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26)
- 2023(5022)
- 2022(4005)
- 2021(3761)
- 2020(2872)
- 2019(6643)
- 2018(6099)
- 2017(12290)
- 2016(6220)
- 2015(7056)
- 2014(7208)
- 2013(7272)
- 2012(6909)
- 2011(6364)
- 2010(6499)
- 2009(6173)
- 2008(6269)
- 2007(5851)
- 2006(5133)
- 2005(4886)
- 学科
- 济(37875)
- 经济(37845)
- 业(18913)
- 管理(17560)
- 企(16502)
- 企业(16502)
- 方法(14266)
- 数学(11161)
- 数学方法(11099)
- 业经(9683)
- 产业(9063)
- 中国(8804)
- 农(8535)
- 地方(7523)
- 制(6707)
- 理论(6700)
- 融(6554)
- 金融(6554)
- 学(6467)
- 贸(6240)
- 贸易(6236)
- 易(5950)
- 银(5798)
- 银行(5796)
- 市场(5684)
- 行(5664)
- 财(5635)
- 结构(5607)
- 技术(5588)
- 和(5263)
- 机构
- 大学(103612)
- 学院(103233)
- 济(52035)
- 经济(51187)
- 管理(41495)
- 研究(37685)
- 理学(35322)
- 理学院(35000)
- 管理学(34672)
- 管理学院(34473)
- 中国(29692)
- 财(22979)
- 京(21949)
- 科学(18543)
- 所(18364)
- 财经(18361)
- 经济学(16870)
- 经(16622)
- 中心(16465)
- 研究所(16208)
- 经济学院(15058)
- 江(14968)
- 北京(14306)
- 财经大学(13793)
- 院(13469)
- 范(12635)
- 农(12603)
- 师范(12566)
- 州(11990)
- 商学(11922)
- 基金
- 项目(63003)
- 科学(51430)
- 研究(48850)
- 基金(47252)
- 家(39971)
- 国家(39661)
- 科学基金(34881)
- 社会(33478)
- 社会科(31910)
- 社会科学(31904)
- 基金项目(24345)
- 省(23258)
- 教育(21369)
- 自然(20332)
- 自然科(19872)
- 自然科学(19869)
- 自然科学基金(19599)
- 划(19413)
- 编号(19033)
- 资助(18845)
- 成果(15458)
- 发(15120)
- 部(14634)
- 国家社会(14354)
- 重点(14281)
- 创(14043)
- 课题(13111)
- 教育部(13101)
- 发展(13012)
- 创新(12978)
共检索到162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渠慎宁
作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前沿热点,NFT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发达国家重点打造的未来产业之一。非同质化、区块链支撑和加密资产属性是NFT的三大主要特征。从理论上看,NFT产业的火爆源于其给数字经济特别是数字产权领域带来的革命性改进,它构建起了数字创新的激励机制。随着用户的增加和协议的完善,NFT可代表资产的范围不断扩大,被广泛应用于Web3.0和元宇宙、数字艺术、时尚、游戏等产业之中。NFT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技术本身和平台管理层面的短板、法律层面的风险,以及各国政府部门的监管动向均会影响其发展前景。部分国家已依托管理区块链或加密资产的法律条款对NFT产业进行监管。今后,我国在培育NFT产业时,应通过技术支撑、场景推广、监管保障“三管齐下”,实现NFT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NFT产业 数字产权 加密资产 未来产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魏丽婷 郭艳 贺梦蛟
非同质化代币以其基于区块链技术而实现的稀缺性、不可拆分、不可替代的特征,为数字加密行业提供了崭新的生态交易模式,并对多行业数字资产确权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通过对非同质化代币的技术、逻辑、场景应用的分析,试图抽象出非同质化代币在未来金融市场以及其他社会生态中的实践可能,并进一步对非同质化代币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非同质化代币 通证 区块链 数字资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锐
处在国际货币中心位置的美元所制造与外溢出的诸多风险驱动着许多国家走上了"去美元"之路,包括创建全新的贸易结算机制、双边贸易中引进与推广非美货币工具,大手笔抛售美债以及开展货币互换,甚至数字货币也成为了"去美元"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未来美元依然占据了石油与黄金两大牢固根基,而且在国家贸易结算、跨境支付与融资等方面还将发挥着巨大的功能,且没有一种非美货币能够取而代之或者做得更好,加之全球企业对美国市场嵌入太深,多重因素决定了"去美元"将是一个曲折与漫长的过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凡
通过对大量文献分析归纳的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致沿着"集群外部层面→集群层面→集群异质性主体层面"的逻辑演进,其中全球价值链、全球生产网络理论从产业集群外部层面探寻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和模式,而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观点、结构观点和演化观点从产业集群整体层面探究集群资源、能力与网络的演化升级过程。从未来研究趋势来看,从集群内主体的"同质性假定"过渡到"异质性假定",从"外因决定论"过渡到"内因决定论"或"内外因综合决定论",从"结构主义导向"过渡到"行为主义导向",将是未来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群升级 演进逻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欧阳峣 袁礼 汤凌霄
市场规模优势是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并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客观基础。市场规模优势研究源于斯密提出的“市场范围假说”,20世纪中期以来经济学家按照“市场规模优势的绩效—培育市场规模优势—发挥市场规模优势”的线索进行了长期探索: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为基础,国内外研究从内循环和外循环双视角探析市场规模优势的绩效,采用理论模型和经验数据论证技术进步、出口贸易和生产率中市场规模效应的存在性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围绕中国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事实,中国学者开辟了研究市场规模优势的新道路,即探索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机制,培育中国经济增长新优势和国际经济竞争新优势。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论拓展,在此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边际贡献。
关键词:
市场规模 技术创新 出口贸易 发展模式
[期刊] 征信
[作者]
韩家平
我国商业保理试点11年来,业务量和企业数量实现了百倍的成长,已成为供应链金融领域最活跃的行业分支。新发展格局下商业保理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降低大企业高负债高杠杆和健全商业信用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包括: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科技赋能、制度保障和自律自强。根据保理业务发展规律和国际经验,后疫情时代,我国商业保理业的高速增长对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院 李艳娜
