理(8299)
(7842)
(6536)
(6417)
企业(6417)
方法(5886)
数学(4924)
数学方法(4838)
(3494)
(3493)
中国(3368)
(2713)
及其(2583)
业经(2540)
(2448)
水产(2448)
(2328)
农业(2299)
(2241)
贸易(2240)
理论(2231)
(2178)
(2141)
动物(2122)
(2069)
(2027)
财务(2026)
财务管理(2018)
机构
大学(59726)
学院(57748)
研究(28583)
(24887)
科学(22656)
农业(20879)
中国(19179)
(18402)
(18170)
经济(17636)
研究所(17143)
业大(16512)
管理(15397)
(14512)
农业大学(13120)
理学(13096)
理学院(12828)
(12437)
(12407)
(12297)
管理学(12292)
管理学院(12227)
中心(11809)
实验(11549)
实验室(11124)
重点(10635)
(10578)
科学院(10367)
(9779)
技术(9275)
基金
项目(42353)
(30767)
科学(30637)
国家(30566)
基金(29986)
科学基金(23141)
研究(21800)
自然(18853)
自然科(18414)
自然科学(18398)
自然科学基金(18089)
(17760)
(16068)
基金项目(15281)
资助(13471)
计划(12532)
科技(12259)
社会(11401)
重点(10685)
社会科(10663)
社会科学(10658)
(10046)
教育(9939)
(9671)
专项(9655)
(9221)
科研(9201)
(8609)
(8517)
创新(8206)
期刊
学报(23201)
(23190)
(20302)
经济(20302)
农业(16408)
科学(16338)
中国(15528)
大学(15223)
研究(14796)
学学(14761)
(8859)
业大(8255)
农业大学(7443)
管理(6482)
(6480)
(5315)
中国农业(5202)
教育(4886)
自然(4376)
(4172)
金融(4172)
自然科(4048)
自然科学(4048)
林业(3770)
技术(3481)
经济研究(3477)
农业科学(3432)
科技(3408)
财经(3221)
水产(3056)
共检索到91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正杰  贾东升  吴祖建  魏太云  谢联辉  
【目的】以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编码的NSvc4蛋白和CP蛋白的致病功能鉴定为切入点,研究RSV的致病机理。【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在本氏烟中对RSV编码的6个蛋白进行细胞定位。采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技术鉴定NSvc4蛋白与其余5个蛋白间的互作关系,并用酵母双杂交体系(Yeast two-hybrid,YTH)对NSvc4与CP蛋白间的互作再次验证。利用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系统在本氏烟叶片研究NSvc4蛋白和CP蛋白的致病性,采用实时荧光定...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文金  邓慧颖  谢荔岩  林奇英  吴祖建  谢联辉  
以云南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为介体昆虫,以4个水稻品种为寄主,通过人工接种对采自云南、江苏、河南、山东、安徽等省的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23个分离物进行传毒试验.致病性评价结果表明,23个分离物可划分为5个等级,即强致病型、次强致病型、中致病型、弱致病型、极弱致病型.致病性分化表现在地理差异、毒株差异及水稻品种差异三方面.不同分离物在寄主发病率、发病时间、症状表现以及对灰飞虱传毒效率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含新  魏太云  吴祖建  林奇英  谢联辉  
对我国水稻条纹病毒 (Rice stripe virus,RSV) 7个分离物的致病性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RSV各分离物之间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差异 ,据此可分为 3组 ,但组内分离物之间致病性又有所不同 .第 1组致病性最强 ,包括北京双桥(SQ)、辽宁盘锦 (PJ)分离物 ,其中 PJ所致病害发病率最高 ,而 SQ所致病害症状最严重 ;第 2组包括云南的宜良 (YL)、保山(BS)分离物、上海嘉定 (JD)、福建龙岩 (LY)分离物 ,致病性次强 ,其中 YL、BS分离物较 JD、LY强 ;第 3组为山东济宁 (JN)分离物 ,致病性最弱 .但各分离物之间的病害特异性蛋白、外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开玉  熊如意  吴建祥  周雪平  周益军  
