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84)
- 2023(16766)
- 2022(14256)
- 2021(13450)
- 2020(11208)
- 2019(25818)
- 2018(25392)
- 2017(48961)
- 2016(25762)
- 2015(28652)
- 2014(28128)
- 2013(27394)
- 2012(24842)
- 2011(21924)
- 2010(21865)
- 2009(20023)
- 2008(18243)
- 2007(15608)
- 2006(13344)
- 2005(11219)
- 学科
- 济(96082)
- 经济(95977)
- 管理(78557)
- 业(76353)
- 企(65729)
- 企业(65729)
- 方法(46457)
- 数学(40428)
- 数学方法(39894)
- 中国(30670)
- 融(28433)
- 金融(28431)
- 财(27764)
- 银(27136)
- 银行(27103)
- 行(26083)
- 农(25366)
- 业经(23596)
- 制(21181)
- 地方(20835)
- 技术(20819)
- 务(18803)
- 学(18780)
- 财务(18731)
- 财务管理(18686)
- 理论(17963)
- 企业财务(17801)
- 农业(17430)
- 贸(17168)
- 贸易(17152)
- 机构
- 大学(344239)
- 学院(344030)
- 管理(143000)
- 济(137355)
- 经济(134393)
- 理学(124907)
- 理学院(123653)
- 管理学(121550)
- 管理学院(120921)
- 研究(106907)
- 中国(86582)
- 京(70901)
- 科学(64462)
- 财(63729)
- 中心(52276)
- 财经(51904)
- 所(49987)
- 业大(49134)
- 农(48727)
- 江(48113)
- 经(47418)
- 研究所(45821)
- 北京(44048)
- 范(43812)
- 师范(43420)
- 经济学(41740)
- 州(39882)
- 院(39817)
- 财经大学(39198)
- 农业(37905)
- 基金
- 项目(245287)
- 科学(194956)
- 研究(182236)
- 基金(179213)
- 家(154487)
- 国家(153170)
- 科学基金(134212)
- 社会(115977)
- 社会科(110076)
- 社会科学(110050)
- 省(96227)
- 基金项目(95801)
- 自然(86846)
- 自然科(84925)
- 自然科学(84908)
- 教育(84254)
- 自然科学基金(83393)
- 划(80265)
- 编号(74360)
- 资助(72430)
- 成果(58676)
- 创(54832)
- 重点(54217)
- 部(54189)
- 发(51774)
- 创新(50541)
- 课题(50208)
- 国家社会(47751)
- 教育部(47386)
- 科研(46895)
- 期刊
- 济(139701)
- 经济(139701)
- 研究(98758)
- 中国(63356)
- 管理(52100)
- 学报(49545)
- 财(48596)
- 科学(46873)
- 农(43186)
- 融(41594)
- 金融(41594)
- 大学(39087)
- 教育(38726)
- 学学(36804)
- 技术(31111)
- 农业(29739)
- 财经(24572)
- 业经(23848)
- 经济研究(22651)
- 经(20952)
- 科技(17787)
- 问题(17546)
- 理论(17348)
- 图书(16845)
- 技术经济(16547)
- 实践(16025)
- 践(16025)
- 业(15296)
- 商业(15207)
- 现代(15183)
共检索到490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巴曙松 王珂 朱元倩
Libra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科技创新,有望成为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大规模实质性应用时代的开篇,具备颠覆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潜力,但能否真正落地取决于监管。因兼具私人数字货币和金融创新的双重属性,Libra面临多重监管挑战。在监管、市场和技术的不确定性背景下,本文从金融创新的视角分析Libra对货币政策及金融稳定的潜在冲击,探讨Libra受到广泛争议的原因,并尝试寻找金融科技监管的发展路径,就此把握金融科技监管的新范式以寻求科技创新和监管的平衡,或可找到当前监管困局的突破口。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奎宁
金融科技是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征信、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前沿科技手段,都是服务于金融创新和效率提升。金融科技创新具有双向影响的可能性,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受监管影响。如果监管得当,金融创新成果将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经济金融安全。譬如,大数据分析技术在证券交易监管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对操纵股价等违法行为的侦测效率和打击力度;如果放任逐利及逃避监管动机的金融创新将不可避免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瑛
在数字经济创新的推动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数字经济大国。我国金融体系支持数字经济创新虽然整体规模较大,但单笔支持规模较小,且主要集中于商业应用模式领域。在数字经济创新过程中,数据作为核心要素与股权融资具有较强的契合性,成本结构的特殊性与风险投资相适应,流量基数为基础的商业扩张模式及特殊的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长期性的融资支持。正是因金融支持与数字经济创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也引发了资本的无序扩张,加剧了市场的早熟,对中小经营者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扭曲了创新激励机制,加剧了平台的垄断。金融体系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引发的新挑战,应借助于适应性监管这一框架来建立监管沙盒模式。适应性监管的速度、方向和力度契合了监管沙盒的形式、本质和手段,而且在国内外的监管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此,在树立适应性监管理念的前提下,应确立中国人民银行各地分支机构为监管沙盒的主导机构;拓宽事前申请测试主体的范围,完善申请测试项目具体标准,加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的协同,构建事后多维度的评估体系,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开放性监管机制;完善事前数据监管程序和事中测试数据共享体系,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监管沙盒具体监管程序,以应对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带来的风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程雪军 尹振涛
