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81)
2023(3541)
2022(2888)
2021(3248)
2020(2434)
2019(6022)
2018(6489)
2017(9298)
2016(6764)
2015(7705)
2014(7967)
2013(6449)
2012(5746)
2011(5474)
2010(5806)
2009(5045)
2008(4993)
2007(4398)
2006(4271)
2005(4015)
作者
(13288)
(11086)
(11039)
(11031)
(7043)
(5305)
(5292)
(4573)
(4206)
(4179)
(3876)
(3684)
(3622)
(3616)
(3532)
(3518)
(3466)
(3315)
(3255)
(3236)
(3194)
(2815)
(2787)
(2671)
(2639)
(2627)
(2555)
(2407)
(2316)
(2305)
学科
教育(21855)
中国(12258)
(9743)
经济(9718)
教学(8549)
管理(8399)
理论(7860)
(6279)
(5198)
(5072)
思想(4904)
(4831)
企业(4831)
政治(4742)
(4650)
研究(4538)
思想政治(4460)
政治教育(4460)
治教(4460)
体制(4432)
德育(4432)
学法(4259)
教学法(4259)
(4247)
学校(4201)
高等(4026)
(3918)
改革(3867)
(3864)
发展(3704)
机构
大学(77906)
学院(68412)
教育(31123)
研究(30712)
(23226)
师范(23172)
师范大学(19334)
(19066)
(18485)
经济(17698)
管理(16366)
科学(16096)
中国(16082)
(14681)
北京(13685)
(13373)
理学(13110)
职业(13103)
研究所(13094)
理学院(12776)
管理学(12238)
管理学院(12065)
技术(12004)
教育学(11847)
(11827)
中心(11653)
(11341)
(10055)
职业技术(9000)
教育学院(8800)
基金
研究(39186)
项目(37709)
科学(30677)
教育(28991)
基金(21353)
成果(21018)
社会(20824)
编号(19815)
社会科(19170)
社会科学(19164)
课题(18524)
(16744)
(16527)
(16479)
(16472)
国家(16346)
规划(13070)
科学基金(13007)
(12147)
项目编号(11732)
(11674)
研究成果(11636)
大学(10863)
(10679)
(10578)
(10536)
阶段(10508)
年度(10438)
重点(10399)
教育部(10219)
期刊
教育(57450)
研究(39945)
中国(32019)
(25747)
经济(25747)
职业(13052)
技术(9991)
(9513)
大学(9213)
高等(8740)
学报(8454)
技术教育(7956)
职业技术(7956)
职业技术教育(7956)
高等教育(7601)
(6848)
管理(6702)
科学(6622)
成人(6353)
成人教育(6353)
(5843)
论坛(5843)
(5507)
金融(5507)
(5311)
学学(5291)
图书(5236)
财经(4664)
比较(4588)
发展(4548)
共检索到134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红旻  
从教育理念来看,MOOCs不仅是一种主动性的心智训练,而且实现了广泛的知识交往和虚拟的科研-教学-学习一体化,对大学教育思想既有继承又有超越,不断推动大学在知识观、学习观、交往观和治理观等方面发生深度变革。中国大学应超越MOOCs的外在形式,学习其灵魂和精神,包括以独立思考、自由思想为前提,培养负责任的学习者;突破封闭的课程制度,开发与开放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资源;转变标准化的学业评价观念,加大对学习研究的投入;完善课程认证体系,推动社会认可制度的建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赵义良  
马克思教育思想与卢梭教育思想之间存在着继承又超越的关系,这种关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目的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提出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的观点,但在对人的理解上,马克思实现了从卢梭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超越;二是在教育理念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所提出的人的自然发展观,但又把卢梭的个人自然发展观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观。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钦  
孙中山民生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替众人来服务""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继承孙中山民生经济思想合理内核的同时,又超越了其固有的局限性,不仅注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还努力积极探索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并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顺利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转型与升级,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道路。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仪芳  
我国50年代中期在毛泽东领导下进行私有制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70年代末,邓小平领导的经济改革发展了多种经济。历史与现实的反差,已带来不同观念的冲突。其焦点是如何科学地看待邓小平与毛泽东在变革生产关系上的思想关系。对这种关系加以考察,无论对反思过去、理解现实、瞻望未来以及澄清思想理论上的是非都是有好处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振钰  
先秦时期中原王道文化和天命惟德观念普遍流行,"他人"思想融合在仁政的推崇与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之中。屈原作为楚国王族的后裔与政治家,其"他人"思想虽然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旨归,"哀民生"而行"美政",但先楚文化中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屈原将主体对他者的的道德责任从儒家以直报怨的相对责任推进到九死未悔的绝对责任。"受命不迁"作为屈原"他人"思想的生成起点,不仅强化了主体的伦理特质及其对他人的道德责任,同时通过"民生禀命、各有所错"也为他者绝对他性的存在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孟万金  
继承与超越:中国德育传统的现代化孟万金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和时代变异性。道德的这一本质特性,决定了当前我国大学德育改革必须结合时代精神,对中国德育传统既要有批判地继承,又要创造性地超越,从而实现中国德育传统的现代化。一、中国德育传统的基本特质中国传统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畏  
