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87)
- 2023(11770)
- 2022(10423)
- 2021(9911)
- 2020(8253)
- 2019(19107)
- 2018(19096)
- 2017(36289)
- 2016(20189)
- 2015(22686)
- 2014(22804)
- 2013(22401)
- 2012(20876)
- 2011(18595)
- 2010(18731)
- 2009(16934)
- 2008(16633)
- 2007(14566)
- 2006(12686)
- 2005(10975)
- 学科
- 济(80004)
- 经济(79920)
- 管理(56272)
- 业(50957)
- 企(42441)
- 企业(42441)
- 方法(36418)
- 数学(31337)
- 数学方法(30870)
- 地方(21283)
- 农(20466)
- 中国(19917)
- 学(19488)
- 财(18050)
- 业经(17173)
- 制(15102)
- 理论(13921)
- 农业(13887)
- 和(13246)
- 贸(13129)
- 贸易(13121)
- 银(13050)
- 银行(13009)
- 环境(12838)
- 融(12641)
- 易(12639)
- 金融(12638)
- 行(12390)
- 技术(11964)
- 地方经济(11694)
- 机构
- 大学(282157)
- 学院(280937)
- 管理(111763)
- 济(102950)
- 经济(100411)
- 理学(96928)
- 理学院(95734)
- 研究(94252)
- 管理学(93784)
- 管理学院(93292)
- 中国(70368)
- 科学(62714)
- 京(61899)
- 所(48349)
- 财(46725)
- 农(46532)
- 江(45787)
- 研究所(44409)
- 业大(44303)
- 中心(43596)
- 范(38972)
- 师范(38578)
- 北京(38414)
- 财经(37643)
- 农业(36609)
- 院(34911)
- 州(34389)
- 经(34102)
- 师范大学(31263)
- 技术(31121)
- 基金
- 项目(197685)
- 科学(154073)
- 研究(142564)
- 基金(141345)
- 家(124146)
- 国家(123123)
- 科学基金(105012)
- 社会(86761)
- 社会科(82009)
- 社会科学(81984)
- 省(78855)
- 基金项目(75999)
- 自然(70468)
- 自然科(68753)
- 自然科学(68737)
- 自然科学基金(67444)
- 划(66084)
- 教育(65265)
- 编号(58855)
- 资助(58487)
- 成果(47414)
- 重点(44422)
- 部(42539)
- 发(42082)
- 课题(40792)
- 创(40318)
- 科研(37987)
- 创新(37629)
- 大学(36267)
- 计划(36226)
- 期刊
- 济(113769)
- 经济(113769)
- 研究(79107)
- 中国(53759)
- 学报(48288)
- 科学(43728)
- 农(41588)
- 管理(40326)
- 大学(35700)
- 财(34206)
- 教育(33767)
- 学学(33515)
- 农业(29427)
- 技术(25119)
- 融(23662)
- 金融(23662)
- 业经(18714)
- 财经(17339)
- 图书(16942)
- 经济研究(16718)
- 业(14933)
- 资源(14790)
- 经(14589)
- 科技(14540)
- 理论(14539)
- 问题(14342)
- 实践(13606)
- 践(13606)
- 版(13591)
- 技术经济(13450)
共检索到407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甘淑 何大明 袁希平
Lancang River Basin is a typical mountain ecology system.With the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basin,mountain ecology system in this area is destroyed easily.Forest cover is a key fact about region environment changes resulted by human action.Monitoring forest cover is very important for sustainab...