金融科技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也带来了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变化。在金融科技创新、风险与监管的内在逻辑下,监管科技犹如"创新之帆"下的"灯塔",历经了三次发展演进:从加强技术层的监管应用到监管数据报送的自动化,并进一步发展至以数据为中心的算法监管。全球监管科技发展背景下,尽管我国监管科技历经萌芽期与发展期,但是仍然面临着发展动能不足、监管理念落后、监管模式传统等挑战。我国可借鉴英国、美国与新加坡的监管科技发展经验,并结合本土化国情,构建起中国监管科技生态体系,转变监督理念,创新监管科技模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巴曙松 关师育 张兢
金融监管是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途径,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2012—2019年数据,本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从企业创新视角实证检验了金融监管对企业创新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加强金融监管能够减少企业创新数量,具体表现为加强金融监管会减少企业专利申请数量,且主要是减少策略性创新数量,金融监管提升了企业创新质量,具体表现为加强金融监管会提高企业创新的被引次数,即金融监管具有溢出效应,有助于企业创新“去粗取精”。融资约束和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上述影响具有调节效应,在融资约束程度更高或实体企业金融化程度更低的企业中,金融监管对企业创新的溢出效应更强。金融监管对企业创新的溢出效应依据企业所在地区、所属行业、产权性质及自身生命周期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本文为理解金融监管对实体企业的影响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也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瑜
加入WTO后中国的金融业面临全方位的挑战,金融监管尤其是银行监管将如何面对金融创新带来的变化和挑战,以提高监管有效性。本文从风险监管的角度出发提出应对金融创新的策略,首先按照五个原则调整监管理念和思路,其次应建立适应创新的监管框架和标准,改进传统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技术合量。最后提出同步推进相关改革营造适应金融创新的市场主体和基础。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策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菡 耿欣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提升地方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增加地方金融供给提供了机遇,但由于缺少前车之鉴和对其后续发展路径的预期,部分地方金融科技新业态引发金融风险。"产业沙盒+监管规则"模式是监管地方金融科技新业态的可行选择。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可以基于监管沙盒的流程和规则,使用产业沙盒进行测试和比较,从而弥补技术的不足,使得监管更有效。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黄益平
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但是其发展可能也带来一些问题,甚至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从而给金融监管提出新的挑战。本文对数字金融背景下的金融监管提出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时辰宙
监管套利是次贷危机爆发的诱因之一,也是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重要原因。通过本次危机,监管套利对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套利行为的盛行已将监管体系的漏洞暴露无遗。对监管套利进行系统研究无论是对改革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还是对避免今后类似危机的重演都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以监管套利的内涵与实质为起点,分析了产生监管套利的深层次原因,并针对性地探究了减少监管套利机会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监管套利 监管体系 监管差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美军
国际上 ,信贷资产转让是获取“消费者剩余”的逐利行为 ;但是近期中国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在某种程度上却异化为逃避监管的工具。异化的背后 ,展现了中国银行业面临着与国外完全不同的金融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并揭示了中国金融监管当局需要背负强化监管和促进金融发展的双重任务。要完成任务 ,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必须从更为宏观的高度审视金融业的发展态势、金融与经济的适配程度 ,联合和整合有效资源 ,改善基本金融环境。
关键词:
信贷资产转让 异化 金融环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玉珍
混业经营是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也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下一步的战略选择和方向,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能力的高低、核心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发展质量的好坏甚至国际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彦达 王玉凤 张强
通过分析金融科技风险及监管困境,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经验,阐述了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在监管原则、监管时机选择、运作机制、中央与地方双层监管、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建设、金融消费者保护力度六个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借鉴美国金融科技监管穿透式监管、金融消费者保护等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监管 金融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