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81)
- 2023(9807)
- 2022(8372)
- 2021(7716)
- 2020(6773)
- 2019(15575)
- 2018(15623)
- 2017(29660)
- 2016(16460)
- 2015(18082)
- 2014(18286)
- 2013(17890)
- 2012(16566)
- 2011(14920)
- 2010(15100)
- 2009(14329)
- 2008(14264)
- 2007(12690)
- 2006(10991)
- 2005(9842)
- 学科
- 济(65590)
- 经济(65502)
- 管理(43922)
- 业(42930)
- 企(34066)
- 企业(34066)
- 方法(31926)
- 数学(28789)
- 数学方法(28574)
- 财(18969)
- 农(18904)
- 中国(16564)
- 制(15291)
- 贸(14397)
- 贸易(14397)
- 学(13994)
- 易(13990)
- 业经(13957)
- 农业(12534)
- 地方(11580)
- 银(11367)
- 银行(11316)
- 融(11039)
- 金融(11037)
- 行(10727)
- 体(10450)
- 务(10382)
- 财务(10368)
- 财务管理(10336)
- 企业财务(9779)
- 机构
- 大学(236485)
- 学院(235010)
- 济(98417)
- 经济(96516)
- 管理(88475)
- 研究(82012)
- 理学(76758)
- 理学院(75861)
- 管理学(74616)
- 管理学院(74174)
- 中国(63205)
- 科学(52465)
- 农(51032)
- 京(49147)
- 财(45819)
- 所(43398)
- 农业(40730)
- 业大(40691)
- 研究所(39811)
- 中心(38167)
- 财经(36280)
- 江(35572)
- 经(32954)
- 经济学(30723)
- 北京(30698)
- 范(29760)
- 师范(29310)
- 院(28671)
- 经济学院(28030)
- 州(27612)
- 基金
- 项目(158866)
- 科学(123304)
- 基金(115513)
- 研究(109310)
- 家(103581)
- 国家(102682)
- 科学基金(86126)
- 社会(69938)
- 社会科(66274)
- 社会科学(66249)
- 省(62362)
- 基金项目(61915)
- 自然(57434)
- 自然科(56113)
- 自然科学(56089)
- 自然科学基金(55120)
- 划(53221)
- 教育(50479)
- 资助(46580)
- 编号(43043)
- 重点(36252)
- 部(35195)
- 成果(34164)
- 发(33795)
- 创(33139)
- 科研(31489)
- 计划(31182)
- 创新(31074)
- 教育部(29618)
- 课题(29585)
- 期刊
- 济(105154)
- 经济(105154)
- 研究(67853)
- 农(44743)
- 学报(44583)
- 中国(43675)
- 科学(37697)
- 财(35563)
- 大学(32252)
- 学学(30715)
- 管理(29006)
- 农业(28611)
- 融(26133)
- 金融(26133)
- 教育(21770)
- 经济研究(18012)
- 财经(18010)
- 技术(17758)
- 业经(17636)
- 业(15664)
- 经(15377)
- 问题(14203)
- 版(12711)
- 商业(12354)
- 技术经济(11570)
- 理论(11539)
- 贸(11356)
- 业大(11346)
- 统计(10946)
- 科技(10776)
共检索到342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欣 赵大伟
作为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一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的改革有助于提高利率传导效率,并以市场化手段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同样会对居民部门消费需求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居民杠杆率增长快、资产流动性不足、信贷渠道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的背景下,以LPR为基础的贷款定价方式改革不仅有助于优化跨期消费决策,缓解偿债压力,强化直接利率效应,还可以通过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以及居民收入,加强间接收入效应。
关键词:
LPR 利率市场化 消费信贷 货币政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红军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提速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然而,伴随消费信贷较快发展的却是,国内居民消费倾向不断下降,通过发展消费信贷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效应并未显现。在此背景下,一个自然的疑问就是,消费信贷能否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其影响效应是大还是小?本文在理论分析消费信贷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实证方法检验了消费信贷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影响效应不显著。最后,对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影响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赵霞 刘彦平
本文利用1978-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对我国居民消费和流动性约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居民受流动性约束的程度明显偏高;而自从1999年我国大力发展居民个人消费信贷业以来,消费信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动性约束的程度,从而促进了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率的提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虎
利用2004—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方法,考察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具有正的影响,即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有限。同时还发现,中国居民消费呈现U型特征;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政府消费是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城镇化率对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郝政
文章以我国除新疆、西藏以外的各省市部分城乡家庭2005-2017年的消费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就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测度。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家庭消费信贷余额均值为127064.61元,标准差为357541.04元,家庭消费信贷余额水平较高,且家庭之间消费借贷数额差异显著;居民家庭消费水平随着家庭总收入、金融资产总额的增加而提高;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信贷余额水平远高于农村家庭,进而反映出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差距较大。
关键词:
消费信贷 消费行为 金融资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阮小莉 仲泽丹