【目的】检测灰飞虱体内由水稻条纹病毒(RSV)编码的外壳蛋白(CP)、病害特异性蛋白(SP),以及非结构蛋白NS2、NS3和NSvc4等5种蛋白以及病毒粒子CP与SP、NS2、NS3、NSvc4的体外结合,为进一步研究水稻条纹病毒与其介体昆虫互作提供有用信息。【方法】提取高带毒灰飞虱(Q家系)总蛋白,用免疫方法检测昆虫体内CP、SP、NS2、NS3和NSvc4等5种重要蛋白的表达以及病毒粒子CP与SP、NS2、NS3、NSvc4的体外结合情况。【结果】结果表明在带毒灰飞虱体内以上5种蛋白都能检测到,而且CP含量最高,NSvc4、SP、NS3、NS2含量依次降低;用体外原核表达后纯化的蛋白进行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璐平  林辰  吴祖建  谢联辉  
通过RT-PCR克隆获得水稻条纹病毒(RSV)编码的蛋白NS2和拟南芥柯浩体蛋白Atcoilin的cDNA,将两者分别与表达载体pEarley102(带青色荧光蛋白,CFP)和pEarley101(带黄色荧光蛋白,YFP)同源重组.将构建好的重组载体分别转化到农杆菌EHA105中,通过农杆菌接种法将两者共同注射到本氏烟叶片表皮细胞中进行表达.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NS2-CFP与Atcoilin-YFP能重叠在一起,表明RSV NS2定位于柯浩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春梅  程兆榜  季英华  熊如意  范永坚  周益军  
对来自江苏、云南、山东、河北等地灰飞虱来源的21个水稻条纹病毒分离物的病害特异性蛋白(sp)基因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序列测定表明,所有分离物的sp基因大小相同,均由537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78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采用DNAStar软件进行分析,21个RSV分离物核苷酸和推导的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1%~100%和95.5%~100%。与已报道水稻来源的27个RSV分离物一起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RSV-sp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相对较大,除灰飞虱来源的或者云南来源的分离物相对独立成组外无明显的规律性。从功能上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首先与寄主相关,从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秦发亮  刘文文  李莉  王锡锋  
【目的】筛选介体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SBPH)中与水稻条纹病毒(RSV)病害特异蛋白(disease-specific protein,SP)可能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为明确介体灰飞虱传播RSV的分子机制及SP在传毒过程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提取高质量灰飞虱总RNA并通过TaKaRa D9086 OligtexTM-dT30 mRNA Purification Kit对mRNA进行纯化。利用SMART技术合成双链cDNA,利用Axygen的PCR纯化回收试剂盒将ds cDNA回收纯化,纯化后的ds cDNA再经SfiⅠ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纯化后与文库载体pPR...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根土  陈广香  张珈源  胡桥  马明鸽  窦彦霞  李明骏  青玲  
【目的】NS3编码的蛋白是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RNA沉默抑制子。笔者前期研究发现,转NS3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对RSV有一定的抗性。为深入揭示NS3在寄主体内的作用机制,本文将进一步探究转NS3本氏烟对其他烟草病害的抗性。【方法】以野生型本氏烟和转NS3本氏烟为试验材料,通过农杆菌浸润法接种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侵染性克隆,观察病毒症状,抽提系统发病叶片总RNA,并利用RT-qPCR方法检测病毒的相对积累量;采用灌根接种法分别接种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观察植株表型并统计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结果】PVX侵染本氏烟后,植株叶片主要表现为花叶、褪绿等症状,NS3表达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具有相同的PVX症状表现。在接种PVX 10 d后,RT-qPCR检测发现与野生型植株病毒积累量相比,NS3表达抑制了PVX在本氏烟体内的积累水平,两个转NS3株系(NS3-6、NS3-9)中PVX的相对积累量分别为野生型植株的68.17%和81.01%。青枯病菌在野生型植株和转基因植株上均引起萎蔫、猝倒等典型的病害症状,且两者的症状无明显差异。