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21)
- 2023(9798)
- 2022(8949)
- 2021(8668)
- 2020(7223)
- 2019(17014)
- 2018(16781)
- 2017(31145)
- 2016(17250)
- 2015(19506)
- 2014(19445)
- 2013(19397)
- 2012(17805)
- 2011(16077)
- 2010(15674)
- 2009(14324)
- 2008(13737)
- 2007(11368)
- 2006(9747)
- 2005(8480)
- 学科
- 济(64227)
- 经济(64157)
- 管理(46508)
- 业(43720)
- 企(37002)
- 企业(37002)
- 方法(31295)
- 数学(26953)
- 数学方法(26635)
- 学(18043)
- 中国(17089)
- 农(16492)
- 财(15574)
- 业经(13978)
- 地方(13223)
- 贸(11660)
- 贸易(11655)
- 理论(11513)
- 和(11505)
- 易(11303)
- 农业(10967)
- 环境(10394)
- 制(10253)
- 技术(10167)
- 务(10053)
- 财务(9993)
- 财务管理(9971)
- 教育(9544)
- 企业财务(9452)
- 划(9041)
- 机构
- 大学(239491)
- 学院(235990)
- 管理(95049)
- 济(88154)
- 经济(86141)
- 理学(83027)
- 研究(82929)
- 理学院(82051)
- 管理学(80525)
- 管理学院(80121)
- 中国(59680)
- 科学(55137)
- 京(51854)
- 所(42770)
- 农(42027)
- 研究所(39619)
- 业大(39058)
- 财(38777)
- 中心(36857)
- 农业(33164)
- 北京(33000)
- 江(32526)
- 范(32119)
- 师范(31794)
- 财经(31494)
- 院(30297)
- 经(28799)
- 州(26892)
- 师范大学(26085)
- 技术(25694)
- 基金
- 项目(170643)
- 科学(132811)
- 基金(123202)
- 研究(121387)
- 家(109146)
- 国家(108272)
- 科学基金(91811)
- 社会(73050)
- 社会科(69004)
- 社会科学(68984)
- 基金项目(66596)
- 省(66551)
- 自然(62808)
- 自然科(61282)
- 自然科学(61269)
- 自然科学基金(60130)
- 划(57318)
- 教育(55122)
- 资助(50299)
- 编号(49522)
- 成果(39708)
- 重点(38901)
- 部(36707)
- 发(36109)
- 创(35536)
- 课题(33942)
- 科研(33446)
- 创新(33136)
- 计划(32734)
- 大学(31436)
共检索到339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国良 莫江明 周国逸
2003年7月至2004年8月,选择了苗圃、针叶林、混交林和季风林4个生态系统,采用模拟的方法,人为构建N沉降增加梯度系列,即对照、低N处理(50 kg/(hm2.a))、中N处理(100 kg/(hm2.a))、高N处理(150 kg/(hm2.a))和倍高N处理(300 kg/(hm2.a)),在14个月的时间内,对土壤动物群落在N沉降下的响应进行了持续观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群落无论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垂直分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生态系统类型的影响很显著,季风林和针叶林增长模式的不同,最终导致3个森林土壤动物分布格局的根本改变.苗圃样地N处理具有明显的阈值效应.虽然整体上森林...
关键词:
N沉降 土壤动物 生态系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毛煜民 王克勤 宋娅丽 张晓花 梁阳森 肖文贤
【目的】研究N沉降对不同森林类型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为我国西南亚高山森林土壤细菌群落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应对N沉降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亚热带高海拔季风气候区高山栎林、云南松林、华山松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定4个N施氮水平:对照(CK, 0 g·m~(-2)·a~(-1))、低氮(LN,10 g·m~(-2)·a~(-1))、中氮(MN, 20 g·m~(-2)·a~(-1))、高氮(HN, 25 g·m~(-2)·a~(-1)),测定施N18个月后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变化特征。【结果】1)4种林分类型土壤细菌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细菌α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常绿阔叶林>华山松林>云南松林>高山栎林;不同施N浓度会造成细菌多样性变化,即随着施N浓度增加,细菌多样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不同施N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优势门均由酸杆菌门(29.10%~44.46%)、变形菌门(25.22%~37.50%)、放线菌门(9.3%~12.1%)组成,其中酸杆菌门相对丰度随施N浓度上升而降低,而变形菌门则相反。3)优势属中仅罗河杆菌属、厌氧黏细菌属、出芽菌属、黏液杆菌属在不同施N浓度之间有显著差异。4)土壤细菌一级功能代谢通路包括6类,其中最主要的功能代谢(51.5%~52.2%);二级代谢通路功能基因获取41类,其中主要的二级代谢通路包括10类,碳水化合物代谢占总功能基因数最高(10.7%-~11.1%)。【结论】N沉降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具有阈值限制性;土壤细菌可通过改变生化过程来应对N沉降,以此提高对于N沉降的抵抗能力;林分类型因C源差异、立地特征等因素,为影响N沉降下土壤细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差异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晏毓晨 颜亨梅 王常玖 袁金荣 林仲桂 朱雅安
2001—2002年间,对湖南祁东县的桃树林(样点A)、马尾松林(样点B)和廖家镇的芦竹林(样点C)的土壤动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定性、定量分析了该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三类林地中,蜱螨类和线虫类是优势类群,密度—类群指数(DG)为A>C>B,但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为C>A>B,相似性指数分析A与C之间的相似性最近,从土壤剖面分析来看,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且表层>上层>中层>下层。土壤动物季节变化是夏季低于冬季。以冬季土壤动物数量最高。甲螨类和矛线虫类是紫色页岩土基形成的主要"拓荒者"。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石灰岩 林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臧建成 唐晓琴 翟云霞 苏成 庞佩
