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5)
2023(2118)
2022(1861)
2021(1842)
2020(1608)
2019(3401)
2018(3416)
2017(5715)
2016(3833)
2015(4449)
2014(4463)
2013(4296)
2012(4433)
2011(4032)
2010(4201)
2009(4071)
2008(4280)
2007(4106)
2006(3619)
2005(3266)
作者
(15593)
(13241)
(13038)
(12405)
(8493)
(6593)
(5985)
(5215)
(5015)
(4899)
(4549)
(4516)
(4455)
(4390)
(4352)
(4242)
(3973)
(3970)
(3850)
(3842)
(3611)
(3411)
(3389)
(3142)
(3008)
(2983)
(2951)
(2933)
(2904)
(2892)
学科
(10798)
经济(10779)
管理(8777)
(7500)
(7027)
(6430)
企业(6430)
方法(4503)
数学(3379)
(3315)
数学方法(3239)
中国(3168)
(2876)
(2813)
理论(2798)
及其(2293)
业经(2285)
教育(2140)
农业(2106)
(2102)
贸易(2098)
(2081)
水产(2053)
(2030)
(2029)
生物(2011)
银行(2009)
地方(1992)
(1983)
(1917)
机构
大学(59947)
学院(58708)
研究(25148)
(22397)
科学(21557)
农业(18466)
中国(17405)
(15916)
业大(15448)
研究所(14804)
(14674)
管理(14470)
经济(14122)
(14073)
理学(12023)
农业大学(11880)
(11823)
理学院(11723)
中心(11196)
管理学(11134)
(11123)
管理学院(11066)
实验(11040)
实验室(10684)
(10569)
(10339)
技术(10127)
重点(10062)
科学院(9174)
北京(8436)
基金
项目(39012)
科学(28083)
基金(26970)
(26889)
国家(26677)
研究(20860)
科学基金(20352)
(16859)
自然(16532)
自然科(16144)
自然科学(16129)
自然科学基金(15820)
(14729)
基金项目(13993)
资助(11557)
计划(11177)
科技(10938)
社会(10090)
教育(9923)
重点(9728)
社会科(9323)
社会科学(9319)
(8701)
专项(8612)
科研(8199)
(8194)
(7836)
(7799)
编号(7497)
创新(7469)
期刊
学报(22572)
(21791)
(19856)
经济(19856)
科学(15864)
中国(15533)
大学(15052)
学学(14518)
农业(14471)
研究(14080)
(7621)
业大(7545)
教育(7055)
农业大学(6688)
(6619)
管理(6309)
(6017)
中国农业(4763)
自然(4294)
技术(4194)
(4178)
金融(4178)
自然科(3962)
自然科学(3962)
科技(3863)
林业(3676)
图书(3376)
农林(3328)
(3328)
农业科学(3175)
共检索到92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珍珍  谢华伦  彭杰丽  李友国  陈大松  
为研究MCHK_7135基因在根瘤菌与宿主植物共生固氮中的功能,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MCHK_7135基因的突变体及回补菌株,对突变菌株和回补菌株在人工培养条件以及与宿主植物紫云英共生下的各项表型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菌株对氧胁迫的敏感性增强;接种突变株的紫云英长势矮小,侵染线及根瘤原基数目减少,根瘤数量少,固氮酶活性低,而向突变菌株导入完整MCHK_7135基因后,各项共生表型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研究结果表明,华癸中慢生根瘤菌的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MCHK_7135基因在根瘤菌与宿主植物共生固氮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达  彭杰丽  谢福莉  陈大松  李友国  
根据华癸中慢生根瘤菌7653R全局转录组分析结果,获得在共生固氮阶段显著上调表达的基因MCHK_8182;设计重叠延伸PCR引物,构建MCHK_8182双交换突变重组质粒载体;通过三亲本杂交,将突变载体导入7653R;在蔗糖压力培养下进行筛选,最终获得MCHK_8182双交换突变株。PCR及测序验证双交换突变株构建成功。植物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与7653R野生型接种的植株相比,MCHK_8182突变菌株接种的植株根瘤数减少,但固氮酶活未见明显差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振鹏  马春草  谢福莉  陈大松  李友国  
