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53)
2023(9723)
2022(8338)
2021(7674)
2020(6754)
2019(15463)
2018(15325)
2017(29020)
2016(16168)
2015(18436)
2014(18643)
2013(18361)
2012(17576)
2011(15760)
2010(16130)
2009(14900)
2008(15306)
2007(14135)
2006(12237)
2005(10884)
作者
(50527)
(42382)
(42243)
(40585)
(26975)
(20502)
(19353)
(16733)
(15876)
(15096)
(14416)
(14368)
(13606)
(13301)
(13286)
(13255)
(13240)
(12615)
(12353)
(12283)
(10679)
(10596)
(10521)
(9675)
(9559)
(9547)
(9479)
(9353)
(8756)
(8530)
学科
(69916)
经济(69850)
管理(45840)
(43691)
(34907)
企业(34907)
方法(33527)
数学(29718)
数学方法(29324)
中国(19850)
(17679)
(16940)
(16256)
技术(14833)
地方(14349)
业经(13253)
(12532)
贸易(12528)
(12118)
农业(11927)
(11539)
理论(10850)
(10177)
环境(10110)
(9861)
财务(9830)
财务管理(9799)
(9726)
银行(9687)
企业财务(9186)
机构
大学(242152)
学院(239676)
(94571)
经济(92210)
管理(88445)
研究(84787)
理学(75806)
理学院(74819)
管理学(73120)
管理学院(72661)
中国(62919)
科学(56199)
(53079)
(45331)
(45089)
(42206)
研究所(41207)
中心(39816)
业大(38881)
(37433)
农业(36134)
财经(33773)
北京(33336)
(32811)
师范(32440)
(30588)
(30575)
(29782)
经济学(29415)
技术(27452)
基金
项目(160311)
科学(124506)
基金(115223)
研究(112002)
(102621)
国家(101840)
科学基金(85496)
社会(69309)
社会科(65750)
社会科学(65725)
(62399)
基金项目(61424)
自然(56893)
自然科(55628)
自然科学(55611)
自然科学基金(54544)
(53746)
教育(51551)
资助(47584)
编号(45265)
重点(36932)
成果(36858)
(35218)
(34444)
(32792)
科研(31360)
课题(31267)
计划(31061)
创新(30902)
教育部(29242)
期刊
(101810)
经济(101810)
研究(67844)
中国(46785)
学报(42992)
(39302)
科学(38637)
(33644)
大学(31299)
管理(30062)
学学(29489)
农业(26582)
教育(24703)
技术(23374)
(18125)
金融(18125)
财经(16594)
经济研究(15898)
(15273)
问题(15250)
业经(15078)
(14318)
技术经济(13986)
图书(13427)
统计(13040)
(12608)
科技(12269)
资源(11750)
(11625)
理论(11282)
共检索到3553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屈右铭  蔡荣辉  霍林  汤宇  李晶  
利用EOS/MODIS遥感信息反演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指数,引进新的变分订正方案,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高分辨率地表温度场实施订正,对长沙市热岛(UHI)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子进行研究.通过分析长沙城市地区的土地覆盖、植被绿地状况与热岛空间分布状况的关系,揭示出研究区域UHI主要特征为:(1)从研究区域地表覆盖图发现,长沙市城区四周均有相对地势较高的山地,但地形梯度不大,接近四面环山的地貌特征,容易造成城区的热量聚集,有利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使得长沙城区存在明显的热岛分布;(2)UHI分布与城市结构的轮廓相一致,长沙城区与地势相对平坦的近郊区的地表温度差异为3~5℃,与地势较高的周边远郊区的地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启姣  
正确理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是制定热岛效应缓解政策和研究城市生态问题的前提和基础。选用1987年9月26日的Landsat-5和2013年9月17日的Landsat-8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分析武汉市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对热岛效应明显的武汉市主城区进行格网划分,提取格网内地表温度及所选影响因子指标值,运用主成分回归方法进行地表温度多因子综合分析,探讨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武汉市地表温度空间分布表现出典型的热岛特征,1987年和2013年分别有27.7%和39.1%的范围被"热岛"覆盖;(2)影响武汉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有不透水面指数、水体面积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火胜  李思韬  宛浩凯  余乾慧  吴昌广  
