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86)
2023(9520)
2022(8540)
2021(8058)
2020(6766)
2019(15767)
2018(15730)
2017(30693)
2016(16703)
2015(18835)
2014(18820)
2013(18704)
2012(17030)
2011(15103)
2010(14835)
2009(13409)
2008(12905)
2007(11004)
2006(9375)
2005(7975)
作者
(47235)
(38920)
(38630)
(36755)
(24831)
(18679)
(17643)
(15496)
(14766)
(13792)
(13447)
(12907)
(12230)
(12154)
(11914)
(11716)
(11713)
(11648)
(10992)
(10958)
(9661)
(9347)
(9290)
(8808)
(8700)
(8692)
(8682)
(8526)
(7759)
(7729)
学科
(63733)
经济(63659)
管理(48593)
(45709)
(40145)
企业(40145)
方法(32441)
数学(26783)
数学方法(26484)
(16149)
业经(15755)
中国(15570)
(14766)
(14434)
地方(12948)
理论(12856)
(12175)
(11081)
贸易(11075)
技术(10828)
农业(10764)
(10736)
教育(10356)
环境(9960)
(9907)
(9627)
财务(9568)
财务管理(9553)
(9455)
企业财务(9048)
机构
大学(233957)
学院(231736)
管理(97869)
(86880)
理学(85925)
理学院(85006)
经济(84886)
管理学(83631)
管理学院(83216)
研究(72973)
中国(51860)
(49712)
科学(46982)
(37651)
(35632)
业大(35188)
(34298)
研究所(32865)
中心(32646)
(31785)
(31624)
师范(31344)
财经(31282)
北京(31069)
(28489)
农业(26906)
(26835)
(26452)
师范大学(25443)
商学(24995)
基金
项目(166407)
科学(130987)
研究(122833)
基金(120434)
(104080)
国家(103191)
科学基金(89440)
社会(76085)
社会科(72008)
社会科学(71990)
(65344)
基金项目(65048)
自然(59026)
自然科(57643)
自然科学(57632)
自然科学基金(56578)
教育(56137)
(54800)
编号(50885)
资助(49138)
成果(40942)
重点(36531)
(36292)
(35005)
(34860)
课题(34222)
创新(32392)
项目编号(31959)
科研(31707)
教育部(31257)
期刊
(91543)
经济(91543)
研究(65700)
中国(39344)
学报(36633)
管理(35691)
科学(34075)
(30962)
教育(27933)
大学(27685)
(26898)
学学(25824)
农业(22106)
技术(19931)
业经(15811)
(15003)
金融(15003)
图书(14846)
财经(14344)
经济研究(13699)
科技(12437)
理论(12123)
(12102)
问题(12060)
实践(11416)
(11416)
(11172)
技术经济(11141)
现代(10814)
情报(10694)
共检索到320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彭澎  
作为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由自愿的志愿者组成的致力于社会公益活动的非营利、非政府、自主的社会组织,NGO的组织文化是它的组织个性与灵魂。它是NGO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培育和积累而形成的。NGO组织文化的塑造需要经过雏形创建、群体认同、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和普遍化等几个阶段,可以提出一个NGO组织文化模型的概念框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祖仪  
组织文化理论是 2 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管理理论。组织文化在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为追求卓越 ,提高高等院校办学的实际效益 ,学校领导必须有较高的文化鉴赏力和文化意识 ,致力于组织文化的提升与组织形象的塑造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徐若虹  潘丙健  
大学与大学生在中国力量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当代大学文化对于解读高校人才培养的瓶颈和实践中国力量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充分挖掘大学文化深刻内涵及大学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加强大学文化塑造、推广和传播渠道的路径构建,是发挥大学文化对大学生群体积极作用、促进人才养成、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程亚男  
图书馆组织文化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物质环境、内部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图书馆组织文化要从共同目标、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着手设计。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培育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参考文献3。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孔庆新  陈学治  
太原铁路局供电段主要负责供电线路安全和供水业务,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确保供电供水安全中心工作,提升安全文化建设品质,从安全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亲情文化、环境文化建设入手,创新工作方法,确立具有"家"文化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思路,按照"创建与生产相结合,形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IT能力与组织柔性"课题组  
建立信息技术(IT)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企业文化是塑造信息技术核心能力的路径之一。本文在研究企业文化与IT核心能力关系的基础上,考虑组织结构的调节效应以及组织特征的影响作用,选取珠三角的381家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效度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列联表等方法进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导向型文化塑造IT核心能力,同时组织结构对二者关系具有明显的正向调节作用,组织规模与性质对IT核心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企业通过建立相应的文化塑造IT核心能力,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珠三角制造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成功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蒋开镭  赵汀  
关键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乐伟  
笔者认为,当“赖胀”心理在各种心理博弈的过程中仍占上风,至少“借钱还债”的健康债文化还未完全形成。近几年,我国加快了信用环境的建设.国有银行也在商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关键的步伐,企业的债心理和债行为有所调整,但是健康的债文化还未形成,我们必须大力塑造健康的债文化,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诚信社会。 l、完善我国的信用制度,从立法上充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目前我国虽然有《担保法》、《商业银行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文麟  
一、充分认识建设企业诚信文化,塑造企业诚信形象的重要意义诚实守信乃为人之道,立身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系企业治业之道,兴业之本,企业精神第一要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国许多企业十分注重自身诚信形象的塑造,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也根据市场经济法则,不断加强规范、整顿市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广文  
企业家的文化塑造问题 ,实质上就是企业管理者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问题。因此 ,应从天赋才能、知识结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语言表达、人际关系等六个方面塑造企业家文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建设金融文化塑造工行形象工商银行南浔区支行近几年来,工商银行南浔区支行紧紧围绕全行的中心工作,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建设金融企业文化为载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队伍建设,促进了改革和业务的发展。一、转变观念,增强经营意识金融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金融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曾国钧  
市地重划之推动应正视城市本身的文化特性与定位在今日全球化竞争的趋势下,政府于推动市地重划工作上,不但要符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更要兼顾城市文化发展的特殊性,采用不同的措施来符合城市发展的特性与需求,从而发扬"市地重划塑造城市文化"的综合思维。不同的城市由于成长的背景不同,因此产生不同的文化特性,进而于定位上也会有所不同。为塑造兼顾创新价值与在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邓智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而广之,一个行业要持久发展乃至繁荣兴盛,没有行业文化的自信,没有行业文化的支撑,是难以行稳致远的。近年来,我国信托业迅速发展,已经成长为金融第二大子
关键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单宇   周琪   闫芳超  
改革开放以来,以成长性为特征的民营企业快速崛起,成为共同富裕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本文以华源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系统探索了中国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组织活力的塑造机理。研究发现:(1)中国民营企业主要通过愿景感召和信念共启塑造企业层活力,通过干部激活和动能激发塑造团队层活力,通过意义给赋和认同建构塑造个体层活力,且组织活力的塑造呈现出由企业层、团队层到个体层不断深化和层层递进的过程;(2)在组织的不同层级,组织活力塑造重点和方向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表现出共识的目标(企业层)、持续的激励(团队层)和贡献的意愿(个体层)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循环。本文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组织活力的探索,从更为动态的视角揭示了中国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活力塑造机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组织活力的理论解释边界,为后续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理论探索提供新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