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60)
- 2023(13102)
- 2022(10857)
- 2021(9730)
- 2020(7915)
- 2019(17667)
- 2018(17349)
- 2017(31594)
- 2016(17723)
- 2015(19605)
- 2014(19262)
- 2013(18810)
- 2012(17975)
- 2011(16331)
- 2010(16470)
- 2009(15007)
- 2008(14633)
- 2007(13134)
- 2006(11800)
- 2005(10880)
- 学科
- 济(72402)
- 经济(72314)
- 管理(45860)
- 业(44343)
- 企(32913)
- 企业(32913)
- 中国(24527)
- 方法(23578)
- 农(23378)
- 地方(21860)
- 数学(20009)
- 数学方法(19801)
- 学(17825)
- 业经(17650)
- 财(16126)
- 农业(16009)
- 制(15151)
- 贸(14063)
- 贸易(14050)
- 银(13661)
- 银行(13598)
- 融(13552)
- 金融(13545)
- 易(13542)
- 行(13197)
- 环境(12319)
- 发(12128)
- 技术(11982)
- 地方经济(11855)
- 体(11242)
- 机构
- 学院(250739)
- 大学(249108)
- 济(99309)
- 研究(98515)
- 经济(97149)
- 管理(87936)
- 理学(74627)
- 理学院(73625)
- 中国(73059)
- 管理学(72149)
- 管理学院(71719)
- 科学(64273)
- 农(58053)
- 京(55522)
- 所(53213)
- 研究所(48541)
- 农业(46007)
- 财(44797)
- 业大(44770)
- 中心(43453)
- 江(40386)
- 院(36079)
- 北京(35418)
- 范(34523)
- 财经(34408)
- 省(34176)
- 师范(33944)
- 州(31927)
- 经(31220)
- 技术(30389)
- 基金
- 项目(170193)
- 科学(131286)
- 基金(120059)
- 研究(118233)
- 家(109523)
- 国家(108543)
- 科学基金(89584)
- 社会(73682)
- 社会科(69637)
- 社会科学(69621)
- 省(69135)
- 基金项目(63097)
- 自然(59203)
- 划(58626)
- 自然科(57821)
- 自然科学(57800)
- 自然科学基金(56750)
- 教育(53457)
- 资助(48377)
- 编号(46509)
- 发(42391)
- 重点(39486)
- 成果(37733)
- 创(35706)
- 部(35563)
- 课题(34776)
- 计划(34073)
- 创新(33390)
- 科研(32732)
- 发展(32618)
- 期刊
- 济(117699)
- 经济(117699)
- 研究(75455)
- 中国(60454)
- 农(54540)
- 学报(51863)
- 科学(44281)
- 大学(37544)
- 农业(36804)
- 学学(35656)
- 管理(33830)
- 财(32779)
- 教育(31601)
- 融(25494)
- 金融(25494)
- 业经(21248)
- 技术(20949)
- 业(19644)
- 经济研究(19375)
- 财经(16753)
- 问题(15302)
- 业大(14769)
- 经(14507)
- 版(14112)
- 科技(13641)
- 农业大学(12432)
- 商业(11816)
- 贸(11804)
- 世界(11728)
- 图书(11304)
共检索到396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云 王树芝 田砚亭 钱永强
对四倍体刺槐无性系试管苗不定根的诱导进行了研究。采用 32 析因设计、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在培养基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和IBA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通过统计分析选出四倍体宽叶刺槐无性系的最适生根培养基是 1 2MS +IBA 0 4mg·L- 1 +NAA 0 2 5mg·L- 1 +蔗糖 2 % +琼脂 0 6 % ;并对四倍体刺槐无性系试管苗不定根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解剖观察 ,结果表明试管苗嫩梢无潜伏根原基 ,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 ,诱生根原基源于髓射线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关键词:
刺槐 四倍体 组织培养 不定根 解剖结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晨 李云 姜金仲 崔彬彬
为了积累四倍体刺槐生殖生物学资料和为四倍体刺槐遗传改良奠定基础,对四倍体刺槐的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花药壁由孢原细胞分裂形成的初生壁细胞发育而来,中层较早解体,绒毡层发育属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多形成四面体型的四分体,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珠为双珠被、厚珠心、弯生型胚珠,靠近合点端的大孢子为有功能大孢子,成熟胚囊为8核.
