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3)
2023(1991)
2022(1623)
2021(1684)
2020(1430)
2019(3061)
2018(3194)
2017(5533)
2016(3210)
2015(3844)
2014(3847)
2013(3629)
2012(3699)
2011(3314)
2010(3461)
2009(3443)
2008(3633)
2007(3542)
2006(3167)
2005(2898)
作者
(11258)
(9535)
(9428)
(8939)
(6019)
(4674)
(4246)
(3836)
(3615)
(3480)
(3262)
(3214)
(3063)
(3057)
(3021)
(2977)
(2950)
(2849)
(2690)
(2667)
(2432)
(2410)
(2362)
(2315)
(2148)
(2122)
(2097)
(2096)
(2053)
(1977)
学科
(11806)
经济(11786)
管理(11108)
(9298)
(8481)
企业(8481)
方法(4998)
(4452)
数学(3776)
数学方法(3626)
中国(3358)
(3190)
(3118)
理论(3055)
(2993)
业经(2781)
技术(2375)
(2331)
(2264)
贸易(2261)
(2193)
教育(2191)
(2164)
(2080)
(2044)
(2032)
银行(2021)
(1982)
财务(1974)
教学(1970)
机构
大学(52096)
学院(50721)
研究(17867)
管理(17360)
(16075)
经济(15567)
理学(14783)
理学院(14543)
中国(14086)
管理学(13990)
管理学院(13915)
科学(13005)
(11995)
(11072)
(10089)
研究所(9087)
业大(9051)
农业(8818)
(8361)
中心(8297)
(8201)
北京(7602)
(7368)
师范(7251)
(6766)
技术(6726)
(6467)
(6237)
财经(6172)
农业大学(5823)
基金
项目(31300)
科学(24085)
基金(22557)
(20552)
国家(20350)
研究(20162)
科学基金(17056)
自然(12405)
自然科(12186)
自然科学(12181)
(12080)
自然科学基金(11953)
社会(11908)
基金项目(11710)
社会科(11104)
社会科学(11101)
(10383)
教育(9949)
资助(9828)
编号(7925)
成果(7182)
重点(7106)
(6507)
计划(6312)
(6222)
科研(5972)
(5916)
大学(5875)
课题(5854)
创新(5787)
期刊
(21566)
经济(21566)
研究(14591)
中国(12917)
学报(12188)
(10730)
科学(10217)
大学(9185)
学学(8630)
管理(7911)
教育(7663)
农业(7136)
(6950)
技术(4717)
(4209)
金融(4209)
业大(3765)
(3752)
(3608)
财经(3423)
图书(3204)
农业大学(3179)
业经(3115)
(2989)
经济研究(2987)
科技(2978)
技术经济(2649)
问题(2445)
统计(2435)
(2425)
共检索到82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包文慧   赵佳敏   巩志国   白云洁   于琢雅   刘博   毛伟   张双翼  
为探究MLKL对肌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对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分别构建野生型C57BL/6J小鼠和MLKL基因敲除(MLKL-/-)小鼠背部创伤模型,分析皮肤伤口愈合情况。体外培养野生型C57BL/6J和MLKL-/-小鼠肌成纤维细胞及骨髓源巨噬细胞,使用小鼠耳源肌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Myofibroblast conditioned medium,MFbCM)处理野生型C57BL/6J小鼠M1和M2型巨噬细胞,检测M1型巨噬细胞IL-6、TNF-α及NO的分泌量。检测M2型巨噬细胞精氨酸酶(Arginase)及几丁质酶3样分子(Ym1)的表达量。结果显示,1)相比于野生型C57BL/6J小鼠,MLKL-/-小鼠伤口收缩更为缓慢。在损伤后第5、7和10天,野生型C57BL/6J小鼠创面收缩率显著高于MLKL-/-小鼠(P<0.001)。2)MLKL缺失显著降低伤口表面Ym1和Arginase的表达,在损伤后第5、7和10天差异显著(P<0.001)。此外,MLKL的缺失影响了MFbCM上调M2型巨噬细胞Ym1和Arginase表达的能力。表明MLKL可能参与调控MFbCM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分泌活动。3)MFbCM可促进M1型巨噬细胞IL-6、TNF-α和NO的表达,且依赖于MLKL的存在,表明MLKL可能参与调控MFbCM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分泌活动。综上,本研究确定了MLKL参与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间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在伤口愈合的每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该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MLKL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为创面愈合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晶  商旋  张晓敬  常世民  马爽  