在青枯病菌侵染早期,NS3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利于病菌的侵染,表现出对青枯病较为敏感;而在接种14 d,野生型植株的发病率为100.00%,病情指数为78.67,而NS3-6、NS3-9株系的发病率分别为95.00%、98.33%,病情指数分别为70.00、73.00;14 d之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逐渐升高,而NS3表达株系的病情指数均低于野生型植株。黑胫病菌在野生型植株和转基因植株上均为在茎基部出现黑褐色坏死斑等典型病害症状,且NS3表达也不影响本氏烟的症状表现。在黑胫病菌的侵染初期,NS3-6株系的发病率高于野生型植株;但在整个黑胫病发生过程中,转NS3株系的病情指数均低于野生型植株,在接种12 d,野生型本氏烟的发病率为96.67%,病情指数为77.50,而NS3-6、NS3-9株系的发病率分别为90.00%、86.67%,病情指数分别为64.17、62.08。【结论】通过病原侵染过程观察表明NS3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烟草病害在本氏烟上的侵染和严重程度,且对不同病原菌的影响不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春梅  程兆榜  杨柳  缪倩  周益军  
为揭示灰飞虱携带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cirus,rsV)的Ns2和Ns3基因分子变异特征,采用单雌产卵法从江苏、云南、山东、河北等地获得20个灰飞虱携带的rsV分离物,rt-pcr扩增出Ns2和Ns3基因特异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再结合GeNbaNk中已报道的其他分离物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不同寄主、地区分高物的分子变异特点及系统发育关系。序列测定表明,20个分离物Ns2和Ns3 2个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5%~100%(Ns2)和95.4%~100%(Ns3),推导编码的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0%~100%(Ns2)和96.2%~100%(N...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剑玉  郑其升  郭小参  侯凤香  王琳  陶红梅  侯继波  陈溥言  
采用RT-PCR方法扩增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临床分离株的M基因(525 bp),通过设计4对引物,把M蛋白分成4段K1(78-112)、K2(98-131)、K3(118-153)、K4(139-174),分别扩增相应基因M1、K1、K2、K3和K4,连接pET-32a(+)表达载体,经鉴定后转化Escherichia coliBL21,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分别在相对分子质量30.8×103和24.4×103位置出现目的条带,重组蛋白均可与阳性血清发生特异反应。将蛋白M1免疫BALB/c小鼠,于第三次免2周后从小鼠脾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乐文静  史文琦  季英华  周益军  
使用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IBA)和PCR法分别对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和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感染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灰飞虱体内广泛存在Wolbachia感染,但是灰飞虱体内Wolbachia的感染与其体内携带RSV的特点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二者在经卵传播过程中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暗示了RSV和Wolbachia在灰飞虱体内虽然都可以垂直传播给下一代,但是二者在传播方式上或者在传播过程中可能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间没有明显影响的过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菊英  张桂英  王金生  
wxocA、wxocB、wxocD、wxocE和wzt是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 onas oryzaepv.oryzicola,Xooc)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合成基因,avrXa3是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 onas oryzaepv.oryzae,Xoo)的一个无毒基因。利用pBCSK(-)和pKNG101两个质粒的复制起点不被水稻黄单胞菌识别的特点,把wxocA、wxocD、wxocE和wzt的中心区域克隆在pBCSK(-)上,获得突变转化单元pBCSK∷ΔwxocA、pBCSK∷ΔwxocD、pBCSK∷ΔwxocE和pBCSK∷Δwzt...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许海东  区又君  郭志勋  苏友禄  王瑞旋  