关键词:
NDVI 澜沧江 林地覆盖 遥感监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甘淑 王人潮 何大明
对澜沧江流域山区典型试验样区遥感数据运用AHP递阶层次结构 ,将土地覆盖类别分成若干层次。结合特征选取与采用多种分类算法组合 ,先进行类间易于区别的大类别的分类信息提取处理 ,得到一层次的分类结果 ,再基此对各分类结果探索进一步的分类处理 ,获得第二层次的分类结果。如此进行 ,直至分出所有确定类别。试验结果表明 ,该分类组织较之传统基于一次特征选取所进行的单级分类技术组织实施 ,具有构思科学合理 ,操作简单可行。监测结果评价精度可满足澜沧江流域综合开发 ,达到获取反映山地生态主要覆盖类别的遥感监测技术要求。
关键词:
澜沧江 土地覆盖 遥感监测 分类组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书霞 张利平 喻笑勇 佘敦先 甘瑶瑶
以澜沧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实测降水数据,从日尺度、月尺度到年尺度分别评价了TRMM 3B42 V7、CMORPH CRT、TRMM 3B42 RT、PERSIANN 4种遥感降水产品在格网尺度上的精度,并用实测降水数据和筛选出的精度较高的遥感降水产品驱动SWAT模型进行了径流模拟,以进一步探究遥感降水产品在澜沧江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4种遥感降水产品在日尺度上精度都不高,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都低于0.5。从整体看,TRMM 3B42 V7精度最高,月、年尺度下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95、0.90,CMORPH CRT精度稍低于TRMM 3B42 V7,其在月、年尺度下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89、0.77,TRMM 3B42 RT和PERSIANN精度较差,两者在不同时间尺度下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都较低,基本都维持在0.5以下;径流模拟结果发现TRMM 3B42 V7和CMORPH CRT两种遥感降水产品对流域出口断面日、月径流模拟的能力均不如实测降水,但整体上三者都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实测径流变化的趋势,三者径流模拟对应的纳西效率系数NS在0.65~0.94范围内;从纳西效率系数NS看,三者对应的数值相差幅度极小,从多年平均径流RE看,三者都表现出低估的情形,但与前两者(低估值在-4%~-10%范围内)相比,CMORPH CRT(低估值在-10%~-20%范围内)低估的幅度较大;TRMM 3B42 V7在整体上的径流模拟效果优于CMORPH CRT,在澜沧江流域具有更好的径流模拟适用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亚飞 刘高焕
通过比较MODIS植被指数产品NDVI和EVI的差异,选择利用2000年-2009年的NDVI产品来分析澜沧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了澜沧江流域NDVI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该流域NDVI与主要气候因子(气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时间)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从2000年到2009年的10年间,澜沧江流域的植被覆盖状况整体较好,年均NDVI都大于0.45,年际变化呈波动增加趋势,生态环境有改善的趋势。但流域平均NDVI季节性变化明显,呈典型的单峰分布,NDVI最低值在3月,5月份开始迅速上升,最高值在8月。NDVI在0.35至0.6之间波动。澜沧江流域月均NDVI与气温、降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娜 谢高地 张昌顺 陈龙 李文华 成升魁
本文利用2001年-2010年MODIS09Q1数据,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近10a澜沧江流域NDVI时序数据集。并利用最大值合成法、一元线性回归方法、Hurst指数方法分析近10a澜沧江流域植被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多年平均的植被指数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北纬27.6~29.2°存在一个明显的过渡带;且与高程和坡度均呈负相关关系,植被指数随着高程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较明显,高程大于5000m的区域NDVI平均值仅为0.18;②近10a来,澜沧江流域植被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增加速率和增加幅度存在区域差异,上游地区植被覆盖增加最快且幅度最大,中游次之,下游最低;③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秀云 傅肃性 宋现锋 吴志刚
本文以湿润地区澜沧江支流黑江的景谷河流域为例,对遥感枯水下垫面要素进行了地理相关分析与其分区单元的建立。同时通过单元的波谱信息与水文参数信息转换研究,运用一定的算法,实施河流枯水资源量的估算,其结果与常规实测统计计算数据值基本一致。基于上述景谷河水文站多年水文资料和水文下垫面要素,包括地形地貌、地质岩性和植被等的综合分析认为:①景谷河流域枯水期的最小月流量为4月,其值仅是全年径流的10%。②利用遥感空间信息分析水文下垫面单元特征,研究降水进入流域下垫面存贮水文系统内再分配过程诸环节的特性,提取并调整其模型参数,是一经济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遥感分析,枯水径流,水文参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景华 封志明 姜鲁光 杨艳昭
基于2000—2010年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台站数据,对澜沧江流域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逐像元进行分析,研究流域植被-气候关系的空间格局特征,并对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气温和降水对澜沧江流域植被生长均具有明显影响,其中,温度的影响尤为显著;2流域植被生长对气候响应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随着纬度的升高,植被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滞后时间逐渐缩短;3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程度及其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均表现为草地>耕地>灌木林地>有林地。同一植被类型受气温的影响强于降水,但对降水的变化更为敏感;4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显著影响植被NDVI...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景华 封志明 姜鲁光 杨艳昭 刘晓娜
道路交通在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影响。研究道路交通的干扰强度、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对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健康意义重大。研究基于道路等级、道路所处的环境特征等因素构建道路干扰指数,定量评价了澜沧江流域道路网络的干扰强度,系统分析了流域道路干扰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对流域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澜沧江流域道路网络干扰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中游和下游地区明显大于上游地区。流域道路干扰域为边界复杂的不规则多边形,呈现出以离散的强干扰区域为中心,干扰强度向外围逐渐减弱的空间格局。对比不同等级道路干扰域内的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发现,耕地和建设用地等代表人类活动的景观集中分布于道...
