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26)
2023(3237)
2022(2803)
2021(2496)
2020(2220)
2019(4898)
2018(4773)
2017(8566)
2016(4963)
2015(5471)
2014(5215)
2013(5311)
2012(5063)
2011(4702)
2010(4615)
2009(4324)
2008(4170)
2007(3678)
2006(3310)
2005(3045)
作者
(19138)
(16010)
(15848)
(15092)
(10258)
(7832)
(7106)
(6352)
(6345)
(5684)
(5648)
(5488)
(5401)
(5317)
(5225)
(5136)
(4977)
(4811)
(4791)
(4777)
(4308)
(4253)
(3918)
(3746)
(3722)
(3687)
(3674)
(3554)
(3380)
(3360)
学科
(17970)
经济(17948)
管理(11492)
(10037)
方法(9643)
数学(8612)
数学方法(8500)
(8106)
企业(8106)
(7863)
中国(4612)
(4406)
(4252)
环境(4084)
及其(3475)
业经(3290)
(3104)
贸易(3103)
(3090)
(3043)
金融(3040)
(3026)
(2953)
地方(2871)
农业(2823)
(2617)
银行(2580)
(2549)
(2531)
(2499)
机构
大学(75399)
学院(73041)
研究(32662)
(25831)
科学(25476)
(25344)
经济(25256)
中国(22457)
管理(21663)
农业(20821)
(19684)
理学(18763)
理学院(18452)
研究所(18415)
业大(18308)
管理学(17794)
管理学院(17707)
(17520)
中心(14041)
(13288)
农业大学(13221)
(12714)
实验(12341)
(12002)
(11948)
实验室(11933)
(11900)
科学院(11342)
重点(11321)
(11235)
基金
项目(55518)
科学(41674)
基金(40743)
(40265)
国家(39996)
科学基金(31725)
研究(30547)
自然(24362)
自然科(23827)
自然科学(23811)
自然科学基金(23376)
(22341)
基金项目(20891)
(19896)
社会(18227)
资助(18147)
社会科(17238)
社会科学(17231)
计划(14590)
科技(14055)
教育(13946)
重点(13441)
科研(11895)
(11721)
(11644)
专项(11321)
(11305)
(10980)
创新(10782)
(10499)
期刊
学报(25704)
(25424)
经济(25424)
(22907)
科学(18816)
研究(18424)
大学(17614)
学学(16967)
中国(16279)
农业(15583)
管理(8803)
(8626)
业大(8379)
(8032)
农业大学(7067)
(5815)
林业(5544)
(5363)
金融(5363)
中国农业(5057)
教育(4976)
自然(4773)
经济研究(4730)
科技(4701)
技术(4698)
财经(4623)
自然科(4269)
自然科学(4269)
统计(4137)
(4021)
共检索到109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训海  陈溥言  蔡宝祥  
10羽14日龄鸡分别以马立克氏病毒(MDV)BJ-1株接毒,采集羽毛根作为MDV琼扩抗原和MDVDNAdot-blot杂交的动态检测样品。接毒后第10d至第8周的检测结果显示,鸡羽毛根MDV琼扩抗原及MDVDNA可分别在接毒后第14d(37.5%,3/8)和第12d(33.3%,3/9)检出;接毒后第17d至第5周,鸡羽毛根MDV琼扩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均大于80%;第6,7和8周时,则分别降至66.7%(4/6),50%(3/6)和40%(2/5)。而MDVDNA的检测,除1只鸡直到第4周才呈阳性外,其余在接毒后第14d至第8周中均保持100%的阳性检出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刁秀国  张利  成子强  朱国  王桂花  孟祥凯  高婷婷  崔治中  
【目的】深入了解MDV与REV人工共感染肉种鸡后疾病的发生、发展状况,为二者临床复杂的混合感染提供确实的鉴别诊断方法和明确的诊断时间。【方法】MDV和REV强毒株人工共感染1日龄肉种鸡,定期剖检,进行病理组织学、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和肿瘤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肝、胰腺、腺胃、盲肠扁桃体、心肌在感染后1周出现以小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2~9周时,大部分实质器官出现以幼稚淋巴细胞、大中小淋巴细胞为主的渐进性增生灶,部分增生灶中可见原始网状细胞和马立克氏病细胞;10周后免疫器官实质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免疫组化显示,肝、脾、法氏囊、胸腺等在2周时呈双抗原阳性;电镜下,肝脏肿瘤组织中可见多形态淋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建民  秦卓明  赵继勋  苏敬良  
本研究在已制备的 AEV单抗基础上建立了检测 AEV抗原的直接 Dot- ELISA方法。该方法对 AEV最低检出量为 8.0 3μg.m L-1。人工感染 1日龄 SPF鸡 ,取临床发病鸡 (6~ 1 3日龄 )相应病料 ,各病料样本病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脑 98% ,胰 94% ,十二指肠 80 % ,腺胃 85%。对 1 0 0份临床自然发病鸡病料检测 ,阳性检出率为 90 %。对 1 0份 AEV病原分离阳性样品检测阳性率为 1 0 0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贝贝  崔治中  张青婵  娄本红  
