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30)
2023(4597)
2022(3635)
2021(3548)
2020(2584)
2019(5850)
2018(5608)
2017(9452)
2016(5851)
2015(6439)
2014(6274)
2013(5806)
2012(5378)
2011(4876)
2010(5059)
2009(4442)
2008(4423)
2007(4072)
2006(3603)
2005(3301)
作者
(15869)
(13392)
(13156)
(12657)
(8381)
(6464)
(5988)
(5258)
(5102)
(4799)
(4519)
(4492)
(4380)
(4336)
(4268)
(4119)
(4023)
(3893)
(3852)
(3830)
(3476)
(3403)
(3352)
(3153)
(3109)
(2940)
(2911)
(2891)
(2855)
(2719)
学科
(14464)
经济(14455)
管理(10699)
(9716)
教育(9182)
(7536)
企业(7536)
理论(7200)
中国(7028)
教学(6804)
(6272)
研究(5849)
(5216)
业经(4739)
学法(4558)
教学法(4558)
(4474)
(4330)
方法(4109)
农业(4081)
学理(4010)
学理论(4010)
研究生(3862)
(3817)
贸易(3816)
(3741)
地方(3457)
(3303)
制度(3300)
数学(2966)
机构
大学(74406)
学院(74213)
研究(29262)
(23109)
经济(22137)
管理(22116)
理学(18324)
中国(18077)
理学院(18037)
管理学(17514)
科学(17482)
管理学院(17373)
(16665)
(14564)
(13691)
师范(13563)
(13336)
研究所(13191)
(13067)
教育(13045)
中心(12145)
技术(11869)
(11362)
业大(11186)
北京(10984)
(10979)
师范大学(10659)
(10424)
农业(10332)
职业(10310)
基金
项目(48759)
研究(40778)
科学(36645)
基金(30055)
(26440)
国家(26141)
教育(22473)
社会(21771)
(21503)
科学基金(21040)
社会科(20418)
社会科学(20411)
编号(19182)
(18049)
成果(16690)
课题(15409)
基金项目(15018)
(13386)
自然(12177)
重点(12041)
资助(11871)
自然科(11861)
自然科学(11856)
自然科学基金(11610)
(11589)
项目编号(11177)
(11043)
规划(10654)
(10477)
(10367)
期刊
(31044)
经济(31044)
研究(26895)
教育(26887)
中国(24450)
学报(13089)
(13034)
科学(10491)
大学(10074)
农业(9197)
学学(8796)
管理(8443)
技术(8434)
(7915)
职业(7777)
(7274)
(5391)
金融(5391)
业经(5377)
技术教育(4930)
职业技术(4930)
职业技术教育(4930)
(4925)
图书(4678)
经济研究(4620)
(4504)
论坛(4504)
(4289)
高等(4146)
(3938)
共检索到122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雷洪德  高强  
跨学科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大学里兴起。麻省理工学院基于英才教育、手脑并重、合作开放的教育理念,努力为跨学科培养本科生创造良好的支撑条件,形成了一体化的校园建筑、多元化的学生群体和多样化的培养资源。该院跨学科培养本科生的主要途径是,开设跨学科课程、建设学术共同体、实施跨学科研究计划。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熊华军  
MIT既抓跨学科博士生数量,同时又注重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保证了MIT能始终活跃在科学领域的最前沿。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本文指出社会、政府和大学这三股力量观念的转变是跨学科博士生教育发展的外因,通过“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培养博士生是跨学科教育的宗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薛仪婷   张红霞  
“大类培养”模式是我国一流大学培养跨学科人才的通识教育本土化探索。基于对三所C9高校863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跨学科学习参与”(学习主动性、学习策略性、科研参与)和“跨学科学习收获”(学科视野与知识理解、跨学科学习策略使用、合作交流能力)整体表现较好;前者对后者有正向预测作用,且“跨学科认知”在两者之间起到调节作用。较好的跨学科认知通过学习策略性和科研参与两个维度对跨学科学习收获产生促进效应。研究显示,新生教育要强化学生的跨学科认知内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将本科生科研训练纳入“大类培养”课程体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根顺  王辉  
研究型大学具有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独特优势和便利条件,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研究型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坚持精英教育理念不动摇、完善招生制度、改革教学计划、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努力实现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有效互动、推行"2+1+2"+"X"本—硕—博连读的新型培养模式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博福  周珍  曾慧卿  
本科生科研与实践能力是高校本科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本科生科研与实践能力,是高校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应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对江西省内5所高校工科类本科生科研创新和实践课程设置的调查以及对部分学生、教师的访谈,本研究分析了当前工科类本科生科研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工科类本科生科研与实践能力培养框架,并提出相应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岚  陶涛  周笑南  