研究不同浓度的氯化镉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皮肤细胞存活影响。采用组织块法启动小鼠皮肤细胞的原代培养,胰酶消化法传代培养,利用光镜观察、MTT细胞毒性分析、荧光染色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镉对小鼠皮肤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在37℃,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条件下,小鼠皮肤组织原代启动第2天即有细胞迁出,为成纤维样细胞形态,生长分裂旺盛,第6天即可长成汇合的细胞单层,并能稳定连续传代。20~160μMol/l氯化镉可显著降低体外培养的小鼠皮肤细胞的存活率,具有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处理24和48 h对肝细胞的半致死率浓度分别为39.81和22.39μMol/l。CD Cl2处理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真  刘璐  马晓平  姜尧章  王承东  古玉  
将18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只。在试验组小鼠两腹侧壁对称取2个点皮下注射大熊猫源枝孢样枝孢霉菌悬液(1×10~6 cfu/mL),接种12 h后(第1天),观察小鼠体况、接种部位表现,最后处死小鼠并取其接种部位的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逆培养,用Image–Pro Plus 6.0统计病理切片中单位面积内免疫细胞数、孢子数和菌丝数,之后每隔24 h按上述步骤同样处理和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第1~8天小鼠体表特征变化不明显,小鼠机体免疫细胞由大量聚集到逐步减少,孢子与菌丝数由多到少又逐渐增加,处于萌发生长阶段;接种后第9~10天,接种部位出现小红斑,皮肤出现结节状损伤,各器官之间未粘连,其余症状不明显,免疫细胞持续增多;接种后第11~25天,接种部位红斑面积增大,损伤加大,颜色变深,有增生物,小鼠出现瘙痒症状,饮食明显减少,免疫细胞持续增多后逐步减少,孢子与菌丝数减少后急剧增加,再减少后又急剧增加,在第17、25天出现2次高峰;接种后第26天后小鼠饮食持续减少,接种部位出现局部坏死、黏膜粘连等症状,孢子和菌丝数逐渐减少至无。可见,枝孢样枝孢霉感染小鼠后第1~8天为潜伏期;第9~10天为前驱期,第11~25天为发病期,第26天后为转归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宗伟  欧阳五庆  张黎  刘玉梅  杨光敏  
研究了玉米幼芽提取物(extract of maize plumule,EMP)对长波紫外线(UVA)损伤的小鼠皮肤超微结构、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UVA模型小鼠真皮细胞内出现空泡变性,线粒体肿胀、嵴减少,粗面内质网和核周间隙扩张;表皮细胞微绒毛减少,细胞固缩,细胞核染色质边集。EMP保护的小鼠皮肤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构基本正常。EMP可显著提高UVA辐射小鼠皮肤组织中的SOD活性(P<0.01)及CAT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P<0.05),与VC的抗氧化作用一致。表明EMP能够抵抗UVA对皮肤组织的氧化损伤。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发明  林海生  秦小明  章超桦  曹文红  高加龙  
通过动物试验,比较牡蛎酶解产物低、中、高三个灌胃剂量组与两个对照组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照片、创伤愈合率、瘢痕缩小率、IL-6、IL-10、TGF-β1等指标。结果显示:(1)第6、10天,低、高剂量组创伤愈合率均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第14天,低、高剂量组的愈合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2)牡蛎酶解产物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因子IL-6生成,并促进IL-10分泌(P0.05);与阴性对照组TGF-β含量相比,其他组皆呈现显著差异(P<0.05);三个剂量组CCND1含量皆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低、高剂量组EG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第7天,低剂量组羟脯氨酸含量较阴性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第14天,各给药组均能显著提高皮肤组织中的羟脯氨酸含量,且低剂量组提高了瘢痕收缩率(P<0.05)。牡蛎酶解产物能够加快小鼠软组织开放性创伤愈合,对浅表瘢痕增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硕  黄霞  林勇  林海燕  汪启明  刘仲华  