【目的】了解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感染鸡后抗体反应和带毒排毒的规律,以便为制定鸡群中ALV-J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净化措施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1日龄和49日龄SPF鸡分别通过注射、口服和接触感染ALV-J,对各感染组的病毒血症、泄殖腔排毒及抗体反应进行动态检测。【结果】不同日龄感染ALV-J后的病毒血症和抗体的动态有很大差异。1日龄SPF鸡注射感染ALV-J后,自2周起开始可检出泄殖腔p27抗原和病毒血症。注射感染组有71%(5/7)鸡在26周内持续带毒排毒,其中有3只鸡在感染后45周仍带毒排毒。其中一只鸡在16周时产生一过性抗体,另两只鸡完全没有抗体。口服感染组仅11%(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新琼  颜华  王德彬  
为建立表达含前S基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细胞株,将笔者所在实验室构建的表达含前S基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真核表达质粒共转染CHO/dhfr-细胞,通过筛选,获得可表达含前S基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重组CHO细胞,然后进行亚克隆,用氨甲喋呤(MTX)加压选择,以ELISA法检测目的蛋白表达量,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目的蛋白的细胞株,并对其进行特性鉴定。最终获得了C10和A10两株稳定高表达含前S基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细胞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屈小玲  毕丁仁  
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了鸡毒霉形体(Mycoplasmagalisepticum,MG)种内菌株的特异性DNA片段,并用该法对人工感染鸡及野外鸡群进行了MG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通过基因扩增及电泳,仅MG出现特异性扩增条带,最低能检出18pgMGDNA,说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人工感染60只鸡,3d后即可用PCR查出MG阳性,6d后100%为阳性,对照鸡全部为阴性。与分离培养的结果完全一致。PCR对野外鸡群的MG检出率为10.5%~35%,平均为20%(16/79),与血清学检查结果基本一致;从PCR阳性鸡中,有61.5%(6/13)能分离到MG。这说明PCR在MG感染的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窦兰清  傅宝权  牛炳亨  朱兴全  
为了明确猪在免疫旋毛虫抗原和感染旋毛虫肌幼虫后的抗体应答反应,应用 ELISA 法,肌幼虫凝胶层析纯化抗原、新生幼虫和成虫可溶性抗原,对用肌幼虫可溶性抗原、肌幼虫 ES 抗原、成虫可溶性抗原、成虫 ES 抗原、灭活新生幼虫抗原制备的免疫原免疫后猪血清抗体以及攻击感染后的猪血清抗体进行了检测。用肌幼虫纯化抗原检测时,感染猪在感染后7d 抗体即出现变化,第14~21d 时上升较快,第28d 达最高值,抗体可持续6个月以上;各免疫组在第1次免疫后抗体滴度有不同程度升高,第2次免疫后上升较快,其中肌幼虫可溶性抗原及其 ES 抗原免疫组抗体应答较其它几种抗原免疫组强。用成虫可溶性抗原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斐  吕梦园  许梓荣  
采用投喂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对虾肌肉的方式,对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进行人工感染,以确定WSSV对养殖克氏原螯虾的易感性。结果发现,投喂病虾感染组螯虾的死亡率达到90%,而对照组未出现死亡。采用PCR对试验组螯虾的肌肉进行WSSV检测,发现投喂感染组的阳性检出率为100%,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均为0。PCR检测结果发现,濒死螯虾的肝胰腺、中肠、肌肉、鳃、性腺、心脏六种组织的PCR结果均为WSSV阳性,而对照组的各组织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组织切片的光镜观察也证实,濒死螯虾的肝胰腺、中肠、肌肉、鳃、性腺、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方伟  谷长勤  程国富  苏敬良  佘锐萍  胡薛英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工感染新型鸭肝炎病毒雏鸭体内的病毒分布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不同时间,在肝脏、脾脏、胰脏、胸腺和法氏囊组织中均可检测到新型鸭肝炎病毒抗原,而肾脏、心脏、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病毒抗原。病毒抗原均位于阳性细胞的细胞质中。研究结果提示,感染雏鸭的肝脏和胰脏的组织病理变化与病毒的分布有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国富  胡薛英  周诗其  熊道焕  
