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11)
- 2023(14661)
- 2022(12871)
- 2021(11995)
- 2020(10028)
- 2019(23057)
- 2018(22664)
- 2017(44999)
- 2016(24369)
- 2015(27011)
- 2014(27075)
- 2013(26824)
- 2012(24792)
- 2011(22354)
- 2010(22290)
- 2009(20425)
- 2008(19984)
- 2007(17714)
- 2006(15443)
- 2005(13725)
- 学科
- 济(97274)
- 经济(97164)
- 管理(73122)
- 业(70565)
- 企(58360)
- 企业(58360)
- 方法(47403)
- 数学(41804)
- 数学方法(41341)
- 财(28070)
- 农(26511)
- 中国(25211)
- 业经(20654)
- 学(20223)
- 制(18946)
- 贸(18919)
- 贸易(18907)
- 地方(18761)
- 易(18324)
- 务(18121)
- 财务(18055)
- 财务管理(18023)
- 农业(17354)
- 企业财务(17256)
- 银(16427)
- 银行(16388)
- 融(16105)
- 金融(16104)
- 理论(15590)
- 行(15531)
- 机构
- 大学(346691)
- 学院(345045)
- 济(142139)
- 管理(139778)
- 经济(139114)
- 理学(121125)
- 理学院(119867)
- 管理学(117981)
- 管理学院(117347)
- 研究(114543)
- 中国(87250)
- 京(72847)
- 科学(68580)
- 财(68341)
- 所(56759)
- 财经(54573)
- 农(54262)
- 中心(52432)
- 研究所(51330)
- 江(50255)
- 业大(50127)
- 经(49818)
- 北京(46044)
- 范(44060)
- 师范(43670)
- 经济学(43208)
- 农业(42479)
- 院(41683)
- 财经大学(40818)
- 州(40582)
- 基金
- 项目(234851)
- 科学(185662)
- 基金(172434)
- 研究(172430)
- 家(149333)
- 国家(148111)
- 科学基金(128151)
- 社会(109212)
- 社会科(103660)
- 社会科学(103636)
- 基金项目(90926)
- 省(90101)
- 自然(83928)
- 自然科(81984)
- 自然科学(81967)
- 自然科学基金(80520)
- 教育(79344)
- 划(76154)
- 资助(72388)
- 编号(69879)
- 成果(56975)
- 部(53108)
- 重点(51801)
- 发(49134)
- 创(48499)
- 课题(47736)
- 教育部(45996)
- 创新(45209)
- 人文(44936)
- 科研(44913)
- 期刊
- 济(152852)
- 经济(152852)
- 研究(104595)
- 中国(62656)
- 学报(52716)
- 财(51457)
- 管理(50618)
- 科学(48511)
- 农(48316)
- 大学(40273)
- 学学(38007)
- 融(36507)
- 金融(36507)
- 教育(36394)
- 农业(33249)
- 技术(28342)
- 财经(27297)
- 经济研究(24790)
- 业经(24682)
- 经(23156)
- 问题(19779)
- 理论(18047)
- 业(16773)
- 技术经济(16694)
- 图书(16440)
- 实践(16416)
- 践(16416)
- 贸(16292)
- 科技(15548)
- 现代(15436)
共检索到504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欣越 徐涛
本文根据MLF担保品扩容所提供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DID)检验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双市场发行的企业债在银行间市场上溢价率的前后变化,发现:MLF担保品扩容显著提高了AA+级企业债在二级市场上的溢价率,这一作用受银行担保品相对MLF投放量的稀缺性影响;同时,在一级市场上,该政策的信号作用降低了AA级企业债的发行利率,有效减少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本文解释了二级市场MLF担保品扩容部分失灵原因,同时也加深了对担保品作用与信号作用的认知。
关键词:
MLF 倍差法 信号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均丽 林峰
本文在全面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有必要融合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透明度、交流沟通与非常规政策的两个层面,就此进行理论分析。同时,采用200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间银行固定利率国债即期收益率数据,运用EGARCH模型实证检验中国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交流沟通进行的弱式前瞻性指引或广义上的前瞻性指引,对债券市场会产生影响,其中对中短期债券的影响更为显著,并且在影响方向上符合其货币政策意图。我们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央银行应倚重前瞻性指引的调控作用,以平衡的方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经济中的短期波动,保持宏观经济的健康性,同时推动改革开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季朗磊 张婧屹
近年来,基于担保品的结构性货币政策频频亮相,已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文章对传统金融加速器模型进行拓展,构建了包含央行担保品框架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着重探讨了提高信贷资产抵押率所产生的银行贷款违约风险外移效应对宏观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提高信贷资产抵押率可以通过违约风险外移效应而降低借款企业的融资成本,但也会提高借款企业的违约风险,降低社会福利;第二,经济面临负面冲击时,提高信贷资产抵押率所产生的违约风险外移效应可以抑制金融加速器效应,从而稳定宏观经济;第三,信贷资产抵押率与总量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系取决于政策工具,提高信贷资产抵押率在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下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但在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下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较小;第四,担保品扩容之后,扩张性借贷便利操作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显著增大,并使通胀率显著下降。文章的研究结论对基于担保品框架的借贷便利工具操作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孟昊 肖雄