2008年5月,湛江市某网箱养殖场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发生大规模死亡,调查发现病鱼呈现体色发黑、反应迟钝、呈螺旋状或旋转游动等典型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症症状,在鱼体没有发现寄生虫或细菌感染,PCR检测发现病鱼感染了鱼类神经坏死病毒(NNV)。利用已经发表的NNV核酸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外壳蛋白基因并测序,根据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该病毒与斜带石斑神经坏死病毒(ECNNV)碱基相似率达99.2%,属于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基因型(RGNNV)。同时进行人工感染试验,采用4种方法感染该病毒,累计死亡率均达100%,并对感染样品进行克隆测序鉴定,证明导致此次湛江卵形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爱玲  林克剑  贺康  王桂荣  李飞  
【目的】探讨利用RNA干扰技术切断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繁殖的可行性,研究RSV病毒不同基因间的互作关系。【方法】利用喂食的方法测定体外合成的dsRNA对灰飞虱体内RSV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根据RSV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3种dsRNA(dsRdRp、dsNSvc4和dsCP),分别喂食携带RSV病毒的2龄灰飞虱,96 h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同时检测灰飞虱体内RSV病毒不同基因RdRp、NSvc4和CP的表达量。【结果】经过特异性dsRNA喂食处理的灰飞虱体内RSV病毒靶基因NSvc4、CP的表达量大幅下调,下调幅度分别为93.2%和94.9%;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时鳗  许程志  许榜丰  吴运谱  贾云慧  乔传玲  陈化兰  
【目的】流感病毒的致病性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笔者之前的研究结果发现当两株具有相似基因特征的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进行HA基因替换以后,病毒对小鼠的致病性发生了改变。通过确定影响病毒致病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为进一步揭示流感病毒致病力差异奠定了基础。【方法】对ZD71和SY130的HA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确认氨基酸差异位点并设计定点突变引物,构建单点突变的重组病毒并测定其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将拯救的亲本病毒、HA单基因替换重组病毒及单点突变重组病毒以感染复数(MOI)为0.001和0.1的病毒量分别接种于MDCK和A549细胞,测定病毒的体外复制能力;将上述各株病毒以50μL含106EID50的剂量经滴鼻途径接种BALB/c小鼠,分别采集小鼠的脑、鼻甲、肺、脾、肾等脏器,匀浆处理后接种鸡胚分析病毒在小鼠体内各脏器的复制情况;将病毒分别以50μL含101-106 EID50的剂量经鼻腔感染BALB/c小鼠,感染后每天称量小鼠体重,当小鼠体重下降比率超过25%时判定为死亡,统计死亡情况,测定病毒的小鼠半数致死量(MLD50),评估各突变病毒对小鼠的致病性,与亲本病毒进行分析比较后,获知决定病毒致病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结果】ZD71和SY130病毒HA蛋白共存在4个氨基酸差异位点,分别为4、138、144和225位(H3 Numbering)。经过定点突变、病毒拯救及序列测定确认,分别获得含有单个位点突变的重组病毒。通过测定病毒在MDCK和A549细胞上的复制情况,结果发现与亲本病毒rZD71相比较,突变病毒rZD71-HA/G225E在感染MDCK细胞的各检测时间点、及感染A549细胞24—48 h后,复制滴度均显著提高;与rSY130相比较,突变病毒rSY130-HA/E225G在感染MDCK细胞12—36 h后、及感染A549细胞36—72 h后,复制滴度均显著降低。而4、138、144位点的突变对病毒的复制影响较小。进一步的小鼠感染试验发现HA 225位氨基酸的改变显著影响了病毒对小鼠的致病性,与亲本病毒rZD71相比,225位氨基酸由G突变为E后,病毒rZD71-HA/G225E的MLD50由4.32 log10EID50降低至3.0 log10EID50;病毒不仅在小鼠鼻甲和肺脏内检测到,而且在脾脏和肾脏中也均有一定水平的复制。【结论】HA蛋白225位氨基酸对两株H1N1 SIV对小鼠的致病性具有重要决定作用,提示在后续开展的病原学监测中要密切关注该位点氨基酸的变异情况,为更好地防控动物流感乃至人流感的大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