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8–甲氧基补骨脂素、蒽)和白芷(生药)低、中、高3个剂量组(0.93、4.65、9.3 g/kg)并设立有/无紫外辐射2种条件,每处理6只,采用Draize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动物皮肤刺激反应积分并耳廓打孔称重评价皮肤光毒性;运用q PCR方法对各组大鼠皮肤组织炎症相关的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E2受体1(E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5个基因的m RNA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无紫外辐照情况下,各组大鼠皮肤均没有出现红斑和水肿现象,皮肤刺激反应积分都为0;在辐射条件下,空白对照组大鼠皮肤也没有出现红斑和水肿现象,白芷水提物只在中、高剂量条件下部分大鼠皮肤出现轻微的红斑甚至水肿现象;相比空白对照组,只有阳性对照组大鼠的耳片质量显著增加(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元日  杨倩  王佳林  李仰真  许岩岩  崔忠凯  程鹏  陈松林  
为探究人工养殖半滑舌鳎无眼侧皮肤经常出现黑化现象的成因,实验根据本课题组前期全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预测得出lnc-XR_003049606.1与pmelb在基因层面上存在反式调控的关系。在半滑舌鳎无眼侧黑化皮肤中克隆获得pmelb的c 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melb的c DNA序列全长1 755 bp,编码584个氨基酸,其预测的蛋白分子量为63.94 ku,理论等电点为5.12,预测的二级蛋白结构含有1个Pleckstrin同源域、1个布鲁顿酪氨酸激酶富胱氨酸基序、1个Src同源3域、1个Src同源2域和1个酪氨酸激酶催化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pmelb与其他鱼类对应的基因聚为一支。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半滑舌鳎的pmelb与大菱鲆和牙鲆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68.05%和66.28%)。分别通过分析半滑舌鳎lnc-XR_003049606.1和pmelb的表达分析发现,lnc-XR_003049606.1在1龄半滑舌鳎的皮肤和肝脏中表达,皮肤中表达量在60 d达到顶峰,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而pmelb则主要在皮肤中表达,表达量在时间线上先升高再降低。本研究初步探究了lnc-XR_003049606.1和pmelb间的表达关系,为进一步筛选半滑舌鳎无眼侧黑化过程中起作用的关键基因提供了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璐  邬旭龙  王印  杨泽晓  姚学萍  胡凌  林星宇  任梅渗  罗忠永  曾相杰  
为更好地进行波氏菌病的防治,利用分离培养、生化实验、PCR鉴定和同源性分析对采自四川某规模化猪场有明显萎缩性鼻炎症状的猪鼻腔拭子进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参考经典的皮肤坏死素(DNT)粗提技术,将分离株DNT粗提原液及10和100倍稀释物分别注射于4~5、15~20和40~45D3组不同日龄的SPF鼠,进行毒力检测。结果分离到一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其DNT毒力较强,0.2mL粗提原液可造成4~5D乳鼠皮下组织发生严重急性出血性炎症而死亡;15~20D乳鼠皮下出血,毛囊损伤,表皮层细胞结构模糊、紊乱,耐过乳鼠损伤处皮肤毛发生长受损;40~45D小鼠脱毛等轻微症状。本试验分离菌株皮肤毒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霓  徐晓娇  江天久  江涛  吕颂辉  
2011年夏季,我国秦皇岛沿岸海域再次暴发了大面积的微微型浮游植物抑食金球藻褐潮。为了弄清该藻的毒性以及评估其对人们生命健康的影响,本实验以卤虫作为受试生物,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该褐潮水体对卤虫的急性毒性及卤虫对该藻的摄食作用,并以室内纯种培养的抑食金球藻对小白兔进行急性皮肤刺激和眼刺激实验,对小白鼠进行急性经口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抑食金球藻褐潮水体对卤虫无急性毒性,卤虫能以抑食金球藻为食,摄食率随着摄食藻密度的升高而上升。抑食金球藻藻液对实验兔的皮肤和眼睛无明显刺激作用,对小白鼠无急性毒性作用。该藻暴发褐潮时,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影响较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欣  欧阳五庆  张黎  王莉  