基于前期对华癸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 huakuii)7653rsrNa(sMall NoN-codiNg rNa,srNa)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经NortherN blot验证获得sragsrNa。本研究采用race与转录组高通量深度测序确定了srag全长,并分别利用rNafold软件和targetrNa软件预测了srag二级结构和靶位点,进而构建了M.huakuii 7653r的srag插入失活突变体(M.huakuii sragMut),并对突变体接种紫云英的共生表型进行了检测。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M.huakuii 7653r相比,接种突变株M.huakuii...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婧仪  曹扬荣  朱辉  
为寻找根瘤菌中与共生固氮相关的调控基因,采用同源重组法,分别敲除中慢生根瘤菌MAFF303099在与豆科植物百脉根共生固氮过程上调表达的10个基因,研究它们对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显示:Δmlr5883敲除突变体相比于野生型MAFF303099,其固氮酶活性下降40%,侵染细胞形态未发生显著改变,对Δmlr5883回补可恢复固氮酶活性;预测mlr5883编码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体外检测该酶的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为16.67 U/mg。该基因的突变会影响固氮效率,推测其可能参与对植物供给碳源的代谢过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和涛  谢婧  罗莎  何冬兰  李晓华  程国军  
在构建M.huakuii tpp基因突变株的基础上,通过自生生长和植物盆栽试验,研究焦磷酸硫胺素结合蛋白tpp基因在根瘤菌的生长及与紫云英宿主共生固氮过程中的功能。通过同源重组获得华癸中慢生根瘤菌tpp突变菌株HKtpp,并进一步研究tpp基因突变对菌株生长及共生固氮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tpp基因突变会减缓菌株生长,突变菌株胞内的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植物盆栽试验表明,突变菌株感染紫云英宿主形成有效的红色根瘤,但是其固氮酶活降低了26.4%。结果表明:tpp基因在根瘤菌的生长和共生固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光富  周俊初  
利用三亲本杂交,将带有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pneumoniae)nifA基因的重组质粒pCK3导入慢生型花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sp.(Arachis)]147-3,初筛获得的转移接合子HN14。其在盆栽试验中的共生固氮效率明显优于出发菌株147-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喻敏  黄怀琼  
在控制性水培条件下,Co的不同处理对花生根瘤菌的生长繁殖、结瘤固氮及对花生的生长发育有促进效应。Co能刺激花生根瘤菌菌落的生长,提高花生单株结瘤数及瘤鲜重,花生生物学产量及叶绿素含量,降低根/冠比。147-3根瘤菌株对花生生长有明显的共生效应。在几种Co处理中,以1ppmCo浸种加1ppbCo营养液的促生效果最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钟喆栋  曾小波  李友国  
利用大肠杆菌S17-1与根瘤菌进行两亲本接合转移,将苜蓿中华根瘤菌Sm1021中的ACC脱氨酶基因导入大豆快生根瘤菌HH103,在苜蓿中华根瘤菌Sm1021中过表达ACC脱氨酶基因,探讨ACC脱氨酶对根瘤菌共生固氮及竞争结瘤的影响。结果显示:接种过表达ACC脱氨酶的重组根瘤菌Sm1021,宿主植物地上部分鲜质量与结瘤数量有所增加;接种外源导入ACC脱氨酶的重组根瘤菌HH103,能够增加结瘤数,提高植物地上部分干质量且竞争结瘤能力增强。但是,接种2种重组根瘤菌后,宿主植物的根瘤鲜质量和根瘤固氮酶酶活性无明显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国军  陈大松  李友国  谢福莉  周俊初  
利用Tn5-sacB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的方法,从Mesorhizobium huakuii7653R的400个突变株中筛选获得1个共生缺失突变株HK56。使用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的方法从M.huakuii7653R中克隆了exo56序列。exo56全长969 bp,编码322个氨基酸,其编码产物Exo56与糖基转移酶2个家族的成员有很高的相似性,糖基转移酶为胞外多糖合成所必需。盆栽结果表明,exo56基因突变株只能形成少量的不固氮根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思  曾小波  李友国  