【目的】了解西藏林芝地区果园春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农林交错地带土壤动物及农田土壤害虫综合防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014年4-5月,利用对角线五点采样法和国际通用的手拣法,对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实习果园内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采样以及鉴定分类,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及在0~20cm土层中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在西藏农牧学院实习果园中共获得土壤动物194头,隶属4门6纲14目,4门分别为软体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6纲分别为腹足纲、线虫纲、寡毛纲、蛛形纲、唇足纲、昆虫纲。优势类群为寡毛纲正蚓目及昆虫纲鞘翅目(幼虫)、鳞翅目(幼虫)、膜翅目,...
关键词:
春季果园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西藏林芝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英华 杨学云 张夫道 古巧珍 孙本华 马路军
2001年7月至2002年10月,采用手捡法和Cobb过筛法,对陕西黄土区6种长期施肥,即对照组(不施肥,CK)、撂荒(不施肥、不耕种,用ABAND.表示)、施氮磷钾(NPK)、施氮磷钾+秸秆(SNPK)、施氮磷钾+有机肥(MNPK)和施1.5倍(氮磷钾+有机肥)(1.5MNPK)与农田土壤动物群落间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两年4次共采集72个定点土壤样品,获农田土壤动物标本5495只,隶属6门11纲22目61科2亚科35属。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差异性显著(F=2.24,P<0.007)。土壤动物数量变化与长期施肥导致土壤性质的变化有关。主成分分析表明,SNPK、NPK、MN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赵波 肖玖金 周泓杨 张健
为了解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引种栽培对当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4年10月,以毗邻乡土竹类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和农耕地为对照,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对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共收集到土壤动物3 477只,隶属于3门9纲24目;土壤动物平均密度排序为雷竹(3.47×10~5只·m~(-2))>慈竹(9.65×10~4只·m~(-2))>农耕地(4.58×10~4只·m~(-2)),类群数为慈竹(30个)>雷竹(28个)>农耕地(15个),其中,各样地间土壤动物平均密度和类群数差异显著(P<0.05)。密度-类群指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罗熳丽 段均华 姚恒 卢昌泰 肖玖金 张健
【目的】研究稻草不同还田量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方法】在5 m×5 m的样方内,以未进行稻草还田的处理为对照(ck),采用手拣法和干、湿漏斗分离法,调查稻草还田后2个月和稻草还田后5个月,不同还田量[0.8(T_(20))、 0.4(T_(10))、 0.2(T_5)和0 kg·m~(-2)(ck)]处理下耕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试验共捕获土壤动物1 194只,隶属于3门11纲19目44科,平均密度4.45×10~5只·m~(-2);稻草还田处理后的样地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明显增加(PT_(10)(30)>T_5(28)>ck(17)。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明显,土壤动物密度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稻草还田2个月后T_(20)处理的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最高,稻草还田后5个月T_(10)处理优势度指数最高。【结论】农业生产上稻草切碎后覆盖还田宜选择0.8kg·m~(-2)还田量。图3表2参24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苟丽琼 肖玖金 黄进平 李英 韦杨 彭彩云 罗熳丽
为揭示去除林下凋落物和草本层(简称除凋和除草)对楠木Phoebe zhennan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四川盆周西缘山地60年生楠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人工去除凋落物和草本层(RL)的方法,以未处理样地(ck)为对照,采用大型手捡和干、湿漏斗分离法,分别在样地处理后1个月(RL1)和3个月(RL3)时对05 cm,510 cm,1015 cm土层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共采集土壤动物1 753头,分属4门13纲32目99科,除凋除草降低了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其中:(1)与对照样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萍 徐演鹏 谭飞 杨忠岐 林英华
【目的】分析外源性碳、氮干扰下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和土壤主要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外源性碳、氮转化与土壤动物相互作用。【方法】2011年5—9月,采用手拣法、改良干漏斗法(Modified Tullgren)和湿漏斗法(Baermann)对吉林黑土区不同外源碳、氮干扰处理小区,即0.5倍、1.0倍、1.5倍和2.0倍(C0.5、C1.0、C2.0、N0.5、N1.0、N1.5、N2.0)和对照小区(不施肥,CK)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并对土壤主要性质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时段,共收集到农田土壤节肢动物70 485头(未知111头),隶属8纲20目3亚目87科(总科)。农田土壤节肢动物个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玲 赵广亮 杨雨果 耿玉清 孙玉军 周红娟