邓小平同志是毛泽东同志忠诚亲密的战友,是毛泽东思想最杰出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在教育思想上,小平同志也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学习和贯彻邓小平教育思想,实际上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与弘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举措。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乞佳  谷峪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抓好职业教育教材质量事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地,而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须有完善的职业教育教材制度作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制度改革经历了创建、恢复、探索、发展、深化等多个阶段,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即统一领导是教材制度建设的根本保证,分级管理是教材制度建设的重要体制,统筹规划是教材制度建设的重大方略,建章建制是教材制度建设的法治保障,长效机制是教材制度建设的动力源泉。面向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解决职业教育教材制度建设的瓶颈和短板,应处理好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规范有序与主动发展、专业主导与行业引领诸多关系,进而推动职业教育教材制度的深度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纪宝成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建纲  陈智  袁德宁  
继承发扬南翔同志的教育思想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孙建纲,陈智,袁德宁蒋南翔同志是我党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他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14年间,提出一系列教育原则,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需要我们很好地学习、继承和发展他的教育...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方略,不仅重点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的基本问题,而且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人的发展目标,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动力、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等各方面融入绿色发展理念,以表达人民群众的绿色发展意愿,贯彻依靠全民力量的绿色发展路线,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前景,深化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以发展思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管理制度的绿色化为根本着力点,旨在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实现绿色栖居的美好目标,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领导力,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文佩  郭毅  
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思潮存在本质的区别。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中,曾力求借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构建现实市民社会的批判方案。随着唯物史观的确立,马克思开始形成以实践为基础的、具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发展的思想,从根本上超越了人本主义。文章在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基本内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马克思从费尔巴哈那里继承的恰恰是历史观上的"半截子唯心主义",而非本体论上的"半截子唯物主义",进而从社会历史主体性质和市民社会批判方案两个方面说明唯物史观中以人为本与人本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大光   王廷  
杨贤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在长期革命活动和教育实践中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探索,他撰写了《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等著作,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他引导学生参加革命,形成了“全人生指导”思想,推动了青年全面发展。潘懋元是我国最早研究杨贤江教育思想的学者之一,其研究经历了杨贤江“革命家”思想和“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两个阶段,为继承与弘扬杨贤江教育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贤江精神”影响下,潘懋元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高等教育实际相结合,分析了当时教育活动中的种种矛盾及其症结,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新境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纪宝成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同时迎来了纪念复校30周年,首任校长吴玉章同志诞辰130周年。吴老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武宇清  史育华  
高等院校的宣传思想工作从形式上来讲是一项系统工作,从本质上来讲是一项文化工作。通过阐述将先进文化与高等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统一,提出宣传工作路径是文化的继承,检验的维度是继承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高等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核心主题是文化的继承与继承的文化的统一。而正是这种统一使高等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先进文化的指引下能够把握占领主阵地、弘扬主旋律的内在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