为精细化评估武汉市城市热岛时空分异特征以辅助气候适应性设计工作,基于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体系对武汉中心城区气温进行观测,分析了连续3 a夏冬时段的6类建筑空间和3类自然空间热岛强度(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UHII)的时空分异,并探讨了不同LCZ类型的日平均UHII差异、逐时UHII变化及同种LCZ类内UHII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各LCZ在夏冬两季可保持稳定日平均UHII类间差异,其中建筑高度越高的LCZ类型其UHII越高,特别是开阔高层(LCZ 4)和开阔中层(LCZ 5),而稀疏树林(LCZ B)、茂密树林(LCZ A)、开阔低层(LCZ 6)和零散建筑(LCZ 9)总体保持0℃以下;UHII逐时变化方面,LCZ A与其他LCZ类型存在明显差异,日出后8 h范围内LCZ A表现为快速上升后下降,其他类型则呈快速下降后稳定上升趋势;单日内,各LCZ的UHII呈“夏强冬弱、昼弱夜强”的特性,其中LCZ 9与LCZ A能够长时间维持“城市冷岛”效应以缓解局部热环境,而LCZ 4是唯一夏冬两季UHII均保持在0℃以上的类型;具有中层高度特征的LCZ 2和LCZ 5表现出显著的类内UHII差异,同类LCZ位于城区中部地块受城市冠层通风阻碍的影响其UHII比城区边界地块高。研究结果表明,LCZ类间UHII差异在夏冬两季稳定存在,而LCZ类内UHII显著性差异主要受武汉城市空间结构的驱动,密集的中心城区由于通风效能低下和人为热排放频繁而更易于导致局部高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峥  廉丽姝  顾宗伟  朱平盛  李宝富  
针对WRF模式自带土地利用数据更新不及时及精度不高的现象,本文将国内外主要土地利用数据(MODIS2012、GLC2009、GLC2000)与WRF模式耦合进行土地利用数据的优选,并将优选数据初步应用于枣庄城市热岛模拟中。结果表明:1MODIS2012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有较好的模拟结果;2研究区10月份热岛强度最大为0.671℃,其次是1月份和7月份分别为0.570℃和0.550℃,而4月份热岛强度较小为0.467℃;城市热岛强度日最大值出现在22~23点,最小值出现在13~14点;3由于盛行风向的影响,滕州市与枣庄市中区城市热岛中心均存在春夏季北进、秋冬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龚宇  余淼  王璞  武瑞焕  
本文选取唐山这座典型重工业城市,以地震后的气象资料(1977年-2006年)和2006年7月1日-2007年6月30日对比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热岛效应特征进行研究与对比分析,结果发现:①1977年-2006年间热岛强度平均为0.51℃,最近10年热岛强度平均为0.82℃;②热岛效应的日变化明显,"夜热岛"强于"日热岛",变化幅度为-0.1~1.5℃。一年中夏秋季节热岛强度比冬春季节热岛强度明显,其中夏季最为明显。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为-0.16~1.16℃、0.12~2.44℃、-0.09~1.49℃、-0.27~0.95℃;③唐山市上半年(1月-6月)的热岛强度高于下半年(6月-1...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拉巴次仁  卓嘎  罗布  普布次仁  
采用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拉萨市13个自动气象站的逐时气温观测资料以及同期MODIS地表温度数据,讨论了拉萨市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在人口相对比较密集、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的城关区、堆龙德庆、达孜、曲水等地,其热岛效应显著,以城关区(拉萨老城区中心)最为突出。从季节变化来看,冬季的热岛效应最强,其次是春季和秋季,最弱的是夏季;热岛强度在3月初(开始减弱)以及9月中旬(开始增强)存在着显著突变,这一特征对应了春、夏季热岛较弱,秋、冬季热岛效应较强的分布规律。此外,热岛强度和海拔高度之间呈现很好的反相关;②拉萨市一年中城市热岛出现概率高达99.45%,其中,绝大多数热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松蔚  王成刚  姜海梅  曹乐  王新伟  
基于Landsat土地利用类型分类资料、夜间灯光影像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及大气边界层探测资料,划分出城市、郊区以及湖区代表站,分析了苏州2015年1月城市热岛日变化、昼夜差异特征以及城、湖温度差日变化特征,并对苏州城市热岛分布特征以及城、湖大气边界层结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白天热岛强度小,09~17时热岛强度均小于1℃,最小值仅为0. 2℃;夜间热岛强度大,19~05时热岛强度维持在1. 2℃以上,最大值为1. 7℃。(2)城、湖温差白天为正,夜间为负,市区变温速率比湖区快约0. 2℃/h。(3)苏州白天热中心形状不规则,范围大,城郊温差小,夜间形成单一封闭稳定热中心,热中心形状与市区有较好对应,城、郊温差维持在1. 5℃左右。冬季地面盛行西北风,太湖湖陆风现象显著,湖陆风和盛行风向共同影响城市热羽向西南方向发展。(4)城、湖虚位温廓线在白天差异小,均有不稳定边界层形成,夜间市区仍维持不稳定边界层,而湖区有稳定边界层发展,近地层内干岛效应显著。(5)城市热岛影响范围有明显日变化特征,白天城市热岛影响范围小于40 m,夜间大于200 m。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宇鹏  杨波  陈崇  
U-TAE算法是一种使用不同范围的滑动窗口来提取城市热岛信息并根据稳健估计法设定窗口阈值的算法,该算法根据像元被记为热岛像元的累积总次数是否为0来区别热岛区与非热岛区,根据累积总次数的多少来判断热岛强度的强弱,具有动态阈值的特点和无偏特性。文章以长沙地区为例,对U-TAE算法在6个不同空间尺度上(5×5,11×11,25×25,51×51,101×101,201×201)对城市热岛信息提取的效果从提取范围、提取强度、空间构成以及大面积热岛提取稳定程度4个方面进行了评估。结果认为大小为11×11的窗口在4个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提取的城市热岛信息更加完整和有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但尚铭  安海锋  但玻  许辉熙  杨玲  陈刚毅  
为研究复杂地形上城市热岛(UHI)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给城市生态环境分析提供依据,使用重庆市2006年14个时相的NOAA/AVHRR(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改进的甚高分辨率辐射计)卫星遥感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得到研究区域的亮温场,并参照热力学概念和模型,根据当地高程,以海拔300 m为基准高度将亮温场计算成位温场。结果表明:(1)计算后山脉、河谷处的温度场普遍改变;山脉植被对下垫面的降温作用明显;白天UHI范围较大,长江和嘉陵江河谷对UHI的切隔作用显著;夜间嘉陵江两侧的UHI趋为一体,范围缩小;(2)7月25~26日存在多个UHI中心,下午和凌晨最大强度分别为6.4℃和2.2℃,平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温娟  包景岭  张征云  