本文将2018年绿色信贷资产纳入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验证政策实施对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担保品扩容对重污染企业的非发明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对金融欠发达地区、融资约束低和社会责任强的国有重污染企业的创新效应更明显。基于以上结果,本文认为央行应综合运用担保品框架,加强其结构调整功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钟辉勇 钟宁桦 朱小能
本文以中国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城投债作为研究样本,考察债券市场的评级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对城投债"双重担保"(债券的"名义担保"与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所做反应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有担保的债券和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收入的增加均有利于提高债券评级,但对债券信用利差的降低却无显著影响。这种现象的产生,其原因可能在于债券评级市场"发行人付费"的商业模式下,评级机构与发行人之间的合谋导致了债券的发行评级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债券违约风险,从而机构投资者只能依赖其内部评级体系对此进行纠正。这种现象的存在让中国债券市场上的评级机构普遍面临信任危机,同时也对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阻碍。
关键词:
城投债 债券评级 债券担保 信用利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媛 张鑫 邱丽 王世尧
旨在平衡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土地供给偏移政策可能存在扭曲债券市场资金配置效率的意外之失。本文基于2001—2017年债券和土地出让市场的省级层面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欠发达地区土地出让对债券市场金融资源的干预程度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欠发达地区土地出让面积每增长1%,债券市场金融深化程度平均降低0.14%。与此同时,欠发达地区债务“借新还旧”的现象超过发达地区,但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土地供给偏移政策间接抑制了欠发达地区债券市场价格机制的发挥,使得欠发达地区更加依赖土地抵押的举债投资增长模式,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鉴于实证结果,笔者建议作为掌握建设用地分配指标的中央政府应对建设用地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实现全国层面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中央政府有必要使紧缺的土地资源与地区经济总量、人口发展需求相匹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荟竹 李文伟
本文研究了债券市场分割与信息有效性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债券市场的分割通过流动性损失和信息不对称两个渠道,影响了价格的信息有效性。在实证分析中,本文采用重标极差分析法对债券市场信息效率进行度量,并以同一债券在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间的绝对价差度量信息不对称程度,同时以债券成交量、成交频率度量流动性。本文利用跨市场债券数据,通过非平衡面板模型证明了在分割债券市场中,两市场定价偏离程度与信息有效性存在负相关关系,而流动性则与信息有效性呈现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成果对提高债券市场的价格信息发现功能等领域的研究及政策制定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市场分割 信息有效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国超 盘宇章
仅依赖法律等正式制度无法确保金融或经济的长期发展,信任等非正式制度在其中的作用不可或缺。鉴于此,本文研究信任这一非正式制度在债券市场中的价值。研究发现,信任不仅有助于提高债券信用评级,还有助于降低债券信用利差。同时,利用最高法"失信被执行人"数据还发现,失信及失信程度的增加会降低债券信用评级,提高债券信用利差。此外,本文还利用路径分析法发现,信任不仅会直接影响债券评级和定价,还会通过提升公司财务报告质量间接地发挥作用,即不仅投资者主观上更愿相信高信任度地区的企业,客观上这些企业也的确更为可信。进一步地,信任对债券评级和定价的积极作用在国有企业、金融业更发达地区的企业以及发债次数更多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即投资者与发行人之间的重复博弈机会越多,信任的价值也越大。本文研究结论提醒政府在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时,应着重加强对信任这种地区乃至国家公共品的培育和建设。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芳 周红
担保和审计是债务契约的重要构成,理解两者的关系对于提高债务契约效率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至关重要。本文以2008年至2013年中国债券市场非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不同担保方式与独立审计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关联方担保与高质量审计显著正相关,同属地方国资委企业担保与高质量审计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只有在提供关联方担保的企业中,高质量审计才能显著降低债券融资成本。上述结果说明,当企业采用具有正面效应的担保方式时,担保与独立审计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当企业采用具有负面效应的担保方式时,独立审计能够作为一种补充机制以缓解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代理冲突。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韩鹏飞 胡奕明
