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12)
- 2023(2482)
- 2022(2179)
- 2021(2097)
- 2020(1903)
- 2019(4144)
- 2018(4175)
- 2017(7153)
- 2016(4690)
- 2015(5337)
- 2014(5266)
- 2013(5157)
- 2012(5274)
- 2011(4854)
- 2010(5012)
- 2009(4593)
- 2008(4782)
- 2007(4294)
- 2006(3894)
- 2005(3533)
- 学科
- 济(13121)
- 经济(13103)
- 业(9176)
- 管理(9006)
- 学(7654)
- 企(7022)
- 企业(7022)
- 方法(5225)
- 农(4782)
- 数学(4151)
- 数学方法(4025)
- 中国(3861)
- 制(3357)
- 农业(3157)
- 业经(3114)
- 财(3046)
- 理论(2950)
- 贸(2801)
- 贸易(2800)
- 地方(2729)
- 易(2689)
- 和(2572)
- 水产(2477)
- 银(2465)
- 融(2449)
- 金融(2446)
- 及其(2435)
- 银行(2433)
- 行(2370)
- 教育(2333)
- 机构
- 大学(72397)
- 学院(71129)
- 研究(32417)
- 科学(25834)
- 农(25705)
- 中国(21442)
- 农业(21089)
- 济(20675)
- 所(20365)
- 经济(20090)
- 管理(19785)
- 研究所(19185)
- 业大(17309)
- 京(16860)
- 理学(16841)
- 理学院(16474)
- 管理学(15836)
- 管理学院(15735)
- 中心(13580)
- 农业大学(13135)
- 室(13099)
- 江(12340)
- 省(12322)
- 业(12165)
- 实验(12102)
- 实验室(11753)
- 科学院(11698)
- 重点(11175)
- 院(11015)
- 技术(10881)
- 基金
- 项目(50446)
- 科学(37681)
- 基金(35510)
- 家(34928)
- 国家(34644)
- 研究(30139)
- 科学基金(26730)
- 省(21052)
- 自然(20507)
- 自然科(20062)
- 自然科学(20049)
- 自然科学基金(19700)
- 划(19114)
- 基金项目(18544)
- 社会(15881)
- 社会科(14842)
- 社会科学(14836)
- 资助(14657)
- 教育(14189)
- 计划(13484)
- 科技(12762)
- 重点(12522)
- 发(11256)
- 编号(11109)
- 农(10988)
- 专项(10734)
- 创(10514)
- 科研(10491)
- 成果(10432)
- 部(10340)
共检索到107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少华 何洪彬 杨宏军 陈方园 高运东 仲跻峰
【目的】通过反向遗传技术结合RNAi筛选和蚀斑克隆方法,拯救出毒力减弱的轮状病毒(rotavirus,RV)。【方法】以野生型轮状病毒CHLY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重叠PCR方法在NSP4基因93—104 nt引入5个沉默突变核苷酸,并将毒力位点区135aa、136aa和138aa对应的核苷酸进行定向突变,构建了含有突变位点的转录质粒△pT7-NSP4/89/M。将该质粒与携带RNA聚合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1/T7-RNAP共转染已接种野生型RV病毒的MA104细胞单层,继续培养24 h,获得了携带NSP4变异基因的RV病毒粒子和野生型RV病毒粒子的混合病毒。将获得的混合病毒接种M...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反向遗传技术 NSP4基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南晓伟 杨少华 高运东 王长法 杨宏军 刘晓 何洪彬 申之义 仲跻峰
PCR扩增轮状病毒VP4基因和大肠杆菌LTB基因编码区,将其克隆至pET32a载体上,构建pET32a-VP4-LTB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CR、酶切鉴定后进一步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融合基因片段由2637 bp组成,为编码87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经IPTG诱导和SDS-PAGE检测发现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118.9 KD,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融合蛋白经镍离子螯合次氨基三乙酸(Ni-NTA)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小鼠,结果所产生的抗体效价高于单独VP4蛋白的免疫结果但差异不显著(P>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表明所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研制牛轮状病毒亚单位疫苗奠...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 融合基因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桂伟 乔薪瑗 刘伯臣 马广鹏 刘敏 刘力威 李一经
【目的】构建猪轮状病毒主要保护性抗原VP4基因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口服疫苗,为猪轮状病毒的防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将猪轮状病毒免疫保护性抗原基因VP4主要结构功能区定向插入乳酸菌表面表达载体pNZ8112,电转化乳酸乳球菌NZ9000,构建了pNZ8112/NZ9000乳酸乳球菌表面表达系统。通过SDS-PAGE、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鉴定,以此活菌系统口服免疫6~8周龄Balb/c小鼠,测定了免疫动物的局部体液免疫和系统免疫应答。【结果】证明插入的外源基因在菌体表面得到了正确表达,表达猪轮状病毒免疫保护性抗原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免疫动物后,分别在粪便、泪液和阴道洗液中检测到了特异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凤迪 王嘉瑞 刘新宇 黄海岩 叶丽萍 曾艳 曹欣
