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66)
- 2023(5416)
- 2022(5006)
- 2021(4609)
- 2020(4410)
- 2019(9611)
- 2018(9580)
- 2017(18604)
- 2016(10692)
- 2015(12343)
- 2014(12699)
- 2013(12845)
- 2012(12296)
- 2011(11240)
- 2010(11475)
- 2009(10842)
- 2008(11016)
- 2007(10251)
- 2006(8731)
- 2005(7744)
- 学科
- 济(45784)
- 经济(45725)
- 管理(29294)
- 业(28399)
- 方法(24285)
- 企(22795)
- 企业(22795)
- 数学(21204)
- 数学方法(20998)
- 农(13133)
- 学(12112)
- 财(11562)
- 中国(10514)
- 贸(8836)
- 贸易(8830)
- 业经(8791)
- 地方(8781)
- 易(8560)
- 农业(8472)
- 制(8174)
- 和(7773)
- 务(7178)
- 财务(7163)
- 财务管理(7140)
- 理论(6896)
- 企业财务(6723)
- 银(6593)
- 银行(6555)
- 融(6298)
- 金融(6294)
- 机构
- 大学(164669)
- 学院(162529)
- 济(63949)
- 经济(62558)
- 管理(60266)
- 研究(55888)
- 理学(52023)
- 理学院(51389)
- 管理学(50326)
- 管理学院(50022)
- 中国(41777)
- 科学(37760)
- 农(35817)
- 京(35080)
- 所(30474)
- 财(29172)
- 业大(28855)
- 农业(28692)
- 研究所(27915)
- 中心(26159)
- 江(25338)
- 财经(23366)
- 北京(21772)
- 范(21288)
- 经(21083)
- 师范(20968)
- 州(19765)
- 经济学(19600)
- 院(19272)
- 农业大学(18812)
- 基金
- 项目(107043)
- 科学(82496)
- 基金(76824)
- 研究(73910)
- 家(68095)
- 国家(67546)
- 科学基金(56313)
- 社会(44578)
- 省(42728)
- 社会科(42052)
- 社会科学(42035)
- 基金项目(41007)
- 自然(38344)
- 自然科(37394)
- 自然科学(37382)
- 自然科学基金(36728)
- 划(36355)
- 教育(34755)
- 资助(32066)
- 编号(30184)
- 成果(25202)
- 重点(24537)
- 部(23740)
- 发(22865)
- 创(21782)
- 计划(21441)
- 科研(21401)
- 课题(20940)
- 创新(20480)
- 大学(19921)
共检索到235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芷葳 贺俊平 于秀菊 程志学 董常生
【目的】克隆羊驼皮肤组织表达的Mitf-M CDS序列,比较分析羊驼皮肤组织Mitf-M的特征,进一步定位分析Mitf-M蛋白表达的位置,为深入研究羊驼毛色基因表达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扩增方法分段扩增Mitf-M CDS区,分别利用Clustal X和BioEdit生物学软件对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较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Mitf-M蛋白定位分析。【结果】羊驼皮肤组织表达的Mitf-M的CDS区由419个氨基酸组成,具有bHLH-zip转录家族的保守结构域,该基因与牛和犬亲缘关系最近,Mitf-M蛋白主要分布于羊驼皮肤组织毛球基底层细胞之间与毛乳头周围的黑色素细胞中。【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建一 梁春年 裴杰 郭宪 沈友明 阎萍
研究牦牛MITF-M基因编码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以及其在皮肤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MITF-M基因与牦牛毛色形成相关性,以期为揭示牦牛毛色形成分子机理奠定基础。采用RT-PCR技术扩增,成功获得了牦牛MITF-M基因编码区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分析MITF-M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二级结构等;采用半定量PCR检测技术,检测出MITF-M基因mRNA在牦牛各组织器官中表达水平;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出在牦牛不同颜色皮肤组织中MITF-M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扩增得到的MITF-M基因的编码区是一条长为1 460 bp的DNA序列。将牦牛的MITF-M...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瑞文 董常生 游蓉丽 朱芷葳 张伟业 曹靖 董彦君 杜红阳 刘一飞 栗艳
【目的】研究羊驼皮肤功能发生的规律和机理以及发现新的功能基因。【方法】用SMART技术构建白色青年羊驼皮肤cDNA文库,随机挑取13800个克隆进行规模测序。预处理后,获取高质量的表达序列。用CAP3对高质量序列进行拼接;BLAST对拼接序列进行同源比较,以注释功能;CLUSTER对已知序列进行聚类;根据标准基因词汇体系,并结合人组织基因表达谱分类标准,对具有注释信息的基因聚类进行分类,构建羊驼皮肤的基因表达谱。【结果】cDNA文库库容量达106PFU,从中获得高质量序列7286条(在GenBank中命名为ASCD)。拼接成5837条一致性序列,包括446条重叠群和5391条单一序列。1732...