关键词:
道路网络 道路生态 干扰 澜沧江流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立涛 沈镭 高天明 薛静静
自20世纪90年代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的全面启动以来,澜沧江流域(即湄公河上游)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澜沧江流域作为研究区,以人居环境作为研究内容,在明晰人居环境概念,建立基于人地关系的人居环境分析框架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澜沧江流域56个县(区、市),借助因子分析法和Arcgis空间分析,对2000年-2009年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时空演进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间格局上看,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由南至北等级递减;从时序演进上看,2000年-2009年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总体呈恶化趋势;②近10年来,基础设施在人居环境中的重要性逐步被经济发展因...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人居环境 澜沧江流域 时空演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志纯
澜沧江流域开发构想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志纯概况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南麓,流经西藏东部进人云南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出境,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五国。国外目前习惯上称澜沧江为上湄公河,按照名从主人的国际惯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本昀 喻铮铮 刘良云 张震宇 孙婷婷
植被覆盖变化遥感监测是区域生态监测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北京市1979年7月14日和2005年7月25日的LandsatMSS和TM影像,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这2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并对北京山区1979—2005年间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山区的植被覆盖度由1979年的70.05%下降为2005年的66.14%;植被退化的总面积为3672.90km2;植被覆盖度在80%~100%的退化面积最大,为617.45km2。
关键词:
植被覆盖 NDVI 植被退化 北京山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斌 李丽娟 李海滨 梁丽乔 李九一 柳玉梅 曾宏伟
极端降水事件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澜沧江流域纵贯13个纬度,最大相对高差近5000 m,跨6种气候带,是全球少见的南北向大江,它在气候、水文、地理、生态学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自1960年以来,流域经历了显著的气温上升。探讨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这一复杂流域的极端降水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澜沧江流域及其周边35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小于5 mm、5~10 mm、10~50 mm以及大于50 mm 4个不同量级降水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并计算了每种量级降水占总降水量的百分比及降水频率。结果表明,各量级各项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化特征,流域总体上极端降水频率的增加态势明显。对典型地区站点分析表明,极端降水的增加可能与气候系统随机性变强有关。
关键词:
降水 强度 趋势 澜沧江流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史育龙
澜沧江-湄公河是联接我国大西南与东南亚国家的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该河流发源于我国青海唐古拉山,流经云南省出境,在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最后注入南中国海,全长4880公里,其中在我国境内河长2162公里。8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龙 谢高地 张昌顺 刘春兰 陈操操 王海华
澜沧江流域以其地形极为复杂、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生态系统服务极为重要的特点,备受全球关注,是相关科学研究的理想区域。本文对澜沧江流域的碳蓄积、水资源供给、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典型生态功能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流域进行了初步的生态功能分区。结果表明,流域各生态功能从上游至下游均呈递增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流域进行综合生态功能分区,划分为3类5个区域:生态功能脆弱区(106个乡镇),占流域面积的53.09%;生态功能中等区(138个乡镇),占流域面积的23.20%;生态功能丰富区(82个乡镇),占流域面积的23.71%,又根据优势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3个生态功能丰富区。本研究揭示了流域内各功能区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昭河 张震
澜沧江流域是云南省少数民族聚居的落后地区,其人口资源、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本文认为该流域开发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协调好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搞好人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一个高效和谐的人类生态系统。
关键词:
澜沧江流域 人口 生态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