【目的】研究油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为人工林土壤生态系统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陷阱法和Tullgren干漏斗法,于2015年5月、8月和10月分别收集地表和新鲜枯落物层(Oi层)、半分解枯落物层(Oe层)以及矿质土层(0~2cm的矿质土壤表层(界面层)、2~5cm和5~10cm土层)的土壤动物。对收集到的土壤动物进行鉴定分类。【结果】2015年5月、8月、10月3次共收集土壤动物2 799只,隶属于6纲22目22科。3次收集的地表土壤动物共有优势类群为弹尾目、膜翅目和双翅目,地下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真螨目、寄螨目和弹尾目。5月地表土壤动物功能类群以植食类为主,8月主要为植食类和捕食类,10月各功能类群的个体密度差异不明显。3次调查的地下中小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均以腐食类为主。不同采样时期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密度的垂直变化规律不同,5月和8月Oi层的土壤动物类群数与Oe层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矿质土层,而10月各深度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差异不显著。就土壤动物个体密度的变化规律而言,5月Oi层个体密度显著高于Oe层和矿质土层,但在8月和10月的土壤动物个体密度Oe层最大,且显著高于Oi层和矿质土层。【结论】枯落物层的土壤动物类群数较矿质土层丰富;半分解枯落物层土壤动物个体密度较新鲜枯落物层高。在矿质土层,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呈减小趋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袁金荣 朱巽 林仲桂 朱雅安
通过对永州不同生境设立5个样区进行取样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2024头,隶属于5门、10纲、31目、111科、共152种。其中垫刃目、弹尾目、蜱螨目属于优势类群;矛线目、膜翅目等14个目属于常见类群,构成了永州土壤动物的主体。不同生境中土壤动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都有一定的差异,苗圃和杉树林远远大于其它3个生境。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层也比较明显,种类和个体数量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而减少,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对各生境的密度—类群指数DG、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C、均匀性指数E和相似性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生态因子。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永州地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文明 陈智华 丁克毅 喇明清 吴鹏飞 李忠武 杨大星
为查明米亚罗人工云杉林土壤动物区系组成及时空变化特征,于2007-2008年,采用手捡环刀法和漏斗法(TullgrenBaermann)对0~5、5~10和10~15 cm人工云杉林大、中、小型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此次研究共获大型土壤动物473个,隶属3门5纲15目,优势类群为鞘翅目成虫(20.29%)、半翅目(17.55%)、鞘翅目幼虫(17.55%)和大蚓类(10.57%);中小型土壤动物4859个,隶属4门7纲16目,优势类群为线虫类(71.48%)和节腹亚目(12.90%)。土壤动物在土壤剖面上呈明显的表聚性分布,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1ou均匀性指数(E)、S...
关键词:
米亚罗 人工云杉林 土壤动物 群落特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殷秀琴 安静超 陶岩 辛未冬 蒋云峰 王富斌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高寒湿地分布区,高寒湿地也是我国特有的湿地类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不断的增长及农牧活动的增加,湿地面积、植被和土壤水分条件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型土壤动物是构成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植物群落间有密切的联系。本文以拉萨河流域健康湿地和退化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为高原湿地的监测及保护提供土壤动物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退化湿地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均高于健康湿地,退化湿地稀有类群极为丰富,由于退化湿地生境较为干燥,出现了蚁科、隐翅虫科、步甲科等动物类群。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健康湿地和退化湿地大型土壤动物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产生这种差异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金荣 朱巽 朱雅安 林中桂
为了探明紫色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揭示土壤动物对紫色土壤发育的内在规律,在湖南常宁市不同生境设立5个样区进行取样调查,共获得紫色土土壤动物1 761头,隶属于5门、8纲、33目、145科、共237种.其中矛线目、蜱螨目、蜘蛛目属于优势类群,弹尾目、膜翅目、单齿目、小杆目等11个目属于常见类群,构成了常宁市土壤动物的主体,余下的18个目为稀有种类.不同生境中土壤动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都有一定的差异:桃树林、菜地和芦竹林都远远大于松树林和荒地.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层也比较明显,种类和个体数量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而减少,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经测定各生境的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C′,均匀性指数E′和相似性系数,...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常宁市 湖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苗雅杰 殷秀琴
Soil animal communities of Pinus koraiensis broad_leaved mixed forest were studied.The purpose was to discus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soil animals and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The ecosystem geography distribution law of soil animals, soil animals’role and function in ecological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