【目的】旨在构建轮状病毒(Rotavirus, RV)非结构蛋白1(NSP1)和3(NSP3)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人胚肾上皮HEK239T细胞中表达,随后研究轮状病毒NSP1和NSP3在体外初步影响IFN-β/ISRE报告基因活性。【方法】首先合成猿轮状病毒SA11株NSP1、NSP3编码基因连接到克隆载体pUCm-T上,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再以真核表达载体pRK-Flag、pRK-HA为骨架构建出可特异性表达重组蛋白pRK-Flag-NSP1/pRK-HA-NSP1、pRK-Flag-NSP3/pRK-HA-NSP3的真核表达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将质粒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鉴定NSP1/NSP3蛋白的表达。随后,将重组质粒pRK-Flag-NSP1/pRK-Flag-NSP3与IFN-β-Luc/ISRE-Luc质粒共转染至HEK239T细胞,经RIG-IN(RIG-I活化结构域)的刺激后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判定NSP1/NSP3蛋白对IFN-β/ISRE报告基因活性的影响。【结果】成功克隆了NSP1和NSP3全长基因,构建了猿轮状病毒SA11株NSP1、NSP3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RK-Flag-NSP1/pRK-HA-NSP1、pRK-Flag-NSP3/pRK-HA-NSP3,并在HEK293T细胞中转染表达,Western blot确定了NSP1和NSP3蛋白成功表达。重组质粒pRK-Flag-NSP1和pRK-Flag-NSP3可显著降低RIG-IN诱导的双荧光素酶活性。【结论】NSP1和NSP3蛋白可抑制RIG-IN刺激的IFN-β和ISRE启动子活性,证明NSP3蛋白和已报道的NSP1蛋白一样具有抑制IFN-β信号通路的功能,为深入研究NSP3蛋白调控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磊 刘珂 王建忠 尹才 邱亚峰 魏建超 李蓓蓓 邵东华 李宗杰 粟硕 马志永
[目的]本次试验探究PRRSV_Nsp4基因是否在抑制β2M分子表达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PRRSV对抗原递呈的免疫抑制机制打下了基础。[方法]本次试验首先建立了PRRSV的反向遗传平台,并成功拯救出PRRSV野生毒株SH2020。随后根据之前对Nsp4基因不同结构域的研究以及氨基酸位点功能预测,在其Domain II和Domain III区域分别筛选了3个和5个不同的氨基酸位点,并在病毒感染性克隆质粒上对这些位点进行不同的氨基酸替换突变,随后将构建好的感染性克隆质粒转染Marc-145细胞以拯救各个Nsp4突变PRRSV病毒。最后将拯救的PRRSV病毒以MOI=0.02感染PAM细胞,并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PRRSV_Nsp4基因是否能够在PAM细胞β2M分子表达方面发挥的作用。[结果]只有D2-5重组PRRSV毒株在不影响病毒复制能力的同时能够高效的在Marc-145和PAM细胞上促进β2M分子的表达,而野生毒株SH2020表现出了对β2M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Nsp4基因在PRRSV抑制细胞β2M分子表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Nsp4_A80L突变能够显著促进β2M分子的表达。
关键词:
Nsp4 β2M 反向遗传平台 突变毒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俭伟 赵宏坤 杨少华 王长法 高运东 杨宏军 仲跻峰
制备了牛轮状病毒甲醛灭活疫苗,以小鼠和兔子为模型检测其免疫原性。将本室分离鉴定的牛轮状病毒野毒株(CHLY株)在恒河猴肾细胞系(MA-104)上增殖,制备病毒抗原液。当病毒的感染力达到106TC ID50/mL以上时,甲醛灭活,并分别制备油乳佐剂疫苗和铝胶佐剂疫苗,然后免疫试验动物,检测疫苗的免疫原性。小鼠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第2次免疫后所有免疫组均产生了高水平IgG抗体,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5);兔免疫试验中,免疫组母兔产下仔兔血清中含有高水平的牛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表明制备的牛轮状...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 灭活疫苗 免疫原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元源 韩焘 邹兴启 范学政 徐璐 王琴 赵启祖
【目的】中国控制猪瘟主要采用疫苗免疫,现有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但是不能从血清学上区分疫苗免疫猪与自然感染猪,猪瘟标记疫苗的研制与配套检测技术的开发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方法】利用猪瘟病毒低温诱变弱毒T株感染性克隆,将其全长结构蛋白基因替换为猪瘟病毒石门毒株全长结构蛋白基因,得到猪瘟石门重组病毒的全长感染性克隆pSMT;随后在pSMT E1蛋白的C端插入Flag抗原基因作为鉴别标记,构建猪瘟石门重组标记病毒的感染性克隆pSMT-Flag。经电转染法拯救出两株重组病毒vSMT和vSMT-Flag,通过SK6细胞进行病毒传代以获得重组病毒。【结果】多组酶切鉴定表明两株重组质粒成功...