发展消费信贷是扩大内需、构建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基于四川省城乡居民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probit计量模型和图表,从消费主体的观念、能力、层次和环境四个方面,分别对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影响因素的差异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进而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消费信贷 影响因素 差异化研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艾莲 李萍 刘柏
2016年作为供给侧改革的第一年,供给侧改革需要需求侧的对应和提升,从而构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消费的增长依赖于消费信贷的拓展,因为消费信贷的行为特征决定居民采用信贷方式进行消费的规模。消费信贷行为的路径特征直接影响消费的形成和发展潜力。消费信贷行为有助于供给侧的实现,而供给侧变革和创新能够创造出新的消费产品和服务消费,拓展居民消费的选择范畴,从而扩大消费规模。经过检验,我国居民消费信贷行为具有长记忆性。这种长记忆性使得政府的相关调控措施对后续消费信贷的发展具有持续稳定的影响,并进一步传递到消费行为,从而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钱争鸣,陈伟彦
一、引言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在我国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之后,出于对快速实现工业化的战略考虑,国家通过财政手段保持着高积累率,并凭借行政力量于1958年后开始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人为造成一个难以逾越的界限,城乡差距从而进一步扩大。改革开...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龙海明 钱浣秋
消费信贷作为促进消费、拉动有效需求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缓解家庭部门流动性约束,平滑当期收入与未来预期收入,从而实现居民消费效用的最大化。本文构建理论模型,从跨期和当期两个层面验证消费信贷对消费的平滑作用,然后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检验消费信贷与城镇居民消费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当期消费信贷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正向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第二,消费信贷滞后一期对消费支出表现出负向的抑制作用,且其影响力小于当期;第三,消费信贷在平滑消费的同时拉动了消费,但由于还款压力对低消费人群的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消费信贷对低消费人群的消费促进作用小于对高消费人群的作用;第四,收入的增加能够有效促进消费,但提高相同的收入水平对高消费人群的消费促进作用显著小于对低消费人群的作用。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第一,加强货币信贷政策引导,促进金融机构信贷资源向消费信贷领域适当倾斜,推动消费信贷发展;第二,制定和实施配套支持政策,提高城镇居民尤其是中低消费人群的可支配收入,为消费信贷增长提供支持;第三,推动金融机构细分市场、改进服务,针对有较强消费能力的居民群体创新消费信贷品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伟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燕桥 臧旭恒
本文在存在流动性约束与预防性储蓄的消费模型框架下,总结了消费信贷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渠道,并利用我国2004~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讲,消费信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城镇居民的当期消费;然而从消费信贷的作用渠道来看,当前的消费信贷主要缓解了居民当期流动性约束,促进了相关耐用品消费的增长,但消费信贷发展并没有降低我国城镇居民的储蓄压力,其消费保险的功能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本文认为过高的"大额刚性支出"成本和未来收支的不确定性是导致消费信贷拉动居民消费的作用效果较弱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消费信贷 消费行为 流动性约束 面板数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樊向前 戴国海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较强,面临流动性约束的居民占比较高,影响收入增长的政策能够对消费起到刺激作用。但是以消费信贷额、借贷利差表示的信贷条件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进一步的考察显示,消费信贷资源没有流向最有可能面临流动性约束的低收入群体,是其未能对消费形成有力影响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
消费增长 过度敏感性 信贷约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阮小莉 彭嫦燕 郭艳蕊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调查数据,实证比较分析了不同消费信贷形式对城镇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信贷对城镇家庭消费水平有显著的影响,但不同消费信贷形式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拥有消费贷款或者信用卡的家庭消费水平都会更高,而拥有消费借款的家庭消费总量会更低。消费信贷对城镇家庭消费构成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各类消费信贷对家庭温饱类消费占比的影响都显著为负,而对居住类和文教类消费占比的影响大都为正。本文对于进一步发展不同消费信贷形式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关键词:
消费 信贷 城镇家庭消费 比较分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阮小莉 彭嫦燕 郭艳蕊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调查数据,实证比较分析了不同消费信贷形式对城镇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信贷对城镇家庭消费水平有显著的影响,但不同消费信贷形式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拥有消费贷款或者信用卡的家庭消费水平都会更高,而拥有消费借款的家庭消费总量会更低。消费信贷对城镇家庭消费构成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各类消费信贷对家庭温饱类消费占比的影响都显著为负,而对居住类和文教类消费占比的影响大都为正。本文对于进一步发展不同消费信贷形式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关键词:
消费 信贷 城镇家庭消费 比较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晓楠
本文选取中国和美国1990—2004年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的数据,对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改革造成的不确定性预期增强、居民贫富差距扩大及消费的挤出效应等原因,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很不显著。扩大消费需求的根本举措在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减少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消费信贷 消费 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