本实验运用单克隆抗体PAP法,对实验感染鸭肝炎病毒雏鸭的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观察,旨在动态研究病毒在雏鸭体内的分布以及病毒与组织病变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后3h,雏鸭心肌、肝、脾、肾、胰、腿部肌肉、大脑等组织的细胞浆内均出现了PAP染色的特异性棕黄色产物,除胰脏组织切片的PAP反应性在感染后168h达到最高外,上述其他组织的最高PAP反应性均在感染后24h;对同期的不同组织切片比较观察发现,肝、脾、胰外分泌腺、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腿部肌肉细胞的PAP反应性比心肌及大脑神经元细胞的PAP反应性强。由此表明,鸭肝炎病毒在感染后3h达全身化,并主要侵害肝、脾、肾、胰及腿部肌肉,继而引起相应的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继飞  杨苏珍  杨艳艳  职爱民  赵东  郅玉宝  邢广旭  邓瑞广  柴书军  张改平  
【目的】建立合成多肽抗原检测FMD NSP抗体的ELISA方法。【方法】固相法合成特异性FMDV NSP B细胞表位肽,将其偶联在BSA载体蛋白上,作为抗原包被在ELISA板上,制备检测抗FMDV NSP抗体的ELISA试剂盒,并对该试剂盒进行方法考核。【结果】抗原包被浓度选择2.5μg·mL-1;检测199份血清标本,与美国UBI商品试剂盒符合率达到96.48%,与国产3ABC ELISA比较,符合率为97.48%,显示极好的一致性。【结论】该合成肽ELISA试剂盒可以用以检测NSP抗体,从而鉴别FMD的自然感染与疫苗免疫,试剂盒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稳定性高,操作简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温立斌  何孔旺  杨汉春  刘梦雅  
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猪不同时相猪肺泡巨噬细胞中外源性抗原加工递呈相关分子SLA-DR、SLA-DM和CD74及共刺激分子CD40、CD80和CD86 mR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3 d,上述分子的mRNA表达皆低于对照组相应分子的mRNA表达。其中,CD80 mRNA的表达呈下调趋势(P<0.1),CD40、CD74和SLA-DR的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顺川  向骏  程安春  汪铭书  李丽娟  李鑫  
【目的】通过选取DEV-UL53基因主要抗原域与进行DEV-UL53截段基因B细胞表位多参数预测相结合的策略,高效表达DEV-UL53截段基因,并通过Westernblot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Protean模块对UL53基因编码的gK蛋白进行主要抗原域预测,选取主要抗原域对应的UL53截段基因进行二级结构、蛋白质骨架柔性区域、表面可及性区域预测和在线预测该蛋白的亲水性及跨膜区,并对UL53截段基因进行克隆、亚克隆、原核表达与抗原性分析。【结果】UL53截段基因编码蛋白gK的B细胞表位最可能分布于Ala20—Leu25、Ser40—Met47、Leu6...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润成  余兴龙  白霞  侯强红  罗维  刘忠华  向卫军  
通过对GenBank近10年内收录的O型口蹄疫(FMD)病毒VP1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分析,并根据中国、老挝、缅甸等国家FMDV流行毒株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有群内抗原代表性的结构蛋白VP1全基因序列.将合成的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了VP1的表达质粒pETVP1.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质粒的BL21(DE3)LysS转化菌在IPTG诱导下可特异性表达VP1蛋白,该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30 000,能与口蹄疫病毒(FM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动物接种试验表明,重组蛋白能诱导小白鼠产生特异性抗FMDV抗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丛向明  牛丽  白喜云  武彩红  孙耀贵  贺俊平  白元生  李宏全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钾体外抗MDV的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以鸡胚成纤维细胞为MDV增殖模型,利用MTT比色法、噬斑减少法通过抗病毒试验、病毒复制抑制试验、直接灭活试验来评价甘草酸二钾的抗病毒效果;并通过细胞凋亡试验解释其抗病毒机制。【结果】抗病毒试验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甘草酸二钾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抗MDV的活性,其EC50为(893.5±36.99)μg·mL-1,SI>3.36,最大抑制率达94.4%;在病毒复制抑制试验中,甘草酸二钾可以抑制病毒复制的整个过程;病毒直接灭活试验表明甘草酸二钾可直接杀灭病毒粒子且不呈时间依赖性;细胞凋亡试验结果显示甘草酸二钾能够诱导感染MDV的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