根据美国研究生教育与科研训练一体化项目划分跨学科研究生核心能力的五个维度阐述相应的培养途径,包括开展多学科和跨学科课程、建立跨学科学习社群、建设跨学科研究团队、完善跨学科导师组制和参与校外实践活动等。研究发现:IGERT项目是以研究生为中心的、围绕有潜力的跨学科研究生组织师资和其他资源,通过多样化的培养途径,建立导师和研究生的跨学科身份认同。这为我国高校在强调"双一流"学科群建设的背景下开展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瑶  王铭  马永红  
提出了协同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概念,即教育参与要素在共同目标下进行知识生产关系协同,通过跨学科、创新中心、校内外合作等多种方式,形成多元知识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培养具有研究导向、能力导向、多元导向的特点,认为跨学科路径在特点、目标、内涵、机制等方面与协同培养相契合,是实现博士研究生协同培养的必要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新庄  倪师军  郭科  
规范双学位本科生的培养过程、提升其培养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讨论双学位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双学位本科生培养及其他本科阶段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就双学位本科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策略进行了论述,最后给出了一个校际间双学位本科生合作培养的成功案例。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谷贤林  高爱平  
大量科技与社会问题的出现是催生跨学科产生、推动跨学科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以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为例对如何通过培养跨学科人才来解决这些问题予以了探讨。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主要有:个体化设计项目、跨学科学位项目、跨学科经验补充项目和非学位跨学科项目四种类型。虽然它们的组织规范程度略有差异,但都以项目或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应对科技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项目发展说明:在单一学科仍居高校统治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建立新的机构或以项目制来推动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要比调整现有的学术组织、学术人员更简单、有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嵩迪   卢晓中  
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跨学科培养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内蕴着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双重命题,这一双重命题也构成了高校开展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内在逻辑与基本遵循。而在以学科组织为基本结构的大学中开展跨学科教育,尚面临着活跃的跨学科科研与滞后的跨学科教学的分离、跨学科人才旺盛的产业需求侧与迟滞的高校供给侧的脱节。美国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组织经验表明,高校需突破传统院系单一封闭的培养模式,通过嵌入多种类型的跨学科学术组织,构建多方主体跨学科协同育人的组织策略,为跨学科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产业界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协同提供组织基础,培养出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叶中  
认为跨学科培养研究生不仅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符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提出研究生教育应大力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从各个环节上进行调整与改革。同时指出在当前推进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面临的诸多观念和制度性障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晶  
本文通过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师间的跨学科合作实践,阐述了如何以态度和习惯养成联合行动、课内学科单元活动以及课外真实职业情景体验三个项目为载体,发挥公共基础学科在学生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包水梅  魏玉梅  
系统研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Ph.D、Ed.L.D项目后发现:跨学科授予学位、跨学科设置专业方向、跨学科配置师资、跨学科设置和修读课程等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路径;培养具有跨学科素质、能解决复杂教育问题的卓越的学术领袖,促成学科之间正式的合作关系,促进新的协同效应和资源的产生,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根本宗旨;问题导向性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特征。美国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路径及其特征对于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尚处于"探寻期"的我国不乏启发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则温  张君  陈智峰  赵张耀  周煦炎  
跨学科培养博士生,是培养跨学科人才,推动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的重要途径。作者探讨了开展跨学科培养博士生,培育高水平跨学科创新人才,促进学科交叉的问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丁学芳  韩映雄  
阐述了"学科文化"和"跨学科研究生"的内涵,说明了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跨学科研究生实现学科文化融入的因素,阐述了跨学科研究生学科文化融入的过程和途径,最后提出了促进跨学科研究生实现学科文化融入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