分离培养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用2种富含腺嘌呤类衍生物的玉米幼芽提取物(20 mg/L)提前保护细胞后,体外构建H2O2急性氧化损伤细胞模型,应用RT-PCR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损伤对照组(Ⅱ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I组)的24%(P<0.01)和20%(P<0.01),而药物保护组(Ⅲ组、Ⅳ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损伤对照组,分别是损伤对照组的3.5倍(P<0.01)和1.8倍,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量也均高于损伤对照组,分别是损伤对照组的4.6倍(P<0.0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黎  欧阳五庆  余欣  易军  温叶飞  
分离培养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将传代细胞均匀分成4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在培养体系中加入终浓度为200μm o l/L的H2O2作用2 h,复制氧化损伤模型;Ⅲ组和Ⅳ组分别用含20 m g/L的0501和0502号玉米幼芽提取物培养液培养24 h,然后再用Ⅱ组的处理方法对细胞进行氧化损伤,研究玉米幼芽提取物对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抗氧化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Ⅲ组和Ⅳ组细胞凋亡率极显著低于Ⅱ组(P<0.01);扫描电镜下Ⅱ组细胞的细胞膜出现皱缩穿孔等现象,Ⅲ组和Ⅳ组细胞完整性较好,细胞联系紧密;透射电镜观察,Ⅱ组细胞粗面内质网扩张,染色质边集,细胞内出现大量空泡,Ⅲ组和Ⅳ组细胞结构清晰,出现轻度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淑慧  李亚楠  赫晓燕  王海东  杨磊  董常生  
【目的】对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的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进行定位和表达差异分析,确定POMC与毛色形成的关系,进一步丰富有关哺乳动物毛色形成机制的理论知识。【方法】选取年龄相近的雄性黑色和白色成年绵羊各3只,用取皮器分别在臀部采集皮肤组织3块,对其中一块制作石蜡切片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确定POMC在不同绵羊皮肤中的定位,另两块置于液氮中冻存后分别提取皮肤总RNA和总蛋白,总RNA经反转录成cDNA后,经NCBI分析比对后设计POMC特异性PCR引物,采用QRT-PCR方法检测POMC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总蛋白经SDS-PAGE凝胶电泳后,采用We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笑然  李冬冬  钟友刚  史雅然  张超  张松  刘琳  高建明  
【目的】揭示小鼠卵泡膜细胞成熟过程中DNA甲基转移酶(Dnmts)表达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对新生昆明白小鼠第3、5及8天(days post parturition,dpp3、dpp5和dpp8)的卵巢进行切片,经H.E染色,分别观察原始、初级、次级卵泡膜细胞的形成情况,统计各级卵泡的比例并对卵泡外缘的膜细胞进行计数;半定量PCR检测成熟膜细胞特异性表达基因CYP17A1及Dnmts转录水平在dpp3、dpp5、dpp8卵巢中的变化;免疫组化观察Dnmt1蛋白在dpp3、dpp5、dpp8小鼠卵巢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小鼠dpp3卵巢中的初级卵泡外缘存在"梭形细胞";随出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爽  张涛  滕可导  王安如  俞英昉  张晗  
以皮下注射卵白蛋白(OVA)致敏的大鼠为模型,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和CD34免疫组化法,研究黄芪多糖粉针剂对大鼠皮肤组织内肥大细胞与微血管的影响。结果显示:皮下注射OVA刺激后,大鼠皮肤内CD34+微血管与肥大细胞密度分别从33.6和77.2个/mm2升高至67.2和180.0个/mm2,肥大细胞出现脱颗粒现象,且多聚集在微血管周围;黄芪多糖(APS)对OVA诱导的CD34+微血管与肥大细胞密度升高有显著下调作用,分别降至39.7和99.7个/mm2;且显著降低肥大细胞的脱颗粒现象。结果表明,通过下调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CD34的表达、减少肥大细胞在微血管旁的聚集与脱颗粒,从而抑制炎性细胞与微血管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