关键词:
猪瘟 重组病毒 Flag 标记疫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靳泽华 谢梦利 易辰阳 黄英 付磊 王晓萍 张安定
为证实基于慢病毒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用于鸡基因组编辑,以鸡的mavs基因为靶基因,通过设计sgRNA,构建表达靶向mavs基因sgRNA的重组慢病毒,并将其感染DF1-Cas9细胞,通过T7E1酶切试验以及mavs基因的靶向序列测定,分析该方法是否可以用于鸡细胞的基因编辑。扩增sgRNA靶向序列1 220 bp片段,经T7E1酶切琼脂糖凝胶分析可见约300 bp和900 bp大小的条带,表明感染sgRNA慢病毒的细胞mavs产生了突变。序列测定结果表明sgRNA靶向序列发生了多个碱基缺失的突变。以上结果表明基于慢病毒系统的CRISPR/Cas9技术可对鸡基因组进行编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伟军 李平花 白兴文 卢曾军 孙普 刘在新
利用定点突变方法,构建含有预期突变的口蹄疫病毒O/HN/93株全长cDNA克隆,将全长cDNA的重组质粒线化后,与表达T7 RNA聚合酶的真核质粒pcDNAT7P共转染BHK-21细胞,转染细胞盲传至第3代50 h后出现典型致细胞病变效应(CPE),第4代10 h出现典型的CPE。对收获的病毒分别用RT-PCR、分子标签测序、间接免疫荧光和电镜观察等进行鉴定,均证实成功拯救到了O/HN/93株FMDV。成功获得O/HN/93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为进一步研究抗原谱广、免疫原性好的候选疫苗株奠定了骨架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卞贤宇 李素芬 王建新 韩楠 卢洪婷 程曦 周金柱 陶然 朱雪蛟 董海龙 张雪寒 李彬
【背景】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全球范围内幼儿和各种幼畜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公共卫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猪轮状病毒病是一种由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oRV)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常造成仔猪消化道功能紊乱,引发严重的呕吐、腹泻和脱水症状,一旦爆发将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针对PoRV感染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疫苗接种是控制感染的最经济的途径。然而,PoRV基因型多且易变异,不同基因型之间的交叉保护很不理想。因此,亟需加强对PoRV的流行病学监测和致病机制研究,探索新型防控策略。【目的】利用大肠杆菌原核系统表达PoRV NSP2、NSP4和NSP5非结构蛋白并免疫家兔获得相应多克隆抗体,为PoRV的防控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技术手段。【方法】将PoRV的NSP2、NSP4和NSP5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后,克隆到pCold-sumo载体中。将测序正确的阳性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获得重组蛋白。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蛋白表达情况。对重组蛋白进行亲和层析柱纯化和定量后,采用皮下多点注射方法接种新西兰大白兔,每隔14 d加强免疫一次,经过3次免疫后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多克隆抗体的效价、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验证多克隆抗体与PoRV的反应性。再通过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PoRV感染过程中3个非结构蛋白的动态表达,以及鉴定3个重组真核质粒转染的效果。【结果】NSP2、NSP4和NSP5重组菌能够有效表达目的蛋白,SDS-PAGE分析可在目标位置清晰观察到明显条带,并且目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存在。3个重组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ELISA效价均超过1﹕81 000,表明重组蛋白免疫原性良好。IFA结果表明3个多克隆抗体均能够与优势流行基因型轮状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与其他常见腹泻病原无反应。Western blot结果也展示了研究制备的NSP4、NSP5多克隆抗体可用于病毒感染过程中非结构蛋白的动态表达以及真核质粒转染的鉴定。而NSP2多克隆抗体未能特异性识别到PoRV感染后的NSP2蛋白的表达,但特异性检测到NSP2重组质粒转染后的NSP2蛋白表达,这一结果可能与NSP2的表达特性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随后进行的真核质粒转染验证以及PoRV感染过程中非结构蛋白的动态表达检测结果也验证了本实验制备多克隆抗体的实用性。【结论】成功利用大肠杆菌表达了PoRV的NSP2、NSP4和NSP5非结构蛋白,并获得效价高、特异性良好的多克隆抗体,为PoRV致病机制研究和防控技术研发奠定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磊 刘珂 王建忠 尹才 邱亚峰 魏建超 李蓓蓓 邵东华 李宗杰 粟硕 马志永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Nsp4基因是否在抑制细胞β2M表达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以进一步研究PRRSV对抗原递呈的免疫抑制机制。