债券增信对定价的影响如何,不同的增信方式对定价影响又如何?通过对2007-2012年上市债券的研究,我们发现,债券增信可以降低信用利差,提升信用评级,因为债券增信可以促进监督。我们还发现,第三方保证比其他增信方式更能降低信用利差,更能提升信用评级,因为第三方保证将强有力的第三方引入债务合约,不仅增强了债务人偿债的动力,还合理分配了监督职责,既降低了监督成本又提高了监督收益。此外,我们还发现,审计质量与债券增信对定价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我们认为,债券增信是投资者实现自我保护的途径,尤其是第三方保证。在像中国这样制度保护弱的国家,第三方保证对于发展债券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担保 保证 定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冲 庞元晨 刘莉亚
强化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调,统筹考虑各类政策的溢出效应,是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内在要求。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向债券利率的传导是央行利率调控体系的重要一环,然而鲜有研究探讨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对前述传导路径的影响及交互作用。本文利用债券市场交易数据,基于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扩容、资管新规政策,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对该问题进行考察。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出台后,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向债券利率的传导效率显著下降,MLF担保品扩容则对目标债券起到反向调节作用,助力其传导效率恢复。本文结论表明,结构性工具有助于疏通利率传导,缓和金融监管冲击,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柳永明 殷越
“唤醒效应”指危机事件可能会形成一种外部刺激,“唤醒”投资者获取之前忽视的信息,并对相似的风险因子重新评估,导致个别事件引发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本文利用超预期的AAA高评级国企债券永煤违约事件,验证了我国信用债市场的风险能够通过“唤醒效应”这一渠道进行传染,研究了“唤醒效应”传染引发国企债券隐性担保预期下降的程度、表现形式和影响渠道。研究发现,此次违约事件“唤醒”并显著降低了AAA主体评级的国企债券隐性担保预期。除了传统信用分析维度,在ESG维度上,“唤醒效应”也显著降低了同为非ESG类型的国企债券隐性担保预期。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唤醒效应”对国企债券隐性担保预期的降低作用与地方财政和地方信用状况紧密联系,呈负相关关系。本文基于国企债券隐性担保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债券违约的“唤醒效应”传染理论,不仅扩展了“唤醒效应”的研究应用范围,而且充实了隐性担保文献的研究框架。本文的研究对加深理解“唤醒效应”传染,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雪莹 王玉琳
以城投债信用利差与民营企业债信用利差数据为样本,本文采用短时窗事件研究法及面板回归模型,考察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出台背景下,政府隐性担保对债券信用利差影响效果的变化。结果显示:政府隐性担保能够显著降低城投类债券的信用利差;而且债券主体信用评级越低,城投债信用利差低于民营债信用利差的程度越大,政府隐性担保对于债券信用利差的降低效果越明显。在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颁布的初期,市场对于"城投债具有政府隐性担保性质"的信仰预期并未出现明显的弱化,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降低程度甚至有扩大的迹象。但随着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的逐步推进和落实,政策叠加效应开始显现,政府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降低效果减弱。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晚发 钟辉勇 李青原
本文利用2008-2015年在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的公司债券数据,分别考察高管的任职经历对债券发行成功率与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没有高管担任过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企业,有高管担任过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企业债券发行成功率更高,但同时其发债成本也更大。在考虑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结果仍然稳健。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对高管有着上述任职经历的企业,其在债券发行前进行了较多的盈余管理(这些企业为了更高的发债成功率,盈余管理的动力也更强),使得后续业绩发生"变脸",所以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本文的研究表明虽然高管的任职经历会有助于企业成功发行债券,但债券市场同时也让企业付出了更高的成本。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魏明海 赖婧 张皓
本文主要考察隐性担保对债券市场盈余信息效率的影响,以及金融中介对隐性担保削弱盈余信息效率的治理效应。利用2002-2013年沪深两市公开发行的企业债和公司债数据,本文从产权、财政补贴和政策性银行借款三个维度实证发现隐性担保削弱了盈余信息的有用性,为隐性担保扭曲债券市场信息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审计师、承销商和评级机构等金融中介单位对隐性担保削弱盈余信息效率的治理作用,发现高质量审计师、高声誉承销商和高信用评级降低了隐性担保对盈余信息效率的削弱影响。研究表明,隐性担保可能让投资者忽视盈余等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