关键词:
四倍体刺槐 大小孢子发育 雌雄配子体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怡 沈应柏 罗晓芳
Differences in drought tolerance were studied among three strains of black locust(Robinia pseudoacacia L.) clones(one-year-old micropropagated K2,K3 clones and a common diploid clone CK) under simulated natural drought conditions.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s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s design....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振华 王吉斌 李才文 赵鹏 赵忠
剪取四倍体刺槐当年生硬枝做插穗,研究了经不同浓度和时间外源激素IBA浸泡处理后对硬枝插穗生根的影响及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IAA、ABA、腺嘌呤、6-BA、GA的变化规律,以揭示四倍体刺槐插穗难生根的机理。研究表明:在四倍体刺槐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IAA、腺嘌呤、6-BA含量高低与扦插生根有显著相关性,在不定根形成期内源IAA、腺嘌呤、6-BA含量增加,不定根形成后IAA、腺嘌呤、6-BA含量降低;经较高浓度且较长时间外源IBA的处理会使得插穗内源IAA、腺嘌呤和6-BA含量在愈伤组织诱导期含量快速增加,是促使扦插生根的有利条件;在生根过程中,IAA与ABA呈相反变化趋势的现象,即不定根形成期...
关键词:
四倍体刺槐 硬枝扦插 内源激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振华 赵忠 张晓鹏 张博勇 赵辉 詹晓红
四倍体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属难生根树种,为了解其生根过程中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用300,400和500 mg/L的吲哚丁酸(IBA)处理四倍体刺槐嫩枝插条,以清水浸泡为对照,测定扦插生根过程中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IBA处理和对照插穗IAAO和POD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在四倍体刺槐生根过程中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规律,而PPO酶则基本呈降-升-降-升的变化规律;不同处理间3种酶活性的平均值和各阶段酶活性差异均显著。说明在四倍体刺槐扦插生根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和发展与3种酶活性有密切联系,不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路超 崔彬彬 黄禄君 孙鹏 张国君 李云
为揭示同源四倍体花序的遗传变异机制,对同源四倍体刺槐和二倍体刺槐的花序生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与二倍体刺槐相比,同源四倍体刺槐的花序长度没有明显变化,但着生的小花数量明显提高;同源四倍体刺槐花序不同位置小花的发育呈现不同步性;分别从同源四倍体刺槐与二倍体刺槐中克隆出花分生组织决定基因LFY和TFL1的同源基因的部分片段,其同源性分别达到98.44%和98.00%,而去甲基化剂5-acazC能够明显抑制变异花序的形成和促进花序提前开花。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迟长凤 杨爱国 王清印 刘志鸿 周丽青
用1500μW/cm2的紫外线照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精子60 s以进行灭活处理,并使之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卵子受精,在卵子受精后排出第一极体前用6-DMAP(50 mg/L)处理受精卵,持续处理35 min,抑制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的排放,诱导异精雌核发育四倍体。采用二脒基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显微观察法,对灭活的长牡蛎精子诱导的栉孔扇贝雌核发育四倍体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经紫外线灭活过的长牡蛎精子进入栉孔扇贝卵子后发生轻微膨胀;在第一次卵裂中期,精核形成一致密的染色质小体(DCB),位于两组分开的母本染色体之间,不参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恩亮 马玲玲 杨如同 李林芳 汪庆 李亚 王鹏