[方法]建立PRRSV的反向遗传平台并成功拯救出PRRSV野生毒株SH2020。根据之前对Nsp4基因不同结构域的研究以及氨基酸位点功能预测,在其DomainⅡ和DomainⅢ分别筛选出3个和5个不同的氨基酸位点,并在病毒感染性克隆质粒上对这些位点进行不同的氨基酸替换突变,再将构建好的感染性克隆质粒转染Marc-145细胞以拯救各个Nsp4突变PRRSV病毒,将拯救的PRRSV病毒以MOI=0.02感染PAM细胞,并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PRRSV Nsp4基因是否能够在PAM细胞β2M表达方面发挥作用。[结果]成功拯救出PRRSV D2-5(Nsp4-A80L)突变毒株,并且在Marc-145细胞上的生长动力学特性与野生毒株SH2020相似;而Nsp4基因其余位点突变则会导致PRRSV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从而无法进行试验。Western blot和RT-qPCR试验结果证实PRRSV D2-5毒株能够显著促进β2M在Marc-145和PAM细胞的表达,而野生毒株SH2020则表现出了对β2M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Nsp4基因在PRRSV抑制细胞β2M表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Nsp4-A80L突变能够显著促进β2M的表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胜娟 昝林森 王洪宝 成功 季舒涵 王虹 付常振 姜碧杰
【目的】旨在通过构建秦川牛FABP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在细胞水平研究FABP4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做准备。【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牛FABP4基因mRNA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并克隆测序。将目的基因连接到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上并用PmeⅠ线性化后,转化含有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asy-1的E.coli BJ5183感受态细胞进行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质粒pAd-FABP4,并用PacⅠ酶切鉴定。将经过PacⅠ线性化的pAd-FABP4转染HEK 293A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和扩增,TCID50法测定病毒滴度。【结果】经测序鉴定本次克隆的FABP4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平花 白兴文 卢曾军 孙普 郭建宏 李冬 曹伟军 陈应理 刘湘涛 殷宏 刘在新
【目的】建立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性分子克隆的体内拯救技术平台,为深入研究该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将置于T7启动子下的FMDVAsia1/JS/China/2005株全长cDNA的真核重组质粒pFMDV-A经NotI线化后和表达T7RNA聚合酶的真核质粒pcDNAT7P共转染BHK-21细胞,进行病毒体内拯救的研究。【结果】转染细胞盲传第3代48h后出现致细胞病变(CPE),第4代10h出现典型的CPE。RT-PCR、间接免疫荧光、电镜等均检测到了拯救的FMDV,而且存在分子标签,表明构建的FMDV全长cDNA分子克隆在BHK-21细胞内成功包装出FMDV。拯救毒与亲本毒...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龙军 陆月华 黄立平 危艳武 刘长明
【目的】中国猪群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存在不同基因型毒株(PCV2a、PCV2b和PCV2d),有必要阐明不同基因型PCV2毒株的致病性差异。【方法】采用感染性克隆技术构建了不同基因型代表性毒株,对拯救的毒株进行体外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构建了4个不同基因型的PCV2感染性分子克隆,经转化细胞后拯救4个克隆毒株,经核酸序列分析、病毒形态学观察、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等证实属于不同基因型的PCV2毒株;拯救的毒株均通过细胞连续传10代,病毒增殖能力稳定,毒价均可达到105.0TCID50.mL-1;用具有中和病毒活性的单克隆抗体(1D2株)进行抗原捕获ELISA检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邹兴启 赵启祖 范运峰 朱元源 王琴 徐璐 范学政 宁宜宝
【目的】建立猪瘟病毒研究技术平台,为进一步研究猪瘟病毒C株在细胞中的增殖机制及猪瘟病毒标记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本试验以猪瘟病毒C株为研究材料,经RT-PCR扩增获得涵盖全长的6个片段,用合适的酶切位点连接,成功构建了C株全长感染性克隆pAC-CS。体外转录得到RNA,然后将其分别转染BHK-21和SK6细胞。拯救的病毒通过上清传代(常规病毒传代)和带毒细胞传毒繁殖。【结果】通过RT-PCR、免疫过氧化酶单层细胞试验和兔体发热试验检测,表明病毒拯救成功。经比较以电转的方式转染SK6的效果较好。通过带毒细胞传代,至12代时病毒滴度稳定达104TCID50.mL-1,而上清传代至第3代时用免疫过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