以大豆快生根瘤菌HH103中glnK同源基因SfHH103_03182为研究对象,采用pK19mob单插入失活技术构建该基因的插入失活突变体,菌落PCR和测序分析表明突变体构建正确。植物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与接种野生型菌株HH103相比,突变体接种植株的根瘤数量增多,植株鲜质量和根瘤鲜质量增加,根瘤固氮酶活无显著差异。在不同浓度氮素处理和盆栽条件下,对共生表型的检测表明突变体接种植物的根瘤数量没有显著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梦洋  何冬兰  李晓华  周艳琳  曾小波  程国军  
采用基因敲除构建豌豆根瘤菌ohr B基因突变株,研究突变株的抗氧化和共生固氮表型。结果表明:ohr B基因不影响菌株在自生培养条件下的生长能力,但对氢过氧化枯烯(cumene hydroperoxyde,cu ooh)、过氧化氢(h2o2)、次氯酸钠(na cl o)等氧化物敏感,且在cu ooh胁迫下,相比野生型菌株,突变株的存活率显著下降。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豌豆根瘤菌ohr B基因表达不受h2o2诱导,且ohr B基因的缺失对其他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共生实验表明,ohr B基因对根瘤菌共生固氮能力及根际定殖能力没有影响,但在7 d瘤龄的豌豆根瘤类菌体中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晴  余海翔  张忠明  
为了阐明豆科植物共生反应与免疫反应的协调机制,揭示参与植物细胞侵染、定殖及固氮过程中根瘤菌基因的功能,以苜蓿中华根瘤菌Sm2011为材料,构建了约8 000株Tn5-sacB转座子插入的突变体库。利用巢式PCR检测技术,从中鉴定和筛选出nodC、nifH、smc01188和smc04024等4个特定目标基因的插入突变体及其插入位点。通过结瘤试验考察突变体共生及固氮表型,结果显示:植株接种smc01188突变体28d后,与对照植株相比,该基因突变导致根瘤固氮酶活下降,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该基因突变体的表型类似;smc04024基因突变不影响植株生长,根瘤发育基本正常;接种nifH突变体后,植株呈缺氮表型,生长发育受阻,根瘤为白色;接种nodC突变体后植株不结瘤,说明Tn5-SacB的插入导致nifH、nodC基因功能丧失。利用PCR检测、鉴定和分离目标基因突变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一星  李芳  周鑫兰  谢福莉  李友国  
为研究华癸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 huakuii)7653R外膜蛋白Opa22在共生固氮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构建了细菌双杂交基因组随机文库,并以Opa22为诱饵,钓取与其相互作用的候选靶蛋白。结果获得12个与Opa22蛋白互作的阳性克隆,为后续研究Opa22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同时也为开展根瘤菌蛋白互作的研究构筑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忠明  莫才清  沈辉  周俊初  陈华癸  
以在我国黑龙江地区广泛应用的慢生型大豆根瘤菌22—10为出发菌株,通过导入克隆有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菌株B52的DNA片段的重组质粒pBj32H_2,构建了高效固氮大豆基因工程根瘤菌32.该菌株在黑龙江地区进行田间中试和大面积(15万亩)推广应用,获得比出发菌株22—10增产大豆7.4%和8.5%的效果。为了研究pBj32H_2中所克隆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工作对pBj32H_2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确定了pBj32H_2中外源DNA片段的大小及EcoRⅠ、BglⅡ、XhoⅠ的酶切位点,建立了该片段的物理图谱。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外强  吴金山  
为筛选酸性红壤中适合热研2号柱花草的高效固氮根瘤菌菌株,在土培中将19个根瘤菌菌株分别接种到热研2号柱花草,通过株高、茎叶干重、茎叶氮含量、茎叶磷含量等指标确定酸性红壤中接种不同根瘤菌对柱花草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酸性红壤中与热研2号柱花草搭配的高效根瘤菌菌株.结果表明:酸性红壤中与热研2号柱花草匹配的高效菌株为RJS9-1、BS2-2、ZJ2-2、FS3-1-1、RJS9-2及BS1-1;接种后不利于柱花草生长的菌株为LY1、NN1-1-2及SM5-1.本实验结果为实际生产中通过接种氮高效根瘤菌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