【目的】利用RNA-seq技术对楸树易生根品种‘豫楸1号’的嫩枝扦插生根的4个发育阶段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为阐明楸树不定根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首先利用浓度为2 g·L-1IBA处理‘豫楸1号’嫩枝,然后分别提取处理后0天(对照)、1天(激活期)、15天(愈伤形成期)的插穗基部的RNA及25天(不定根形成期)和35天(不定根伸长期)的根部的RNA进行转录组测序;接着测序得到raw reads,通过去除接头、重复序列、低质量的序列,得到高质量的clean reads,使用Trinity软件进行拼接获得contigs;随后,利用BLASTx、RSEM、Cytoscape及Me V4.9.0分子生物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注释和差异基因鉴定;最后随机选取15个差异表达的RNA-Seq数据利用q PCR验证基因的表达。【结果】在62 955个unigenes中,31 646(50.26%)个unigenenes获得了注释;差异基因分析发现了11 100个差异基因,其中包括10 200个特异的和900个共同的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细胞骨架’仅在激活期显著富集,而‘DNA代谢过程’仅在愈伤组织形成期显著富集;KEGG富集分析显示参与丙烷合成、糖酵解和植物激素代谢等途径的基因对楸树不定根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楸树不定根发育进程的发展,参与糖酵解途径的基因数目逐渐减少而参与苯丙素合成的基因数量却在持续增加,表明在IBA刺激后,代谢通路的动态变化响应了不定根的发育进程。【结论】通过对楸树‘豫楸1号’不定根发育的4个阶段的转录组分析,发现细胞分裂素和乙烯间的互作促进楸树愈伤形成而生长素和油菜素内酯间的互作则促进了楸树不定根的伸长。虽然本研究不能完全解释‘豫楸1号’不定根形成的分子机制,但它可以作为进一步探索与这一复杂过程相关的候选途径和基因的有力工具,可为解析楸树不定根发育的分子机制和其他近缘物种的研究提供帮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姜金仲 李云 贺佳玉 郝晨 王淑琴 温富贵
四倍体刺槐的胚珠败育可分为3个阶段。初期败育:发生在花冠展开后5~30天之间,合子处于休眠状态,平均败育率为51.9%,败育胚珠体积较小、轻度至深度枯黄色,败育胚珠的有胚率为0,因而属无胚胚珠败育,发生原因可能与果实生理落果有关;中期败育:花冠展开后30~50天之间,球形原胚、心形胚已逐渐形成,平均败育率为30.3%,败育胚珠体积较小、表面部分枯黄色、周围有黄色透明液体,败育胚珠的有胚率为33.2%;后期败育:花冠展开50天后,子叶胚已逐渐形成,平均败育率为72.6%,败育胚珠干瘪、较小、棕黄色,败育胚珠的平均有胚率为70.8%;中、后期败育属有胚、无胚胚珠同时存在的胚珠败育,其发生的原因主要...
关键词:
刺槐 同源四倍体 胚珠败育 内源激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姜雅轩 孔德馨 雷培 董坤 张毓 董畅 徐永清 孟凡娟
【目的】研究施用生物菌肥对二倍体刺槐和四倍体刺槐生长的影响,为发展四倍体刺槐的广泛种植奠定基础。【方法】以大田中的2年生的二倍体刺槐和四倍体刺槐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施用EM生物菌肥后对刺槐的基本生长指标,光合作用参数以及呼吸作用参数的影响,为刺槐栽培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结果】施肥的刺槐比未施肥的长势更好且较为粗壮。相对于二倍体而言,四倍体叶片颜色表现为更深且更饱满,长势更高且株幅更大。施肥后2种刺槐的株高、株幅、地径、叶长、叶宽、叶绿素均发生显著增长(P <0.05),呼吸作用的相关数据总呼吸速率,交替呼吸速率以及细胞色素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随着施肥后时间的延长,各组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施肥后的刺槐呼吸作用显著优于未施肥的刺槐,四倍体刺槐显著优于二倍体刺槐。整体来看四倍体刺槐的生长状态以及生理参数均好于二倍体刺槐,与施肥前的四倍体和二倍体刺槐相比,存在株高分别增长42.60%、74.56%,地径分别增长99.80%、85.53%,叶片增长65.30%、75.94%等现象,并且施肥的刺槐的生长状态以及生理参数均好于未施肥的刺槐。【结论】综上所述,四倍体刺槐施肥后在形态生理指标上优于二倍体刺槐,因此适量施用生物菌肥对刺槐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生物菌肥 四倍体刺槐 光合效率 生长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孔素萍 曹齐卫 孙敬强 刘波 徐坤
【目的】大蒜为无性繁殖作物,难以采用常规育种方法选育新品种,而化学诱变作为种质创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一些作物上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探讨秋水仙素对大蒜茎尖组培试管苗多倍体的诱变效应,旨在为创新大蒜种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方法】选用山东‘苍山蒲棵’、四川‘正月早’和‘新疆紫皮’3个生态区域的大蒜品种,鳞茎经自然晾干通过休眠后,取鳞芽茎尖为外植体接种到不同处理的培养基上,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秋水仙素不同浓度及处理时间对大蒜茎尖试管苗成苗率及染色体加倍率的影响,并建立相关回归模型;通过对回归模型进行解析,确定诱变大蒜四倍体的优化方案;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幼叶和根尖压片染色体计数相结合的...