关键词:
羊驼 cDNA文库 基因表达 皮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俊兵 于秀菊 贺俊平 董常生
【目的】研究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表达与定位,为揭示羊驼被毛颜色形成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TYR mRNA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TYR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进行定位。【结果】不同毛色羊驼皮肤组织中均有TYR基因mRNA的表达,有色被毛皮肤组织中TYR的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被毛组织的表达量;在有色被毛皮肤组织中,TYR阳性反应区主要集中于毛球部位,即毛根成形部;而白色被毛组织中,TYR阳性反应区主要位于毛根壶腹部及膨大部,即毛根永久部。【结论】综合分析TYR基因mRNA表达量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震洋 唐晓惠 付玉华 王昇 章程 李京津 余梅 杜小勇
【目的】藏绵羊又称藏系绵羊,是中国三大粗毛羊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及其毗邻的高寒牧区,如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绵羊由于其被毛纤维粗长,毛质细腻且保暖性好,是制造藏式地毯的上好原料。而毛色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性状,同时制约羊毛的经济价值。然而,目前对于绵羊毛色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以藏绵羊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颜色皮肤组织(黑色和白色)进行转录组测序,旨在探讨miRNA在藏绵羊不同毛色皮肤组织转录后水平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可能参与的调控通路。【方法】选取2只具有黑白花毛色的健康藏绵羊,减去体侧被毛使皮肤
关键词:
藏绵羊 皮肤组织 高通量测序 miRNA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玉静 张丹瑾 聂瑞强 谢建山 范瑞文 高文俊 董常生
【目的】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型(MicrophthalMia 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M,Mitf-M)在动物皮肤和毛发的黑色素合成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克隆绵羊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型基因序列,研究在绵羊黑素细胞中过表达绵羊Mitf-M是否影响tYr、tYrp-1和tYrp-2的表达,从而探究对黑色素的生成的影响。【方法】使用试验室冻存的第5代绵羊黑素细胞,通过pcr方法用引物以绵羊黑素细胞cdna为模板克隆Mitf-M基因cdna序列,构建绵羊Mitf-M克隆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细胞转染技术在细胞水平过量表达绵羊Mitf-M;转染后使用荧光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伟 倪蓉 殷金凤 丁家桐 张有法 陈玲 吴文忠 周洪
【目的】旨在了解中国特有的白色羔皮羊品种—湖羊不同花纹及其毛囊形成的分子遗传学机理。【方法】利用安捷伦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初生湖羊大花和小花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差异表达分析显示,3对大花和小花组分别筛选出1 069、2 071和3 879个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37个共同基因;差异基因经GO分类显示,主要参与细胞分化、增殖、凋亡、发育、免疫应答、离子转运等生物学过程;另外,所验证的4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PCR结果与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筛选出了BMP7、MMP2、SNAI1、SFXN1、CDKNIC、MT3、POU1F1等对湖羊大花、小花性状形成可能具有重要影响的候选基因。
关键词:
湖羊 毛囊 基因芯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翁幼竹 方永强 周晶 谢芳靖 刘家富
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不同发育时期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脑垂体的形态结构和各种促激素分泌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1)大黄鱼脑垂体呈"鸡心"形,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组成,腺垂体可分为前外侧部(RPD)、中外侧部(PPD)和垂体中间部(PI)。(2)RPD部有3种细胞,分别为催乳激素(PRL)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促性腺激素(GtH)细胞。(3)PPD部位于腺垂体腹面,也有3种细胞,其中1种为促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呈嗜酸性,另2种呈嗜碱性,分别为GtH细胞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4)垂体中间部有2种细胞,1种为促黑激素(MSH)细...