文章针对当前国内外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城市热岛效应,分析了城市热岛的普遍特征、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在不同地表状态气温比较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生态措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美玲  殷红  辛明月  陈龙  付炜  张丽敏  
采用2001年和2008年沈阳MODIS遥感影像,运用分裂窗算法反演沈阳地表温度,并以郊区平均地表温度为准,将沈阳市辖区的温度划分为4级,研究沈阳城市热岛效应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城市热岛强度与NDV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沈阳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总体呈现由市中心向外逐渐扩张的空间特征。与2001年相比,2008年城市热岛范围明显扩大,2级弱热岛效应区的面积明显增加,增加129km2,3级和4级热岛效应区的面积增加相对较少,但1级非热岛效应区却急剧减少,减少857km2。城市热岛效应和NDVI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植被对减缓城市热岛强度有着积极的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永明  张果  黄坤  
逻辑因果关系是自然现象及规律的主要表现。从因果关系出发,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量化"城市扩张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笼统而定性的结论。研究发现,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的结论表明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扩张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有短期波动,且长期弹性大于短期弹性,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的累积效应明显;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短期内城市扩张是城市热岛效应的格兰杰原因,而在长期这一结论并不成立;结合脉冲响应分析和我国城市建设的特征可判定短期与长期的分界点为4-5年,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年期规划吻合,也与城市绿化的常选植被成长期吻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益同  陈正洪  夏智宏  
为了更客观地揭示"火炉"武汉的城市热岛效应,利用1987、1994、2005年共3期TM影像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反演并计算出武汉市城区不同年代的热岛强度、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类型及城区面积。在对存在较大差异3期的热岛强度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武汉城市热岛效应的现状及年代演变,定量分析了城区热岛强度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武汉城区热岛效应十分明显,特别是在工业区和商业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热岛面积不断变大;热岛强度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关系,植被覆盖率每提高10%,热岛强度约下降1.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热岛贡献不同,水体和植被...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宇峰  原志华  孔伟  孙铂  安彬  
基于西安市及其郊区(县)7个气象观测站1993—2012年的气温资料,采用回归分析、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西安市过去20 a城市气温、热岛强度的变化规律,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长、城市能源消费等几方面揭示其与城市热岛效应的密切联系;同时运用灰色理论分析了诸影响因素对热岛强度的相对贡献度,并对西安未来热岛强度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西安城区和郊区(县)气温均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且在2000年以后发生增强突变;2城市化的发展与城市热岛强度的变化具有密切关系,各要素相互之间呈现高度相关性,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很强的传递作用;各要素与热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允芳  黄静  
在城市热岛影响城市热舒适性背景下,蓝绿景观空间成为有效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途径。选取上海18条骨干河道滨水区域,采用增长回归树(BRT)模型,量化分析蓝绿景观空间形态结构因子与地表温度之间的边际效应互动影响关系。结果表明:近郊区绿地冷岛效应最强,远郊区次之,中心城区最差。在绿地结构形态指标方面,植被覆盖度和面积是影响绿地降温的主导因素。绿地覆盖度、面积、景观形状指数和地表反照率的边际效应阈值分别是0.3、50 hm~2、2和0.16。在蓝绿网络结构指标方面,水面率和距河岸距离影响作用较大。水面率越大,降温越明显。距河岸距离和生态斑块集聚度的边际阈值分别为400 m和75/100。研究可为蓝绿景观空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