关键词:
大蒜 试管苗 秋水仙素 四倍体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君 李云 李方平 徐兆翮 孙宇涵
为了掌握四倍体刺槐根龄与生物量和叶片营养含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更好地指导实际生产,分别测定了四倍体刺槐不同根龄的生物量及叶片的营养含量。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不同根龄中当年生植株的株高、地径、茎叶比、总重和叶重均随根龄的增长而增加,3年根当年茎的总重和叶重分别达1 138和637 g;不同树龄的株高、总重、叶重和茎叶比也随着树龄的增长而增加,3年生树龄的总重为2 230 g,远高于3年根当年茎,但其叶重仅为603 g,稍低于3年根当年茎;当年生植株的叶片粗蛋白含量高达225.45 g/kg,极显著高于2年根当年茎、3年根当年茎、4年根3年茎和5年根4年茎(P<0.01),而后4个根龄之间叶片粗蛋白...
关键词:
四倍体刺槐 叶片营养 根龄 树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琦 高亦珂
为研究四倍体萱草育性降低的原因,以四倍体萱草为材料,采用常规涂片法研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并采用离体萌发试验测定花粉活力。结果表明:四倍体萱草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存在较多的异常。主要表现在:前期出现少量多核现象,染色体的构型复杂,有单价体、二价体、三价体和四价体;中期I和中期Ⅱ有赤道板外染色体;后期和后期Ⅱ出现落后染色体、丢失染色体和染色体桥;中期I开始出现染色体分离不同步现象;四分体时期出现三分体、异常四分体及多分体。各时期减数分裂正常的花粉母细胞平均频率为60.18%,异常频率为39.82%,花粉离体培养萌发率为55.42%,两者存在相关性,减数分裂异常是影响四倍体萱草花粉活力的最重...
关键词:
四倍体 萱草 减数分裂 花粉育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君 李云 徐兆翮 孙鹏 袁存权
通过比较3种栽培模式对四倍体刺槐无性系K5的生物量及叶片营养含量的影响,以及每年刈割1次模式下3个四倍体刺槐无性系与普通刺槐的生物量差异和每年刈割2次模式下3个四倍体刺槐无性系之间的生物量差异,获得了生物量和营养含量最佳结合点的刺槐饲料林适宜栽培模式,达到了充分开发其饲料价值的目的。结果表明:每年刈割2次模式的第2次叶片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栽培模式(P<0.05),且单株叶质量与其他2种栽培模式无显著差异;每年刈割1次模式下四倍体刺槐无性系K2的单株总质量和叶质量均显著高于无性系K4和K5及普通刺槐(P<0.05);每年刈割2次栽培模式下无性系K2的单株总质量和叶质量显著高于无性系K4...
关键词:
刺槐 饲料林 生物量 叶片营养 刈割次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玲 赵忠 权金娥
为了解四倍体刺槐嫩枝扦插生根机制和选择适宜的扦插时间,2010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教学实验苗圃,研究了不同扦插时间对嫩枝插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和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和7月扦插的插穗IAA含量明显高于5月和6月,较高含量的IAA是抑制生根的主要因子;ABA含量在生根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是起协助作用;扦插时间越早,ZR含量越高;8月扦插的插穗IAAO活性明显高于5月、6月和7月;PPO活性与生根关系密切,扦插时间越早,PPO活性越高;随着扦插时间的延长,插穗木质化程度提高,POD活性也随之升高,POD可作为衡量插穗木质化的指标。因此,四倍体刺槐嫩枝扦插时间以5月中旬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