关键词:
大黄鱼 脑垂体 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雷雪彬 常藕琴 石存斌 付小哲 王亚军 吴淑勤
为研究草鱼头肾的组织发生发育,应用组织学技术,对1~103 dph(day post hatching)的草鱼头肾进行观察分析,描述了头肾的组织结构变化及免疫球蛋白M(IgM)阳性细胞及过碘酸雪夫氏(PAS)阳性细胞的发生和分布。结果显示,6 dph,出现头肾原基,原基中原肾管分化形成的肾小管之间出现散在的干细胞。7 dph至16 dph,造血干细胞逐渐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免疫细胞数量逐渐增加;17 dph至103 dph,肾小管逐渐退化至完全消失,网状内皮系统支持下的淋巴造血组织构成头肾的主要部分。40 dph肾上腺细胞团开始出现。65 dph与成鱼头肾的组织结构接近,作为淋巴—肾上腺组织...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章龙珍 杨金海 庄平 刘鉴毅 赵峰 田美平
应用4种兔抗胃肠激素抗体和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消化道中的内分泌细胞进行鉴别和定位。结果表明:5-羟色胺(5-HT)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食道和胃中分布数量多,在幽门盲囊和肠道分布数量少;生长抑素(Som)细胞集中位于食道和胃部,数量多,幽门盲囊和肠道中未检出;神经肽Y(NPY)细胞在肠道有少量分布,其余各段均未检出;胃泌素(Gas)细胞在幽门盲囊和肠道有少量分布,食道和胃中均未检出。4种内分泌细胞的数量分布和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对其可能的生理作用进行了讨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丽丽 杨筱珍 赵柳兰 成永旭 吴旭干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5-HT阳性物质在日本新糠虾不同发育期的卵巢卵细胞和滤泡细胞及肝胰腺细胞中的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随卵细胞的发育,滤泡细胞逐渐迁移至其近旁。各期卵巢卵细胞和滤泡细胞及肝胰腺细胞中均存在大量5-HT阳性细胞,阳性物质呈深棕色;各期卵巢中5-HT在滤泡细胞内均呈阳性;在Ⅰ、Ⅱ和Ⅲ期卵巢中卵细胞胞质和胞核均呈阳性,且阳性强度呈递减;Ⅳ期卵巢中5-HT在卵细胞中呈阴性,而在Ⅴ期卵巢中5-HT在卵细胞中又呈现弱阳性。5-HT在发育各期的肝胰腺细胞中均呈阳性。同一期卵巢中,不同类型肝胰腺细胞间5-HT的分布没有差别。除Ⅳ期卵巢外,在其余各期卵巢中5-HT阳性强度在卵细胞胞质和肝胰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方永强 翁幼竹 胡晓霞 林君卓
用7种哺乳类胃肠激素抗体对鲻鱼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5-HT、SST、VIP、GAS和P物质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均存在于鲻鱼胃肠粘膜中,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则显免疫阴性反应。文中还描述了鲻鱼胃肠道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及在胃肠各部的分布密度,并对其可能的分泌方式和功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鲻鱼 免疫组织化学 胃肠激素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寿昆 李君秋 林建斌 林树根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用抗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T)、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 lu)等4种抗哺乳动物血清对褐牙鲆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的研究.结果表明:5-HT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胃各部分布较多,食管和肠管分布较少;SST在胃贲门部和胃体部数量较多,胃幽门部较少,食管和肠管各段均未检出;Gas分布于胃幽门部和前肠、中肠、后肠,从胃幽门部到后肠呈递减分布趋势,食管、胃贲门部和胃体部均未检出;G lu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前肠和中肠,其余各段均未检出.
关键词:
褐牙鲆 消化道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松林 冯建军 熊静 关瑞章
采用从鳗鲡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以探讨感染后不同时期嗜水气单胞菌在欧洲鳗鲡肝脏、肾脏和肠道内的定位和由此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将细菌分2次对鳗鲡进行肌肉注射。第1次采用每克体质量103~107cfu的不同剂量注射以确定该菌的半数致死量,结果表明其半数致死量为5×104cfu/g。第2次以每尾鱼1×107cfu的剂量注射欧洲鳗鲡,此后分别在注射后6、24、48 h采集鳗鲡的肝脏、肾脏、肠道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3个时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别,鳗鲡早期无明显病理变化,而后期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症状;鳗鲡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较其他脏器明显,主要表现为肾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志强 吴孝兵
应用5种特异性哺乳动物胃肠激素抗血清,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鉴别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内分泌细胞呈楔形、梭形或烧瓶形,少数呈圆形或椭圆形。5-羟色胺和生长抑素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分别以胃幽门部和十二指肠、胃体部为最高,在食道和空肠处最低。胰高血糖素和胃泌素细胞均在直肠处密度最高,但分布型不同。血管活性肠肽细胞在胃幽门部密度最高,回肠未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