本文在梳理了民国以来职业教育学制演进脉络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其演进逻辑,认为其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政府主导的外在驱动,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及职业教育学制自身的递进发展。进而,以学制演进脉络作为现实基础和起点、以学制的演进逻辑为理论依据,对我国职业教育学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制 演进脉络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妙林
<正>当前,我国旅游发展内在逻辑和文旅市场趋势正在发生变化,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在发生变革。休闲度假新业态层出不穷,新型度假产品日渐受到市场青睐,对应的文旅投资则需要更科学的认识和更准确的定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厅厅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关乎共同富裕进程。基于CNKI数据库和CiteSpace计量分析软件,对1992-2022年共1923篇农业现代化权威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聚焦农业现代化研究的时空演变、前沿图景与逻辑演进展开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农业现代化研究呈现出“分散不均衡”的时空演变,揭示出“主流聚集态”的前沿图景,反映出“政策导引性”的演进路径。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亟待重视与关注构建农业现代化研究的“学术共同体”,拓展农业现代化研究的“空间新视角”,关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任务艰巨区”,布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多梯队赛道”。为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德新 邱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职业教育政策变迁历经恢复、调整、适应和快速发展四个阶段。在这一进程中,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变迁逻辑可从四个维度进行分析:以治理中职办学体制为重点的动力机制、以构建民族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为政策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制度规范为抓手的政策实施过程保障、以民族特色文化为基准的政策话语的文化规则。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未来走向应实现动力机制由"管理"向"治理"转变、价值取向由"单一"向"多元"转变、过程保障由"弱化"向"强化"转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学英 朱轩 康璐
技能形成是劳动者获得技术、技巧和能力的过程,成就这个过程的是一个复杂的制度安排,涉及到政府、行业企业、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等多个利益相关者,且有着较强的路径依赖。技能形成的路径有内部技能形成、外部技能形成和内外融合技能形成三种。回溯历史,在手工劳动阶段,学徒制占主导,是典型的内部技能形成路径;在大工业生产阶段和现代大生产下,正规职业教育作为外部技能形成路径满足了经济体量扩张的需求;随着外部技能形成中劳动力习得技能与生产脱节的劣势凸显,内外融合技能形成路径因兼具双重优势而成为未来的演进趋势。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经济体制和劳动力市场制度是技能形成路径演进的前因变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法奇 郑坚 吴婵
学校的出现是人类教育发展到有文字阶段后用以完成高一级学习活动的一项重要发明。学校产生以后的演进逻辑是:早期学校的分隔家庭功能与去个性化取向;古代学校的多类型发展与鲜明的等级化倾向;近代学校的等级制打破与学校阶梯制的建立。在现代阶段,教育家们通过对学校的实验和改造,使学校发生重大变化。差异化、个性化、多层次、多类型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对学校教育的改革及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学校 演进 改造 杜威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巴劲松
供应链金融线上化的动力机制客户批量化、业务零售化是供应链金融线上化的驱动力从客户角度看,供应链金融的客户群体跨越大中小企业,以大型客户为切入点,实际服务于中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是透过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为链条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核心企业一般是大客户和大中型客户,而链上的企业则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磊 廖芳
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消费需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本文从消费主体现代化、消费客体现代化、消费环境现代化、消费配套服务现代化和消费适度共享化五个维度阐述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考量逻辑,并构建评价体系对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动态演进和空间特征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1)2013—2020年,中国式消费现代化指数及五个分维度指数均呈现上升态势;(2)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消费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但地区之间差距逐渐拉大,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空间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3)中国式消费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特征,且大多数省份消费现代化水平的类型状态较为稳定,预期未来其将进一步提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明喜 苏牧 张俊芳 周代数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在梳理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理论源流和研究文献基础上,基于创新经济学基本原理,对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内在逻辑进行研究。在理论逻辑层面,研究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基本范畴和核心要义。在历史逻辑层面,从国际实践中提炼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价值匹配与互动规律,总结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关系的新变化。在现实逻辑层面,挖掘制约我国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主要堵点与原因。基于此,面向建设金融强国,从深化改革、制度设计、资源支持、平台建设、创新服务、全球生态等方面提出启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